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只來了一半的末日 World Made by Hand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200380
詹姆斯.哈維.康斯勒
黃思瑜
木馬文化
2012年6月27日
107.00 元
HK$ 90.9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木馬文學
規格:平裝 / 33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木馬文學
分
類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美國文學
同
類
書
推
薦
有時你會感到寂寞但那並非沒有道理
晨碎(限量贈品,典藏燙金精裝版,颶光典籍系列外傳)
火宅之舞
晨碎(颶光典籍系列外傳,限量典藏燙金精裝版)
小鎮醫生
內
容
簡
介
「與末日戰爭類的小說完全不同…這是一部振奮且鼓舞人心的故事,而它最終傳達的訊息是希望,而非絕望。」-《舊金山紀事報》
《沒有石油的明天》作者新作
末日過後,我們都倖存下來,當啟動世界的動力只剩下一雙手 …
預言發生在美國,不遠的未來。恐怖攻擊的陰影終於成真,失去了石油的世界,同時也失去了電力、科技與秩序。
他整天開著收音機,等待那偶爾傳出的雜訊;
他不敢關掉電視,怕錯過世界也許重新運轉的消息。
他幫鄰居蓋車庫,換得每日溫飽;
他忙著敲敲打打,才不會想著去尋死。
未來在哪裡?世界不再是圓的,再度變得很平很平:動不了的車子回收成廢鐵,沒有電的電腦操控不了任何東西,進步的巨輪不是嘎然而止--而是消失了。
不過是沒了石油而已。誰會想到,只來了一半的末日會是這個樣子?
可當他就著燭光,看著床鋪上熟睡的小女孩,他卻覺得世界還是很美好,而且應該要充滿希望。
作者簡介
詹姆斯.哈維.康斯勒(James Howard Kunstler)
「因為我相信很多人都跟我有相同的感覺:難看的高速公路線道、停車場、住宅區、大型商場,沒落的城市和被蹂躪的鄉村--這就是大多數美國人日復一日居住和工作的環境。」
出生於紐約市的康斯勒,父母親是猶太人,在他八歲時離婚。他的父親做的是鑽石買賣,而康斯勒大部分的童年是跟他的母親和繼父一起度過。因為每個夏天都在新罕布什爾州的男孩夏令營度過,遂非常熟悉小城鎮的精神,這也成為他日後許多作品的基調。
從他的幾部作品《Home from Nowhere》、《The City in Mind:Notes on the Urban Condition》以及《沒有石油的明天》中,他大膽碰觸美國的禁忌話題,即「後石油時代」;他相信,未來世界的命脈並不掌握在充滿高樓大廈的都市中,而在加強連結小城鎮與鄉村。「我們必須重新恢復鐵路系統的光榮,如果我們希望保持一個團結的國家。」
《只來了一半的末日》正是作者對「後石油時代」的想像,以及他「新城市主義」的前身,結合了他所深信的小鎮精神,與人性善良。
譯者簡介
黃思瑜
台大外文系畢業,英國巴斯口筆譯研究所碩士。曾任國際非營利組織總部秘書、自由譯者,現為美商公司專職口譯。譯有《未來一百年大預測》等書。
譯稿賜教:thinking-fish@yahoo.com.tw
部落格:thinkingfish.pixnet.net/blog
內
容
試
閱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福斯
/ 台灣台北
2012.06.21看福斯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我們原本的世界消失了」…預言發生在美國,不遠的未來。恐怖攻擊的陰影終於成真,「大爆炸」後,世界後失去了石油,同時也失去了電力、科技與秩序,世界的動力回歸到手工啟動。「末日」後的生活,人們似乎很難在緬懷過去的回憶裡掙脫,因為他們人生的大部分都發生在舊日,面對一切的重新洗牌,只能無可選擇地強迫自己思考。
新的生命威脅出現:在「末日」之後,羅伯像個行屍走肉,靠著當木工維生,每天敲敲打打度日;他原本在軟體公司上班,在大爆炸之後攜家帶眷回到岳父的家鄉鬱林鎮,但妻子卻在腦炎疫情爆發後撒手人寰,女兒也死於接下來的大流感。醫療系統完全失靈,連醫生也無法拯救自己的孩子;大規模的疫情奪走無數人命,其中以女性居多,也改變了人口結構,故事中的小鎮,變成一個男多於女的世界。
新的人際關係出現:第一公理教會的牧師羅倫,也是羅伯的好友,信仰跟著大爆炸一起動搖了。他只想跟羅伯一起開間洗衣店;羅倫的妻子珍安每週會與羅伯做一夜夫妻一晚——然而大家都可以體諒,這是因為缺乏適齡單身女性的緣故;三人便維持著這樣難以言說且無以名狀的關係。
「就是你們這輩的人毀了世界,你們沒資格教訓我。」西恩曾衝著羅伯說道,令他無地自容。這個玩電腦長大的年輕人,自嘲如今過著中世紀的農奴的生活。面對「末日」,高大年輕力壯的他投入勞力密集的農場工作。沒有石油以後,農業的面貌再度徹底轉變——以前只要有幾個人動動機器,作物也只有一種;現在,半數的人要巧妙運用工具,再加上人與家畜的勞力,才能餵飽另外一半人口。人數銳減的世界,勞力相形重要,西恩的收入相當優渥,與妻子布蘭妮擁有七歲的稚女,似乎已經勾繪出「末日」後社會中流砥柱的樣貌。
一場意外的凶殺又打亂了方才塵埃落定一點點秩序——羅伯親眼目睹西恩無故遭人槍殺、留下少妻稚女,原本意志消沉的他開始想要幫助人——想做些什麼。當他在火災中救了布蘭妮一命,被眾人推舉為鎮長,羅倫決定,哪怕只有一雙手,哪怕再多的困難不斷地把剛建立好的推翻,他們也要重新打造這個據說是末日,但又不真是末日的世界。死不是生的結束,而是另一個開始 。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