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黃伯超先生傳:台灣營養學研究領航人.本土醫學教育改革先驅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8016835
黃伯超/口述、蔡錦堂/主訪、徐聖凱/撰著
前衛
2012年5月10日
117.00 元
HK$ 99.4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台灣文史叢書
規格:軟皮精裝 / 344頁 / 15*21 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台灣文史叢書
分
類
醫療保健
>
常識/概論
>
傳記/雜論
同
類
書
推
薦
百年守護:「生命之星」香港救護發展史
我的戰場在產房:無國界醫生在阿富汗、伊拉克迎接新生命的熱血救援記事
東臺灣頭頸癌診治專家:花蓮慈濟醫院陳培榕醫師傳記
當愛別離:敘事醫學閱讀反思與寫作
挺在疫浪的前線:臺北慈濟醫院守護生命守護愛
內
容
簡
介
獲醫界、學術界、營養學界一致好評。
他的故事,記載著台灣營養學研究的重大歷史變革。
無論去到那裡,在人世中成為什麼,希望盡可能地努力,以醫學研究渡過此生。──《黃伯超日記》
被譽為台灣營養學泰斗的黃伯超,出生於日本統治時代的1926年,父親黃文陶是位傑出的外科醫師,他的言教、身教直接影響了黃伯超。黃伯超在小學時立下「40歲以前要當上大學教授」的目標,並勇闖大學的登龍門──台北高校──成為天下的秀才。台大醫科畢業後,他放棄高薪的臨床醫師工作,甘心由清苦生活的大學助教默默做起,到今日成為了營養學界的大師。
黃伯超對台灣社會的貢獻如書中所述:他利用人體實驗進行成人及嬰兒的蛋白質需要量研究,成為國內外相繼引用的重要參考文獻。在經濟貧困的年代,他從事國民營養大調查,為國人健康把關;在營養過剩的年代,他鑽研素食與保健之關係。他影響至今的不只是學術成就,如提出適合國人的標準體重計算公式及BMI身體質量指數,連帶引起台灣兵役檢查的變革;推動醫學教育的改革並指導醫學教育的進展……這些成就無疑直接引導了台灣營養學界、醫學教育,甚至民眾生活的重大變革,但有著只是「應該為台灣做一點事」信念的黃伯超,至今卻一貫的謙沖自牧。
這本由黃伯超口述,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蔡錦堂教授及歷史學系博士生徐聖凱所訪談撰著的傳記,內容包括黃伯超的家世童年、求學歲月、學術研究、行政工作及社會服務等各方面的著墨,乃至於他人格的具體展現,而書中回顧了日治時期與戰後台灣史,亦可視為台灣醫學史、教育史與台灣史研究資料的洋洋大觀。
作者簡介
黃伯超
1926年生,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醫科畢業,日本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博士。曾任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1987~1991),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常務委員(1991~2001),台灣醫學教育學會創會理事長(2002~2007),亞洲營養學會聯合會會長(2007~2011)。致力於營養學研究與醫學教育的改革,1981年獲頒教育部醫科學術獎,1996年獲頒衛生署一等衛生獎章。著有營養學界的聖經《營養學精要》(合著),及中英文研究論文130餘篇(1951~2006)。
主訪者簡介
蔡錦堂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
撰著簡介
徐聖凱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博士生
目
錄
第1章 俠骨詩心的父親黃文陶
◆仰賴叔父養大 從小奠定漢文學基礎
◆持手術刀的文人醫師 取得日本博士學位
◆熱心地方公共事務 二二八事件險遇害
◆重視歷史源流 具有濃厚的中國意識
第2章 黃伯超的出生與童年
◆家庭成員眾多 文藝氣息濃厚
◆管教日本小孩 公演會上成主角
◆勇闖大學的登龍門「台北高校」 立志40歲前當上教授
第3章 以學術為志業
◆自由平等的學風 弊衣破帽的準大學生
◆通才教育 悠遊於知識的世界
◆食衣住行 多采多姿的校園生活
◆戰鼓頻催 軍靴的腳步聲從後追來
第4章 醫學專業的開始
◆入學即入營 進入帝大同時進入軍隊
◆邁入醫學教育的大門 在金關丈夫的研究室寫論文
◆醫學生生活 寮祭/霍亂/二二八
第5章 台灣需要研究人才!
◆捨豐厚收入 進入生化學科
◆初試啼聲 生化學科與早期的研究
◆台灣不能拿博士 美國杜蘭大學進修
◆再赴麻省理工學院 返台貢獻所學
第6章 沉浸於學術的營養學研究者
◆申請美國經費蓋平房 鑽研台灣人蛋白質需要量
◆為健康把脈 學童營養及社區飲食大調查
◆買不起奶粉的年代 利用爆米花機開發嬰兒食品
◆營養過剩的年代 研究脂質營養
◆台灣傳統美食 皮蛋、魚翅的營養價值
第7章 醫學教育領航者與改革先驅
◆寧靜的革命 台大醫學院長任內
◆醫學教育的推展 不倦勤的醫教會常務委員
◆醫學教育絮語
第8章 天生服務人群、領導社會的人才
◆肥胖成為社會問題 重新制訂體重與體位的標準
◆爭取亞洲營養大會在台舉行 宣導嬰幼兒養育觀念
◆不忘同窗情誼 一手包辦高校、大學的同學聯誼活動
第9章 恭儉慈祥、專一踏實的長者
◆溫文儒雅的紳士 學生眼中的「role model」
◆太太善持家 一同走過六十年
◆退而不休的生活 有自己的facebook與孫子交流
附錄1:黃伯超先生大事年表
附錄2:黃伯超先生著作目錄
後記
序
自序
約四年半前,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的蔡錦堂教授,及該所研究生徐聖凱君,來到我的研究室,訪談三次有關日治時期台北高等學校的校史、校友、同學會活動等事。當時我擔任台北高校同學會會長,後來蔡教授建議繼續訪談我的家世、童年、求學歲月、學術研究、醫學教育與社會服務等。我不記得蔡教授是否曾明言,訪談的內容經整理後,將以我的傳記形式出版。我並無超越別人的才能,只是二次大戰後的台大醫學院基礎醫學各科,日籍教師離台返日後,教員、研究人員明顯不足,因此,我自醫科畢業之後並未走臨床醫學之路,而成為生化學科的一員。若有機會能把終戰後將近半個世紀,在景福門旁,台大醫學院經歷過的研究生涯及醫學教育相關工作留下紀錄,與眾人分享,是件很高興的事。感謝蔡錦堂教授的好意,並付出寶貴時間訪談,徐聖凱君很認真紀錄、整理,詳查相關資料,並以流暢平實的文筆寫成本書。
我能在營養研究方面發展,要感謝恩師董大成教授。董教授最有成就的研究領域,是N-甲基胺基酸代謝有關的酵素學研究。但因當時國人營養狀態普遍不理想,所以董教授也關心並做過食品營養相關的研究。我在生化學科當了三年的助教之後,董教授鼓勵並協助我朝營養學研究方面去發展。後來,實際的研究工作由多位當時的研究生、研究助理,或合作的教師協助進行,在此也要感謝他們。醫學教育方面即要感謝洪祖培教授、謝博生教授的協助及鼓勵。
要感謝對台灣醫學教育改革很有貢獻的謝博生台大醫學院前院長、台灣營養學界領導人之一黃青真台大生化科技學系教授,及親友葉英□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名譽教授為本書賜序文。
最後感謝內人黃詹淑慎,六十年來誠心誠意的支持。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