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真相.巴萊:《賽德克.巴萊》的歷史真相與隨拍札記

真相.巴萊:《賽德克.巴萊》的歷史真相與隨拍札記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68659
郭明正
遠流
2011年10月09日
133.00  元
HK$ 113.05  







叢書系列:台灣圖典/賽德克.巴萊
規格:平裝 / 256頁 / 菊16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台灣圖典/賽德克.巴萊


人文史地 > 台灣史地 > 歷史事件















  郭明正老師是賽德克族人,也是霧社事件參與者馬赫坡社族人的後裔,與「霧社事件」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他曾花了十多年時間採訪部落長老,致力於記錄賽德克文化與霧社事件。2009年,郭老師應邀將《賽德克.巴萊》的劇本翻譯為賽德克語,隨後也擔任電影的隨拍族語顧問。

  對郭老師來說,他不曾想過自己祖先抗拒入侵殖民者的奮戰史能夠搬上大銀幕、甚或放諸國際大舞台,也無法想像賽德克語成為一部電影的主要對白。看著劇組辛苦搭建的傳統部落與住屋、精心製作的生活用具、演員的裝扮服飾及文面等,對他是看似親切卻又感到遙遠,似熟悉卻又覺得陌生。

  劇中只要有賽德克語的對白,郭老師一定在旁「伺候」,戴上耳機「洗耳恭聽」,指正錯誤。遇到拍攝場次的劇情內容與部落中族老的口述情節雷同時,演員扣人心弦的對白、情緒的起伏波動、表情的喜怒哀樂,一幕幕闖入郭老師的眼簾,每每讓他悲切難忍地暗自飲泣或當場落淚。

  這段隨拍期間,對郭老師來說彷彿一場「奇幻之旅」,一方面墜入祖先奮勇抗敵、追求尊嚴的情境中,另一方面看見導演魏德聖和所有參與人員的執著、細膩與堅韌,讓他感動、激賞。

  因此,郭老師決定將這段隨拍經驗記錄下來,從賽德克人乃至霧社事件餘生者後裔、同時是電影工作人員的角度,來看賽德克族的文化與今昔狀況、霧社事件的歷史真相、探討策動者莫那魯道的歷史定位、對片中各個角色的闡述與深入剖析、劇本與真實歷史的對照解說、參與拍片的感想等。

  郭老師深信,數百位電影工作人員用血汗交織編成的《賽德克.巴萊》電影,將化做一道絢麗的彩虹,高掛在台灣電影史的一端,與賽德克族的彩虹橋相互輝映。

作者簡介

郭明正

  屬於賽德克族德固達雅群(Seediq Tgdaya),族名叫做 Dakis Pawan,1954年出生於南投縣仁愛鄉互助村清流(川中島)部落,為參與霧社事件的馬赫坡社後裔。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畢業,曾任國立埔里高工機械科專任教師。

  曾參與多項賽德克族德固達雅語的翻譯、出版品編纂與顧問工作,包括台北市原住民部落社區大學課務專員兼講師、中研院民族所《蕃族調查報告書 紗績族前編》復原工作、台灣歷史博物館「霧社事件口述歷史影像紀錄」翻譯工作、青年高中舞蹈科大型原創舞劇「賽德克之歌」翻譯及顧問、《賽德克.巴萊》電影隨隊族語指導老師、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編撰《賽德克語詞典》協同主持人、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原住民語教材(九階)」德克達雅語編輯委員等。

  曾以德固達雅語創作「Kari pnqtaan na beyax sisin」(繡眼畫眉靈力展現的傳說),榮獲教育部2007年「原住民族語文學創作獎」散文組優選,亦曾與輔大宗教系簡鴻模教授及東華大學助教依婉•貝林合編《清流部落生命史》。目前繼續從事賽德克族歷史文化與霧社事件的研究,希望從長輩訪談與相關事蹟找出霧社事件歷史的痕跡與意義。



