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 定價117.00元
  • 8 折優惠:HK$93.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劍橋 倚天屠龍史

劍橋

庫存=1
將於1個工作天內出貨
9789577134905
新垣平
文經閣出版社(創智代理)
2012年2月01日
100.00  元
HK$ 85  







叢書系列:文經書海
規格:平裝 / 288頁 / 15*21cm / 普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文經書海


人文史地 > 中國史地 > 文化史















真實的武俠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
金庸小說裡有多少真實的歷史?
《倚天屠龍記》裡隱藏著怎樣的驚天機密?
轟轟烈烈的明教英雄為何下場如此淒涼?
身負絕世武功的張無忌為何鬥不過出身貧寒的朱元璋?
武當派為何能在幾十年間迅速崛起?
大明王朝與明教究竟有怎樣千絲萬縷的聯繫?

  《劍橋倚天屠龍史》是新垣平博士惡搞《倚天屠龍記》和正史的戲作。新博士學識淵博才華洋溢,他運用奇妙的想像和精妙的推理,將正史和武俠完美地融為一爐,寫出了這本令「金迷」擊節讚嘆的奇書。

  本書最早連載於天涯論壇,轟動一時,被粉絲瘋狂轉貼。新博士最具特色的寫作手法,是用最嚴肅的歷史敘事筆調來寫最荒誕不經的虛構情節。他將小說與歷史雙重陌生化,將歷史與虛構的界限徹底打破,使得歷史書寫成為純粹的文本遊戲。這遊戲是意義機制自身的狂歡,也是一場智力的盛宴。

作者簡介

新垣平 博士

  從西漢穿越到現在的大神,「仗劍天涯」最具人氣的鬼才作家。學雜中西,尤好武俠。著奇書《劍橋倚天屠龍史》一部,行文詭異,亦莊亦偕,可以解頤,可以佐酒。



序言 1

第一章 緒論 27
對於元代中國武術界發展及其與政治史的關係的學術研究,至今仍付之闕如。只有查良鏞博士在《天之劍與龍之刀》(倚天屠龍記 The Heaven Sword and Dragon Saber)一書中進行過極其富有想像力的探討。但查良鏞博士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作為「通俗歷史作家」的揣測而被學術界所忽略。

第二章 南宋後期的武術界政治地圖(1195—1279) 31
據《射鵰的英雄:一部傳記》(The Condor-Shooting Heroes:A Biography)記載,第一次華山劍術研討會在1195年舉行。發動這次比賽的緣由是為了爭奪一部被稱為《九陰真經》(Canonica Vera Enneadae)的武術典籍,作者據認為是著名的道家學者黃裳。其表面的理由是,《九陰真經》中包含能大幅度提高武術能力的秘密技術,因而幾乎為每一個習武者所覬覦。

第三章 武術門派政治的形成(1279—1330) 41
在14世紀30年代,六大派並立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位於第一梯隊的是武當和少林,而峨嵋和崑崙緊隨其後,較弱的華山和崆峒則屬於第三等級。中衰的乞丐黑手黨仍然人多勢眾,但是已經無法主導武林大勢。而其他許多幫會、鏢局等江湖勢力實際上也直接間接在各派的控制之下。

第四章 宋代和元代初期的明教(1120—1291) 53
一年後,長途跋涉的明軍——此時只剩下三千多人——到達了遠在西藏和新疆邊境的崑崙山地區,將攜帶的「聖火」點燃在海拔6880米的布格達板峰上,並將其命名為「光明頂」。在此之後,光明頂熊熊燃燒的聖火成為每一個明教徒心中信仰的最高支撐。聖火不會熄滅,明教不可戰勝的神話迅速傳播開去。在這次遠征中受到磨練的一批青年戰士,如陽頂天、殷天正等人,將成為明教在下一個世紀中興的領導人物。

第五章 明教的復興與武術界的分裂(1292—1326) 61
明教要實現推翻元帝國的夢想,就必須在江湖世界中大為擴張,而這一擴張必然會與現存秩序發生激烈衝突。對於既得利益集團的六大派及丐幫來說,維護自己在武林中的優勢地位,比起推翻元政府的遠大目標,是更為緊迫的任務。

