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性別的世界觀 Gender in the World Perspective

性別的世界觀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454174
蕾恩.柯挪
劉泗翰
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2011年6月27日
93.00  元
HK$ 79.05  







叢書系列:文化湯
規格:平裝 / 240頁 / 15*23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文化湯


社會科學 > 性別研究















  性別議題不只談男女之別,也不單是個人問題,
  更是跨文化與歷史脈絡的全球對話。

  在越來越多元分歧的現代世界,我們如何理解性別這個概念?男性與女性的心理有何差別?男性特質與女性特質是如何發展出來的?全球化對性別議題有什麼衝擊?全球頂尖的性別研究學者之一蕾恩.柯挪,為我們解答這些問題,更為當代的性別研究、性別理論和性別政治提供了簡明易懂的導讀。

  全球化的時代對性別議題產生深遠的影響。本書以實證研究入手,廣納全球的觀點,橫跨人文學科的光譜,兼具廣度與深度,極具啟發性。

本書特色

  1. 作者身為變性人,也是單親家長,在性別研究的領域中,更是首屈一指的理論與分析,為讀者開啟新的視野。

  2. 廣納不同學門,為多元時代和全球性別研究引進更全面、更容易入門的社會學導論,立論嚴謹、引證廣博。

  3. 特別邀請作者為中文讀者撰寫序文,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成令方審訂並專文推薦。

作者簡介

蕾恩.柯挪 Raewyn Connell

  現任雪梨大學教育系教授兼澳洲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獲頒美國社會學學會性與性別研究傑出貢獻獎,並參與制定聯合國多項性別主流化政策。柯挪居住在澳大利亞這個位於全球邊陲的富裕國家,本身為人父母,並有多年是單親。身為變性的女人,面對巨大的衝突矛盾,對傳統性別分野感受也格外強烈。近年來性別相關著作除本書外,另有Masculinities: Second Edition;The Men & the Boys;Which Way is Up? Essays on Sex, Class and Culture;Gender and Power: Society, the Person and Sexual Politics等。

譯者簡介

劉泗翰

  資深翻譯,悠遊於兩種文字與文化之間近二十年,譯作有《四的法則》、《物競性擇》、《藝術與名人》等二十餘本。



推薦序 成令方
中文版序 蕾恩.柯挪
前言 

第一章 性別問題
認識性別
了解性別
定義性別

第二章 性別研究:五個案例
案例一:校園生活中的性別遊戲
案例二:男性氣概與礦場
案例三:扭曲性別
個案四:女人,戰爭與記憶
案例五:由下而上的改變

第三章 性別理論家與性別理論
在多數的世界(一):蕾登.艾珍.卡蒂妮
在大都會(一):從克莉絲婷.皮桑到西蒙.波娃
在大都會(二):從婦女解放運動到酷兒理論
在多數人的世界(二):從「婦女十年」以降

第四章 性差異與性別化的身體
生殖差異
差異的矛盾概念
差異的事實:「性相似」的研究
社會體現與生殖場域

第五章 性別關係
性別範型:結構與變革
性別的四個面向
權力關係:直接的、論述的、殖民的
生產、消費與性別化的累積
情感關係
符號、文化、論述
交錯與交叉
性別歷史
改變的過程
不穩定性
矛盾
殖民主義

第六章 個人生活中的性別
性別化的成長:性角色的社會化、心理分析與體現的學習
性別認同
第三性、跨越性別、變性

第七章 大規模的性別
性別化的企業
性別化的國家
全球社會中的性別
性別秩序之間的互動
性別關係的新場域

第八章 性別政治
個人政治
公共政治:運動與體制
利害關係:父權紅利、性別傷害與性別商品
性別政治的本質與目的
全球規模的性別政治
參考書目



推薦序

性別研究的民主革命 ~ 「南方性別版」

  柯挪教授是國際聞名的澳洲社會學家也是性別研究專家,他一九七○年代在澳洲的一間大學任教、一九八○年代在美國加州大學與哈佛大學任教,一九九○年代又回到澳洲雪梨大學任教。他/她著作等身,寫了二十多本書,一百六十多篇學術論文,被翻譯成十三國的語言,讀者除了澳洲之外,還擴及歐美、亞非拉等地區。八○年代他最出名的著作是《性別與權力》(1987),該書指出個人認同必須放置在大規模的社會結構中才有意義。九○年代的著作則是目前在性別研究中最具影響力的《陽剛特質》(Masculinities 1995,2005再版)。在書中,他提出四種類型的陽剛特質,其中「霸權式的陽剛特質」(hegemonic masculinity)被學者經常引述。除了在學術界有巨大貢獻外,柯挪教授也積極參與聯合國、澳洲政府關於男孩與陽剛特質、性別平等、和平相關的政策制訂。他/她關心知識的民主化、性別關係的平等、目前她正在思考新自由主義帶來的社會文化的影響。

