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追尋祝福:了解聖經八福的真義 In Search of Blessings

追尋祝福:了解聖經八福的真義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566531
凱撒琳.庫爾曼
趙敏惠
橄欖
2011年10月31日
67.00  元
HK$ 63.65  







叢書系列:靈命進深叢書
規格:平裝 / 168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靈命進深叢書


宗教命理 > 基督教 > 基督教儀式/規範















  當耶穌在山上的某個位置坐下,講論起「山上寶訓」時,你真能明白此寶訓深邃的意涵嗎?

  我們如何才能感到真正的喜樂與幸福?真實的喜樂與幸福,其實源自於知道自己屬於神,祂是我們在天上的父親,並且我們是祂國度中的一分子。我們能以喜樂的心面對每一天,祂為我們的內在帶來極深的平安,且為明天驅走了所有的恐懼。我們是神的後嗣,與耶穌一同承受產業,我們毋須害怕明天,因我們是祂國度中的一分子。

  祂以此作為回應,為我帶來日復一日的喜樂,並且成為神國度中一分子的確據!

本書特色:

  透過本書完整的八福傳講,你可以經歷到神的奇妙大能,並祂為祂的子民所預備的一切。

  Amazon網路書店暢銷書

作者簡介

凱撒琳.庫爾曼

  1907年5月9日生於美國密蘇里州一戶農家。十六歲獻身傳道。1935年建立可容納兩千人聚會的丹佛復興會堂,十幾年後,感受到醫治恩膏逐漸明顯,於是開始醫治特會的事工。在她長達五十年的傳道生涯中,曾向一億人見證主的慈愛和大能,神也藉著她的手醫治了無數的病人,其事奉對後世的影響極其深遠。



作者小傳
山上寶訓

01 心靈貧乏者
02 哀痛者
03 溫柔的人有福了
04 真正飢渴的人
05 神極大的憐憫
06 內心清潔的人
07 使人和平的人
08 為義遭受迫害的人
09 鹽與光
10 天國的公義
11 神的基本誡命
12 天使的保護
13 雲彩之平於空中



作者小傳

摘錄自巴金罕(Jomie Buckingham)所著《庫爾曼傳》(Daughter of Destiny)

  1907年5月9日,距離密蘇里州(Missouri)、康可迪雅(Concordia)的堪薩斯城(Kansas City)南方六十哩遠的地方,約瑟夫和愛瑪庫爾曼夫婦(Joseph and Emma Kuhlman),正為著他們第三個孩子的誕生而歡慶,這個孩子正是日後的佈道家凱薩琳.庫爾曼(Kathryn Kuhlman)。庫爾曼家族那座一百六十英畝大的農場,位在康可迪雅南方五哩遠的強森郡(Johnson County)上。約瑟夫和愛瑪婚後旋即搬到這裡,庫爾曼夫婦有另外兩個孩子,咪多麗(Myrtle),及他們的獨子俄爾(Earl)。

  姊姊咪多麗與年輕的佈道家艾佛瑞德.巴洛特(Everett B. Parrott)結婚,並搬到芝加哥(Chicago)時,凱薩琳不過才六歲。在此前三年,媽媽愛瑪剛剛生下他們家的老么琴妮娃(Geneva)。在這段過渡時期,凱薩琳和哥哥總是圍繞在爸爸身旁,爸爸給予他們期望中的任何東西;至於教養的責任,則是由媽媽擔任。

  凱薩琳十分崇拜她的父親。父親總是在她玩弄他的一頭卷髮,或拿著梳子梳理他的鬍子時,安靜地坐著。即使她已是個高挑的少女了,父親依然如同孩提時代,讓凱薩琳坐在懷抱裡,讓她可以緊靠著他的肩膀。

  在傑米.巴金罕(Jamie Buckingham)為她撰寫的傳記《庫爾曼傳》(Daughter of Destiny)的訪談後,凱薩琳談到她的父母:「爸爸在世時,從未處罰過我。他不曾打過我……,媽媽才是管教我的人。我總是躲到地下室去,這樣,鄰居才不會聽到我的號啕大哭。每當爸爸回來,我總是衝向他,坐在他的膝上,而他會把所有的傷痛帶走。……媽媽是最好的管教者,但她不曾告訴我,她以我為榮,或是我做的有多好。一次都沒有。父親才是那個帶給我愛與影響的人。」