自序:寫在《賽德克.巴萊》殺青之前
因隨拍之故,我結識了各行各業優秀的青年男女以及專業人士,將近一年的朝夕相攜、相互扶持,大家儼然已組成拍攝《賽德克.巴萊》的大家族。於「曲終人散」的驪歌即將響起之際,難分的「革命」情感、難捨的拍攝場景、難忘的宿泊旅店、難言的三餐便當等等,一幕幕似有似無地浮現在我眼前。對我個人而言,隨拍的日子猶若處在「奇幻之旅」般的夢境。於拍攝《賽德克.巴萊》一片期間,我看見導演魏德聖先生身為電影人的執著與堅韌,我看到包括該片的主要演員、前來支援的國軍弟兄演員以及所有的臨時演員,為該片無怨尤的付出與奉獻,我看到拍攝團隊以及內勤人員的辛勤默默與努力,在在讓我感動與激賞。

一、前言:研究自身賽德克歷史文化與霧社事件的緣起
我與鄧相揚先生相識或有20餘年,他執業於醫檢工作之餘,多年來埋首探索霧社事件的始末。他常鼓勵我:「Dakis!祖先的歷史不能或忘,你們祖先抗暴的創舉應由你們身為後裔者自己來詮釋,而且除霧社事件外,包括屬於你們族群的口傳歷史、文化、語言、歌謠,以及所有與你們族群相關的事務等等,應予以文字化。」
從那個時候開始,每遇例假日我就去向部落族老請益,他們教導我的內容非常廣泛,從本族的始祖起源說、洪水的故事、古聚落的事蹟典故、本族經歷的戰役及本族的Gaya等等,還有族老們所經歷的霧社事件,乃至迫遷清流部落後的種種,紀錄時我力求多方求證,盡可能將口傳紀錄的誤差降低到最少。而本書主要是以《賽德克.巴萊》的劇情與本族遺老口述的霧社事件做對照。

二、賽德克族與霧社事件
賽德克族是於2008年獲行政院頒布正名為「賽德克族」(Seediq Bale/ Sediq Balay/ Seejiq Balay),成為台灣原住民族的第十四族。但事實上,賽德克族生活在始祖傳說的誕生地,南投縣白石山與牡丹山區,已有非常悠久的時間。本章介紹賽德克族的起源神話、於現今南投縣與花蓮縣境的分布與遷徙、紋面的傳統、「靈鳥」Sisin繡眼畫眉的神話故事等。

三、與《賽德克.巴萊》結緣
我與《賽德克.巴萊》一片的結緣應在七年前,當時魏德聖導演擬拍攝以「霧社事件」為素材背景、卻名為《賽德克.巴萊》的短片,片中對白要以賽德克語發聲,魏導演透過關係找到我,將該短片之對白翻譯為賽德克語。直到短片攝製完成後,我與魏導演從未謀面。
時序荏苒,苦熬了七年,魏導演終於有機會拍攝完整版的《賽德克.巴萊》,仍力邀我擔任該片的族語翻譯工作,受寵若驚之餘亦感受到莫名的壓力,因這般的榮幸與機會是每個忝為霧社事件後裔者的歷史責任。得知集訓的演員先前亦受邀參與短片的演出時,筆者感受到魏導演的念舊惜情之懷。最後賽德克語劇本是由曾秋勝先生(Pawan Nawi)、依婉貝林女士(Iwan Pering)三人共同完成的,也針對片中與事實不符之處提出建議與修正。

四、片中主要歷史人物
《賽德克.巴萊》的劇本是魏德聖導演的創作,而因屬「霧社事件」歷史改編劇,劇本所建立的歷史人物形象、歷史情節的設計及劇情的發展,都要回歸於魏導演對霧社事件的解讀。於此,筆者以清流事件遺老的口述為主、以日治文獻資料為輔,向讀者介紹劇本所勾勒的歷史人物形象,並視需要再提出其他相關的歷史人物。