  《性/別》(Gender)第一版的英文版是二○○二年出版,二○○四年的中文版由書林出版社邀請劉泗翰先生翻譯,那時我寫了推薦序。二○○九年英文第二版出版書名改為《性/別的世界觀》(Gender: in world perspective),二○一一年由書林出版社再度邀請劉泗翰先生翻譯,我負責審稿並寫推薦序。在這七年中,有二件與這本書有關的重要大事發生了:

  性別研究發生了南方革命,讓性別研究的知識更加民主化。

  柯挪教授進行了變性手術,由男變女。

  柯挪教授自從二○○二年完成了《性/別》第一版後,專心致力於寫作一本企圖重劃社會學知識版圖的重要著作,二○○七年出版了《南方理論:社會科學中全球動力的知識》(Southern theory: the global dynamics of knowledge in social science),而2009年英文的第二版《性/別的世界觀》可以視為是《南方理論》一書的性別研究版。以下先簡要說明《南方理論》的重要性。

  《南方理論》主要是批評過去社會學的知識與理論都產出於歐美,也就是經濟優勢教育程度高的已開發國家,稱之為「北方」。這些國家之外籠統屬於「南方」,包括紐澳、拉丁美洲、印度、中東以及亞洲(台灣在內),其實「南方」也生產當地的社會研究知識,但很少出現在主流社會學知識與理論的體系中,更別說受到「北方」知識界的討論與重視。於是柯挪教授藉由介紹來自澳洲原住民、伊朗、印度、非洲、阿拉伯、墨西哥與中南美洲等各地的社會研究,說明之前與殖民主義長年糾纏的關係,以及現在與新自由主義的矛盾關係。社會科學的知識若沒有放在全球動態相互纏繞的關係中來理解,我們現有以「北方」知識與理論為視野的知識地圖,必然是殘缺偏頗而且扭曲錯誤的,其中權力排擠的關係則是很明顯,這是不民主的。《南方理論》就是要把先前排除在知識地圖的「南方」知識與理論引進我們的視野,在既有的社會科學知識中進行民主革命。

  若我們順著這邏輯來理解,就會恍然大悟,第一版的《性/別》是性別研究的「北方」版,第二版的《性/別的世界觀》是

  「南方」版。仔細看過內容後,我更要大聲疾呼,讀者千萬不要丟掉第一版,只看第二版。柯挪教授與一般作者改寫第二版的策略非常不同,她不是在書中增加一、二章,而是在整本「北方」版的文字中,在適當的地方加入「南方」版的例證與討論。她這二版的內容雖然有一半重疊,但因加入「南方」案例的討論,使得原本論證脈絡與論證轉折,帶出不太一樣的意義來。由於篇幅的限制,很多「北方」版有趣的例證在「南方」版被刪除了,所以聰明的讀者其實需要二個版本並列對比閱讀,才會領悟到自從有了「南方」的視角,世界就長得如何不一樣了。在性別研究的知識與理論地圖上,《性/別的世界觀》無疑帶來了最具影響力的民主革命。

  柯挪教授訪問過台灣二次,與台灣性別研究的社群有密切的互動。第一次是二○○六年春接受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的邀請(教育部補助),作為全國性別研究大專教師研習營隊的講座。來講課的前幾週寄來一封書信,告知「他」將以「她」出現在高雄,詢問與會的台灣性別研究者可否接受。當然會接受啊!在那次的研習週,有一時段柯挪教授告知與會者她成長的心路歷程,讓與會者為之動容。

  柯挪教授很早就知道自己是女人裝在男人的身體中,但當時社會嚴格的性別區隔,沒有變性的空間。當她遇到積極參與婦運的終身伴侶Pam Benton(是一見鍾情那種的!),兩人在外面扮演夫妻,在家中像二個母親一樣照顧女兒Kylie。約十多年前Pam因乳癌過世,原本可以隔絕外界的屏障突然消失,經過與積極參與環保運動的女兒溝通,獲得支持,在六十二歲時決定進行折磨痛苦的變性手術,改造成女兒身,取澳洲女性名Raewyn為名。

  二○○九年三月柯挪教授再度來到台灣,距離上次已經整整過了三年了。她代表澳洲社會學會來中研院參加世界社會學會代表大會。這次她又來到高雄醫學大學,與很多南方社會學界與性

