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台灣大崩壞:挑戰沒有希望的未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169339
楊志良
天下文化
2012年4月27日
93.00 元
HK$ 79.05
詳
細
資
料
叢書系列:社會人文
規格:平裝 / 222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社會人文
分
類
社會科學
>
社會議題
同
類
書
推
薦
我們,長期抗戰中:第一線護理人員的疫情觀察誌
少年
自灰燼中綻放:一場名為八仙塵燃的震撼教育
我對抗跟蹤狂的七百天戰爭
兒童與我:乘著歌聲翅膀的小兒外科醫師
內
容
簡
介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對台灣「不婚、不生、不養、不活」及「多數年輕人覺得沒有前景」的「台灣新四不一沒有」現象深感憂心,為此著書論述。
若說《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一書是記述楊志良對最愛「公共衛生」的一世深情,本書則是他真正自己想寫的書。
台灣民主化後,政治充滿黑金、派系、貪腐,民主政治劣質化、民粹化,加以稅制不公,對家庭及弱勢的照顧日益惡化,導致人民普遍不信任政府,形成一難以破解的惡性循環。仍對台灣這塊土地充滿殷切期待的他,在文中所提出的每一個挑戰沒有希望的未來的方法,幾乎都勢不可為,但他別無選擇,只能以此書敲響社會改革醒鐘,奮力一搏。
楊志良懷抱著今日不做,不出一、二十年台灣就要大崩壞的危機意識,呼籲社會大眾共同接受這幾乎不可能的挑戰,讓「四不一沒有」轉變為「願意婚、喜悅生、安心養、快樂活、有前景」的「台灣大願景」!
作者簡介
楊志良
1946年生,師大衛生教育系學士、台大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美國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博士。個性鮮明,說話直率,勇於面對困難,以實踐社會公義為人生目標。對台灣最大貢獻是規劃、推動全民健保,也監督、改革全民健保。
曾是台大公衛所破格任用的最年輕所長,也曾是經營績效佳的醫院管理者,擔任衛生署長時,不改快人快語作風,嚴辭批判時局,痛斥惡質媒體,多次挑戰立法院及監察院權威,被譽為「台灣最有guts的歐吉桑」。另著有《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天下文化出版)。
目
錄
序一 面對「台灣大崩壞」-楊志良新著的忠言 高希均
序二 搶救崩壞台灣-楊志良開出的濟世處方箋 黃義交
第一部 放眼未來,看不見希望
第一章 台灣的「新四不一沒有」
第二章 急速衰敗進行式
第三章 待搶救的多病台灣
第二部 因為過去,做得不好
第四章 對家庭不友善
第五章 公平課稅?日趨偏離、庶民共憤
第六章 患寡,更患不均
第七章 民粹搞垮國家
第三部 現在,只能奮力一搏
第八章 大我成就公義社會
第九章 向左走?向右走?—─台灣的健保傳奇
第十章 挑戰沒有希望的未來
附錄
附錄一 破除全民迷思,健保更長壽
附錄二 健全醫療體系的挑戰
後記 真正自己想寫的書
採訪後記 良藥與忠言 邱淑宜
序
推薦序1
面對「台灣大崩壞」─楊志良新著的忠言
(一)可貴的忠言
當台灣「經濟奇蹟」在1970至80年代受到國際重視時,有時回到台北參加國內外學者的討論會。我立刻得到一個強烈的印象:國外學者從宏觀經濟指標看台灣,無不稱讚;國內學者從微觀的自身經驗則有不少批評。這就是我常引用的譬喻:外國人從望遠鏡中看美人臉的一個黑點是美人痣;本國人從顯微鏡下看到的是一個疤!把這個譬喻用到今天的中國大陸,是否也很真實?
