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 定價99.00元
  • 8 折優惠:HK$79.2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大地之歌:馬勒的人世心聲

大地之歌:馬勒的人世心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620447
羅基敏、梅樂亙等
九(音勻)文化(信實文化行銷有限)
2011年11月17日
120.00  元
HK$ 102  







叢書系列:音樂館-What’s Music
規格:平裝 / 320頁 / 16.5*21.5 cm / 普級 / 部分彩頁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音樂館-What’s Music


藝術設計 > 音樂 > 音樂家傳記/文集















  今年是馬勒《大地之歌》首演100年,世界各地均有紀念活動,台灣的國家音樂廳亦有相關的展覽與演出。本社特別出版這本書,希望喜歡音樂的讀者們,透過本書對於馬勒的創作、對於《大地之歌》,有更深入的認識。

  由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廿日首演開始,《大地之歌》一直受各方矚目。馬勒選取歌詞的內容和排序,傳達了作曲家創作時的心境和人生觀,有蒼涼的嘆息,也有對人生的讚頌與不捨。作品結束的「無盡時」,在一百年後,還屢屢震撼著聽者。

  本書聚焦於相關的基本議題,探討歌詞來源,並結合一手史料,展現作品複雜的形成歷史、透視作曲家的音樂思想、解析作品的音樂內涵,並揭示馬勒如何巧手讓樂團奏出狂放、也有寂寥,更不乏詩情畫意,並泰然面對生死,進入作品靜謐的高潮。

  本書由多位作者聯手創作,依據個人的研究專長,分從不同的面向解析《大地之歌》的創作緣起、音樂類型、音樂本質、樂團處理與音色配置,以及《大地之歌》所依據的中國詩歌原文本問題,並廣及比較文學上的重要議題:譯詩、仿作詩與詩意的轉化。書末也整理了馬勒交響曲的編製表、《大地之歌》的研究資料選編、馬勒交響曲創作、首演和出版資訊一覽表,對於想更進一步研究馬勒的讀者而言,助益頗大。

作者簡介

羅基敏

  德國海德堡大學音樂學博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教授。研究領域為歐洲音樂史、歌劇研究、音樂美學、文學與音樂、音樂與文化等。經常受邀於國內外國際學術會議發表論文。重要中文著作有《文話/文化音樂:音樂與文學之文化場域》(台北:高談,1999)、《愛之死──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台北:高談,2003)、《杜蘭朵的蛻變》(台北:高談,2004)、《古今相生音樂夢──書寫潘皇龍》(台北:時報,2005)、《「多美啊!今晚的公主」──理查.史特勞斯的《莎樂美》》(台北:高談,2006)、《華格納.《指環》、拜魯特》(台北:高談,2006)、《少年魔號──馬勒的音樂泉源》(台北:華滋,2010)等專書及數十篇學術文章。

梅樂亙

  瑞士伯恩大學音樂學博士,柏林自由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及「浦契尼研究中心」主持人,並曾作曲及導演歌劇。其學術足跡遍及歐、美、亞洲,除有以德、義、英、法等語言發表之數百篇學術論文外,並經常接受委託專案籌組學術會議,以及受邀為歐洲各大劇院、音樂節以及各大唱片公司撰文,對歌劇研究及推廣貢獻良多。其以中文出版之重要著作有《愛之死──華格納的《崔斯坦與伊索德》》(台北:高談,2003)、《杜蘭朵的蛻變》(台北:高談,2004)、《「多美啊!今晚的公主」──理查.史特勞斯的《莎樂美》》(台北:高談,2006) 、《華格納.《指環》、拜魯特》(台北:高談,2006)、《少年魔號──馬勒的音樂泉源》(台北:華滋,2010)等專書及其他學術文章。



前言

《大地之歌》歌詞中譯
貝德格(Hans Bethge)/馬勒(Gustav Mahler)原作 羅基敏 譯

由中文詩到馬勒的《大地之歌》──譯詩、仿作詩與詩意的轉化
羅基敏 著

馬勒的交響曲《大地之歌》之為樂類史的問題
達努瑟(Hermann Danuser)著 羅基敏 譯

《大地之歌》之形成歷史與原始資料
達努瑟(Hermann Danuser)著 羅基敏 譯

談《大地之歌》的鋼琴版
達努瑟(Hermann Danuser)著 沈雕龍 譯解析《大地之歌》
一、〈大地悲傷的飲酒歌〉
二、〈秋日寂人〉
三、〈青春〉
四、〈美〉
五、〈春日醉漢〉
六、〈告別〉
達努瑟(Hermann Danuser)著 蔡永凱、羅基敏 譯

馬勒晚期作品之樂團處理與音響色澤配置:《大地之歌》
梅樂亙(Jurgen Maehder)著 羅基敏 譯

魏本聽《大地之歌》首演感想
羅基敏 整理

馬勒交響曲創作、首演和出版資訊一覽表
張皓閔 整理

馬勒交響曲編制表
張皓閔 整理

馬勒《大地之歌》研究資料選粹
梅樂亙(Jurgen Maehder) 輯

本書重要譯名對照表
黃于真 整理



前 言

  Ich war sehr fleiBig [...] Mir war eine schone Zeit beschieden und ich glaube, daB es wohl das Personlichste ist, was ich ”b”is jetzt gemacht habe.
過去一陣子,我勤快地工作著……我有一段美好的時光,我相信,我到目前完成的,這應是最個人的了。