五、劇本內容與族老說
筆者將《賽德克.巴萊》劇本內容與清流部落倖存遺老的口傳歷史相互參照,並就個人對本族歷史文化意涵的理解加以詮釋,希望觀賞《賽德克.巴萊》的觀眾能夠更進一步認識霧社事件。

六、隨拍札記
隨拍期間,我除了擔任《賽德克.巴萊》的「族語指導」,對劇情的發展與演繹也從不曾鬆懈,默默地在旁審慎觀察、細細思索著導演對我族歷史文化的理解與詮釋,深深感覺到導演是一個「謙虛、誠懇、尊重別人」的人。每每他遇到與本族歷史文化相關的關鍵劇情和對白時,為求慎重,都會抽空與我懇切地交換意見再斟酌執導拍攝,他的誠懇讓我感受到他的真誠,以及他對劇本寫作的負責態度。

七、結語



作者序

寫在《賽德克.巴萊》殺青之前 Kari Mpqhedu Psuega《Seediq Bale》

  首先,我要向讀者們簡單地自我介紹。我來自南投縣仁愛鄉互助村 的清流部落,日治時期被稱作「川中島」社。清流部落居住著我的族人──賽德克族德固達雅人(Seediq Tgdaya) ,日本殖民政府稱我們為「霧社蕃」。日治以來,本賽德克族即一直被歸類於臺灣原住民九大族中的「泰雅族」,因此相對於泰雅族而言,一般國人對本賽德克族是較陌生的,而本族於2008年4月23日終獲得正名為賽德克族(以下簡稱本族)而自立為一族。

  本族係由德固達雅(Tgdaya)、都達(Toda)及德路固(Truku)等三個語群的族人所組成,筆者則屬德固達雅語群(以下簡稱本群)。本族三語群之間,除女性傳統文面的式樣及地方方言的腔調有些許的差異外,即無法再予以更嚴謹的區分。1930年間,本群先祖在難忍日帝暴政的肆虐之下,當時被日方規劃為十二社 的「霧社蕃」中,有六社 的族人終於發動震驚國際的抗暴行動──「霧社事件」。事件後,日方將我六社倖存的先祖們迫遷於川中島,即今南投縣仁愛鄉互助村清流部落。先祖父Dakis Duya,日名吉丸太郎,光復後改漢名為郭金福。先祖父原為馬赫坡(Mehebu)人氏,即參與抗暴六社中的馬赫坡部落人,於1931年5月6日隨倖存的298位六社族人迫遷於現今的清流部落,時年23歲。

  2003年間,魏德聖導演曾拍攝五分鐘的《賽德克.巴萊》短片,當時受家表妹Mahung Pawan張淑珍女士之託,曾將該短片的漢文對白譯為賽德克語。是否因這一段的「對白翻譯」之緣,當果子電影公司擬於2009年10月底開拍《賽德克.巴萊》的正片時,再度託請我翻譯該片「賽德克語版」的劇本,且邀請我擔任該片的隨隊族語指導人員,並列為拍攝《賽德克.巴萊》的工作人員,讓我有機會成為該片號稱「百人劇組」團隊的一員,但之前我從未曾與魏德聖導演謀面。直到2010年的5月間因魏導演受本族人之邀約,希望能就該片劇本的部分內容與魏導演溝通,始與導演魏德聖先生首次會晤於埔里南光國小的閱覽會議室。

  籌拍《賽德克.巴萊》的前置作業我無緣參與,直至錄製賽德克語的對白時,才正式與其他的劇組工作人員有所接觸,並於其主要演員以及一般演員接受族語訓練時,即開始踏上堪稱我人生的「奇幻之旅」。因在過去的歲月裡,雖曾偶遇電影團隊拍攝外景的攝製境況,但也僅屬好奇心之所驅而只能佇立遠觀,從未身歷其境地觀看電影的攝製過程。這次近距離地看著導演、攝影師、燈光師、收音師以及造型師、特殊效果、特殊化妝、爆破等等的現場操作,讓我猶如墜入夢幻之境。

