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日本人也不知道的日本語3:敬語、人物對話、書信書寫、文化歷史……學會連日本人都會對你說「讚」的正確日語
定價87.00元
8
折優惠:
HK$69.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好心.好世界:聖嚴法師談心靈環保 Wholesome Mind, Beautiful World Master Sheng Yen on Protecting the Spiritual Environment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5985776
聖嚴法師
法鼓
2012年1月01日
73.00 元
HK$ 62.0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人間淨土
規格:平裝 / 224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人間淨土
分
類
宗教命理
>
佛教
>
生活佛法
同
類
書
推
薦
宗門屑語:四十年習佛錄影之一
參禪與念佛修法:月溪法師文集(4)
快樂自在:如何無憂無懼過生活
自我的幻滅與重生:一個人的修行筆記
福慧自在:修福修慧,大家平安健康;六度萬行,人人身心自在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放下的幸福──聖嚴法師的47則情緒管理智慧
昨夜的咖哩,明日的麵包
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內
容
簡
介
什麼是心靈環保?
它不是一句口號,
而是一種具體可行的生活方式。
它是你心中的良善,
你在哪裡,美好的世界就在那裡。
心靈環保其實很簡單,就是心理衛生、心理健康,
如何使我們自己清淨、安定,進而影響協助他人生活愉快,
這就是心靈環保的目的。
─聖嚴法師
面對日新月異的多變世界,
我們需要可以隨時安心的方法,
心靈環保可以讓心發揮出力量,讓世界充滿希望。
本書將聖嚴法師對心靈環保的理念,
精選具精神啟發與時代意義的文稿,分為四大單元:
什麼是心靈環保、禪修的心靈環保、生活的心靈環保、
世界的心靈環保,
讓我們可以從不同面向,全方位認識心靈環保,
將觀念融入生活,改變我們面對世界的態度,活得更有意義、更加快樂。
心靈環保,可以讓人轉變心念,
把煩惱心變成智慧心、慈悲心、
當心充滿了光明安定的力量,
連帶也能改變周圍的人與環境,
讓有你在的地方,就是美好的世界!
作者簡介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聖嚴法師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台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佛教學院、僧伽大學、法鼓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近年來更致力於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於世界的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
目
錄
【編者序】 帶著好心,開創好世界
一、什麼是心靈環保
在未來十年或十五年的臺灣
現代人的心靈環保
佛教與心靈環保
法鼓山提倡的心靈環保
悲智雙運的心靈環保
認識心靈環保
二、禪修的心靈環保
禪的心靈環保
以禪心轉化凡心
《金剛經》與心靈環保
《維摩經》與心靈環保
三、生活的心靈環保
心靈健康四步驟
人間淨土的環保
改變心才能改變生活
立定方向做環保
知福惜福最幸福
珍惜現有的福報
永不絕望的心
淨心與淨土
化混亂為祥和
人與生存的環境對話
四、世界的心靈環保
將心靈環保推向世界
世界宗教領袖在二十一世紀的任務
心靈環保是全球性的運動
心靈環保解仇恨
序
編者序
帶著好心,開創好世界
如果將生命視為一段旅程,在充滿未知與疑惑的旅途中,你是否已找到安頓安心、繼續前行的法寶?
這本《好心.好世界──聖嚴法師談心靈環保》,正是一本俯拾皆是安心法寶的智慧書冊,引領我們透過觀念的進化與淨化,在生命旅程中,無論遭逢任何情境,都能安於當下,將其視為修練、調整、轉化內在質地的契機,讓自我身心得到提昇、安頓,進而使生命中所有相關的因緣與關係狀態,逐步落實圓滿。
心靈環保的緣起
回顧二十多年前,儘管物質生活條件不斷提高,但人們的心靈品質卻未同幅提昇,雖然有更多的財富,可是大家並沒有得到更多的平安和幸福,甚至找不到生命的安全感及生活的安定力。
聖嚴法師認為,這主要由於人心浮動不安、價值觀混淆不清,大家盲目地追求財富、追求成功、追求名望、追求權勢、追求放縱的快樂,使得自己和環境產生了矛盾衝突,內心也失去了平衡。
因此,聖嚴法師根據《維摩經》「唯其心淨,則國土淨」的觀念,提出了「心靈環保」的理念,並陸續提出了「心五四」、「心六倫」等實踐方法,希望為廣大人類提供一個具體可行的清淨指南。法師強調:「人的心境,往往會因為受到環境的誘惑、刺激而產生情緒的波動,輕者覺得困擾,重者喪失自主的能力。如果有了心靈環保的措施,遇到狀況發生時,便可淺則保持平靜、穩定,深則自主、自在。」
聖嚴法師提出「心靈環保」一詞迄今已二十年,從一個概念,漸次推展為具體落實的行動指標。本書精選聖嚴法師二十年來,在不同時空,針對不同對象所開示的「心靈環保」。由於時空、對象、場域不同,所以,呈現心靈環保多元的內涵、觀念與方法。讓所有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不僅能對心靈環保有更深刻的掌握,也能成為具體實踐的標的,甚而融入生活,找到落實的途徑。
什麼是心靈環保?
