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國新聞記者、社會運動分子,主張天主教經濟分配概念。她毫不猶豫地將自己視為無政府主義者。她的一生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並頻繁行徑於反戰示威遊行的隊伍中。1930年代,桃樂斯.戴與法國知識分子彼得.莫瑞(Peter Maurin)密切合作,共同創立了「天主教工人聯盟運動」,一個非暴力及和平主義者運動。他們以非暴力的行動,設立多所待客之家,集中貧窮和無家可歸的人,並給與直接援助。她對廣大勞工、窮人及社會邊緣人的影響,以及她生命轉變的模範,也使得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Pope John Paul II)於西元2000年批准紐約總教區,將她列入天主教冊封聖品的程序,自此,她被廣大天主教界讚揚為「上主的僕人」。
大事年表
1897年 出生於紐約市布魯克林區(Brooklyn)
1913年(16) 受到俄國革命家、無政府共產主義的創始人──克魯泡特金(Peter Kropotkin)的影響,開始思考一個新的社會秩序
1914年(17) 進入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就讀兩年新聞學後,回到紐約,為多家社運報紙採訪及撰寫新聞稿
1926年(29) 與同居人懷了女兒塔瑪(Tamar Teresa)
1927年(30) 正式受洗為天主教徒
1932年(35) 與法國農夫彼得.莫瑞(Peter Maurin)結識,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1933年(36) 於國際勞工日發行《天主教工人報》創刊號,接著創立「天主教工人聯盟運動」以及多所合作農場及待客之家
1952年(55) 出版個人自傳《漫長的孤寂》(The Long Loneliness)
1971年(74) 榮獲「和平於世獎」(Pacem in Terris Award)
1973年(76) 因參加支持外籍勞工權益的集會而被捕入獄
1980年(82) 逝世,遺體葬於她曾居住過的史坦頓島上(Staten Island)
序
1914年(17) 進入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就讀兩年新聞學後,回到紐約,為多家社運報紙採訪及撰寫新聞稿
1926年(29) 與同居人懷了女兒塔瑪(Tamar Teresa)
1927年(30) 正式受洗為天主教徒
1932年(35) 與法國農夫彼得.莫瑞(Peter Maurin)結識,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1933年(36) 於國際勞工日發行《天主教工人報》創刊號,接著創立「天主教工人聯盟運動」以及多所合作農場及待客之家
1952年(55) 出版個人自傳《漫長的孤寂》(The Long Loneliness)
1971年(74) 榮獲「和平於世獎」(Pacem in Terris Award)
1973年(76) 因參加支持外籍勞工權益的集會而被捕入獄
1980年(82) 逝世,遺體葬於她曾居住過的史坦頓島上(Staten Island)
詳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