  本群的族語(德固達雅語)竟能成為某部電影的主要對白,是我不曾幻想過的,我先祖抗拒入侵殖民者的奮戰史也能搬上大銀幕,甚或能放諸於國際大舞台,更是我無法想像的。而片中只要與本族有關的道具,如劇組搭建的傳統部落、住屋及其生活用具,演員的裝扮、服飾以及文面等等,對我而言,似親切卻又感到遙遠,似熟悉卻又覺得陌生。

  劇中只要是屬於本群語言的對白,拍攝時不論是由哪一位演員所說出,我一定要在旁「伺候」並戴上耳機「洗耳恭聽」。因此每遇拍攝場次的劇情內容與我清流部落族老 的口述情節雷同時,雖心中明知戲是依劇本演出,但演員的對白卻經由耳機句句扣我心弦,演出者情緒的起伏波動、表情的喜怒哀樂,卻一幕幕無法抗拒地闖入我眼簾,總每每讓我悲切難忍地暗自飲淚或當場落淚。為不讓在場的演員以及劇組的工作同仁們,認為我矯揉造作或太過感性,即常低頭聆聽對白而不再注視著演員們精湛的演出來「逃避現實」。

  我以為,能聚集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員是攝製《賽德克.巴萊》的關鍵要素。或許全球所有電影工業的製作皆如此,但《賽德克.巴萊》劇組人員的專業與細膩度是我看見的。就如我個人在號稱百人劇組中,扮演著族語(德固達雅語)指導人員的小角色,但這小小的角色卻要監策著整片中約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對白,這或許也是本片導演組當初決定該片的族語指導人員,一定要由出身清流部落的族人來擔綱的原因吧,因清流部落的族人是「霧社事件」中的抗暴主戰者。在因緣際會之下我被選為族語指導人員,真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該雀躍還是不該雀躍?人類歷史的洪流從不停止地與時推移,人類歷史功過的議論也總是眾說紛紜,對「霧社事件」主要的策動者莫那魯道(Mona Rudo),至今世人對他的歷史定位依然撲朔迷離難以定論,究竟他是民族英雄呢?還是民族罪人?端視詮釋者是哪一位。

  於此,我要鄭重地向本賽德克族的族人致上由衷的愧疚,因我沒能善盡引導該片的演員們 ,將本族語的劇中對白熟練到一定的對話要求,在這一點上我必須承認個人指導能力的不足。事實上,當我著手對譯劇本中的對白、旁白以及歌謠時就感到吃力與惶恐,因對白裡有本族文化與精神層面的文學性對白,又有族群之間激情與衝突的對白,字字斟酌之下如何適切的對譯,在在都考驗著個人族語的能力與素養。所幸獲得曾秋勝(Pawan Nawi)先生與依婉貝林(Iwan Pering)女士 的鼎力協助,始將該片的「賽德克語」劇本定稿。而於拍攝期間,不論是該片的主要演員或臨時演員中,非屬本德固達雅群的演員佔絕大多數,嚴格說起來,屬本德固達雅群的族人演員(含主要與臨時演員)且於劇中有對白者或不及十人,但由於他/她來自不同的年齡層,而年齡層的不同其族語能力也就各不相同。拍攝現場,演員必須兼顧其演技與族語對白的流暢,我雖僅把守族語對白這一關,莫名的壓力始終揮之不去。

  1930年爆發「霧社事件」以來,不論對事件「突發」的原因、經過或對其中戰役、人物的陳述,不外為當時日帝殖民者對我先祖「暴行」、「剿亂」的紀錄,以及臺灣光復以來對我先祖「抗日」的頌揚,從未有我族人置喙之餘地,縱有高永清(Pihu Walis)與高愛德(Awi Hepah)二位我前輩族人的口述紀錄,卻似乎鮮少受到國人的注目。而國內的學者專家甚少有為「霧社事件」著書立說者,反倒是民間研究者邱若龍先生的「霧社事件」漫畫書和鄧相揚先生一系列有關「霧社事件」的著作,風行於國內與日本。我不禁捫心自問:「本族Gaya反撲的『霧社事件』,就任其『詮釋權』再飄零在外八十年嗎?而《賽德克.巴萊》的正式上映後,是否又會掀起另一波波瀾呢?」