本書分四大篇章:什麼是心靈環保、禪修的心靈環保、生活的心靈環保與世界的心靈環保。第一個篇章,彙編出心靈環保理念提倡的初衷、精要、歷史文化的傳承,到未來世界的展望,從中可以看到心靈環保的整體脈絡,也找出自己與心靈環保的內在連結。對於許多熟悉心靈環保,卻不知其所從來的讀者而言,可以了解聖嚴法師如何萃取佛法的精華、傳統的智慧,如何以慈悲的胸懷觀照世間,從而為當代人引領出一條清朗的道路。
禪修的心靈環保
心靈環保的精髓是禪法,聖嚴法師由淺入深探索禪的深邃要義,又從甚深法義中,找到心法在現實人間的入手處。禪修的觀念提點著生命的大方向;禪修的方法,則讓我們學習放鬆身心、體驗身心、統一身心與放下身心,並將此歷程與自我的肯定、認知、反省、成長、完成及消融對照整理。
而在《金剛經》、《維摩經》與心靈環保的篇章中,聖嚴法師以層次分明的闡釋,讓我們從自我出發,淨化自己的心靈環境,進而將此世間化現為人間淨土。這也是環保的核心要義,唯有內修外化,才能在己身置放於人間之際,找到真正的平安與幸福。
生活的心靈環保
生命之中,總不免遭逢危機、困境,也會出現無奈、無助、焦慮等負面情緒,乃至種種身心躁動的煩惱,這時「生活的心靈環保」章節中的關鍵鑰匙,便是用以調伏、修整、鍛鍊的要訣,不但可轉化心念,也能成為自利利他的法寶。聖嚴法師透過短短的偈語,提供日用中隨處可自我提醒、觀照的觀念,也指出福田在哪裡,讓我們得以發願耕耘。經由諸多法語,在困境現前時,學會心與境的重新對待方式,一旦體會心不隨境轉的微妙心法,這些旅途中的點滴困厄或苦惱,也都將成為心靈提昇的資糧。
世界的心靈環保
除了上述從微觀的角度修補問題,聖嚴法師也提出一個廣大的視野,從宏觀、超越的視角,開闊、提昇心量,讓我們從自身出發,普化、淨化到全世界,讓慈悲與智慧的力量,帶著我們超越小我的局限,拉緊自我與世界相連的緊密關係,這就是「世界的心靈環保」單元所呈現的要義。
在此,可以看到聖嚴法師如何以宗教領袖的身分,將心靈環保推向全世界。二000年在聯合國召開的「千禧年世界宗教暨精神領袖和平高峰會」中,法師向世人揭櫫了「心靈環保」的觀念,獲得與會大眾的回響,使得「心靈環保」成為超越種族、宗教、國界,人人都能接受的共通語言。
心靈環保──聖嚴法師送給世人最珍貴的禮物
心靈環保,是聖嚴法師送給世人的珍貴禮物,是最真摯的祝福,也是可長可久的分享。聖嚴法師曾說,心靈環保的目標是透過自我內在的淨化,達到世間的淨化,也就是讓人人過得平安、幸福、健康、快樂。
本書的彙編即是基於這樣的用心,一方面期待大眾透過共同的努力,持續聖嚴法師提出的願心,讓這個理念繼續成為淨化世間的良藥,並將此書視為生命的源頭活水,時時滋養現代人的生命。一方面提供所有有心探索法師思想的學者,透過相關資料,理解、整理聖嚴法師思想中最重要的環節,亦即如何將甚深法義,對應此時代人心的需求,將佛法的義理推展於人間。
聖嚴法師說,他送給世人的禮物是佛法,而心靈環保正是法師行腳弘化人間八十載,送給世人的珍貴禮物。邀請所有拿到這份禮物的大眾,一起來按圖索驥,找出通往生命淨土的道路,在拆開這份美麗的禮物之後,更能實際應用在每一個需要觀照、檢視、省思與調伏的心念上,充分地將書中的指南,轉化為提昇自他生命質地的好幫手。
法鼓文化編輯部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人行道
2.
聖嚴法師學思歷程(大字版)
3.
真正的快樂
4.
人行道(大字版)
5.
有大願力:一個微笑,一句祝福;人人行好願,讓人間淨土實現
6.
從心溝通(二版)
7.
聖嚴法師禪修指引(全套13冊)
8.
聖嚴法師「佛教史三書」(全套三冊)
9.
拈花微笑(四版)
10.
完全證悟:聖嚴法師說《圓覺經》生活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