  1921年,凱薩琳年方十四,一個隸屬於浸信會的佈道家胡麥爾(Hummel)來到康可迪雅,前來主持為期兩週的復興特會。該大會在愛瑪.庫爾曼聚會的衛理公會教堂舉辦。凱薩琳與母親一起參與了每一場聚會,但這天,卻是截然不同的日子!主日上午的崇拜即將結束時,牧師開始發出呼召邀請時,凱薩琳哭了起來。直到好多年之後,當她回想起這段經歷,以及她所累積的經驗才明白,這正是聖靈的觸碰。

  凱薩琳為其破碎心靈的哭泣而顫抖。愛瑪看著她高挑、纖瘦的十四歲女兒,卻感到如此無助,而無法給予任何安慰。如同教會裡的大多數人一樣,愛瑪和神的關係,不過只是一種社交行為,如糕餅拍賣會、團契聚會、下午茶時間,以及教會的聚會時間罷了。

  在凱薩琳真正歸信後,她知道自己是不一樣的,而她的人生也將有轉變,這會帶她到一個全新的範圍。她了解到,神有個偉大的計畫,要來裝備她。

  十年級時,她在康可迪雅的中學教育結束。1923年,除非凱薩琳進入路德會的學校,才可能接受完整教育。凱薩琳的姊姊咪多麗詢問母親,是否願意讓凱薩琳與她和先生艾佛瑞德同行,加入他們在西北部的帳篷佈道。他們會照顧凱薩琳整個夏天的時間,並於秋天帶她回家。

  咪多麗和艾佛瑞德.巴洛特夫婦,正進行巡迴佈道。他們在許多中西部的城鎮旅行,從事帳篷佈道。咪多麗偶爾會講道,但大多時候是擔任丈夫的經紀人,負責統籌各項事務。

  凱薩琳的父母並不希望凱薩琳與派洛特夫妻同行,但咪多麗懇求母親說:「媽媽,她必須去。我知道神要她去。妳希望與神站在同一陣線嗎?」

  幾經考慮後,庫爾曼夫妻很不情願地答應讓凱薩琳前往這個旅行佈道。然而,他們其實擔心,倘若凱薩琳離開了,她就不會再回來了!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

  與咪多麗和艾佛瑞德的旅行佈道途中,凱薩琳協助家庭雜務的工作,並且,如同慣常在教會中所做的,她在佈道相關的服事上幫助良多。咪多麗的婚姻並不快樂,她需要凱薩琳的歡樂與同在,而凱薩琳需要咪多麗所提供的堅定果斷,以及姊妹般的良善。這種安排,運作的非常好。

  晚上,凱薩琳參加了咪多麗的復興特會;這是她初次參加帳篷佈道會。艾佛瑞德.派洛特只有一個信息:「悔改,蒙拯救。」他是個噪門很大的人,一個講道時會慷慨激昂地猛拍講桌的人。他一次又一次的引用不同經文,來傳講這唯一的信息。但在夏天即將結束時,凱薩琳終於明白:為何咪多麗對於參加這個復興特會,是如此的不情願了。即使她的丈夫經常很生氣地堅持她需要在場幫忙收取奉獻,並且擔任司琴。

  偶爾,凱薩琳會和咪多麗在聚會中一起唱詩或彈奏二重奏。那年夏天,派洛特有兩次邀請這個十六歲的紅髮少女到台前作「見證」,也包括她在康可迪雅的衛理公會小教堂中的信仰轉變。她兩次在見證的最後,以朗誦一段長詩作結束,並加上豐富的姿態動作。會眾們熱烈且全心地回應。他們喜愛凱薩琳豐富且戲劇化的表達方式。艾佛瑞德.派洛特作結論說,倘若他不制止凱薩琳的話,那麼,她和他的關係,會變成大衛之於掃羅。然而,艾佛瑞德.派洛特也知道,只要他讓凱薩琳講完後再收取奉獻,那麼會眾會更慷慨地掏出奉獻。