  我可以理解我族人對《賽德克.巴萊》的完製上映,是懷著既期待又怕受到傷害的心境,因影像的震撼力不可小覷,況且「霧社事件」中,有族群與族群、部落與部落之間的糾葛,有族情與親情的牽絆,有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愛恨情仇,還有本族律法(Gaya)的約束與反擊,其錯綜複雜的情結實非外人可妄加「自解」的。因此,莫那魯道槍殺妻子及其孫子的劇情,族人們皆期期以為不可,可知當電影的題材取自於歷史事件時,不論屬歷史劇或歷史改編劇,如何拿捏歷史真相與電影呈現的手法,將攸關著該片往後引起爭議的關鍵所在,也考驗著本片導演魏德聖先生的「電影智慧」。

  事實上,在《賽德克.巴萊》的工作團隊裡,各組的每一個組員幾乎都是各據一方的專業人士,包括製片、導演、攝影、燈光、收音、剪接、特效、特化;道具、文面師、服裝、髮妝、化妝、場務、演員管理、演技指導、安全防護、側拍以及劇照組等等,其中或有初試啼聲者,但大家首次承受「大咖」電影攝製的震撼是相同的。他/她們每天不時地要面對新的挑戰和艱辛的考驗,因該片的主要人物有原住民、日本人及漢人,劇中角色有賽德克族的德固達雅(Tgdaya)、與都達(Toda)族人、布農族(Bunun)及平埔(Kahabu)族人;有日本官警、日本軍官與軍隊以及清朝官員。故不論是劇中扮演著當時的一般民眾、達官顯貴或老弱婦孺等等,其服飾與外型無不以1930年代的妝扮模樣為參考基準,這對造型組的服裝、髮裝、化妝及道具組都是嚴苛的挑戰,若非專業人士勢難達到一定的要求。有關該片「百人劇組」的簡介與花絮,請讀者上網觀閱《賽德克.巴萊》官方部落格的無名小站。我以為,人的一生就是不斷挑戰的一生,只是每個人所要面對的挑戰不同。

  說真的,不怕大家笑話,我對「電影」這個區塊是非常陌生的,雖經過該片將近一年的「淬煉」,對電影的認知始終停留在「看山還是山,看樹還是樹」的階段,但對「電影」的攝製若不結合不同領域的專業,勢難盡其功是個人初淺的體認。回想受邀於果子電影公司擔任該片的族語指導人員之初,心裡的壓力與惶恐來自於我對先祖抗暴精神的崇敬,以及來自族人對我很多的「期望」,因除演員之外我是眾劇組團隊中唯一的賽德克人,且與「霧社事件」有著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但我也很清楚地知道我所要扮演的角色,不逾越、堅守本份是我對自己的基本要求。

  雖是如此,當該片順利上映之後,相信必引起國內一陣《賽德克.巴萊》之風潮,也就是對「霧社事件」全面性的再探討。就如拍攝期間,部落裡就有另一個議題正在發酵,即有關《賽德克.巴萊》的拍攝是否有「消費」原住民之嫌?這議題也常在「原住民族傳統智慧創作保護條例」的說明會中被提出討論,更直接衝擊著我個人以及投入協助拍攝《賽德克.巴萊》族人們的爭議性。我非常支持並期待該保護條例的及早建立與施行,而將拍攝《賽德克.巴萊》視為「消費」原住民的行為,我是持著保留的態度,但以為一定有被討論的空間。

