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定價650.00元
8
折優惠:
HK$52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商業會計法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540417
王志誠
元照出版
2009年9月01日
150.00 元
HK$ 13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商事法
規格:平裝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商事法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本書主要介紹2006年最新修正商業會計法及商業會計處理準則的規範內容,並從商業會計實務作業出發,探討法學理論及會計原理在商業會計上的適用問題。在商業會計法方面,除對修正前後相關規範的異同及要點加以分析外,並與最新發布的一般公認會計原則相互比較,力求體例完整;在商業會計處理準則方面,因其中涉及諸多會計及金融領域的專業用語,例如衍生性金融商品、避險會計及存託憑證等,本書亦加以解釋及說明其依據,以供讀者參考。
商業會計法是橫跨法學及會計學領域的學科,許多重大經濟犯罪,均涉及商業及其負責人違反商業會計法,提供不實會計資訊侵害投資人或債權的權益,故商業會計法是控制商業提供正確會計資訊的重要法律。本書作者兼具深厚學術基礎及實務經驗,除從理論面論述商業會計法的內容外,另為瞭解司法實務的發展動向,並蒐集各級法院有關商業會計法的重要判決,解析商業會計法在司法實務的運作現況,堪為學術界及實務界所採用的教科書及工具書。
又在2006年所得稅法第66條之9修正後,對營利事業未分配盈餘的課稅,業已改依商業會計法規定處理之稅後純益為計算基礎,故商業會計法的規範,在未分配盈餘的課稅方面,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此外,近年來財務會計準則公報不斷的推陳出新,商業會計法中的會計原則,已面臨是否能跟上時代潮流的挑戰,本書亦於各章中深入剖析及提出建言。
目
錄
第一篇 緒 論
第一章 商業會計法的概念與發展
第一節 商業會計法的性質/3
壹、商業會計法是規範會計資訊的法律/3
貳、商業會計法屬公法/5
參、商業會計法為經濟行政法/6
肆、商業會計法屬實體法/6
第二節 商業會計法的立法理由/7
壹、強制商業提供會計資訊/7
貳、提供具品質的會計資訊/7
參、防止商業經營的弊端/9
第三節 商業會計法之效力/10
壹、法律位階/10
貳、適用對象/11
參、生效的時間/11
肆、管轄範圍/12
第四節 商業會計法之沿革/13
壹、商業會計法之公布/13
貳、商業會計法第一次修正(民國53年)/13
參、商業會計法第二次修正(民國55年)/14
肆、商業會計法第三次修正(民國84年)/14
伍、商業會計法第四次修正(民國87年)/18
陸、商業會計法第五次修正(民國89年)/19
柒、商業會計法第六次修正(民國95年)/20
第二章 商業會計法的適用與解釋
第一節 商業會計法的適用/25
壹、縱向適用關係/25
貳、橫向適用關係/26
參、縱向與橫向之結合適用/28
第二節 商業會計法之解釋/29
壹、解釋機關及其效力/29
貳、解釋的目的及態度/32
參、解釋之方法/33
第三章 商業會計法之規範架構
壹、商業會計事務之定義及適用範圍/35
貳、主管機關及商業之負責人/35
參、會計人員之設置、任免程序及職責/35
肆、會計年度/35
伍、記帳使用之貨幣單位及文字/36
陸、支出超過一定金額以上者,使用之支付工具/36
柒、應採用之會計基礎/36
捌、定義會計事項/36
玖、訂立會計制度/36
拾、授權主管機關訂定商業會計處理準則/36
拾壹、規定會計憑證之種類及商業對於憑證之責任/37
拾貳、帳簿之種類及記載方式/37
拾參、會計科目及財務報表之種類及其註釋/37
拾肆、會計事務處理程序/37
拾伍、具重要性及原則性之入帳基礎/37
