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愛的69種玩法(I、II雙重魅惑夾鏈袋限量版)
定價227.00元
8
折優惠:
HK$181.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傷歌行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792163
鍾文音
大田
2011年7月01日
127.00 元
HK$ 107.9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智慧田
規格:平裝 / 528頁 / 14.8*21.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智慧田
分
類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小說
同
類
書
推
薦
不羈的晚霞:忘情墨爾本
一夫一妻:曹明霞中短篇小說集
浮世百願:昔日心願(豪華特裝版)
聊齋本紀
疫情蔓漫徬徨時
內
容
簡
介
長達七年的創作,鍾文音用百萬字鋪陳出台灣百年物語三部曲!
2006年《豔歌行》,她展演當代城內女子們的情欲拼圖;
2010年《短歌行》,她重返凝視舊時代男子如朝露般易逝的生命;
2011年《傷歌行》,她述說百年時間長河中女子情愛的綻放與凋落。
她說,這書寫是折磨,卻也甜蜜。
這流逝的百年時光,
男子,有殤;
女子,有傷;
島嶼,有□……
在原鄉,鍾小娜站成了一個弧線。
往前凝視,她看見了早逝男人的壯志未酬,孤寡女人的唏噓凋落。
往後張望,她看見了離鄉遊子淚汗交織的機械生活,無根,漂流……
她在每一個眼眸裡,
看見閃爍著生命哀愁與荒謬際遇,隱喻的吉光片羽。
她將那些人的滄桑碎片,俯身一一拾起。
以虛實交錯,深情凝視……
身體的野性──《豔歌行》
土地的野性──《短歌行》
感情的野性──《傷歌行》
島嶼百年三部曲,重返鍾文音心中的島嶼野性。
作者簡介
鍾文音Wen-Yin(nina),Chung
淡江大學大傳系畢,曾赴紐約視覺藝術聯盟習油畫創作兩年。現專職創作,以小說和散文為主,兼擅攝影,並以繪畫修身。長年關注家族寫作、愛情等題材,並熱愛旅行。持續寫作不輟,已出版短篇小說集、長篇小說及散文集多部,質量兼具、創作勃發。
被譽為九0年代崛起之優秀小說家和散文家,曾獲中國時報、聯合報等十多項全國重要文學獎(1997-2000),2002年台北文學創作年金,2003年雲林文化獎,2005吳三連獎、第一屆林榮三短篇小說獎暨散文獎。
2006年出版的長篇鉅作《豔歌行》,一出版即獲2006年中時開卷版中文創作十大好書,2008再入圍台北國際書展小說大獎及台北十書。2010《短歌行》出版,入圍台灣文學長篇小說獎,並獲得文建會補助日文翻譯及出版。
目
錄
序曲一 南方的十字
序曲二 在原鄉,她站成了一個弧線
卷壹 她們醒來歌唱
有一頁書等著被翻開.春宵吟.寶島香蕉姑娘.墓仔埔也敢去.望春風.男性的純情.送君情淚.阮的故鄉南都.心酸酸.恰想也是你一人.我比誰都愛你.惜別海岸.流浪到台北.希望一點真情意.可憐彼個小姑娘.港都夜雨.艱苦相思.慈母淚痕.雨水落抹離.寄語夜霧裡.舊皮箱的流浪兒.可憐花再會吧.媽媽我也真勇健.望呀望 等呀等.妳著忍耐.何時再相會.補破網.心所愛的人.無情之夢.台北發的尾班車.雨夜之花蕊.假情假愛.中山北路行七擺.離別的月台票.素蘭小姐要出嫁.苦海女神龍.台北紅玫瑰.誰人不思起故鄉.南都夜曲.孤女的願望.青春悲喜曲.鄉村小姑娘.媽媽請妳也保重.安平追想曲.港邊惜別.四季紅.春花夢露.命運青紅燈.相思一年年.杯底不可飼金魚.海海人生.三聲無奈.長崎蝴蝶姑娘.心內事誰人知.攪海大夢.命運的鎖鍊.河邊春夢.從海上歸來的莉露.幸福在這裡.秋風女人心.我比誰都愛妳