第六章 明教宗座空位期的開始(1327—1330) 72
但即使沒有成崑的存在,失去了陽頂天的明教處境也岌岌可危:明顯的問題在於,他們缺乏一個眾望所歸的教主繼承人。由此出現了長達三十年的宗座空位期。事實上,陽頂天之死導致明教中的結構性隱患突然爆發,使得此時的任何人都難以得到教主之位。

第七章 元朝中期政治與汝陽王的崛起(1328—1335) 81
汝陽王阿魯溫(1280—1345)並非黃金家族的直系後裔,而因為屢立軍功被拔擢至此高位。從十四世紀三十年代以降,他的藩府逐漸聚集了數量和品質上僅次於明教和少林的資深武術家。在這一時期他開始了一項野心勃勃的計畫:在剿滅江湖世界政治異見分子的名義下,他向政府請求撥款以招攬肯為朝廷效力的武術家。

第八章 明教的宗教改革與分裂(1330—1357) 89
早在1328—1332年的內戰時期,作為明教的「鷹派」領袖,殷天正就主張立即趁元朝的內亂主動發動打擊。這一建議得到了五行旗系統的支援。另一方面,「鴿派」領袖楊逍則認為,雖然被內部的分裂所折磨,但元朝的軍事實力並沒有被嚴重削弱,如果不首先聯絡六大派等江湖主導勢力組成反元聯盟,任何單方面的軍事冒險都很難成功。韋一笑和五散人則動搖於兩派之間,但是越來越多地倒向了殷天正方面。

第九章 武當的崛起及其與少林的衝突(1320—1335) 99
一個現代武術史讀者可能不會對倚天屠龍史中武當的重要地位感到奇怪,他已經熟悉了歷史上著名的少林—武當二元體系,並將這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事實。但是如果我們意識到,武當僅僅是在十四世紀初期才被創建——這在六大派中是最晚的——而在其創建後三十年內就超越了其他各門派而成為同少林並列的最具聲望的武術集團,就可以看出這一事實的令人驚奇之處。

第十章 1336年事件及其對武當派的影響(1336—1347) 105
少林的主攻方向轉變源於1336年的一次偶然衝突。這次衝突是因為一把著名的兵器「龍之刀(屠龍刀 Dragon Saber)」而起,這把刀堪稱中國人的「朗吉努斯之槍」,兵器中據說有著能夠主宰世界的秘密。

第十一章 張無忌的早期活動(1347—1356) 117
隨著張無忌的日益康復和成長,種種潛在的矛盾逐漸暴露出來。例如,張三丰為了治療張無忌的痼疾,親自傳授給他武當九陽功,這幾乎是成為武當掌門的象徵。宋遠橋對此十分不滿:他的獨子宋青書從未蒙張三丰親授任何武術。

第十二章 光明頂戰役的準備(1248
對少林來說更有吸引力的是:這場戰役的勝利不但可以鞏固少林對於其他五派的優勢地位,而且還可以為建立以少林為首的更加廣泛的武術界聯盟奠定基礎。而如果整個武術界都服從少林寺的命令,肅清彌勒宗、天鷹教等明教殘餘勢力,進而控制整個江湖世界就輕而易舉了。

第十三章 偉大的光明頂戰役(1356—1357) 131
這一天剩下的時間見證了中國武術史上最大的奇蹟之一。張無忌如同機械之神一樣出現,逐一挑戰六派的武術菁英們並無例外地取得了勝利,拯救了瀕臨滅亡的明教。即使他的偶像張三丰也從未有過如此的輝煌時刻。

第十四章 張無忌的就職與新秩序(1357.2—1357.8) 142
張無忌擔任第三十四代明教教主已成定局。他原先不是明教徒的身分在此並非障礙,甚至恰恰被視為他本人不同凡人的表徵。實際上,他已經不僅僅被看作一般意義上的教主,而是被視為明尊的化身。

