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喚醒你的寫作細胞

喚醒你的寫作細胞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749797
姚儀敏
稻田
2011年7月11日
83.00  元
HK$ 70.55  







叢書系列:世界文學名著漫畫-賴有賢作品
規格:平裝 / 128頁 / 18.5*23.5 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世界文學名著漫畫-賴有賢作品


考試用書 > 國中輔助教材 > 國文









關於《愛的教育》

  《愛的教育》是義大利作家艾德蒙多.狄.亞米契斯的代表作,原來的書名是「Cuore」,在義大利文中是「心」的意思。在20世紀初,中國文學家夏丏尊輾轉由日文譯本翻譯成中文,才將書名定為「愛的教育」。

  作者亞米契斯寫作這本書時,他的兩個孩子也正處於學童的年齡,啟發了他許多靈感。《愛的教育》在1886年一出版後,立即引起廣大的迴響,幾個月內就印刷了超過40版,並翻譯成數十國語言,與《木偶奇遇記》並列為兩本義大利兒童文學經典。

  《愛的教育》是一部日記體小說,透過一個十歲男孩的眼睛,自開學的第一天起,到隔年的七月為止,記錄觀察每天生活的點點滴滴,另外,再加上父母在他的日記上寫下的勸誡鼓勵性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所分享的小故事,共有一百篇故事。著名的卡通《尋母三千里》(或稱《萬里尋母》、《萬里尋親記》)就是改編自書內的其中一篇而來。

  故事中的出現的角色除了敘述者恩利科以外,還有他的同學,像是愛炫燿的富家少爺沃提尼、充滿正義感的加羅納、一手殘疾的科羅西、小駝背納利、喜愛學習的斯達爾迪……等。故事敘述這些孩子如何透過老師帕爾博尼先生的教導,漸漸學會愛惜家人、友愛同學、尊重老師、幫助弱者的道理。全書中瀰漫著濃烈的義大利愛國主義思想。

  《愛的教育》出版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依然歷久不衰,並曾改編成電影、影集,深受世界各地的兒童歡迎,它富有教育意義,精彩、生動的故事情節,讓大人看了也深受感動。

本書特色

  《世界文學名著漫畫─賴有賢作品》系列將世界文學名著與漫畫結合,以精采有趣的連環漫畫讓文學作品變得簡單易懂,使讀者們萌生閱讀的慾望,不再對經典文學作品望之卻步。

  《愛的教育》是一個傳頌百年、翻譯數十種語言,感動全世界的感人校園故事。故事描述主角恩利科升上小學四年級,這次的同班同學,有愛炫燿的富家少爺沃提尼、總是見義勇為的加羅納、一手殘疾的科羅西、小駝背納利、學習狂人斯達爾迪、愛欺負人的惡霸弗朗蒂……,還有一位新老師帕爾博尼先生,讓恩利科每天的校園生活都多采多姿,在這其中,發生了許多笑中帶淚的動人故事,經過了這些事件,恩利科也逐漸成長為一個成熟、懂事的少年。

  不論是小朋友還是大人,都能夠從這個故事中得到許多關於「愛是什麼」的啟示,感人的情節加上個性鮮明的人物,讓這本書流傳許久,成為兒童故事的經典,現在,賴有賢漫畫以全彩重新詮釋這個故事,讓小朋友能夠親近世界文學經典,進而愛上這個故事、愛上閱讀!

作者簡介

原著──艾德蒙多.狄.亞米契斯(Edmondo De Amicis, 1846-1908)

  義大利小說家、記者、詩人。早年曾任軍官,參與義大利第三次獨立戰爭,因對戰爭感到失望,決定結束軍旅生涯,開始寫作,他的第一本書就是書寫在前線的經驗。之後,他進入雜誌社工作,並寫了許多遊記。1896年,他加入義大利社會主義黨,投身左翼政治運動,他的國家主義思想也清楚的呈現在《愛的教育》中。他的晚年充滿打擊,先是母親去世、夫妻衝突不斷,其後甚至導致了他兒子傅里歐的自殺。