  別研究的師生聚會。這次我們舉辦了二天的研討會,第一天討論社會學的「南方理論」,第二天則是「陽剛氣質與變性者」的工作坊,除了柯挪教授作為主講人外,我們還邀請二位願意現身的變性朋友與大家分享生命經驗。這次的工作坊的討論,已經轉錄成文章,刊於二○一一年的《性別平等教育季刊》。臨別前,柯挪教授將剛出版的這本英文書交給我。回家後,翻開首頁看到她的題字「給令方,這是第一本!為慶祝友誼與共同的抗爭。」真令人感動,是的,我們有共同的學術與社會行動的承諾。

  當書林出版社決定出版《性/別》的第二版(2009),來電邀請我寫推薦序,我雞婆建議需要仔細的審稿,以便提升這重要的作品的可讀性。希望大專程度以上的讀者能領受到其突破性的創見,與論證複雜顛覆常規的思考,因此流暢精準的譯本是非常必要的。基於對柯挪教授的學術崇敬,對她努力推展知識民主化的認同,對她給我溫暖友誼的回報,我承接辛苦審稿的任務,花了六個半月終於完成。

  關於翻譯與譯文,有些話要說。首先我要向翻譯者劉泗翰先生致敬。劉先生還真是翻譯高手,第二版的譯文算是相當精準,有時我在完全沒頭緒時驚見劉先生的神來之筆,拍案叫絕。審稿花的時間相當長,第一次審稿我逐字逐句地修訂,主要是調整譯文合乎性別研究專業概念的表達,其間還去信請作者釐清文字的原意,這工作進行了四個多月。然後送交譯者過目修訂。之後譯者再度送回由我作全文的整體修改潤飾。最後才由出版社編輯挑檢文字的錯誤。這一版保證絕對好看順溜。

  在此要特別感謝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學生蔡昌成在我正式審稿前,先協助快速掃過一遍,標出不順的文字,提醒我審稿時需注意的地方。當我拿到譯者修訂完的稿件,準備進行二度審稿時,天降神兵,感謝高雄師範大學性別研究所游美惠教授協助審閱第一、五、六、七、八章,同時也在「性別社會學」課上使用後四章的初稿作為教材,請同學邊讀

  邊抓譯文的問題和漏字,在此要特別謝謝99學年修這門課的同學,讓這書的譯文更加完美。還有,要謝謝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學生王紫菡、古家餘協助校對前三章。在眾人的協力下,這本書的翻譯品質著實大大提高了。我可以拍胸腑向讀者保證:這書雖然有些閱讀的難度,但譯文不會阻礙讀者對概念與故事的理解,也不會產生閱讀的誤導。

  因該書討論很多性別關係的pattern,譯者劉泗翰提出「範型」(學術用),雖我們一時不習慣,但的確很能表達原文的學術用意。若pattern在一般敘述中出現,就依照脈絡來翻譯,例如照護小孩的模式(pattern)。Radical一字,在台灣已經有一段時間翻譯成「基進」而不是「激進」,「基」與radical的原意「部首」接近,是字源的根基。「激」進重視情緒激動的面向,給人感情用事的印象。但對於radical nationalism,我則主張翻譯成「激進民族主義」。Masculinity與femininity是經常出現的詞,因為這詞不必然與生理男女緊密連結,故我主張翻譯成「陽剛特質」、「陰柔特質」。但在行文脈絡中,若這詞指的是生理男性,有時我會主張使用「男子氣概」或「像個男子漢」。

  文字工作結束後,新的知識旅程即將啟航,期待讀者按圖索驥,探究書中「南方」性別研究具強勁生命力的世界吧!

成令方
高雄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副教授

作者序

致台灣讀者序

  此書在澳大利亞完成,也是我長大成人,大半輩子工作的地方。

  澳大利亞的人口與台灣相當,但是卻有非常不一樣的歷史、景物與文化融合。大約五萬年前,現今原住民的祖先定居在這塊大陸上,在艱困的環境中,創造了複雜的文化;到了約兩百年前,荷槍實彈的歐洲人來此屯墾,為了他們自己的經濟、殖民資本主義,掠奪了大部份的土地。現在絕大多數澳大利亞人的祖先,都是英國的屯墾殖民。最近幾個世代,來自地中海、南亞與東亞的移民,也加入了這個融合的文化之中。而澳大利亞的性別秩序也反映出這樣的歷史。

  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自然也影響到我對性別的學習。性別配置既不簡單、也不僵化,而是多元、且隨著社會秩序的變遷而改變。「現代性」並不是像水流一樣順暢地從歐洲或北美洲流到世界上的其他地方;我們都很現代,只不過現代的方式不太一樣而已。現代性的產生涉及了整個地球的暴力、帝國的誕生、巨額財富的累積與大量貧窮的形成。

