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學術榮譽與獲得的獎項包括NASA傑出科學成就獎(1978)、亞歷山大.范.洪堡獎、古根漢基金獎(1984)、MIT科學委員會的傑出大學部教學獎(1984)、MIT物理系的布奇納(W. Buechner)獎(1988)、NASA的團隊成就獎(1997)(因為發現了爆發脈衝星),以及獎勵傑出大學部教學的貝克獎(Everett Moore Baker Award)(2003)。1993年,他成為皇家荷蘭人文與科學研究院的通訊院士,以及美國物理學會的院士。
沃倫.高斯坦(Warren Goldstein)
哈特弗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曾因學術創新而獲頒班特獎(James E. and Frances W. Bent Award)(2006)。
他對物理一直都非常感興趣。同時,他也是多產而且獲獎無數的歷史學家、評論作家、記者及演說者。作品包括Playing for Keeps: A History of Early Baseball及評價很高的傳記William Sloane Coffin, Jr.: A Holy Impatience;其他關於歷史、教育、宗教、政治及運動的評論文章則散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高等教育紀事報》等報刊。
但這裡不是布朗博士的車庫—— 這裡是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簡稱MIT),是全美國、甚至全世界最卓越的理工科大學,而在黑板前面上課的則是華爾達.盧文(Walter H. G. Lewin)教授。他停下腳步,轉身面對學生。「各位,做測量時最重要、但卻總是被每一本大學物理課本忽略的事,」他伸出雙臂,十指張開,「就是測量的精確度。」他暫停片刻,往前走一步,讓學生們有時間做點思考,然後繼續說:「你所做的任何測量,如果你不知道它的精確度,那麼那個測量就沒有意義。」接著他的兩手迅速分開,劈砍空氣,以強調這點。另一次的暫停。
他的兒子伊曼紐(查克).盧文上過其中一些課,他如數家珍地說:「有一次他利用吸氦氣來改變自己的嗓音。為了得到正確的結果(最困難的地方就是在細節),他幾乎到了昏厥的地步。」盧文教授是位功力深厚的黑板藝術家,他可以狂放不羈地在黑板上畫出各種幾何圖樣、向量、圖形、天文現象。他畫虛線的方式讓許多學生印象深刻,甚至為他製作了一部有趣的影片,名叫《華爾達.盧文最美妙的線》(Some of Walter Lewin’s Best Lines),裡面全都是盧文上物理8.01 時,在各個黑板上畫出的那些著名的虛線。
像這樣活潑有趣的物理演示教學,國內有人做嗎?當然有!過去十年是國內物理演示教學蓬勃發展的一段時間,東吳大學的陳秋民教授、台灣師範大學的黃福坤教授、中央大學的朱慶琪教授、長庚大學的邱韻如教授、清華大學的戴明鳳教授,和高雄師範大學的周建和教授等,都認真投入了演示教學的研發和執行,也向國外這個領域的資深教授如馬里蘭大學的瑞察.柏格教授(Prof. Richard Berg)觀摩學習,引入新的教材教法,讓國內的物理教學也有了改善和生機。只希望教育部和國科會可以注意到這些努力,明白這些扎根的工作未來可能造成的影響,而持續予以支持。假以時日,說不定台灣的學生也能將上物理課視為生活中樂趣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