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屋雜文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9789866098499 | |
|
|
|
夏丏尊 | |
|
|
|
博雅書屋 | |
|
|
|
2012年3月25日
| |
|
|
|
83.00 元
| |
|
|
|
HK$ 70.55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人文隨筆
規格:平裝 / 208頁 / 13.0*19.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人文隨筆
|
|
分 類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
|
|
內 容 簡 介
|
命相只圖花一、二塊錢買一個希望;信仰、勞動、戀愛三者融合才是理想的生活;夏丏尊以真實情感描述當時社會現實的衝擊。
看似平凡,卻有著真誠自然的筆觸、生動具象的描述,呈現出濃厚的人文關懷。
「平屋」是夏丏尊位於白馬湖邊的小屋之名,那裡的風幾乎每天都颳著,呼呼作響,彷彿老虎吼叫般。為何題名「平屋」呢?夏丏尊說過:高山不如平地大。平的東西都有平大的內涵。又說:人生不單因了少數的英雄聖賢而表現,實因平凡的民眾而表現。在湖的附近有一座春暉中學,民國初年,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潛以及蔡元培、李叔同、葉聖陶、陳望道、吳稚暉等人均曾來此執教或講學。其學生豐子愷更與夏丏尊一樣曾在此定居。
在朱自清的口中,夏丏尊是獻身給教育的人,一位誨人不倦的教育家。他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強調學校應以學生為本,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合格的社會公民。這樣的夏丏尊影響著當代許多的文人和學者,更因他極為豐富的情感,這書中一篇篇生活上的簡潔故事,不僅平易近人,而且隱藏著他對當時社會的關懷與時局的批判。
本書特色
本書是民國期間著名文學家、語文學家、教育家夏丐尊創作的散文集。《平屋雜文》是夏丐尊蒐集自己所寫部分文字的一本小集子。其中有評論、小說、隨筆。作者認為這些「文字正配叫雜文,所以就定了這個書名」──平屋雜文,取「混合、摻揉」之意。夏丐尊的文多為短句,流暢、自然,對現代人來說,或許他不似蔡元培等人如此的有名,但是在當時社會占有文壇一席地位的《中學生》,卻是由夏丏尊總成。他去世的時候,著名作家鄭振鐸寫了很長的浸滿情感的悼念文章,可見他在當時文壇的地位。平屋雜文中的白馬湖之冬亦是中小學國語文選讀的文章之一。
作者簡介
夏丏尊
中國新文學運動的先驅,在語文教學上,提倡白話文,是中國最早提倡語文教學革新的人。民國14年,夏丏尊開始了開明書店的編輯工作。其間,翻譯了日本山田花袋的《綿被》,是中國最早介紹日本文學的翻譯家之一。更創辦《中學生》雜誌,由葉聖陶先生擔任雜誌主編。夏丏尊長期從事語文教育和編輯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民國22年和葉聖陶共同寫成語言知識的讀寫故事《文心》,連載於《中學生》。該書被譽為「在國文教學上劃了一個時代」。除了著有《文藝論ABC》、《生活與文學》、《現代世界文學大綱》外,他還編著《芥川龍之介集》、《國文百八課》、《開明國文講義》等,更譯著有《社會主義與進化論》、《蒲團》、《國木田獨步集》、《近代的戀愛觀》、《近代日本小說集》、《愛的教育》和《續愛的教育》等。
|
|
目 錄
|
自 |
|
序
|
怯弱者
貓
長閒
命相家
君與財神
談喫
幽默的叫賣聲
一種默契
聞歌有感
對了米萊的「晚鐘」
生活的藝術
《鳥與文學》
我的中學生時代
光復雜憶
緊張氣氛的回憶
一個追憶
我之於書
試煉
鋼鐵假山
中年人的寂寞
早老者的懺悔
送殯的歸途
阮玲玉的死
春的歡悅與感傷
原始的媒妁
白馬湖之冬
良鄉栗子
兩個家
整理好了的箱子
致文學青年
讀詩偶感
序
序
把所寫的文字蒐集了一部分付印成書,叫做《平屋雜文》。
自從祖宅出賣以後,我就沒有自己的屋住。白馬湖幾間小平屋的造成,在我要算是一生值得紀念的大事。集中所收的文字,大多數並不是在平屋裡寫的,卻差不多都是平屋造成以後的東西,最早的在民國十年,正是平屋造成的那一年。就文字的性質看,有評論、有小說、有隨筆,每種分量既少,而且都不三不四得可以,評論不像評論,小說不像小說,隨筆不像隨筆。近來有人新造一個雜文的名詞,把不三不四的東西叫做雜文,我覺得我的文字正配叫雜文,所以就定了這個書名。
我自認不配做文人,寫的東西既不多,而且並不自己記憶保存。這回的結集起來付印,全出於幾個朋友的慫恿。
長女吉子,是平日關心我的文字的。她曾預備替我做蒐集的工作,不幸今年夏天竟病亡,不及從她父親的文集裡再讀她父親的文字了!
夏丏尊 二十五年十二月
|
|
|
書 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