  一旦我們開始從整個地球的角度來思考性別,就必須採取不同的方法來研究性別。大多數的性別研究與理論都來自全球大都會,即西歐與北美;尤其是美國的女性主義性別研究更是成果豐碩,我在這本書中也廣泛應用。然而,在殖民與後殖民世界的知識份子,也一直在跟性別議題搏鬥──時間長達好幾百年。

  因此在這本書中,我特別著墨於那些來自多數世界、後殖民世界以及南半球的知識與想法,尤其是突顯那些在地球邊陲地域,像是拉丁美洲、非洲、阿拉伯世界、亞洲與大平洋地區的情況與經濟。我鼓勵那些身處地球邊陲的性別研究學生與學者,除了學習來自大都會的概念之外,也要認真看待他們本地的歷史,建立屬於他們自己的社會經濟與智識資源。台灣與澳大利亞同樣也都可以成為這個領域裡的新思維中心?誰曰不可?

  實際行動也很重要,因為性別研究這個知識領域,與性別改革息息相關。性別改變必須經歷一番艱苦奮鬥,只要性別秩序不平等、不公正、有暴力,就一定會發生這樣的奮鬥與掙扎。但是,這本書顯示,有不同形式的運動可以爭取自由、公義和體貼關懷的生活方式;的確,新形式的奮鬥與抗爭不斷地在世界上浮現,因此我們也必須創新。現在的性別理論更樂於接受多元以及來自邊緣團體的改變策略。

  因此,我衷心期盼這本書中的文字可以飄洋過海發聲,協助台灣的學生、學者和運動家──不是給予固定的配方,而且提供想法、事實、方法、經驗與策略,讓你們融入自己的計劃之中。我曾兩度造訪台灣,都留下美好的回憶,也學到了很多,希望未來還有機會向大家多多請益。

前言

  性別是個人生活、社會關係與文化中的一個關鍵層面,在這個領域中,我們面臨了許多艱難的實際議題,如認同、社會公義、甚至生死大事。

  性別這個主題,同時也累積了驚人的偏見、迷思與徹底的錯誤。許多人相信男女的心理正好相反、男性比女性聰明、男性天生暴力,或是性別範型永遠都不會改變。其實,這些堅信不移的想法都錯了。許多人對男性特質、女性特質或性別關係的想像,都只局限於當地的性別體系,而忽略了跨文化間以及歷史脈絡中性別範型的龐大多樣性。

  人文科學的研究與理論則提供了重要的工具,讓我們撥雲見日,驅逐偏見,理解真正的議題。因此本書試圖以簡明易懂的方式來說明性別議題,而且這些解釋都有研究為基礎,還有涵括全球的資訊以及合乎邏輯的理論背景。

  對於性別研究感到陌生的人來說,本書介紹了性別研究重要的案例,說明一些重要研究所獲致的主要成果,同時為不同的論辯與觀念提供指引。對於已經在這個領域的人來說,本書則提出一個整合不同議題的取徑(approach),從身體與人格差異到全球經濟與世界和平。要了解這些問題,我們必須跨越傳統學科範疇之間的藩籬,因此,這本書提出了人文科學的光譜,涵蓋的範圍從心理學與社會學,到政治學、文化研究、教育與歷史等眾多領域。

  心理學與社會科學是相對比較新的知識型態。人文科學以實證研究與概念推論雙管齊下,隨著時間推移建構了知識體系;因此我們必須積極尋求新的資訊,同時也要以寬大的胸懷來接受批評,並且願意改變過時的想法。如果這個過程順利的話,人文科學可以提供有力的工具,讓我們了解社會生活。

  女性運動爭取性別平等是當代性別研究的濫觴,理由很簡單:世界上大多數的性別秩序都是讓男性享有特權,讓女性居於弱勢。這是一個基本事實,但是細節卻不是這麼簡單,因為特權與弱勢都有很多不同的形式,從純粹的象徵到粗魯的暴力;各地性別不平等的情況也都不盡相同;享有特權的男性,也許必須付出高昂的代價;甚至連誰是男性、誰是女性的定義也衍生異議。

  性別議題不只跟女性有關,同時也關乎男性。現在對於男性特質、父權、男性運動、男性暴力、男孩教育、男性健康和性別平等運動中的男性參與等議題,都已經有相當廣泛的研究與公開爭辯。我也在此書中有系統地將這些研究融入整個性別議題的圖像中。

