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那些動物告訴我的事:用科學角度透視動物的思想世界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
HK$10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在地的刑罰.全球的秩序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540424
李佳玟
元照出版
2009年1月01日
117.00 元
HK$ 105.3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刑事程序法
規格:平裝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刑事程序法
分
類
專業/教科書/政府出版品
>
法政類
>
法律
>
刑事法
同
類
書
推
薦
刑法總則(6版)
刑事司法與犯罪學研究方法(2版)
牙科醫療過失刑事判決解析
刑法總論(增訂四版)
刑法各論(下)(修訂五版)
內
容
簡
介
《在地的刑罰,全球的秩序》以近年來刑事政策的變遷為主題,透過美國與台灣發展景況的對照,呈現在不同社會文化脈絡下,政府與人民對於犯罪問題的思考與行動,如何受到近年來風行之新自由主義以及其他意識型態或社會結構所形塑。另一方面,本書也意圖揭露:在邏輯上積極呼應新自由主義思維的刑事政策,又如何逐步將整個人類社會帶往去除人性的方向。本書不僅是一本分析刑事政策的著作,更是一本關心當代人類生存景況的書,因而適合所有關心刑事政策與全球化惡果的人閱讀。
序
在地的刑罰.全球的秩序
作者:李佳玟
出版社:元照出版
出版日期:2009年01月01日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6540424
裝訂:平裝
定價:350元 優惠價:95折333元
本商品單次購買10本315元(9折)
最高送購物金1% ?詳情
[可寄送至海外]
購買後立即進貨
分享
推到Facebook推到Facebook
推到Plurk推到Plurk
推到Twitter推到Twitter
書籍介紹
博客來推薦
最新活動訊息
內容簡介 詳細資料 目錄 序 本類書籍銷售TOP5 購物說明
最新活動訊息
小小愛書人
內容簡介
《在地的刑罰,全球的秩序》以近年來刑事政策的變遷為主題,透過美國與台灣發展景況的對照,呈現在不同社會文化脈絡下,政府與人民對於犯罪問題的思考與行動,如何受到近年來風行之新自由主義以及其他意識型態或社會結構所形塑。另一方面,本書也意圖揭露:在邏輯上積極呼應新自由主義思維的刑事政策,又如何逐步將整個人類社會帶往去除人性的方向。本書不僅是一本分析刑事政策的著作,更是一本關心當代人類生存景況的書,因而適合所有關心刑事政策與全球化惡果的人閱讀。
詳細資料
叢書系列:刑事程序法
規格:平裝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目錄
第一章 風險社會下的反恐戰爭/ 1
壹、前 言/1
貳、風險社會與刑事司法制度的變遷/8
參、風險社會與反恐戰爭/16
肆、反恐戰爭在台灣/26
一、戰後矯治制度的發展/27
二、風險監控思想的興起/30
三、矯治與風險管理並存/33
四、台灣的反恐戰爭/40
伍、結 論/49
參考文獻/50
第二章 近年來性侵害犯罪之刑事政策分析─從婦運的角度觀察
壹、前 言/61
貳、美國社會的性犯罪問題/66
一、婦運的努力/66
二、重刑化的社會/71
三、被害者的復興/75
四、風險社會下的性犯罪問題/77
參、台灣社會的性犯罪問題/81
一、婦運的努力/81
二、司法改革背景下的重刑化社會/87
三、致力現代化/西化的台灣社會/90
四、新自由主義的擴散:風險社會的興起/93
肆、風險管理策略的問題:強暴迷思的強化/98
一、強暴迷思的存在與對抗/98
二、性侵害加害人社區登記與公告制度的問題/101
三、民事監禁收容制度的問題/104
四、台灣的狀況/107
五、婦運的難題與可能的方向/113
陸、結 論/117
參考文獻/119
第三章 風險社會下的媒體與刑事政策─以一九九七年白曉燕案為例
壹、前 言/125
貳、白曉燕案的發展經過/128
參、白曉燕案中治安論述的分析/131
一、人心價值偏差論與心靈改革/133
二、整體制度不當論與教育改革/134
三、犯罪預防忽視論與社區經營/135
四、刑罰政策不足論與亂世重典/138
肆、結 論/149