第十五章 對六大門派的營救及與波斯人的衝突(1357.8—1358.1) 157
蝴蝶谷會議後不久,張無忌親自主持了對六大門派的營救行動。明教發達的情報系統迅速有了工作成果,六大派武術家在汗八里被秘密囚禁的資訊很快就被報告給張無忌。在蝴蝶谷會議後,他立即率楊逍和韋一笑前往汗八里或大都。

第十六章 張無忌統治的終結和朱元璋的崛起(1358.1—1358.5) 165
隨著起義的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非明教甚至反明教勢力投身到這一收益和風險同樣巨大的冒險事業中來。明教在深受鼓舞的同時,也感到其中的巨大隱患。為了牢牢確立明教對反元事業的主導權,作為教主的張無忌應該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然而此時卻沒有人知道他在哪裡。

第十七章 明教的再度分裂和內戰(1358—1363) 184
楊逍在少數幾個將領的簇擁下舉行了冷清的繼位典禮。明教的另外兩個實權人物,天完政權的徐壽輝和應天政權的朱元璋,都只是派使者參加典禮而並未親自到來。在張無忌突然失蹤後,韋一笑也因為不滿楊逍的繼位而遠走波斯,明教中樞的權力被進一步削弱,這導致軍隊脫離中央教廷控制的趨勢更加無法遏制,楊逍的教主之位幾乎被架空。

第十八章 從明教到大明帝國(1363—1368) 192
朱元璋在1368年中國曆新年登基,宣佈自己是中國皇帝。他並沒有按照歷史上的慣例,將他的帝國命名為「吳」,雖然秦、漢、唐及其他王朝的開國者們都是這麼做的,卻不無突兀地使用了「大明」的國號。直到這個新帝國在近三個世紀後覆滅,人們都以「大明」稱呼這一階段的中華帝國。就此而言,明教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痕跡。這是摩尼教自創始以來最大的輝煌,同時也是最後的餘暉。

附錄一:大事年表 201
附錄二:明教歷代教主列表 204
附錄三:對話:張三丰: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剽竊者? 206
附錄四:謝遜思想傳記(引自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元代卷) 215
附錄五:《明史•韋一笑傳》 218
附錄六:勸進表 223
附錄七:倚天從考 226
一、空見真實面目考
二、武當七俠奪嫡考
三、龍門鏢局滅門案真相考
四、殷野王武功考
五、小龍女身世考

後記:超越邊界——朝向歷史話語的轉換性解釋學 274



推薦序

笑點≠看點

  有人說這是一本惡搞《倚天屠龍記》和正史的書,也有人說這是一本雅搞《倚天屠龍記》和正史的書,且不管怎麼搞,總之,這是一本作者期望搞得很有趣的書。

  那些關於金庸著作的英文翻譯,被作者再直譯為中文之後,每看每欲捧腹大笑。中央的調皮兒童——老頑童、龍的小女——小龍女、漂浮在水上的鋼鐵手掌——鐵掌水上漂、東方的異教徒——東邪、西方的毒蛇——西毒等等。文化的差異居然能夠撞擊出意想不到的笑點,煞有意思。還別說,「功夫」一詞幸虧明智地採取了音譯,還有,成龍大哥好在有英文名字。不然,還不知會搞出怎樣的笑話了。索性,多貼幾個譯名在這裡(《一位越國少女的劍》、《飛翔狐狸的青年時代》、《狐狸飛過雪山》、《秘密,如同城市》、《射雕的英雄:一部傳記》、《哭泣的白馬,隨風而去》、《鹿鼎公爵傳奇》、《微笑而驕傲的漫遊者》、《書本與劍的案件》、《神聖的雕之羅曼史》、《騎士的一次旅行》《天之劍與龍之刀》、《綠色的血之劍》、《愛的匕首》),一起歡樂一下吧。