美國總統大選11月投票。我關注的一個辯論題目是:美國國力是否在衰退中?歐巴馬說:「當然沒有」,不少學者(包括我在內)「當然在衰退中,但是如果國會與社會能夠凝聚共識,採取對策,美國的衰退,不僅可以止跌,而且可以回升。」
民主社會的一個可貴,就是永遠會有專家學者,從長期或者悲觀的一面提出忠言。
(二)「新四不一沒有」發人省思
我們何其幸運終有憂心忡忡的政府官員勇敢地發出忠言:當年的經濟部長趙耀東、財政部長王建(火宣)以及去年辭職的衛生署長楊志良。
在前署長去年出版的《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新書中指出:台灣稅收占GDP不到13%是一個很差的國家,因為政府沒有稅收可以把社會做得現代化。民主國家徵稅高,表示進步,人民信任政府,把錢繳給政府來做事,自己的個人儲蓄就不需要高。他大聲疾呼:「四根支柱救台灣:清廉施政、公平加稅、合理漲價、照顧弱勢。」我個人完全贊同這個溫和、周延、合情合理的政策建議。
經過近一年的深思與熟慮,重返大學任教的楊教授推出了一個更重要的新著:《台灣大崩壞─挑戰沒有希望的未來》。
這位在密西根大學受過「人口計畫」嚴格訓練的博士指出了台灣面臨的「新四不一沒有」:
(1) 不婚:剩男剩女如過江之鯽。
(2) 不生:2010年生育率全球最低。
(3) 不養:每天都有孩子被棄養。
(4) 不活:每天超過十人自殺身亡。
其結果是:對多數年輕人覺得「沒有」前景。
書中提出的資料很豐富,但作者的目的不是在嚇唬讀者,而是深入地透視問題,有方法地提出解決之道,試看三部十章的標題:
第一部共三章:放眼未來,看不見希望
第二部共四章:因為過去,做得不好
第三部共三章:現在,只能奮力一搏
儘管全書的筆調充滿了失望,甚至憤怒,但是楊教授沒有放棄,他提出了沉痛的吶喊:「是你也是我,是全體的我們短視近利過日子,沒有為後代著想;也是全體的我們選出操弄民粹的政客,戕害了台灣的未來,陷台灣於危境。急起直追,奮力一搏,是現在唯一的路。」讀完全書,你就找到了答案。
(三)一些補充
半世紀前從威權的台灣到民主的美國去讀書。年輕的我們太嚮往了新大陸的民主、自由、開放。回到台灣後,八年前在我出版的《八個觀念改善台灣》一書中,有這幾句沉痛的體認:(頁六)
民主政治不保證政府廉能
言論自由不保證優質民主
多元社會不保證族群和諧
教育普及不保證超越意識型態
當貪污、民粹、內鬥等現象同時出現時,令我焦慮;在楊教授專研的領域中,也出現了「新四不一沒有」;如果再把我較熟悉的財經問題放進來,其根源來自我最擔心的二個心態「保護」與「白吃午餐」。「保護」使人才、資金、技術、勞務、產品的流動都遭遇各種限制;「白吃午餐」則低估了自己的責任與代價,高估了政府的能力與效率,二者的出現使任何改革窒息難行。
台灣還幸福嗎?遠見3月底首次發布「台灣幸福感」調查。最重要的發現是:(1)十二項個人幸福感的平均為64.2分,(2)評價「社會快樂」則為48.9分。我的結論是「小我」小幸福,「大我」不幸福。
台灣還有救嗎?當然有。祇要台灣有楊志良敢說真話的這種人存在。「台灣不崩壞,有你。」是楊教授對社會痛苦的貢獻。
高希均
本文作者為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推薦序2
搶救崩壞台灣─楊志良開出的濟世處方箋
半個月前,我在一次朋友聚會的場合碰到楊志良教授(他居於謙虛,堅持我不可稱呼他為楊署長),告訴我他的新書《台灣大崩壞》即將由天下文化出版,特別邀我為他的大作寫篇序文。
此舉令我受寵若驚,原因是自從我今年元月立委選舉失利以來,已不具任何公職身分,可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而楊教授名滿天下,不乏權貴名流樂意為他的新著跨刀。單看他完全不考慮權勢,執意指定我為他的新書助陣,就知道楊教授在做人處事方面,是多麼異於常人了。
我認識楊志良教授並和他有所接觸,是從他民國98年8月起出任衛生署長開始。他當時為禽流感、登革熱、H1N1國產疫苗開發、美牛進口、署立醫院改造、健保改革等國人矚目的議題,三天兩日就必須到我長期參與的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做施政報告。
剛開始,我和許多黨籍立委同仁並不看好這位本性質樸、言語率真的署長,總覺得像許多短命前任署長一樣,他很快會在紛至沓來的爭議議題中,被不問是非的無情政治巨浪裡沒得無影無蹤!
但後來的發展證明我們全錯了。楊志良署長以直言不諱、凡事透明坦蕩的行事風格,為他在民間贏得巨大迴響。很快的,他的聲名鵲起,只要他到立法院備詢,議場一定媒體擠爆,記者皆期待捕捉他快人快語的警句。
楊署長在民國100 年2月,二代健保在立法院通過三讀之後,隨即兌現諾言,灑脫地打包走人。在他不長不短的一年半署長任期內,他的民調始終高居政治人物之冠,歷久不衰。這種「楊志良現象」是近二十年來政壇少見的異數!
