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東京,陌生街道

東京,陌生街道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761667
志水辰夫
王華懋
新經典文化
2012年2月08日
100.00  元
HK$ 85  







叢書系列:文學森林
規格:平裝 / 304頁 / 14.8*21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文學森林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日本文學









12年後偶然重逢,才知道我們的愛情根本還沒結束……

  驚豔日本推理界的抒情高手志水辰夫一戰成名代表作
  一本被譽為「改寫日本推理史的愛情經典」之作
  喚醒日本都會男性的青春執念

  20年來日本暢銷80萬冊
  1990日本冒險小說協會大賞 評選第一名
  1992 「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評選第一名

  為了尋找人間蒸發的女學生,在故鄉補習班擔任講師的波多野和郎重新踏上東京的街頭
  他尋找著下落不明學生的同時,也無意間揭開了12年前那場屈辱與挫敗的真相
  而同樣在12年前,他那突然斷裂而下落不明的愛情
  能跟著失蹤的女學生,一起找回來嗎?

作者簡介

志水辰夫SHIMIZU TATSUO 1936~

  一九三六年生於高知縣,早期發表敘事散文詩為主,四十歲才以《餓狼》出道一躍成名。擅於冒險小說、愛情小說及時代小說。以其精巧故事性及感情綿密的文字鋪陳,在日本擁有眾多書迷。曾以《遠離故鄉》拿下推理作家協會獎及第四回日本冒險小說協會大賞,以《昨日的天空》榮獲柴田鍊三郎獎。

  《東京,陌生街道》是志水辰夫第一部翻譯成中文的作品,20年前出版至今,已在日本長銷80萬冊。以其緊湊的敘事手法,刻劃出濃郁情感的角色人物,在第九回日本冒險小說協會大賞勝出。1992更獲選為「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第一名,打敗當年的宮部美幸《龍眠》、綾□行人《殺人時計館》、大澤在昌《毒猿.新宿鮫II》及若竹七海《我的日常推理》等作品。

譯者簡介

王華懋

  熱愛閱讀,嗜讀故事成癮,尤其喜愛推理小說與懸疑小說。現為譯者,譯有《白色巨塔》(合譯)、《華麗的喪服》、《無止境的殺人》、《夏天.煙火.我的屍體》、《完美的藍》、《蚱蜢》、《沙漠》、《富豪刑事》等作品。



出版緣起

是推理小說,更是一流的戀愛小說

  扛著「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No.1」的招牌,讀者多半會好奇:《東京,陌生街道》是哪種推理?本格派?社會派?還是當下流行混血了輕小說的新推理品種?很抱歉,它都不是,雖然有失蹤者,有追查真相者,有人蒙冤死去,也有懸疑的過往;但是,這書沒辦法簡單歸為推理小說。

  為了尋找女學生,波多野老師從關西重返東京,藉著尋人(冒險),一步步回到十二年前自己逃避的過去。少女失蹤事件,牽引出男主角師生戀的過往,再抽絲剝繭出學校的一樁醜聞,以及一段才開始就因為承受不住壓力而流失的婚姻。比起一般推理小說,《東京,陌生街道》多了抒情懷舊,日本知名書評家北上次郎就曾說:「不能否認,《東京,陌生街道》既是一部推理小說,同時更是一流的戀愛小說。在十二年前分手的夫妻再次邂逅,作者以精采的文字歌誦了那美麗、哀切、感傷、纏綿悱惻的重逢。」

  重逢的不只是戀人,還有東京。志水辰夫透過來自關西鄉下的波多野和郎之眼,審視著急遽變化的90年代東京,東京快速竄起的新大樓地標建物,慢慢將穿梭其間的人們變成陌生客,在東京各個角落裡,人們失落了與人廝守的溫暖、也失落了各種青春時期的夢想。

  四十歲才開始寫作的志水辰夫顯然對這種失落特別有感受,他獨特的抒情散文體(被稱為「志水節」志水文體),讓許多日本讀者念念不忘,不但入圍過日本最高文學獎直木賞,更數次榮獲推理與冒險小說獎項。《東京,陌生街道》當年就是以豐富濃厚的感情書寫,打敗大澤在昌、宮部美幸等人,擒下年度推理第一。

  時代變遷著,如今連宮部美幸也再不年輕了,然而熱愛推理的人一定知道,光靠破案手法推陳出新的推理作品不會熱銷二十年,只有屍體警官的懸疑小說很容易被影視媒介取代。《東京,陌生街道》六年前重新上市,書腰簡單一句「第一流的戀愛小說」,日本年輕讀者翻看一看愛不釋手,一個沉寂二十年的推理故事,創下再銷三十萬冊的成績。

也許是因為,這一次讀者離開推理,認真注意它為甚麼是一流的戀愛小說吧。





讀者評鑑等級:

3顆星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黃國華
/ 台灣台北
2012.02.18看黃國華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3顆星
本書是志水辰夫的著作首度被引進台灣,相信本書並非他的最佳作品,但由於2011年的台北電影節有引進台灣上映,所以書商才會挑選這本書當成他在台灣的叩關作品吧。

鄉下老師發現女學生在東京失蹤,重返傷心地東京尋找對方下落;卻發現神祕黑衣人跟蹤,謎團線索直指他工作過的高中學園,也令他重新審視十二年前與女學生不倫之戀的點滴,而兩起事件竟意外地有許多相似之處…。

與鄉下老師有關的兩條故事交錯的發展,除了圍繞在男女之間的糾葛之外,也可以看到教育界的腐敗以及教育界的姑息,情節類似教育界的白色巨塔,但可惜的是,男女主角與女配角雖然都是教育界黑幕的受害者,作者卻沒有在教育界的故事上多作著墨。

另一個主題是「重返東京」,十二年前在東京惹出師生醜聞,黯然回到鄉下去當小補習班老師的男主角,藉由尋找女學生下落返回傷心地,碰巧地與前妻也就是當年鬧出師生戀的女學生重逢,並不經意地挖掘出當年學校的重重黑幕,挽回了些許清白,整本書類似一本人生失敗的中年男人的自我救贖旅程。

本書原著的創作日為1990年,當時也正是日本泡沫經濟即將破滅前的最高峰,作者企圖想要描寫當時紙醉金迷與理想之間的衝突,可惜的是,或許是故事本身不是太精采,而且角色的選定與個性太過於普通,所以在短短的篇幅中想要塞滿對時代的控訴、自我救贖、教育界黑幕、男女重逢....的梗,實在太過於吃力,雖然閱讀起來一點都不困難,但總是在故事段落轉折處會有種唐突過速的安排,十分可惜,而作者又想要將本書寫成推理小說,推理與愛情兩個元素很難共存,一個是講究理性的鋪陳,一個是追求感動的氣氛,天平兩端的世界,硬要放在同一個故事,而且還將兩者的比重的配置地過於平均,難免有些顧此失彼。

破碎夫妻的重逢,歷經滄桑磨練的雙方,這種情節一來討喜但又很難發揮,放在銀幕上才可能藉由畫面感和運鏡音樂氛圍營造出作者想要的東西,「東京.陌生街道」的電影的確比原著好看。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