  只是自日治時期的「蕃族舊慣調查報告書」,乃至臺灣光復以來學者專家研究原住民的相關論文與報告或報導,以及各界拍攝與原住民有關的電影、電視劇和紀錄片等等,又該如何界定其「消費」或「非消費」的行為屬性呢?那麼有蒐集我原住民族的傳統服飾、生活用具以及傳統樂器與音樂者,甚或有以原住民相關的專有名稱做為營利標的之事業團體,又該如何因應呢?在在都是我今日原住民同胞必須共同嚴肅面對的課題。個人的立場是,堅決反對以原住民相關的任何傳統文化特徵、形象及意涵做為謀利工具的行為。
首次跟隨電影劇組一起協助拍攝的工作,更明確地說應是一生僅有的這麼一次,卻迎面遭受來自族人們的議論是我始料未及之事,職是之故,自忖於該片上映前後會有更多面向的議題接踵而至。身為賽德克族的一份子且曾徹頭徹尾地親隨該片的攝製,屆時不論外界對本片的評論或評價如何,我會以「祖先腳底的厚繭是勤奮勤獵的烙印」來自勵,其他的也只能默默地埋在我心深處。世間萬物無一是完美無缺的,有褒揚就有貶抑,受褒獎要謙卑,被批評要心存感激,因有批判才有更寬廣的揮灑空間。

  期間最讓我驚喜的是,我於臨遭六十寒暑磨難的歲月之際,因隨拍之故,我又結識了各行各業優秀的青年男女以及專業人士,且經將近一年的朝夕相攜、相互扶持,大家儼然已組成了拍攝《賽德克.巴萊》的大家族。這個大家族的成員來自不同的專業領域,更有來自南韓、日本及中國具特殊專長者,他/她們之間或有因《賽德克.巴萊》而結緣或有早已相識者,這卻絲毫不影響他/她們共同的信念─要同心協力完成《賽德克.巴萊》的攝製。相處融洽、相互信任克服了拍攝時,一直存在的語言溝通上的障礙以及專業上的堅持。跨國合作的電影製作模式,已在《賽德克.巴萊》一片的攝製中浮現端倪,實在值得國內的電影工作者省思。

  於「曲終人散」的驪歌即將響起之際,難分的「革命」情感、難捨的拍攝場景,難忘的宿泊旅店、難言的三餐便當等等,一幕幕似有似無地浮現在我眼前,悵然若失之慨嘆無情地襲上心頭,千言萬語真不知從何說起。我還是要再說,對我個人而言,隨拍的日子猶若處在「奇幻之旅」般的夢境中。有人說:「不求生命的長度,但求生命的寬度與深度」,我們都知道,時光一去不復返,人生無法再重來。於拍攝《賽德克.巴萊》一片期間,我看見導演魏德聖先生身為電影人的執著與堅韌,我看到包括該片的主要演員、前來支援的國軍弟兄演員以及所有的臨時演員,為該片無怨尤的付出與奉獻,我看到拍攝團隊以及內勤人員的辛勤默默與努力,在在讓我感動與激賞。

  於此,我謹以一個身為「Seediq Bale」的族裔,要告訴大家:「您們是優秀的,您們太可愛了!」,我禁不住要對大家說:「我愛您們!」。我深信,你們今天用血、汗交織編成的《賽德克.巴萊》影片,將化做一道絢麗的彩虹,高掛在臺灣電影史上的另一端。不論人們所看見的是「祂」七道光芒的任何一色,「祂」總會讓人們議論,也會讓人們鑽探索思。我堅信,您們的影像將永遠存在於那道彩虹的七道光芒之間。




其 他 著 作
1. 又見真相:賽德克族與霧社事件-66個問與答,面對面訪問霧社事件餘生遺族
2. 德克達雅語教師手冊第4階(2版)
3. 德克達雅語教師手冊第5階
4. 德克達雅語學習手冊第5階 [附光碟]
5. 德克達雅語學習手冊第4階[附光碟](2版)
6. 賽德克正名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