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莉安.莫虛金:當下的藝術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9789860307375 | |
|
|
|
亞莉安.莫虛金、法賓娜.巴斯喀 | |
|
|
|
馬照琪 | |
|
|
|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 |
|
|
|
2011年12月01日
| |
|
|
|
140.00 元
| |
|
|
|
HK$ 126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規格:平裝 / 24.5*18.5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
|
分 類
|
藝術設計 > 戲劇 > 戲劇總論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內 容 簡 介
|
我們給她取了好多個綽號:女皇,母獅子,女教皇,女食人魔,女政治狂熱家…
在亞莉安.莫虛金的身上,我們看到了許多不同樣貌的女人:一個她於1964年所成立的「陽光劇團─互助工人製作公社」的團長,一位有遠見並且深受東方文化影響的劇場導演,風格大膽的電影導演─她壯麗的《莫里哀》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一位穿越了世界的探險家,以及那個在她電影製片人父親亞歷山大.莫虛金(Alexandre Mnouchkine)的片場裡,不斷被眼前的拍片世界所啟發、吸引的小女孩。
四十年來,她充滿熱情、堅定不移地帶領著她的劇團。從《廚房》(1967)到《最後的驛站》(2003),從集體創作(《小丑》、《1789》、《1793》、《黃金年代》)到莎士比亞與埃斯庫羅斯(Eschyle),她不斷地探索著見證這個世界的戲劇語言。她的劇場作品,在傳統中吸取養分的同時,也對今日的世界開放。她曾說:「唯有當下對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跟隨著她的作品,就像是進行一場獨一無二的心靈的冒險。在陽光劇團,烏托邦被實踐了。在陽光劇團,烏托邦仍然存在。
莫虛金認為,戲劇是一門當下的藝術。所謂戲劇,就是「這裡與現在」。
從這本訪談集中,藉由法國劇場評論家法賓娜的提問與莫虛金的闡述,一步一步深入剖析陽光劇團導演莫虛金的劇場風格、戲劇理念,以及她畢生所堅信追求的目標。
|
|
目 錄
|
戲劇,一門巫師的藝術
旅程開始
一切的起源
長途旅行
排練中
來自各方的影響
拍電影
社會運動
亞維農,藝術家們的抗議
觀眾是一種精神上的社群
《1789》、《1793》、《黃金年代》以及其他
寫歷史
陽光劇團演希臘悲劇
上帝藏在細節裡
陽光劇團四十歲了
今日的世界
給法賓娜.巴斯喀的信
後記
與本書相關的一些文章
莫虛金最愛的摘句
陽光劇團作品年表
|
|
|
書 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