  有推薦說了「他將小說和歷史雙重陌生化,將歷史與虛構的界限徹底打破」,將歷史與虛構的界限徹底打破倒是容易理解了,至於那個將小說和歷史雙重陌生化,我搞不太懂。書中,所謂小說的部分毫無意外可言,全部出自那本《倚天屠龍記》;至於歷史的部分,也沒有多少波瀾,把陳友諒推測成成昆的私生子除了雷還是有點雷,倒是明史中關於趙敏歸宿的披露讓人唏噓不已,多麼桀驁的一個女子啊,也難逃「金絲雀」的命運。還有,戲虐調侃好像也要分清物件,把朱文正戲稱為「朱堅強」,像我這個對那段歷史有點瞭解的人是笑不出來的。

  一部《紅樓夢》不知養活了多少人,甚至專門產生了一種現象「紅學」。金庸先生也必將功德無量了,以的他的著作為契機,不僅可以產生「金學」,還可以產生各種門派的武俠史研究。話說,這個劍橋是不是就是可以算做一個門派呢?!金庸+劍橋+武俠+正史=一部曠世奇書。

  看了這個推薦,不僅想笑:那新桓平的看點到底是什麼呢?莫不是中間的……

  以真實解讀虛構

  說起武俠我們只知道這是作家虛構的,可是在中國的武俠世界中,有一個人是需要特別需要注意,這個人號稱是「新派武俠」的最高成就者——金庸。此君在其武俠作品中充斥著家國情懷,裡面的文化詩酒與歷史對應是相當密切,雖然稱不上是正統的通俗歷史小作家,但是其作品仍有相當的研究價值。

  當然在中國當代對於是武俠小說褒貶不一,有人覺得這個是下里巴人的作品,也有人說這是文學價值極高的作品。還有人持中立態度。但是支持這些的並不是普通的人,而是一些作家、學者、科學家等在平民百姓眼中的精英分子。而面對金庸先生的作品更是說法不一。近年來隨著一些武俠作品選入課本(事實上是語文讀本),在整個知識界與社會上掀起一股討論武俠作品價值的高潮。回頭看來各方所持論點不一,但有一點就是說明武俠作品並非是見面就打打殺殺這樣簡單的事,不然不會有這麼多的爭論。

  此書是一本奇書,作者似乎想打通整個中華歷史與武俠世界的關係就像緒論中所說「本書將依據歷史記載以及新發現的史料,特別是查良鏞博士的研究,勾勒出元代中國武術界的內在結構和發展狀況,並討論其宗教、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關聯。」(本書主要研究的是金庸的《倚天屠龍記》)。作者更宣稱西方史學家們已經達成一個共識是「蒙元帝國在中國統治的崩潰很大程度上應當歸功於是中國武術界的集體反叛」。看到這裡我們就會想到一個現象,就是當年我們看完《射雕英雄傳》書或者電視的時候,總會想去進一步瞭解書中的人物,是否是真實存在的,這些人的後來命運如何的舉動。看到老外好像與我們犯了一個同樣的天真的美麗錯誤。這其實也反向證明金庸先生作品的成功。

  本書從「江湖」的概念談起,從形成「江湖」談起。然後把整個當時的政治與社會關係與普通大眾的關係進行認證,進行與書中的人物與事件對接,進行分析與推敲,對於是我們的除政治外的「武林世界」進行一個系統的梳理。並到每個幫、派間的形成與發展講得明明白白。說到這裡,我不得不講,當我們非常明白武俠世界裡的人物雖是置於是當時的歷史環境中進行虛構的想像,但是看到這樣一本邏輯嚴密論證合理的書時,你不得不佩服別人對於學術的態度。比如講到「峨眉派」的形成。作者甚至推斷出成立時間是1283年。成立原因是郭靖與黃蓉的女兒郭襄,為了給家人復仇,而組織了一支「地下抵抗(蒙元)的力量」。因一次對於是拯救文天祥和當時的皇帝的計畫失敗而最終退回四川盆地,最終於成為「佛教修女」,並以此來進行「對地下抵抗運動的掩飾」。看到這裡我們不得不說,這些人作學問的工夫真的是不一般的!