漫畫──賴有賢

  台灣知名漫畫家,出生於新竹。他的代表作為《真命天子》和《小和尚》,這兩本書廣受讀者歡迎,不但長期在國內漫畫雜誌上連載,更授權到新加坡、西班牙、義大利等國出版,創下台灣漫畫界的壯舉!目前於上海發展中。



自序 鼓舞熱情.記錄人生
前言出版業冰風暴

第一篇 揮筆創造幸福
其實沒那麼難
心靈訪客
純粹為寫而寫
搭建自己的舞台
最怕變亂寫
全民瘋寫作
新秩序的建立
掀開神祕面紗
用文字整理情緒
只要夠幸福
快樂之外
舞文弄墨快樂多
用筆思考
多寫、常寫、天天寫
光說不練是大忌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寫就對了

第二篇 和寫作做交朋友
多元的功能
逐夢的動力
單純的動機
不再冷處理
從聽開始
到處都是素材
尬文新時代
追尋看不見的世界
有自己的樣子
得其意而忘其形

第三篇 作家的條件
先過心測這一關
出名要趁早
奇特的機緣
怎樣的一種人
是宿命還是選擇
筆墨.紙紋.思緒
善用敏感源
切錯的蘋果
高智商不等於創造力
不按牌理出牌
給我創意,其餘免談
想像讓人自由
拼命異想天開
譜出狂想曲
為自己發聲
傾注於創作的才情
從心所欲的境界

第四篇 寫出自己的風格
風格的價值
如何建立風格
歷久彌新的風格
永遠相信自己
捍衛自己的風格
就是要與眾不同
寫作自修秘笈
信心與決心

第五篇 從模仿起步
真有秘訣嗎
模仿也是一種學習
把模擬當作起點
別人沒有的才珍貴
戲法人人會變
是形塑還是內化
可貴的失敗
畫虎不成反類犬
抄襲的界線
要不得的抄襲風
樂於模仿
開放的版權觀念

第六篇 靈感這東西
無心插柳柳成蔭
超自然力量
借力使力
生活是靈感的泉源
文思泉湧的秘訣
化尋常為不尋常
醞釀與誘導
靈感究竟為何物
暢銷作家的經驗
靈感之謎
緊密的關係
干肚子什麼事
靈感多就是天才嗎
沒有靈感怎麼辦

第七篇 所謂好文章
如何判定好壞
未知最動人
困難或簡單
我手寫我心
假作真時真亦假
另類的真
深觸我心
擺脫黑暗面
先感動自己再說
用故事啟迪人生
在夢想世界飛翔
文學有其進化軌跡
淺白又深刻
白描的妙用
少說廢話
不為寫作而寫

第八篇 進入生命的更高層次
藉此調整自己
痛苦使人成為文豪
來自生活土壤
單純快樂看寫作
寫作與人生
人生極品
用文字整理思緒
「靜」與「悟」
看世界的座標
千錘百鍊的智慧
打開靈魂的眼精
觀察、觀察、再觀察
找回自信
真金不怕火煉
觸動人心的故事
一元或無價
別說自己做不到

第九篇 修辭分寸的拿捏
不必因循舊法
一字一句大有講究
目的在於溝通
饒了我吧「入口即化」
語言鑑別作家的程度
鄙俗化的趨勢
不同的表達方式
準確度的拿捏
寫作的「背影殺手」
別讓詞藻喧賓奪主
有捨才有得
揮筆修改

第十篇 勤練基本功
追求卓越的途徑
出其不意的轉折
取材與渲染
下標題大有學問
應考作文注意事項
後記這本書的由來



自序

鼓舞熱情.記錄人生

  歡迎你加入《讓寫作,自生活中醒來》的閱讀行列!

  在進入主題之前,我想先說一下寫這本書的動機,以及你讀完後可能得到的好處。

回憶的收藏

  我一直想寫點東西提醒大家,寫作不只是好玩而已,對於見證生命與累積智慧也有其必要性!

  寫作的目的,除了不讓個人生命空白虛度之外,也幫助我們隨時收集自己的記憶。

  一個人的生命有了書寫,才有紀錄;有了紀錄,才有延續的支撐。

  小時候我們靠媽媽的胎教日記把生命片段記錄下來,長大後除了靠照片,還靠什麼?你覺得記憶可靠嗎?如果不,又該如何彩繪人生並去蕪存菁呢?