其實,楊志良吸引人的地方在於他不矯揉造作,是個不戀棧官位的性情中人。他有時為了執著的原則,可以嫉惡如仇,活像怒目金剛,但提到升斗小民的苦難,又轉化為慈眉善目、恨不得渡盡眾生的觀音菩薩。
事實上我和他在議堂,也常為政策立場意見相左,爭得面紅耳赤。例如當年政府在沒有和民眾充分溝通之下,貿然開放可能含有狂牛病高風險物質的美國牛隻內臟絞肉進口時,我參採強大民意,決定推動修正「食品衛生管理法」,將上述高風險物質排除在准許進口之列的過程中,就常和立場上必須為政策辯護的楊署長在議場激辯。但署長和我之間,始終沒有芥蒂,他認為我身為國會議員,理性執著的捍衛民眾健康,執行憲法賦予的立法權力,值得敬重。
楊署長就是這樣在大是大非上,一點都不含糊的人。
在這本書裡,楊教授集結他身兼學者、政府首長和作家的多方面特長,透過豐富譬喻,生動流暢的筆觸,配合各項權威統計數據旁徵博引,闡述他對於國家當前不公不義危機的診斷,並擔起大任開出他的療治處方箋。
他以為當前台灣生存發展的最大危機,在於民選政客為民粹所挾持,特定民代甚至自甘墮落,淪為富人打手;媒體缺乏高度,特別是電子媒體,一味追求收視率而炒做新聞,棄公義和社會價值不顧;而多數民眾沉浸在這長期扭曲的大環境染缸,逐漸喪失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自私的政客、貪得無厭的資本家及其代言人的魔笛起舞!
其結果就是------台灣租稅負擔率全球最低,經濟成長的果實,大部分由資本家獨享;受薪階級大眾終日勞動,也僅勉強溫飽,年輕人因而不婚、不生、不養、不活!貧富階級的對立惡化,為國家未來永續發展埋下動亂的火種。
楊教授對於國家社會積弊所開列的處方,可以用「廉能施政、公平加稅、合理漲價、照顧弱勢」四個複方加以救助調理。
他高度讚揚瑞典和挪威這類的「民主社會主義國家」,認為這兩國人民收入高,但樂於負擔高稅賦;政府則力求廉能,秉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原則,對百姓從搖籃到墳墓,竭盡所能加以照顧,是台灣未來在追求公義均富時,應該學習的典範!
楊教授對於弱勢同胞飽受不公義政治宰制的惻隱之心,時刻出現在字裡行間,充分照應他是一位十折不扣的悲憫社會主義者(compassionate socialist )!
我很佩服楊教授到了這個年齡和歷練,依然保有赤子熱情,願意為公平正義大聲疾呼,我也相信他的用心不會虛擲,廣大讀者一定會用行動呼應他對國政改革的主張。
黃義交
本文作者為歷任駐外人員、政府發言人及四屆立法委員
後記
真正自己想寫的書
這輩子有幸出版了幾本尚稱廣為流傳的教科書,但從未曾想寫本「雜書」。2011年2月辭去公職,立即受到高希均教授「盛情督促」,寫了一本由高教授命名的《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居然僥倖獲得金石堂選為年度十大好書,甚獲鼓舞。因此就想寫一本真正自己想寫的「雜書」,做為這一輩子自己對台灣社會的箴言,原本想在去年大選前出書,但高教授以模糊的理由不予同意,只好依他指示在520前,4月下旬出版。
出版《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一書才知台灣的出版社因為十分競爭,利潤微薄,所以對作者的版稅甚為小氣,因此本人也要做小氣財神,親朋好友能不送就不送,要看請自掏腰包購買。但這次這本書,大膽針砭台灣當前社會,雖社會各界多有視而不見,然大崩壞是事實,而其原因及導正之道必各有不同看法。在此自以為是、野人獻曝,因此先行購置500本,贈送各界,即使多數落入資源回收桶,只要能獲得一、二迴響,余願已足。
出版此書,不少友人拔刀相助。伙伴邱淑宜小姐備極辛勞,除整理文字外,尚需查考眾多文獻與數據,美慧姊及春城兄對內容費心校閱,丁希如主編對本書的架構及內容提供不少卓見,助理王孝慈小姐助我繕打手寫稿,以及盧胤雯小姐不斷鼓勵,在此一併感謝。文中有關財稅部分則請教政大周麗芳教授,醫療體系部分則請教衛生署王宗曦副處長,雖然兩位甚為客氣,對我的拙文均表示無誤,但若仍有誤失,過錯當然在我,是為後記。
2012年4月於台中霧峰亞洲大學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