  寫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書裡我覺得非常有趣的事兒,就是作者作為附錄的《部分參考文獻》裡。裡面有一個查良鏞作品集的外國版,讓我們看到外國版的名字來猜一下,這些書中我們能對出幾本:

  《一位越國少女的劍》、《飛翔狐狸的青年時代》、《狐狸飛過雪山》、《秘密,如同城市》、《射雕的英雄:一部傳記》、《哭泣的白馬,隨風而去》、《鹿鼎公爵傳奇》、《微笑而驕傲的漫遊者》、《書本與劍的案件》、《神聖的雕之羅曼史》、《騎士的一次旅行》《天之劍與龍之刀》、《綠色的血之劍》、《愛的匕首》。看到金庸先生的這些作品翻成這樣的名字,笑也不是哭也不是,真是不知道這是個「神馬」東東啊!

  查良鏞先生致Dr. Jean-Pierre Sean的一封信

  親愛的Dr. Jean-Pierre Sean:

  承蒙惠賜大作《Heaven Sword and Dragon Saber: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Kongfu During the Yuan 》,欣喜非常。吾兄於大作中縱論元代中國武術界發展及其與政治史之關係,筆鋒雄健一如往昔,大節處縱橫捭闔,細微處絲絲入扣。書中對我所做的一些微不足道的中國武俠史研究寫了很多令我真正感到慚愧的話,以吾兄的學問修養和學術地位,這樣的稱譽實在是太過份了。或許是出於您對中國武俠史的偏愛,又或許由於我們對人世的看法有某種共同之處,但您所作的評價,無論如何是超過了我所應得的。

  在拜讀大作時,我心中時時浮起先生親切而雍容的面貌,記著六年前我在劍橋準備碩士論文《初唐皇位繼承制度》(The imperial succession in early Tang China)時,您手持煙斗侃侃而談學問的神態。在康橋的落日餘暉中,吾兄曾提及有意對中國武俠史這一獨特的歷史現象進行研究,如今六年時光倏忽而過,《Heaven Sword and Dragon Saber: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Kongfu During the Yuan 》已然付梓,尚望先生之《劍橋簡明金庸武俠史》早日完成,不勝期盼。

  先生的大作,堅持劍橋一貫的嚴謹學風,廣泛引用文獻材料,注重文獻的辨偽和考訂,對元代武俠史上諸如張三豐的武功來源、龍門運輸公司滅門案、僧侶空見的為人提出了新的觀點和質疑,這些都是我在以往的研究中所忽略的。而先生對元代武術界內部結構的宏觀分析和演變考證,以及其對於蒙元末期政治變動和軍事衝突的影響的分析,更是我在中國武俠歷史研究道路上所匱乏的。紀傳體作為中國幾千年來正史的表現形式,在探討個人行為影響歷史進程的視角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奧利地學者茨威格在其著作《人類的群星閃耀時》有過類似的嘗試——但在歷史格局的總體把握上有其與生俱來的缺陷。所以在閱讀《Heaven Sword and Dragon Saber: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ese Kongfu During the Yuan 》之間,欣喜之情無法抑制,此作填補中國武俠史一大空白,料必為劍橋中國史研究之最為奪目之明珠。

  中國之有俠客,由來久矣。迨至書之以流傳後世,則自太史公始。太史公做《刺客列傳》,書豫讓、聶政、荊軻等事蹟,贊曰: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豈妄也哉!在中國人儒雅的外表下,浪漫主義的俠客精神始終在血液中流淌。正如先生在緒論中而言:要勾勒出蒙元帝國的興衰全貌而缺乏對武術界的瞭解,正如要研究中世紀的歷史而不知道騎士階層一樣荒謬。而要分析武術界的行為模式而不瞭解俠客這一特殊群體內心深處的浪漫主義情懷,就像研究騎士的歷史而不知道騎士的美德和榮耀同樣荒謬。

