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法官應該我來當:各國人民參與審判制度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543928
吳景欽
法治時報社
2012年4月06日
83.00 元
HK$ 70.55
詳
細
資
料
規格:平裝 / 205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台灣需要第二次的寧靜革命!
第一次寧靜革命─總統人民直選
第二次寧靜革命─人民直接參審
判決─決定著人民的幸福與權力
它,應該掌握在人民手上
不是少數法官自由心證的手上!
為了因應政府今年即將試辦的「人民觀審制度」,特別推出本書。書中介紹了涵括英、美、法、德、俄等各國之參審陪審制,也加重敘述了最能讓我國司改作為借鏡的日本人民參審制(裁判員制度)。
作者以簡明的筆法敘寫制度之創始,說明參審、陪審之異同,更詳加介紹了日本推廣其裁判員制度時,藉傳播媒體發揮的力量,如偶像劇《審理》、電玩《逆轉裁判》,甚至是小說、漫畫,都以新制度為題材,為日本的司法改革出了一份不容小覷的力量。
在台灣之司法改革尚未被肯定、加上不久前江國慶冤案所引發民眾強烈疑慮的背景下,期使讀者藉由本書認識「參與審判」之精神,並瞭解人民參審之重要與必要──法官,應該由你我來當。
作者簡介
吳景欽
台大法律學士/輔仁大學法學碩士/輔仁大學法學博士
現任:真理大學法律系專任副教授/中時、蘋果、法治時報等報之專欄作家,也經營個人之部落格。
專長:刑事法學&犯罪學。
目
錄
出版
序
吳 序
許 序
作者序
第一單元 人民參審制之起源
壹、陪審制?參審制?觀審制?
貳、陪審制的英國源起──審判與統治間曖昧勾結的權力演進
參、美國陪審制──慎防顏色偏差影響審判
肆、參審制的代表:法國
伍、德國參審制──獨樹一格、歷史久遠、菁英壟斷、無人仿效
第二單元 亞洲的人民參審制
壹、香港:華人的陪審制
貳、中國也有人民參審制
參、十二怒漢:俄羅斯的陪審制移植
肆、先於日本一步的韓國陪審制
第三單元 日本裁判員制度
壹、從天皇法官手上 取得參與權──大正時期的陪審權力鬥爭
貳、設立檢察審查會 限縮檢察官權力
參、從日本電車痴漢案談法官的專斷性
肆、著名冤獄案例:日本足利事件:人民參審之催生
伍、裁判員制度的緣起:日本十年的刑事司法改革
陸、裁判員案件的審理流程
柒、日本裁判員案件的法庭組成
捌、裁判員如何誕生
玖、裁判員的公判程序:從日本帝銀事件省思台灣的人民參審
拾、如果扁案在日本 裁判員如何決定
第四單元 傳媒中的裁判員制度
壹、用連續劇宣導人民裁判制度
貳、日本會計師的血淚控訴──小說《刑事裁判的真實》介紹
參、日本司改意外一章 虛擬電玩法庭大夯
肆、翻漫畫看懂裁判員制度──台灣法律教本也需要漫畫版
伍、酒井法子的《審理》:日本最高法院的宣傳短片介紹
第五單元 台灣該有人民參審嗎
壹、台灣也曾有參審制──談軍事參審制
貳、十年司改 改了什麼──從法官貪瀆談起
參、人民參審的迫切與必要性
……
序
推薦序
臺灣,三百多年來,一直主權地位不明,不是荷蘭佔領,就是滿清割讓,不是日本擁有,就是美國轟炸,這個島嶼上的司法信念,別說是以人民的良心作出發,根本是以強權佔領者的欲望滿足在做出發,三百年來臺灣的司法,一直是「強權佔領」者片面在決定,何謂良心,何謂正義,島上居民只有乖乖「配合服從」的命運。但是,這種宿命是不是應該繼續?
這就要看臺灣島上的居民,是不是要運用其手上掌握的選票,向當權者提出要求,要求:「法官應該我來當」!很多臺灣島上的居民,聽到自己可能可以當審判者時,第一個反應,多是擔心:自己的程度和水準夠不夠?……投票不是學術的探討,而是一種權利;審判也不是在比學問,而是在探索良心和智慧。
做為審判者需要的判斷能力,其實無關法條,真正需要的是:人性的思考、生活的經驗與智慧的抉擇。
……(節錄)
作者序
相對於台灣,日本的司法改革,沒有激情與浩大的司改大拜拜,而是從瞭解人民對於司法的感受為出發,改革也不是少數菁英的決定,而是由全民所參與的運動,光從此初衷,就可以顯現出兩國司改的大方向不同,也直接影響最終的結果。而不管日本裁判員制度是否真能帶來審判的公正,但為了實施此制度,在任何人皆可能當法官的情況下,勢必得將法律平易化,不再讓法律成為只有少數人可以解讀與操控的工具,法官的專斷性自然受到抑制,無法再躲於自由心證下,而能免於監督,這是日本裁判員制度最直接的效益,司法民主化的真正意義也在此。台灣的司法改革,若仍以菁英為主導與決定,而不去真正落實司法民主化,即便再有十年改革,恐也枉然。
……(節錄)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