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江城》的英文原版在二○○一年初由哈潑柯林斯(Harper Collins)出版公司在美國和英國同時推出,取名為“River Town”,副標題是 “Two Years on the Yangtze”。等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已經是出書半年後的事情了。當我一口氣讀完厚達四○○餘頁的遊記體小說時,恍然明白為什麼這本書一出來就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而且在當年年底就獲得了「奇里雅瑪環太平洋圖書獎」(The Kiriyama Pacific Rim Book Prize)。目前,該書已經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出版。
在過去二十年,這種轉變感——經常的、無情的、勢不可擋的變化感——一直是界定中國的一個特色。你很難相信中國曾給人恰恰相反的印象:根據十九世紀德國歷史學家里奧帕德.范.蘭克 (Leopold von Ranke) 的說法,中國是「永遠停滯不前的民族」。現在,這是一種最不正確的說法,而作家所面臨的一個挑戰就是:筆根本跟不上改變的腳步。在《消失中的江城》的第一章,我寫道:
而我就是這麼做。一九九九年春天,我買了一張到北京的單程機票,而我就在那兒當起自由投稿作家。最初幾個月,工作很難找,但是後來,指派工作開始出現了。不久,我就忙得不可開交。在二零零零年,我有幾個空檔,於是我開始為《紐約客》(The New Yorker)和《國家地理雜誌》寫文章。不久,許多以前拒絕我的報社和雜誌社就開始寫信問我,是否想要一份工作。但是為時已晚,我喜歡自己工作所享有的自由,也喜歡選擇自己的寫作計畫。關於我要如何描繪中國,我有自己的許多想法。以前,我認為找工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而現在,我再也不必為這件事傷腦筋。現在,我永遠會感激那些在一九九八年拒絕我的編輯。回想起來,這是我碰過最好的事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