拾陸、損益計算之原則/38
拾柒、決算及審核/38
拾捌、處罰規定/38
拾玖、例外不適用之小規模商業/38
第二篇 本 論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節 商業及商業會計事務/41
壹、商業之定義/41
貳、商業會計事務之定義/44
參、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之法律地位/45
肆、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內容之爭議/48
伍、一般公認會計原則之法律位階/51
第二節 商業會計事務之適用範圍/53
壹、以組織型態區分/53
貳、以規模大小區分/54
參、公、民營事業一律適用/57
第三節 商業會計法之主管機關/59
壹、訂定主管機關之理由/59
貳、中央與地方主管機關之權責/59
第四節 商業之負責人/61
壹、訂定負責人之理由/61
貳、商業負責人之範圍/61
第五節 商業之會計人員/67
壹、會計人員之定義/67
貳、會計人員之設置/68
參、會計人員之種類及資格/69
肆、會計人員之任免/80
伍、會計人員的責任/84
第六節 會計年度/87
壹、訂定會計年度的理由/87
貳、會計年度的期間/88
第七節 記帳本位及文字/88
壹、概 述/88
貳、記帳使用文字的原則/89
參、使用貨幣本位之原則/90
肆、違反之效果/90
第八節 大額支出應使用之支付工具/91
壹、概 述/91
貳、支出之範圍及其爭議/93
參、違反之效果/97
第九節 會計基礎/97
壹、概 述/97
貳、商業會計法與所得稅法之差異/98
第十節 會計事項/100
壹、概 述/100
貳、會計事項的分類/101
第十一節 會計制度/102
壹、概 述/102
貳、會計制度之法源依據/103
第二章 會計資訊的制作程
序
第一節 會計憑證/107
壹、會計憑證之定義及功能/107
貳、會計憑證之種類及格式/107
參、會計憑證之製作、裝訂及保管/112
肆、未取得、給予及保存會計憑證之責任/119
伍、原始憑證未取得、毀損及滅失之處理/123
第二節 會計帳簿/126
壹、會計帳簿之意義及種類/126
貳、會計帳簿之設置/127
參、會計帳簿之登錄/132
第三節 會計科目/142
壹、概 述/142
貳、資產負債表上之會計科目/143
參、損益表上之會計科目/182
第四節 財務報表/186
壹、財務報表之涵義/186
貳、財務報表之種類/187
參、財務報表之編製及保存/193
肆、財務報表之註釋/195
伍、財務報表之格式/198
第五節 以電子方式處理會計資訊/199
壹、概 說/199
貳、會計資訊處理程序/200
參、法規的修正/201
第三章 資產、負債及權益之評價
第一節 資產之評價原則/203
壹、交易取得者/203
貳、自行建造或製造者/207
參、受贈取得者/209
第二節 存貨之評價/210
壹、取得成本之評價/210
貳、成本流動假設之選擇/212
參、存貨之續後評價/217
第三節 有價證券之評價/221
壹、取得成本之評價/221
貳、期末評價方法/221
第四節 債權之評價與揭露/226
壹、財務報表上之債權/226
貳、債權之評價原則/227
參、債權揭露之方式/230
第五節 固定資產之折舊與折耗/230
壹、折舊與折耗之經濟意義/230
貳、折舊之會計處理/231
參、折耗之會計處理/235
第六節 無形資產之評價/237
壹、定 義/237
貳、無形資產之會計處理/237
參、創業期間費用/247
第七節 資產重估價/249
壹、定 義/249
貳、對商業之利益/249
參、得重估價之資產/250
肆、會計處理原則/251
第八節 商業支出之評價/253
壹、資本支出/253
貳、費用支出/254
參、損失支出/254
肆、非常損失/254
第九節 遞延資產之評價/255
壹、定 義/255
貳、評價原則/255
第十節 負債之評價/257
壹、基本原則/257
貳、公司債之評價/257
第十一節 非現金出資之評價/259
壹、非現金出資之類型/259
貳、非現金出資之評價方式/262
