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道教生死學:第二卷
9789576689529
鄭志明
文津
2011年12月01日
160.00 元
HK$ 144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大學用書
規格:平裝 / 426頁 / 18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大學用書
分
類
宗教命理
>
其他各教
同
類
書
推
薦
法身顯相集 革新版
2019:預言到兌現
太上老君清靜經圖註
香港道教:歷史源流及其現代轉型
神通大師維摩詰:玄的不可思議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夜,驟然而降:了解自殺
超個人心理治療:心理治療與靈性的整合
苦弱中彰顯的恩寵:試論一種現象學向度的恩寵神學模型
當代宗教觀與生死學
難以承受的告別:自殺者親友的哀傷旅程 Silent grief:living in the wake of suicide
古往今來的生死學:傳道書註釋
內
容
簡
介
道教是一種與社會相互融合的宗教,不僅立足於本土文化,還要滿足民眾生存的需求,結合了傳統的喪葬禮儀與祭祀活動,發展出龐大系統的齋醮法事,也吸收了佛教輪迴業報與天堂地獄等觀念,擴大了對靈性生命的認知,肯定人的心性在自我智慧的開啟與創造中,能達到與天地同在與鬼神同體的境界。另外,道教主要繼承了原始宗教一脈相傳的信仰內涵,一方面強調個體生命的永恆不滅,另一方面則重視社會群體的整合與存續,投入於既有的環境中不斷地自我調整與發展。道教是相當重視現世生存利益的宗教,迎合人們養生送死的文化意識與生命意識,不僅偏重於求生與安全的實踐活動,同時也關注靈性的死後歸宿與終極解脫,致力於生死兩相安的精神安頓,發展出不少與生死有關的生命理念與操作技能。
道教本質是一種重視人體生死的宗教,重視生命的養生與送死,特別關注身體的修煉與本命的永生。道教的理想境界是「長生成仙」,落實在學道積道的心性體悟上,開發出各種成就性命的修持理論與齋醮法事。道教的龐慶教義體系可以說是離不開「生死」的範疇,要求人們務必真實面對生死的種種課題,從人身的形證入到人心之神,是一套滿足民眾精神需求的具體宗教形式。道教對生命的關懷,有著長期的理論與經驗的累積,發展出豐富人體修道的神學與科儀體系,強調人在天地宇宙中的永恆精神地位,是與中國哲學有著相互傳承與發揚的關係,不過道教真正吸引民眾不在於深奧的天人理論,而是各種人體修持的密訣工夫與齋醮法事,是落實在心性的鍛鍊功法上,實踐養生與送死之道,肯定生命經由修養可以達到精神不死的境界,從人身長壽的養生工夫,契入到道的長生境界,完成了本命與道的合一願望。
道教在理論的建構上是以超克生死為主要核心,更關注個體生命的永生或解脫的終極歸宿,經由齋醮的禮儀設計,用以化解生死歷程中的各種疾病與災難。道教的齋醮是配合養生送死的生命禮儀,教導人們從生存與死亡的種種困境中能自我超拔出來,道教的齋醮科儀雖是專為人們修道與行道規劃而成的具體儀式,幫助人們進行心性的涵養與成長,以精神性的體驗來成就永生的安頓。道教齋醮的目的是經由禮儀操作系統來強化人與天地鬼神的精神感通,是以綿密繁複的儀式程序來擴充人們的心靈,平安走過從生到死的歷程,且能安頓死後的終極靈性,以長生的成就來濟生度死。
本書是繼《道教生死學》之後的續編,稱為第二卷,在內容上比第一卷更為豐富與多樣,但仍無法完全窮盡道教生死學的整體面貌,期待未來能繼續研究與開展,展現出道教生死學的深層文化底蘊。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周易的生命關懷:艮宮篇
2.
周易的生命關懷:兌宮篇
3.
《周易》的生命關懷:坤宮篇
4.
周易的生命關懷:十二月卦篇
5.
《黃庭經》與早期全真道的內丹思想
6.
道教符咒法術養生學:以《道法會元》為核心
7.
當代宗教觀與生死學
8.
當代新興宗教現象 第一卷
9.
當代新興宗教現象 第二卷
10.
民間信仰與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