  人生若像一趟特快車旅程,記憶就是車窗外呼嘯而過的風景,而寫作,等於是思念過去的小小慰藉,當我們拿出了一篇又一篇文稿,就能看到過往雲煙透過文字歷歷在目,甚至連心痛都能掌握個七八分。

  說穿了,寫作就是一種回憶的收藏。

  在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人生當中,有許多我們想深刻留住又不忍捨去的記憶,透過文字,像一面看得到過去的鏡子,在它小小的範圍內,存放著所有不願錯過的影像,可以時時對照,糾正己身的不足,讓它經過時間的釀造,成為感情的寄託、愛的保存,以及繼續走下去的動力。

  如同沙漠中的旅人,為了怕迷失方向,不斷地回頭尋找腳印一樣,寫作就像是用文字追蹤定位自己的行跡,一站一站的走,等到回頭一看,點點滴滴,已成了無數令人回味的過往。

  那些最初的感受,以及曾經擁有的感覺,不管是否模糊或依然鮮明,都像昨夜下過的一場雨般,讓你看到未乾的水痕,也許無從挽留,但至少可以緬懷那美好的部分。

  寫作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有不同的意義,習慣把自己鎖在小世界裡的人,會把當下的鬱悶和挫折築成一座高牆,不肯多踏出一步,以免再度受傷。

  但是也有人願意搭載著文字的列車走入人群,看見更遼闊的世界,得到真愛的見證。

  寫作的過程充滿了酸甜苦辣,箇中滋味只有親自走過的人能理解,大部分人從中品嘗到的不盡是甜美的果實,也因為帶著這樣的酸澀,我們才有那麼多的思索材料。

  寫作到底會勾起什麼樣的情緒?是悲傷或幸福?我想這跟寫出來的東西無關,而跟人的動機有關,就像拿起一把鐵鎚,有人會傷到自己甚至波及無辜,有的人卻能把所有的框架一片片敲碎。

耐得住寂寞

  當我進一步探索寫作的意義時,發現「技巧」並不是最大的問題,能不能點燃熱情才是關鍵!

  誰都知道,「目標」與「熱情」是成就一切事業的起點。

  沒有目標,很容易讓人迷失方向;有了目標,才不至於隨波逐流,遠大的目標能使我們發揮無窮的潛力,獲得最大的成功。對於初窺寫作門徑的人,必須有明確的方向,以實際行動來達成目標。

  一旦「目標」確定後,還要注入滾滾的「熱情」,做任何事都要有熱情才容易成功。所謂熱情,是一種全神貫注的態度,就像普希金所說的:「我忘記了世界」,柴可夫斯基究所說的:「忘掉了一切」。

  最著名的例子,是發明微積分的英國科學家牛頓,據說他在研究萬有引力時,有一次請了朋友到家裡吃飯,菜餚已經擺上桌好久了,可是他因忙於計算月球的軌道,把吃飯的事忘個精光,客人只好吃掉桌上的雞,把雞骨頭留在盤子裡離開了。當牛頓計算完畢,看到盤中的骨頭,他居然說:「我還以為自己?吃飯,原來已經吃過了。」難怪他能成為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廢寢忘食的熱情不就是成功的推手?

  一時的熱情成不了事,走上寫作這條路的人,非要有堅定的決心不可,試想那些不甘寂寞或是耐不住寂寞的人,哪有辦法坐下來一直寫下去?

  明知成功很困難,也未必得到相對的報償,但仍有人充滿了熱情,持續地在這塊園地裡勤耕不輟。

  常聽一些知名的作家說自己不分白天黑夜的寫,就是停不下來,若不是激起了澎湃的熱情,又怎會如此的執著?

  寫散文的隱地曾經說過一句話,大概是這樣的:風格是後來才要求的東西,對於一個初事寫作的新鮮人,他必須先從「寫」開始!