  暑假結束時,父親匯了回家的旅費給凱薩琳。當回家的車票買好,一切都打包妥當後,凱薩琳哭了起來。她知道自己並不想離開這個佈道旅行,即使它其實有著某些缺陷。咪多麗和艾佛瑞德向凱薩琳保證,她絕對可以留下來,無論要留多久。

  凱薩琳留在咪多麗和艾佛瑞德身邊長達五年之久。這段期間,艾佛瑞德為這個旅行佈道團隊徵召了優秀的鋼琴演奏者,海倫.居禮芙(Helen Guilliford)。海倫較凱薩琳年長十一歲,即使如此,她們卻成了知交摯友。

  從財務上看來,這個佈道事工有些欲振乏力。咪多麗、凱薩琳與海倫必須前往愛達荷州的波塞(Boise),咪多麗在那兒為婦女社團講道。由於奉獻的金額很少,使他們的經費不足以租賃一棟房子。由於派洛特掌控了佈道經費,咪多麗唯一的希望,便是加入派洛特在南達科塔州(South Dakota)的事工;海倫與凱薩琳卻不太願意,因她們都感到這個毫無果效的事工,只是聚集了更多的問題而非應許。因此,當一位隸屬拿撒勒人會(Nazarene)的牧師在婦女會的會場外找到她們,請求她們能夠留下來並為這些人傳講信息,海倫與凱薩琳便答應留下來。

  凱薩琳首次的講道,是位在曾是波塞的廢墟的一部分,一間髒亂且狹小的教堂。幾張舊椅子以及一台屬於隔壁鄰居男孩的鋼琴搬進教堂裡了,這台鋼琴是從後門搬進去的,放在搖搖欲墜的講台旁的角落裡。

  咪多麗在離開時,搖頭嘆氣,她希望她這個放肆的妹妹能夠完成講道。她真的做到了,而且人們覺得怎麼聽她講道都不夠。凱薩琳與海倫花了幾週的時間遊遍愛達荷州,並向廣大聽眾佈道。她們宣稱自己是「神的女兒」。凱薩琳曾說:「即使如此,我知道,只要單純地傳講福音,神便能成就大事。」

  在伊利諾州(Illinois)的久利特(Joliet)鎮,凱薩琳與海倫花費三個月時間,在一棟老舊的商業建築物的二樓,帶領她們的講道服事。也是在這個久利特城鎮,福音教會聯盟(Evangelical Church Alliance)說服了這個年輕的佈道家必須被按立。而凱薩琳也答應了,並且接受了她從教會而來唯一的聖職頭銜。

  在某個夜裡,當大多數的會眾離開教堂後,僅有少數人繼續留下跪著禱告,凱薩琳當晚第一次經歷了說方言。凱薩琳與在芝加哥擔任老師的伊莎貝爾.德瑞克(Isabel Drake)比鄰而坐。伊莎貝爾跪在祭台前,有時低聲哭泣、有時禱告。突然之間,伊莎貝爾整個人以全然的跪姿,抬頭向著天花板,並且開始唱歌。凱薩琳說:「我從來不曾聽過這般的音樂。那是我聽過由最美的嗓音唱出的最為優美的歌聲。她所唱出的語言,也是我未曾聽過的,是如此的飄逸、如此優美,我幾乎可以感受到毛髮都豎了起來。」

  伊莎貝爾從來不曾聽過「說方言的恩賜」,也未夢想自己的禱告能夠帶領她進入屬靈的境界。她所做的,是祈求神能更充滿她。

  這些事件促使凱薩琳更深地挖掘神的話語,好能尋求更多關於聖靈的一切。凱薩琳未曾接受過正式的神學教育,但她卻對於神的話語,有著永不能滿足的渴求。「我是在這世界上最偉大的老師的腳前受教。」她接著說:「我並不是在什麼優秀的大學或神學院中受教,而是在聖靈的教導下,在禱告中受教。」