第十二節 併購及清算財產之評價/264
壹、公司之併購/265
貳、解散及終止/273
第十三節 會計方法之一致性/276
壹、意 義/276
貳、立法技術上的問題/276
第四章 損益計算
第一節 基本原則/277
壹、純益或純損之計算/277
貳、收益、成本、損失及費用之範圍/280
參、成本、費用與收入配合原則/283
第二節 收入認列之時點/283
壹、原則性規範/284
貳、長期工程合約/287
參、分期付款銷貨/288
第三節 退休金費用/290
壹、退休金之定義及種類/291
貳、退休金之提列方式/291
第四節 課稅所得之帳外調整/293
壹、課稅所得與財務會計所得之差異/293
貳、差異之調整/296
第五節 不得列為費用或損失之項目/297
壹、特定之準備/297
貳、商業對業主之盈餘分配/300
第六節 商業會計法對員工獎酬制度的影響/302
壹、員工獎酬制度的起源/302
貳、員工獎酬制度的定義及類型/303
第五章 決算及審核
第一節 決算之期限/317
壹、決算之定義/317
貳、決算之期限/317
第二節 決算報表之編製/319
壹、應編製之決算報表/319
貳、本分支機構合併辦理決算/320
參、違反之效果/320
第三節 決算報表之承認/321
壹、決算報表承認之意義/321
貳、決算報表承認之期限/322
參、決算報表承認之效果/323
第四節 決算報表之備置、查閱及檢查/324
壹、決算報表之備置義務/324
貳、決算報表之查閱及檢查/325
參、違反之效果/328
第六章 罰 則
第一節 構成要件要素/329
壹、主觀構成要件/330
貳、客觀構成要件/331
第二節 競合關係/333
壹、法規競合/334
貳、想像競合/337
第三節 一行為不二罰原則/338
壹、定 義/338
貳、一行為之認定原則/339
參、重複處罰之禁止/343
附 錄/353
索 引/449
序
自序
商業會計法為規範商業應如何提供財務會計資訊的法律,一個國家的會計資訊品質是否良好,將直接影響金融市場之交易秩序。若商業所提供的會計資訊無法取信於社會大眾,將影響到國家整體的投資意願及資金融通,進而影響經濟發展。因此,會計資訊係屬於具有公共財特性之勞務,要求商業提供值得社會大眾信賴的會計資訊,乃國家的任務。商業會計法除明定會計資訊的提供程序,以及作為商業編製財務報表之依據外,並對於違反商業會計法規定者,施以相當的制裁,以維護商業提供會計資訊之品質。
在知識經濟及經濟全球化的時代,商業的交易型態已有大幅度的改變,新的金融商品不斷的推陳出新,財務會計理論為跟上時代的腳步,亦不斷的發展出新的會計原則。我國商業會計法於1948年制訂後,雖曾於1995 年有一次重大修正,其後並有小幅度的修正,惟其內容與財務會計理論新發展出的一般公認會計原則,已有脫節的現象。直至民國2006年始對商業會計法及商業會計處理準則進行大幅度之修正,以因應財務會計理論之最新發展。
本書為橫跨法學、會計學及租稅實務等領域之研究成果,係從商業會計實務作業出發,並配合筆者研究法學理論及會計原理適用在商業會計上之心得,期能完整介紹商業會計法之最新修正內容外,亦從法律觀點,分析商業會計法與財務會計準則公報之關係。其次,並從實務觀點,探討商業會計法與公司法及相關稅法之適用關係及實務發展,以解析其關連性及法律問題,期使讀者瞭解商業會計法之全貌。最後,商業會計法上所規定之刑事罰及行政罰,究應如何正確適用,向來是會計理論及司法實務界相當陌生的領域,本書從刑法的競合理論及行政罰法的規範出發,對於法律適用之競合關係深入分析,並將法學理論與會計實務作業相互結合,期能提出正確適用之準則。
本書能順利付梓,首先要感謝元照出版公司之專業服務,其次要感謝財政部臺灣省南區國稅局牛素玲小姐、潘存善先生、林蔚玲小姐、吳鳳琴小姐、雷遠良先生及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魏子凱同學等專業人員之協助校閱,並提供諸多寶貴意見,惟筆者自揣才疏學淺,疏漏謬誤在所難免,尚祈法學界、會計界及實務界的先進賢達,不吝指正。
王志誠 封昌宏 仝序於2007年5月6日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