  我在一個廣播節目中也聽過侯文詠說寫作沒有訣竅,就是不斷地寫,不去想什麼規矩章法,一直寫,一直練習就對了。

  吳淡如也有類似的話,她說她不管再怎麼忙,每天總會寫個五千字。

  九把刀的執行力更是驚人,據說他最快的時候,一天寫超過八千字,平均數量大約是一天五千字,他有連續十四個月每月出一本書的記錄,他在蒐集資料所下的苦功,大概也不輸李敖。

  林清玄每天至少寫兩千字。

  村上春樹早上跑步,下午規律寫作。

  就像晉朝的王獻之用一缸子水磨墨,苦練而成知名的書法家,寫作除了熱情,還是熱情!

瘋狂的經驗

  這個故事非講不可,我班上有個學生,據說他從國中開始就跟一個同班女生寫交換日記。

  一開始他只是隨興的寫,寫完之後彼此交換,從一天交換一次,到一天交換好幾次,從每週寫個幾百個字,到一天寫出一千多字。

  後來因為回應的對象增加,他還創下同時跟五個人寫交換日記的紀錄,幾乎每堂課都在偷寫,放學回家,甚至埋頭寫到半夜兩三點。

  內容不外乎他的小宇宙所連結的那些酸甜苦辣,不然就是訴苦、傳是非、跟哪個人說了什麼話、偷偷喜歡上誰、隔壁班某個同學有多討厭等等,他還給別人出意見,甚至寫詩。

  他說現在回想起來,不只是當時的幼稚言論讓人汗顏,而且實在太不划算了,「一個中學生,若把熬夜的時間拿來睡覺的話,至少現在應該發育得很好!」這是他的感嘆。

  現在念大學,他仍維持著寫日記的習慣,戀愛和生活上的種種都抒發在部落格裡。

  以前他利用文字炫耀自己的本事,創造各種排列組合的可能,想盡了辦法讓平凡的句子合體成絲絲入扣的文章;現在除了用文字關心朋友之外,更希望記錄自己的人生。

文字的魔力

  再來說說我做過的一個白日夢吧。

  失眠的夜裡,時針指向正北,在悠揚的背景音樂中,我搖一搖頭,轉動一下肩膀,然後拿起冷掉的咖啡啜飲一口,才發現不知不覺中又過了一天。

  風把資料吹落地面,清脆的聲響,喚醒了我的生理時鐘。

  這時天還沒亮,我跟很多人一起,爭先恐後地按下電源鈕、掀開了電腦,各就定位。

  隨手取下黏在牆壁上、書架上的便利貼……一邊嚼麵包,一邊喝飲料,一夜無眠蓄積的靈感,透過文字化成行雲流水般的詩句、散文、小說、劇本、書信、報告、e-mail、部落格、議事紀錄……

  亢奮的能量在腦瓜裡昇湧,透過鍵盤叮叮咚咚、源源不絕地跳躍紙上,一字,一句,一行,隨著晨曦的明滅,從不同的角落裡孳生、成長。

  太陽才剛露出臉來,沉浸在創作喜悅中的頭顱,也慢慢地升起光。

  聽過我描述這個夢境的人,不是一盆冷水直接潑下來:「妳別鬧了!這年頭,誰還會七早八早起床啊?上了年紀的才這樣!」

  不然就是用那種「為了交情我才肯說」的表情,要我冷靜點:「叫人家一大早起床寫東西,哼哼,打電玩還差不多!」

  想到這些反應,再看到研究報告上說,台灣的中小學生居然是以「電視字幕」作為課外閱讀的大宗,天啊,現在的孩子連課本都懶得讀了,我居然鼓吹他們寫作,是不是我的腦袋壞了?

  我也曾哼著蘇永康的那首歌〈真話傷人很痛〉,拜託大家:「不要那麼悲觀好嗎?」

  因為套句網路作家九把刀的話:「說出來會被嘲笑的夢想,才有實踐的價值。」真的,大部分人雖然未必認真思考過寫作的意義,卻不妨礙他們在其中找到樂趣。

  尤其在網路大行其道之後,越來越多人癡癡地寫著,像個上癮的毒蟲般。

  記得有一年生日,我收到一本《寫作人記事》的禮物,書中的插畫相當有趣,這位名叫邵婷如的作者畫了一個人躺在陽台上,邊做日光浴邊打字,另外一個人正在等巴士的同時,就在候車亭裡拿出紙筆來寫,還有人騎著機車在路上,然後突然想起什麼似的突然停下來,飛快地書寫。