  在蒙古人強大而不可一世的政權崩潰的歷程中,被明教徒眾視為明尊在俗世的代言人的張無忌所發揮的作用,無疑遠大於蒙元政權的掘墓人韓山童、劉福通、朱元璋等人。而在研究張無忌統治的開端和終結的種種肇因,我們會不可避免的發現,張無忌在孩童時期接受的言傳身教自始至終起到了決定歷史走向的作用□對他的父親張翠山而言,行俠仗義的理念深植內心,即使在他遭遇金絨毛的獅子王謝遜並受到後者對於行俠仗義的終極目的的質問仍然沒有動搖。這一點,在張翠山得知自己的妻子是導致師兄受傷殘廢的罪魁禍首時得到了證明——他因為無法面對內心的拷問而毅然自殺了。在卡納加島成長的十年裡,父親的教育無疑是佔據主導地位的,而父親的師承——張三豐的道教徒的身份——使得在張無忌的早期教育裡,另一部重要的典籍,《莊子》中順天無為的理念同樣深埋在他的內心。

  在張無忌短暫的政治生涯中,我們會驚奇的發現,這個在原始叢林長大的孩子,身上卻不存在任何叢林法則的印記。無論是從張無忌以無上的威望登頂教主寶座後對各派勢力的無所作為來看,還是從張無忌並未試圖嚴格控制明教基層的武裝力量來分析,仁慈和無為都是這位年輕的政治家最為可貴的品質,這一點,即使在他距離向全天下發號施令一步之遙的時候都未曾改變。然而遺憾的是,在最為殘酷的政治鬥爭裡,強大的敵人並不會相信任何高潔的品質而無視任何可能存在的威脅。就像天水一朝神秘的燭影斧聲疑案一樣,張無忌在濠州軍區視察時的遭遇也將成為永久的謎團。香港歷史學家王晶先生認為在光明頂朱元璋向年輕的教主表示效忠,卻遭到了張無忌的提防和訓斥,1357年這一不起眼的小事導致了濠州事變,這一點由於沒有任何史料能證明在六大派圍攻光明頂時朱元璋在場而難以採信,也很難解釋張無忌在到達濠州巡視時為何會毫無警惕。我個人傾向於接受朱元璋不會忘記「縛虎容易縱虎難」的古訓,終結了這位也許會成為中國歷史上最仁慈的君主的年輕政治家的生命。雖然我在我的通俗歷史研究著作《天之劍與龍之刀》中為他安排了一個更為理想和美妙的結局,但這更多是根源於國人對大團圓結局的喜愛,但無論如何,張無忌的生死並不重要,因為從這一刻起,他的政治生涯已經徹底結束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更為殘酷和野心勃勃的政治家。

  在附錄部分,史密斯教授對於張三豐武學成就的質疑,僅僅從張是否獲得了全本《九陽真經》的角度,我表示部分贊同。然而我們不可忽視的是,在1259年第三次華山劍術研討會中,十三歲的他所表現出的超人的武術天賦。在從未學習過格鬥術的情況下——這一點毫無疑問,他不可能從唯一的老師覺遠僧人處習得任何格鬥技巧——經過短暫的學習,擊敗了蒙古著名武術家尹克西。張無忌在習得九陽神功後的種種跡象也表明,九陽神功僅僅是關於內在的武功和格鬥理念的專著,如何將之轉化為切實有效的格鬥技巧,則有賴於張三豐的天賦和不懈努力。更有力的證明是,張三豐在一百歲的時候尚未將其最著名的武學——太極拳——傳給門下的弟子,除非我們能假定張三豐能控制自己的壽命,否則必須接受他在艱難地創立自己的武學體系這一事實。

  又及:吾兄托余於大陸覓一諳熟中國武俠史之青年研究生輔助研究一事已有眉目,孔君高茅,有志於此,其學識才情均為近年所罕見者,謹向吾兄薦之,料必不至失望也。

  匆頌      
  著安

弟查良鏞拜上

  原載《劍橋大學麥格達倫學院學報》2010年第七期,翻譯為中文時儘量保持英文原文風格,有部分刪節。現經查良鏞先生同意,刊登於此以饗讀者。轉載請注明出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