  凱薩琳所做的每件事都是如此大氣。當她講道時,即使只有少數幾個人,她依然像是對著上萬人一樣。她未曾改變作法。在對會眾發出呼召時,她就當作每個參加聚會的人都需要悔改,並且將他們的一生奉獻給基督一樣。批評她的人抱怨說她常滔滔不絕地談論起好萊塢電影影星或著名政治人物,但是凱薩琳也會談到一位發了守貧誓願的無名神父,或是一名築路工人是如何在她的帳篷佈道中獲得醫治。凱薩琳對待計程車司機和對待參議員的態度是一樣的—在神的眼中,他們是同等的重要,在她眼中亦然。

  「大大思考。大大行動。大大談論。」她這麼告訴夥伴們。「因為我們有一位偉大的神。」1933年,凱薩琳以這種原則,建立了她在丹佛(Denver)的福音事工。這是個經濟大蕭條的時代,許多跨州跨國的銀行均倒閉,每個城市都有等待領取救濟品的隊伍。失業人口達到高峰,成千上萬的商家倒閉;而最受到衝擊的,大概就是神的教會了。凱薩琳從來就不隸屬於任何教會團體,只是為那些被社會與教會排拒的邊緣人傳講福音,因此即使只是任何微薄的奉獻,她都必須感到滿足。似乎沒有任何事會使她氣餒,或使她對豐富的神感到懷疑。

  「你去丹佛時,要像個百萬富翁一般。」她這麼告訴她的業務經紀人希偉特(Earl Hewitt):「我們要像一陣風暴般,拿下那座城市。」

  希偉特給了凱薩琳一個苦笑:「但我們並沒有百萬元啊,我們只剩下五塊錢而已,就這麼多了!」

  凱薩琳只是微笑:「倘若我們所事奉的是一位受我們財務限制的神,那麼我們必定事奉錯了。祂並不受我們所擁有的,或我們是誰的限制。倘若祂能使用像我這樣的人,好將人們的靈魂帶往祂的國度,就一定會用這五塊錢,並且使其倍增,就像當年在山邊,祂輕易地將餅和魚倍增為足以供給上千人食用的食物。現在,只管去丹佛吧……這是神的事業,而我們要以神的方式大大做工!」

  凱薩琳並不反映經濟蕭條的實況。她所反映的,是神的偉大。她以談論豐富,來取代缺乏。以鼓勵人群前來主的宴席,取代當時的貧窮與飢餓。奇蹟發生了!人們帶著自己的餅和魚,一點點的奉獻,卻倍增成千倍。她鼓勵有食物的人,將之分享給沒有的人,而不是要人們去排隊領取州政府和聯邦政府所發放,有辱人格的一杯羹。

  他們第一場的聚會(1933年8月27日),雖只有一百二十五人參加,但凱薩琳的講道,卻彷彿有一萬兩千人在場。隔天晚上的聚會則有四百人參加,這使得他們聚會的老舊倉庫,自此再也無法容納那麼多的會眾。

  在連續服事五個月的聚會後,凱薩琳準備好離開了。她待在丹佛的時間,遠比任何一個她開始佈道事工的地方都久。當她宣布要離開時,會眾有了異議。

  會眾當中有個成員允諾,倘若凱薩琳願意留下來,他願意提供一筆經費,讓她找到夠大的建築物來進行事工。接下來,找尋適當地點以建會堂的行動便展開!同一時間,凱薩琳將聚會的地點,從教會搬到了空曠的倉庫,位於寇第斯街1941號的砲艦紙業公司(Monitor Paper Company)。他們在外面設立一個招牌,並將這地方命名為「庫爾曼復興會堂」(Kuhlman Revival Tabernacle)。

  海倫.居禮芙組成了一個超過百人的詩班,她同時為他們編寫過許多的曲目。許多外來的講道者,也被帶領到此地來教導、餵養這個位於西部成長最快之信徒們的靈命。

  正是在這個紙業倉庫聚會時,凱薩琳才開始有屬天醫治的概念。「醫治服事」經常是在福音聚會進行至尾聲時,講員會請那些患病的人到台前接受特別的禱告。有時會他們抹油;有時,會邀請他們到後台接受特別的禱告。雖然凱薩琳甚少為病人禱告,但當人們獲得醫治時,總會大感驚訝和開心。