— 馬勒(Gustav Mahler)給華爾特(Bruno Walter)的信,1908年九月初。

  1911年十一月廿日,華爾特在慕尼黑指揮馬勒《大地之歌》(Das Lied von der Erde)首演。此時,作曲家過世正滿半年,離作曲家親自指揮第八號交響曲首演,亦不過十四個月。《大地之歌》與第八號交響曲截然不同的兩個天地,正反映了馬勒創作兩部作品時的不同人生階段與心境。

  1907年發生的諸多事,是馬勒人生的轉捩點:轉換工作、大女兒過世、自己心臟有問題。在這些事發生前,馬勒的指揮生涯一路順風、作品也開始被接受和演出,第八號交響曲傳達了如此的意興奮發,接下來的《大地之歌》則反映了經過這一連串事件後的心境。1908年夏天,馬勒調整生活方式,經過一段時間後,終於能夠再度重新創作,短短一個多月裡,作品已接近完成階段。他在九月初給華爾特的信裡,寫出的這段話,亦是每一位聆聽《大地之歌》的聽者,會直接感受到的:「我到目前完成的,這應是最個人的了」。馬勒選取歌詞的內容和排序,傳達了作曲家創作時的心境和人生觀,有蒼涼的嘆息,也有對人生的贊頌與不捨。以六首歌曲串成一部交響曲的方式,更是「前無古人,後少來者」。由首演開始,《大地之歌》就一直受各方矚目,不僅是音樂會的熱門曲目、唱片界的寵兒,亦是音樂學界研究的熱門題目。音樂學界關心的是樂類上的問題,究竟這是首交響曲(Symphony)?還是藝術歌曲(Lied)?無論是前者或是後者,《大地之歌》與過往的交響曲或藝術歌曲有何異同?與馬勒自己之前的作品有何異同?對當代與後世有何影響?僅僅由這幾個問題,即可見到,《大地之歌》聚集了諸多音樂上的焦點,不僅在作品創作的時代,甚至在今日,都依舊有其特別處,值得一再地研究與討論。對華人世界而言,《大地之歌》更特別地是,馬勒選用歌詞的最原始來源為中文詩;雖然歐美學界對此亦早有相關探討,華人世界至今依舊樂此不疲地尋找原詩,似乎馬勒係以中文譜曲;相形之下,忽略了歌詞只是這部傑作的出發點。

  正因為《大地之歌》是如此地多面向,本書試圖聚焦在相關的基本議題上,期能讓中文世界的愛樂者掌握作品之精華所在,深入傾聽與體會其中之奧妙。全書以羅基敏的〈由中文詩到馬勒的《大地之歌》— 譯詩、仿作詩與詩意的轉化〉開始,以馬勒時代的藝文氛圍為基底,說明不同時空、不同文化、不同藝術的唐詩,如何經過層層轉化與誤會,打動作曲家心絃,並以他的音樂語言,誤打誤撞地,不時能讓中文母語人士,於音樂裡感受到原詩意境。藝術的超時越空,在此又見一例。之後為今日馬勒研究泰斗達努瑟(Hermann Danuser)1986年前後出版的相關專文與書籍,針對作品本身幾個音樂上的基本議題,做出精密的闡述與討論。其中,〈馬勒的交響曲《大地之歌》之為樂類史的問題〉一文,係作者在寫作其《大地之歌》專書時,深感必須先釐清十九世紀交響曲與歌曲樂類發展的問題,方能開展相關論點,而完成了該文,為他自己的《大地之歌》研究,也為其後他人的相關研究,奠定重要的歷史與理論基礎。〈《大地之歌》之形成歷史與原始資料〉與〈解析《大地之歌》〉為作者專著的核心內容,在前文的基礎上,結合作品手稿、作曲家書信等相關史料,揭示作品其實相當複雜的形成歷史,透視作曲家寫作時的音樂思想,再細密解析著作品的音樂內涵。插在兩文之間的,為作者稍晚寫作的短文〈談《大地之歌》的鋼琴版〉。當年寫書時,作者未能得見鋼琴版手稿,在該手稿付印問世後,部份回答了作者當年提出的幾個重要問題,補足研究上的缺憾。《大地之歌》樂團的大編制,在馬勒筆下,奏出狂放、也有寂寥,更不乏詩情畫意,並以泰然面對生死的心情,進入作品靜謐的高潮。作品結束的「無盡時」,在一百年後,都還屢屢震撼著聽者。馬勒如何巧手完成這些,至今少見專文討論,梅樂亙的〈馬勒晚期作品之樂團處理與音響色澤配置:《大地之歌》〉,由分析樂團的難處出發,細數馬勒晚期作品的樂團手法,點出第八交響曲與《大地之歌》同屬晚期作品精義之所在,雖然作品的創作背景與訴求全然不同。

  感謝Prof. Hermann Danuser慨然應允,同意我們翻譯他的大作。感謝蔡永凱、沈雕龍幫忙翻譯,吳宇棠、張皓閔、黃于真協助搜尋及整理資料等許多瑣碎事務,黃于真並協助繁瑣的校對工作。高談文化許麗雯總編和同仁們的大力相挺,耐心配合我們的要求,自是催生這本書的功臣。

  期待這本《大地之歌》專書能在作品首演一百年後,為華人世界提供一個寬闊的音樂視野,對馬勒的這部傑作,能有更深的體會與共鳴。

羅基敏
2011年八月於柏林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