卷貳 女渡海者
編號1:劉媽媽
海上來的女人 盛夏之死
編號2:鍾桂花
以我自信 毫無阻礙
編號3:舒菲亞
上帝的羔羊 覆轍的命運
編號4:舒藍曦
如鹿渴慕溪水
編號5
失語新娘的夜哀愁
編號6:阮氏鳳
魚露之鄉 傷痕之河
編號7:鍾小娜
不徹底的女渡海者
卷參 查某世紀
序
後記
重返我心中的野性──我的長篇小說「百衲被」
第三部曲《傷歌行》終於響起,三部曲皆備,三本百萬字,此為一個寫作階段的實踐。
2006年交出《豔歌行》作品後,我沒料到我的生活頓入黑暗,沒想到有那麼多的生活難題正在迎接著我去面對,故寫作時間開始大量受到現實傾軋而無法聚焦寫作,於是從2004年開始寫第一部曲,至2011年完成第三部曲,前後共七年。
其實我一點都不是「快手」,有些人有這種印象是因為我不斷地在「還稿債」,在2010年出版《短歌行》前,我轉彎先去寫了小說與散文的混合體《少女老樣子》與長篇愛情小說《慈悲情人》等,期間還去俄羅斯和紐約旅居各把月,以及在清雲科大半年與靜宜駐校一季,遂佔去不少寫作時間,《傷歌行》的出版遂一延再延。所以我並非「快手」,我只是希望能一直寫,每一年都有作品出版,維持一種專業寫作的可能,輕重作品都有。當然這也意味著作品有高有低,但我以為曲線高低之路才是正常,才是自然之事,寫作不是賽跑,沒有拿第一或第二的問題。
我常想,我的每一本小說的寫作狀態大都是在不好的狀態下完成的(不是感情黑暗期,就是金錢債務期),但什麼是好?好的生活狀態我就會寫的更好嗎?我質疑自己,但心十分嚮往有這麼一天我可以只是寫作。
前面的一二部曲《豔歌行》與《短歌行》出版後,有許多許多的聲音,褒貶都有,得獎與落寞皆備,但我欣慰的是,我只想完成自己想完成的樣貌,在這一點上,這三部曲非常一致地呈現了我想呈現的樣子,或許不夠完美,但整體而言是我想要的狀態。假使這三部曲沒有寫就,我就不可能再往下一步走,這對我個人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寫作歷程。
寫作不是為了被研究,寫作也不是為了向讀者交代,寫作於我是感情的完成,生命階段的完成。
常有人問我這三部曲從《豔歌行》、《短歌行》到《傷歌行》為何裡面的人物總是非常的多,且以「拼貼」為敘述的結構,拼貼出許多人生裡的各種錯綜之當代現實。問者有所不知,我著墨家鄉百姓的「生命關鍵時間點」,我常想他們在那個關鍵點可以按下其他可能的選擇鍵嗎?拼貼或許在長篇小說敘述上有其閱讀的零碎,但拼出每個碎片來成為完整,一直是我想貫徹此三部曲的敘述主調。其實「拼貼」還不足以詮釋精準,真正小說展現的樣貌應該是說:我寫的這三部曲用的是「櫥窗式百貨公司」寫法,一間一間的玻璃屋,串連起時光走廊,展演各自的感情風暴,命運風情與心地風光。
也就是說,在這麼多小老百姓裡,每個老百姓是主角也都不是主角,際遇才是主角,這是百姓史小說。
作者在茲念茲的東西,他會不斷地重返筆端。我以為我們所認為的「原地」其實從來都不是「原地」,每一次作者再次書寫他筆尖的魅影,縱使角色相同,但每一回所勾勒的內蘊或抵達之謎總是不同。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