  1935年初,那群為了找尋固定地點作為凱薩琳佈道事工的人,終於找到理想的可作為會堂的地方。那是個舊的卡車車庫,以前是丹尼爾和費雪(Daniel and Fisher)百貨公司的馬車出租行。翻修的工程於2月5日開始,四個月之後,5月30日的獻堂聚會,這棟有二千個座位的大型建築物坐滿了人,七十二呎長的霓虹燈招牌懸掛在這棟建築物上,寫著「丹佛復興會堂」(Denver Revival Tabernacle)。

  佈道事工如常舉行。海倫還是擔任司琴;當呼召時,她就會穿梭在走道間,尋找舉手需要代禱的會眾,並邀請他們至台前。凱薩琳負責講道,每次聚會結束,約十點至十點十五分左右,KVOD廣播電台會作現場實況轉播節目,名為「帶著微笑」(Smiling Through)。

  丹佛復興會堂也是凱薩琳的母親在一晚的福音聚會之後,真正認識神的地方。在領受聖靈的膏抹後,愛瑪向女兒伸出雙手,並緊緊擁抱著她。那是凱薩琳記憶中第一次被她母親如此緊緊地擁抱著。「凱薩琳,妳要繼續傳講,好讓其他人也能領受到我剛剛得著的信息!」她的母親哭泣道:「繼續傳講,永遠別停止。」

  然而,在丹佛復興會堂的服事工作永遠不盡完善。磚牆、供熱設備、管線與配管工程都需要不斷的留意修復。除了主日,一些沒有工作的男人會到會堂工作。凱薩琳與海倫帶領婦女們帶食物給他們;而那些沒有錢買食物的人,則可以將剩餘的食物打包回家。

  1937年,一位來自德州奧斯丁(Austin, Texas)的英俊挺拔的佈道家布魯夫.華爾崔(Burroughs A. Waltrip),前來會堂講道。他是由廣播佈道家寇菲(Phil Kerr)所介紹的。他的講道和風度,深深吸引著凱薩琳。他三十八歲,較凱薩琳年長八歲。凱薩琳後來形容他是「長得最為優雅好看的人」。帥氣的面容以及優秀的講道,成了最完美的組合,凱薩琳邀請他在秋天再次蒞臨舉行佈道。

  這回,他的妻子潔西,與兩個分別為六歲與八歲的兒子一同前來。後來人們追憶,當時潔西對於她那位挺拔、黑髮的丈夫,經常與這位長腿的紅髮女郎在一起,頗感到不安。她要隨時留意著他──以及他們。丹佛的人們發覺,潔西.華爾崔安靜且不出鋒頭,可說是活躍的傳道人的理想妻子。

  就在華爾崔第二次造訪丹佛時,有些事發生了。情況顯得有些曖昧不明。華爾崔太太帶著兩個男孩返回奧斯丁,時值孩子們開學之際。一個月後,華爾崔寫信給他的太太,說他不會再回家了。然而,他卻在丹佛聲稱是潔西離棄他。他說他曾懇求太太留下來,但卻被她回絕。指責她的離棄之後,他到北方的梅森市(Mason City),在靠近明尼蘇達州(Minnesota)的邊境旅行。梅森市的人們對於華爾崔的講道印象深刻,便鼓勵他留下來,並創立一個類似凱薩琳在丹佛的事工。沒多久,華爾崔便得到一棟大建築物,經過整修後命名為「廣播教會」(The Radio Chapel),他以此為據點,並藉由KGLO電台,推出每日的節目播送。

  凱薩琳也前往梅森市舉辦佈道大會,作為華爾崔的廣播教會的經費籌募。當凱薩琳返回丹佛時,她和華爾崔開始計畫他們的婚禮──他已與潔西辦妥離婚。海倫.居禮芙似乎早已預料到。

  「她開始感到歲月正逐漸流逝。」海倫這麼告訴她的密友。她看得出凱薩琳變了。她的講道曾是如此強而有力,而今卻變得虛弱無力。海倫感到憂傷,似乎神已離棄凱薩琳而去,任由她自作主張。她雖然能力很強,並且有足夠的個人魅力來讓講道進行下去,以愚弄人群。然而,有愈來愈多敏銳的會眾開始看出「他們的凱薩琳」已經不一樣了!頑固的她堅決要按自己的意思──甚至那可能意味著她畢生佈道事工的毀滅。