  插畫裡的每個人都是一副非寫不行的樣子,就連陪襯在一旁的小動物,也彷彿受到文字魔力的感染。

  當然這是作者的想像,不過這幾年網路的興起,讓上述畫面越來越有可能實現。

  網路對於寫作這回事,明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至少發言更為簡便,文字的傳輸更加容易,如果把寫網誌和在討論區發文也算在內的話,那麼寫作早已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全民瘋寫作」也已經是進行式了。

  很多人將心情和每天發生的事貼在網路上,所以部落格、留言板的盛行,無名、噗浪、臉書的存在,等於讓寫作隨興化、簡便化了。

  這樣的變遷也許好,也許壞,因為記錄的方式並不重要,如何留下美麗的一頁才是重點。

  相較於過去,目前傳遞訊息的速度不知提高了多少倍,讓我們對世界的瞭解也擴大了不知多少倍,碰撞出來的想法以及創新求變的要求,更不知被放大了多少倍!

  我們不必像古人一樣背著沉重的竹簡、抱著厚重的筆記本,千里迢迢地跑到哪裡去蒐集資料,感謝科技的進步,帶來了資訊的便利,讓我們百無禁忌地跟世界對話。

  不過無形中也造成一些負面的影響,因為我們越來越懶得停步回味思考,想法很容易受到制約,而且令人驚嘆的奇蹟越來越少,表達能力更在急速退化中。

熱情哪裡來

  所有的狂熱都需要動機,像是某些國家反希特勒、反日本,或是南韓民眾愛用三星產品和現代汽車一樣,必須先激起民族心,才會出現一致的狂熱。

  記得以前在家家戶戶買不起電視的時代(就算有,也只是黑白兩色),每當紅葉、金龍少棒隊打入冠軍賽,人人守在螢幕前等待比賽結束那一瞬間的歡呼,記憶中那熱血沸騰的景況恍如昨日。

  前兩年,旅美棒球選手王建民在大聯盟的精彩表現,也曾讓全台延燒一股全民瘋棒球的風潮。

  我就在想,瘋棒球之外,瘋寫作有可能嗎?如何找到凝聚寫作熱情的那支金鑰匙?萬一找不到,能不能自己打一把?理想與現實之間,到底存在著多大的距離?

  前幾天去逛書店,隨手挑了五六本書到櫃台結帳,一千元有找,讓人不禁感嘆:「知識怎麼這麼廉價?」

  作者寫一本書,像跑馬拉松一樣,需要多大的毅力?出版問世後,卻只賣到便宜的價格,甚至因滯銷而被迫下架。所以呀,除了鼓勵大家寫,也得鼓吹大家讀,閱讀是從他人經驗中汲取養分,雖然很孤獨。

  希望大家都能看書看上癮,不想停下來,哪怕已到三更半夜,仍想把它一口氣看完,看完之後還會想反覆翻個幾遍……沒錯,這又是我的白日夢!

  大家都知道,要有好文筆,大量的閱讀不可少,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寫作是閱讀的延伸。透過閱讀,可以開拓視野、提升素養,有人讀,才會有人願意寫,有人寫,整個風氣才能帶起來。

  讀與寫怎樣成為生活的重心?如果知名的網路作家九把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或善於揭弊的蘋果日報得到普立茲獎,這樣會不會對台灣的藝文風氣有提升作用?

  如何埋下一顆種子讓它生根發芽,然後開出寫作之花,我還在找方法。

  先用這本書提醒大家,生命錯過了不再回頭,寫作卻能幫助我們捕捉易逝的鏡頭,你若不想讓自己的歷史空白一片,就用一個字、一個詞把那些無法保存的片段記錄下來,成為一種永不消失的形式。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笑笑生
/ 台灣台北
2011.08.05看笑笑生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極優的一本書,價值無法估計
書中作者提到的方法不止可用在寫作, 任何領域皆可運用

我看完後可是掙扎很久才決定推薦這本書,
掙扎不是因為這本書好不好, 是因為我怕別人看到變的更強
但是,一想到作者都願意將最高心法寫出來,讓我覺的自己心眼也太小了吧

謝謝作者,太感謝您,您提的心法方法和境界,不止可用在寫作而已,謝謝作者。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