參考文獻/151
第四章 預防性羈押:刑事程序中的風險管理/153
壹、前 言/153
貳、預防性羈押制度的發展狀況/155
一、德 國/155
二、美 國/156
三、台 灣/160
參、風險管理的需求與相關問題/162
一、風險社會的興起與高風險犯罪者的管理/162
二、以預防性羈押來管理高風險犯罪者的問題/165
肆、結 論/170
參考文獻/172
第五章 被害者認同與刑事政策/175
壹、前 言/175
貳、認同與認同政治/179
參、美國:被害者認同與被害者認同政治/182
一、被害者權利運動的興起/182
二、擴大的想像共同體/184
三、多元社會下的被害者/187
肆、台灣:分裂社會中之想像共同體的建立/197
一、重刑化的社會/197
二、官民之間的被害者想像共同體/200
三、被害者認同的延續/203
四、分裂社會中的犯罪被害者/207
伍、被害者認同政治下的刑事政策/209
一、無辜被害人與邪惡加害人的戰爭/209
二、被害者的自我風險管理/212
陸、結 論/219
參考文獻/221
第六章 在地的刑罰.全球的秩序/227
壹、前 言/227
貳、新自由主義/229
參、不確定年代中的法律與秩序/235
肆、監獄與剩餘勞力/238
伍、懲罰與利潤:監獄工業複合體的發展/245
陸、結 論/252
參考文獻/253
序
序
描繪當代刑事政策的輪廓、分析其內部的運作邏輯、解釋其發展的脈絡,以及指陳此類思維的矛盾與問題,是這幾年來最吸引我的研究主題之一。我想知道,那些在街頭巷尾處處可見的監視器、那些塞爆電子信箱的防詐騙訊息、那些痛陳治安惡化的媒體call-in 或報紙投書,以及我每天出入公寓大樓必須使用的磁卡鎖,彼此間到底有何等關聯,又是在何等脈絡下被發展出來?我總是希望穿透表象,探究這個我們習以為常的世界,是不是有隻看不見的手正在支配一切?還是有各種力量同時在角力,我們所看到的只是各種因素作用下妥協的結果,矛盾因此是一種必然,而不應強以一種邏輯來概括解釋?那些看來符合理性或是回應現實需求的安排,是不是如此理所當然,而無其他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生活在這個社會中的我,到底在多大的程度上參與建構我所存在的世界,反抗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少?作為學院研究者的我,又能為這個社會做些什麼?
這本論文集便是我這幾年來針對上述議題的思考紀錄。說是思考記錄,表示尚無最後的定論,雖然我的確給了這本論文集一個標題,概括我這幾年的觀察。章節因而順著文章的發表先後加以編排由此可看出我這幾年的思考軌跡。即便本書前幾篇文章中關於風險社會的討論,若合併閱讀,論述不免有重複之處,我仍保持文章的原貌,僅為了集結出版,作必要的校訂與說明。這本論文集也是我這幾年來的行動紀錄,雖然行動的地點並非是1999年的西雅圖、 2005年的香港,或是任何一個抗議資本主義或父權制度剝削壓迫的社運現場;也雖然行動的形式不是靜坐遊行、舉牌抗議,或是遊說修法。透過文字,揭露新自由主義給人類帶來的災難、分析當代社會在選擇時所面臨的道德困境,而後嘗試探索未來行動的可能道路是我最擅長的行動形式,也是我希望自己對社會發揮影響的方式。這本論文集雖然是遵循著學術界的遊戲規則所生產,但期待它的讀者能擴及學界之外,任何關心重刑化趨勢的人,或是任何關心當代人類之生存價值的人,都會是這本論文集所期待的讀者。
這本論文集之所以可以問世,必須感謝那些在智識上曾經啟發我的研究者,他們的理論開拓了我的視野,刺激我的思考;另外,必須感謝在實質上提供我研究資源的國科會與成功大學,以及在生活上給我無限包容的家人,讓我能夠專心地從事我喜歡的研究工作;同樣不能忘記的,是那些曾經在教學與研究上提供協助的助理們,他們相當程度地減輕我的工作負擔;最需要感謝的,是我的指導教授黃榮堅老師,他不僅在智識上給我不少啟發,在這個逐漸遺忘教育與研究本質的環境裡,他也給我一個非常好的學術典範。我知道,作為一個知識勞動者,這個社會其實給了我過多的禮遇。我不敢說自己比其他的勞動者更有貢獻,但希望能透過不同思考角度的提供期望有天能因此讓這個社會在異化他人與自己的腳步有所遲疑,甚至是改變。最後,在法律系國考霸權的統治下,研究者其實很難確知自己的研究到底激起了多少的共鳴,這不止使得研究之路十分孤獨,缺乏回饋使得研究者只能自行摸索、小步前進。誠心希望這本論文集會是一個對話的開始,這世界依然開放於不同的詮釋與行動策略。
李佳玟 2008.08.04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