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中國當代藝術批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1165684
易英
五南
2012年4月30日
127.00 元
HK$ 120.6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藝術系列
規格:平裝 / 292頁 / 20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藝術系列
分
類
藝術設計
>
藝術總論
>
藝術欣賞
同
類
書
推
薦
世界民藝之旅:看見手作工藝的風土與文化之美
回歸線Re-turn-Vol.007 擴延的對話
2022國際彩墨夢想家園藝術大展專輯[精裝]
臺中市第27屆大墩美展專輯[精裝]
乖,你聽畫:希臘羅馬眾神篇──聽懂神話看懂神畫,那些西洋古典藝術的超狂神蹟!
內
容
簡
介
美術批評的對象是什麼?
如何重構藝術作品創作時期的文化環境以理解創作者的思想?
美術批評可分成哪幾個層次?
透過中央美術學院教授精闢的解析,讓你看見當代藝術的現狀與危機
二○○○年以來,是中國快速發展的年代,消費主義大興、大眾流行文化盛行、全球化擴張等等,都對當代藝術產生的不可抹滅的影響。傳統藝術形態面臨轉型、新媒體的應用與創新,都展現出當代藝術的現狀面臨危機,亟需有一新風貌發展。
作者早年學習藝術,參加美術創作,後專攻藝術史論。其藝術批評建立在藝術實踐的經驗和深厚的藝術史論的基礎之上。本書為作者對中國新時期美術的當代藝術批評,針對近幾十年在中國發生的前衛藝術運動、藝術思潮及藝術創作進行深入的探討。在中西的藝術背景下,作者以精闢的思想、犀利的文筆來帶領讀者看見新的當代藝術。
本書特色
作者對中國新時期美術的當代藝術批評,針對近幾十年在中國發生的前衛藝術運動、藝術思潮及藝術創作進行深入的探討。
作者簡介
易英
生於一九五三年。一九八五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碩士。現為中央美術學院學院美術研究雜誌社社長、《世界美術》主編、教授、博士生導師。
著有《學術的黃昏》、《原創的危機》、《中國當代油畫家個案研究──劉曉東》、《從英雄頌歌到平凡世界──中國現代美術思潮》、《偏鋒──中國當代藝術家評論》,並譯有《藝術與文明》、《視覺與設計》、《叛逆的思想》等書。
目
錄
序
壹、當代藝術批評的理論與實踐
一、藝術批評的理論與課題
藝術批評與藝術運動
歷史與批評
社會學的批評
藝術與道德
批評的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
九○年代藝術:理論的回顧
批評與當下
二、公共藝術與公共性
公共藝術與公共性
公共空間與集體經驗
現代雕塑與公共性
個人表現與公共話語
三、圖象與批評
圖象學的模式
圖象的集體閱讀與社會心理
圖象的專制
公共圖象與藝術
貳、當代藝術批評與文化論述
一、中國當代藝術的實驗性
實驗藝術
九○年代中國實驗繪畫
實驗水墨的困境
實驗水墨與大眾文化
實驗水墨的圖式
二、學院與藝術
學院教育與現代藝術
藝術的邊界
油畫風景的現實困境與可能性
歷史文化與繪畫─讀莊明中的畫所感
三、中國當代藝術的現代化與全球化課題
原創的危機
現代化與全球化
中國九○年代美術批評
表現主義在中國
波普藝術─美國現代商業文化的旗幟
政治波普的歷史變遷
抽象藝術的理論死亡
抽象藝術與中國當代藝術經驗-藝術史的社會學批評
序
推薦文
