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 定價64.00元
  • 8 折優惠:HK$51.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我的大陳朋友

我的大陳朋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0294484
張倍菁
聯經出版公司
2011年11月17日
93.00  元
HK$ 79.05  







叢書系列:花蓮縣文化局繪本
規格:精裝 / 48頁 / 28.5*21.5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花蓮縣文化局繪本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圖畫書 > 知識繪本









  有一棵老樹,在大陳新村生活了許久,他看著好朋友阿友隨家人從大陳島搬遷至此,一家人在此落地生根,房屋建起來了、村莊人來人往,從大陳的飲食、宗教文化、生活習性,以及時間的變遷,老樹引領著我們認識他的大陳朋友。

  創意與文化的結合,
  可以讓在地鄉親更加珍愛自己的鄉土,
  讓其他地區的朋友認識更豐富的鄉土文化。

  花蓮除了擁有純淨的美,更是聚集豐富文化與自然生態特色。居住於此,何其幸福。

  世界上有許多繪本,描述家鄉,述說文化,不僅以圖像虜獲國際目光,更藉由繪本故事感動人心。

作者簡介

張倍菁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因為對於教育有理念,而修習教育學程,並考取合格教師證。目前任職於出版公司童書組,認識世界更多優秀的兒童文學家及插畫家,期望以不同的方式將更多的生命體驗、美感經驗帶給孩子。

繪者簡介

江長芳

  1997年開始正式進入插畫這個世界
  2000年在英國的UCE取得插畫碩士,同年作品入選Image25/The Best of British Illustration ,作品並在英國巡迴展出一年
  2002年於英國取得劍橋CELTA專業英語教師資格(Cambridge Certificat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to Adults)
  2002年插畫作品印製於台北捷運儲值票上,並跟台灣各大出版社、報社、雜誌合作繪製插畫
  2003年開始於聯合報繽紛版連載英國留學記專欄漫畫。
  2005年開始在英國獨自進軍英國本地與國際插畫市場。
  2006年開始與澳洲的經紀公司合作接案。
  2007年開始接美國的案子。
  2011年新增愛爾蘭的客戶。
  繪畫風格詼諧,喜用活躍的線條及水彩表現。

  個人網站:
  Shirley’s Illustrations
  www.shirleysillustrations.com



文字創作理念

  民國44年,大陳義胞從大陳島渡海來台時,原以為不久即可重返大陳島,沒想到這麼一待,近六十個年頭就這樣過去了。大陳人隨著時光、環境的變遷有所改變,第二代的大陳人多背起行囊,離開故鄉去外地追求夢想,就像故事中的阿友(友,音「又」。在大陳人中是普遍的名字。);而第一代的大陳人至今多留在大陳村中,時間似乎在他們身上停止了流逝,但也見證了一切的變化,就像繪本中的主角——老樹。

  大陳村雖屬眷村,但有其特殊的風貌,要全面勾勒出大陳豐富的全貌實在是很難。透過老樹的眼睛,一雙不動的眼睛,見證著六十個年頭的變動;透過老樹茂密的枝葉,代表依然存在的生命力;透過老樹穩固的根,象徵深厚的文化基礎。

  對台北出生的我而言,花蓮很遠,眷村的記憶更遠,但有些東西,無論距離多遠、時間多長,只要願意親近,都能輕易讓人認同。即便今日大陳有很多文物慢慢消失、習俗漸漸簡化,我們還是可以透過留存的文獻資料和鄉老們的記憶,緊緊把握往日單純的美好。雖然繪本是以花蓮大陳村為主題,但更希望能引起全台大陳義胞的記憶和共鳴。

繪圖創作理念

  當初會一口答應接大陳這個案子,純粹是因為想嘗鮮、來個挑戰,長進一下。後來發現果然是個極大的挑戰啊,讓我的工作戰力發揮到極限中的極限。

  在這個繪本的前製時期,我就親身體驗到政府出版品製程的許多挑戰,感謝聯經的夥伴們在前線打仗,盡量確保我們插畫家能夠無顧慮的專心畫圖。

  最大的收穫,是惠鈴電話中那幾句珍貴的金玉良言,讓我受益良多。我也要感謝我的阿爹阿娘,坐在那邊讓我問東問西、從以前他們小時候廚房的擺設、器具長相,問到他們阿媽褲子、水桶、盆栽跟隔壁鄰居大門的顏色。

  這本書能夠順利完成,真的是不容易。下次還會再跳火坑嗎?答案是一定的,因為有磨練絕對會有長進!

專家導讀

往昔生活的追憶

  一

  眾所周知,台灣是個由不同族群組成的移民社會。這些族群各有各的遷居理由,但遷居目標似乎只有一個——改善生活,即使政治因素也是如此。當年由於軍民總撤退行動,大陳島居民被迫遷移至台灣,部分被分送到花蓮地區,先被安排在不同國小居住,一年後新村落成,定名為「復興一村」,後改名為「大陳一村」。這本圖畫書便是藉由村中一棵老樹的自述,親「眼」見證大陳一村的人事物變遷。

  堅守「立」場的老樹所見證的是從小在它身邊遊玩的阿友半生的故事。它記錄了阿友父母如何在既陌生又艱苦的環境奮鬥的經過,也敘述了大陳人的庶民生活習俗,如製作鰻鯗、嗆蟹、菜乾等、煮薑茶麵、薑汁飯、「燒庫屋」以及蓋他們的鄉土神阮弼真君廟。這一切都在強調大陳人在陌生的空間打拚時,依然沒有忘記維繫自己的傳統文化。新舊文化的衝擊與融合使得阿友必須再一次離開第二故鄉,開創另一人生。等年老返鄉養老,才與老樹重新在一起。

  二

  圖勝於文一向是圖畫書的基調,如果圖文並茂當然更理想。這本小書的文字雖然十分簡潔扼要,卻精準的勾勒出那個年代的悲歡離合,記錄了人在面臨一生中的重大變遷時,要如何取捨、如何自我調適,以適應新環境。與文字敘述搭配的簡單速寫式圖像讓讀者眼睛一亮,其筆觸頗能畫出阿友值得追憶的童年生活,與阿友年齡接近的讀者可能感觸更深。長壽的老樹默默無言,但見證的一切是島民生活的實錄。

  由於這本圖畫書是公家出版品,講就考據,仔細翻閱,這本小書雖不能與歐美經典繪本比美,它的可讀性還是很高的,尤其更適合親子閱讀。文化工作是負責推廣文化工作者的主要工作。追溯往昔諸事,形之於圖文,告知後來者,為出版這本作品的目標之一。就全書的圖文架構來分析,上述的目標並不難達成,只是比例的多寡而已,關鍵在於推廣者的心態與用心程度。

張子樟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