  只有二名來自丹佛復興會堂的會友伊娜.福克斯(Ina Fooks)和希偉特(Earl Hewitt)參加他們的婚禮。在結婚典禮前,希偉特與凱薩琳見面,並說明當地的狀況。海倫.居禮芙辭去庫爾曼佈道事工的工作,她仍會待在丹佛,並與從該會堂出去的弟兄姊妹們一起服事。希偉特告訴凱薩琳,丹佛人不再歡迎她,他願意買下她在該棟建築物的股份。她接受了,並且將她的佈道事業王國的鑰匙交給他。

  婚禮進行至一半,凱薩琳便昏厥過去。華爾崔試著讓她甦醒,他攙扶著她的手臂,帶領她經過整個婚禮的誓約。接下來的六年間,凱薩琳在神的事工中躊躇不前,對神的事工毫無助益。

  沒有人確知華爾崔和凱薩琳何時分開的,但有一可能性是1944年。她說她必須作出決定。「是要服事我所愛的人,或是我所愛的神。我知道我無法事奉神,又同時與先生住在一起。」她從一開始認識他,便稱呼他「先生」(Mister)。「沒有人知道我所體會的如瀕死般的痛苦,因為我愛他更甚於我的生命;甚至有段時間,我愛他更甚於愛神。我終究告訴他,我必須離開。神從未放棄起初對我的呼召。我不只是與他同住而已,還得面對我的良心,聖靈的責備讓我幾乎無法承受。我已厭倦一直試圖證明自己是對的。」

  凱薩琳離開華爾崔之後,獨自前往賓州的法蘭克林(Franklin),距離位在賓州西北部的城鎮,在匹茲堡和伊利城(Erie)之間,約有一萬人口。她打電話給馬修.馬隆尼(Matthew J. Maloney),福音會堂的負責人。他在凱薩琳來訪法蘭克林之前,便對她留下極深的印象。這個有一千五百個座位的福音會堂從一開始,便擠滿了一千五百人。凱薩琳因為這樣的被接納而受到激勵,因而開始拓展事工。廣播可說是再自然不過的媒介。

  1946年春天,凱薩琳向鄰近的歐油(Oil City)市的WKRZ電台問一些相關的問題,要求每天早上有個固定播出時段,也獲得同意了。她並沒有詢問任何所需費用便離開了。倘若神告訴她要開始進行廣播工作,並且也給她好的時段,她會將經費方面的煩惱丟給祂。這是她一生要遵循的作法。

  仲夏時節,凱薩琳和她的事工的已聲名遠播。匹茲堡的一個電台也加入了WKRZ電台廣播節目的同播。但她的聲望同時也惹來麻煩。忠誠的跟隨者希望能更接近她,但是因為無法在福音會堂如願見到,便蜂擁至電台來。他們坐在大廳,隔著大玻璃窗看著凱薩琳。這不但使電台的大廳擠滿了人,使得電台工作人員無法進行例行的工作。當會眾中有些人經常有情緒化的反應,甚至歇斯底里地不斷向神認罪哭求,或因自責而啜泣,使得電台的工作人員不得不拒絕訪客。這些會眾渴望從神的話語中得到餵養,成群地湧向凱薩琳的工作,而她的福音事工在其廣度、會眾和影響力上,日益興盛。

  無論是福音聚會、廣播節目,甚至最後是在電視台的節目,她仍不斷地深入會眾。神揀選凱薩琳.庫爾曼成為祂的僕人,好能透過講道和禱告觸碰到成千上萬人的心靈,並且為祂的子民帶來醫治。她並不完美,她不曾要求自己成為這種人,但她願意如此做。凱薩琳於1976年2月20日過世,她是深愛的神的忠實僕人。

  凱薩琳離世已多年,但她的福音事工依仍透過她遺留下來的影音資料和信息中不斷地傳揚。凱薩琳.庫爾曼的溫暖形象,在她的八福講章中顯露無疑,本書乃是她於1950年在匹茲堡廣播電台所錄製的節目講章。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