中國當代藝術風景,層峰疊嶂,繁花亂錦,往往令人目不暇接,無論從以往的社會寫實路線乃至於後繼的實驗水墨、政治波普、抽象藝術潮流;不管是過往的美學路線之爭、再現與表現爭議,以及如今在全球化風潮所出現的藝術與商業路線爭議,在在都顯示出:想要對中國當代藝術經驗進行認識,不論是風潮體會、形式認知或是在思想內涵上進行掌握,都會是一項浩大的工程與任務。然而我們也會發現:儘管工程艱鉅,仍然產生了許多關鍵性和指標性的成果,其中之一就是以易英教授為代表的藝術評論成就。
易英教授長期投入當代中國美術與文化討論,撰寫各類研究評論,不惟著作等身,更在中文學界中享有崇高的學術聲望。歷年指導的學生,如今也都湧浪出水,在藝評、藝術創作、策展以及藝術史各種專業上的表現備受矚目。我們可以說,以易英教授的學思為原點所煥發出的文化光暈,已經在中國美術天空中形成明亮而不可忽視的星系,並且持續對文化發揮定位與指向的功能。
易英教授一九五三年出生於湖南省芷江縣,一九八二年大學畢業於湖南師範大學美術系,一九八五碩士研究生畢業於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現任中央美術學院學報編輯部主任、美術研究學院誌社社長、《世界美術》主編、教授、博士生導師。他的著作包括《學院的黃昏》、《從英雄頌歌到平凡世界-中國現代美術思潮》、《偏鋒──中國當代藝術家評論》等多本專書和編譯作品。
易教授的當代藝術批評格局宏大,他對近代中國快速的發展、消費主義的盛行、大眾文化的流行、社會的分化、全球化的擴散與危機特別關注。他以中西結合的學術背景進行多學科的跨領域研究,探索批評方法的社會轉向,都顯示出當代藝術批評者應有的寬宏視野與民族感情,其中尤以對當代藝術關係及討論影響最為深遠。舉例言之,二○一○年易英教授應邀來臺灣,參與教育部中綱計畫學術交流特聘系列講座,於臺中教育大學美術系碩士班、臺灣師大美術系博士班、臺南藝術大學博士班舉辦巡迴講座,講述中國大陸當代藝術,及抽象繪畫的思考等議題,引起臺灣學術圈極大迴響。特別是來臺講學期間,大陸藝文界刻正熱烈轉載討論他的《抽象藝術的理論死亡》研討會論文,這篇針對中國抽象藝術理論基礎的堅實性與現實性所提出的批判性討論,短短幾天內就演變成學術論戰的焦點,並且成為中國當年最重要的藝術事件之一,其社會影響力可見一斑。
隨著兩岸互動頻繁,藝術觀念的交流和激盪更趨重要,五南楊董事長榮川更慨允將易英教授近十年文章集結出版為《中國當代藝術批評》一書,以讓臺灣學術及藝術界對大陸當代藝術發展和脈絡有更多的了解,也提供大學藝術領域課程的參考教材。
易英教授對當代藝術批評的理論與實踐議題,向為中文學界所重,《中國當代藝術批評》一書由「藝術批評的理論與課題」與「當代藝術批評與文化論述」兩部分構成,對當代中文語境中的藝術批評與美術發展提出細密的觀察與針貶。從理論部分來看,他所論述的內容涵蓋了藝術批評與藝術運動、公共藝術與公共性、圖像與批評三大重要議題,首先對藝術批評所賴以成立的各項傳統理論與現代發展趨勢提出理解與反思,再就當代藝術最重要的公共性課題與圖像閱讀議題抽絲剝繭,直探核心。在實踐方面,易英教授扣緊中國當代藝術的實驗性格及其與大眾文化的關係,進而闡明中國當代藝術所遭遇的現代化與全球化課題,思考當代中國藝術整體發展中所面臨的各種概念糾結與對應之道。在一片講求原創與實驗的美術氣氛中,易英教授對現代化與全球化課題所提出的釐清與辯證工作,確然將中國整體的美術發展提升到理論反思的層次。
筆者於二○○七年起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研讀實踐類油畫創作博士,易教授擔任我的論文導師,對個人的創作引導和兩岸當代創作的觀察給予頗多啟發。時值此書出版之際,爰就個人學思所及,敬為推薦。
莊明中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美術學系教授/系主任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