  同時,我也考量到性別改革與性別科學普及全球的事實。我們必須承認歐洲與北美的知識份子在理解性別問題上扮演了創造性的角色,然而北半球的觀點卻不是縱觀世界的唯一角度;因此我也留了很大的篇幅,容納在全球大都會以外的國家所做的性別研究與理論,涵蓋的地域很廣,從拉脫維亞、智利、澳大利亞、西南非洲,到日本。

  現在的性別研究格外需要國際化的取徑。由於經濟依存度加深,全球性媒體的誕生,政治體系的彼此連結等,形成了我們現在所謂的「全球化」,對於性別也有深遠的影響。新的性別秩序在我們眼前逐漸成形:就在勞工遷徙、跨國企業與全球市場、跨國媒體與國際化的國家結構之中。新的身份認同與運動應運而生,相關的新知識也在全世界流通。

  全世界都面臨迫切的性別新議題。的確,全新的性別政治領域正在形成,關於人權、經濟平等、環境衝擊、世代關係、暴力與福利等等尖銳的問題,也一一浮現。

  如果冀望這個成形中的性別秩序能夠公正、和平且符合人性──這是誰都無法保證的事──我們就需要對性別議題有穩固的知識基礎與細膩的了解;要產生這樣的知識與了解,必須是全球共同分享的計畫。我希望此書能夠在這方面有所貢獻。此書的第一版以英文寫成,已經譯成了義大利文、希臘文、中文、瑞典文與日文;第二版更進一步擴大國際研究與理論的涵蓋範圍,我希望藉此沿續這樣的全球對話。

  這本書跨越許多不同領域的研究,試圖整合涵蓋廣大範圍的知識,當然需要許多人的共同努力──研究學者、理論學家、社會運動家,還有許許多多在研究計劃中成為「研究對象」的人。婦女解放運動強調觀念的集體產生,而我也在文中認肯這一點。

  話雖如此,任何一本書都還是不免反映出作者自己的背景。我是專業的社會科學家,有長期的研究與教學經驗,有些與性別議題有直接的關聯,但是也有一些是跟階級、教育、兒童發展與社會理論有關。我這一輩子大部份時間都住在澳大利亞,這個位於全球邊陲的富裕國家,也是英國殖民主義的產物。我略通幾國語言,但是都屬於歐洲語系,因此局限了我對全球研究與論辯的知識;我藉由閱讀翻譯和旅行來拓展自己在這方面的知識,到目前為止,我已經走訪了將近三十個國家,在絕大多數國家,也曾經跟當地的社會科學家交流。

  對於這些議題,我不只是智識上的參與,也有個人情感的牽連。我有很多研究的設計都是以促進改革為目的,例如改進公共服務的性別平等,或是為了訴求,例如愛滋病防治。我對人際關係中的性別政治有特別濃厚的興趣,因為我跟我伴侶辯論這些議題,也身體力行這些議題,時間長達二十九年。我密切關注親子關係,因為我本身也為人父母,而且有很多年都是單親。在我個人的性別經驗中,就曾經遭遇過強烈的衝突矛盾;或許身為變性的女人,讓我對傳統的性別分野感受格外強烈。

  絕大部份文中提到的智識來源都已經註明出處,藉以致意。另外我要特別感謝幾個人:感謝約翰.費雪(John Fisher)在研究上的協助,克莉絲塔貝兒.德萊芬(Christabel Draffin)幫忙處理行政庶務;感謝派翠西亞.賽兒蔻(Patricia Selkirk)提供生物學的專業建議;感謝卡洛.海格曼-懷特(Carol Hagemann-White)提出理論與政治的關鍵問題;感謝勞勃.莫瑞爾(Robert Morrell)、烏拉.穆勒(Ulla Muller)、多賀太(Taga Futoshi)和泰瑞莎.瓦爾蒂(Teresa Valdes)為我打開了文化世界的大門;還要感謝東尼.薛菲爾德(Toni Schofield)對關聯性的強烈要求、琳恩.沃克(Lin Walker)對條理連貫性的指教、克絲婷.歌瑪(Kirsten Gomard)對精確性的要求。我要感謝這些人和其他的朋友,給予不可或缺的鼓勵與支持。凱莉.班藤-柯挪(Kylie Benton-Connell)給我各方面的支持與啟發,遠超過文字所能表達。這本書要獻給她的母親、我的伴侶潘.班藤。本書卷首的題辭,出自潘最喜歡的詩人約翰.鄧恩(John Donne)所寫的長詩《兩周年祭》(The second Anniversary)。

蕾恩.柯挪
於雪梨大學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