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媒體研究攻略 Doing Media Research: An Introduction, 2nd ed.

媒體研究攻略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624551
Susanna Hornig Priest
劉美琪
學富文化
2011年1月01日
140.00  元
HK$ 133  






* 叢書系列:傳播
* 規格:平裝 / 18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傳播


社會科學 > 大眾傳播/新聞學














@《媒體研究攻略》這本書主要強調的是觀念上的理解,而非統計運算。本書包含了當今社會在進行媒體研究時所運用到的所有量化與質化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作者介紹讀者如何設計,並執行一份小規模的研究計畫,相信透過實際的操作,讀者能更清楚的理解所學的各種方法,讓剛入門的人也能親身經歷研究的步驟。本書在實際操作的部分有諸多更新,並增加了關於媒體內容分析以及新興媒體應用的討論。

本書特色

  ◎探討質化與量化兩種研究方法,讓讀者能針對特定的研究問題選用正確的研究方法。
  ◎假設讀者並無任何統計背景,數學計算也盡量簡單化,解釋專業概念也是以最為簡明扼要的語言與方式。
  ◎追溯了各研究方法的起源、學術期刊的性質,與學術文獻的重要性。
  ◎強調研究設計必須能應用於真實現況中,並將研究倫理納入討論。
  ◎避免學習流於死記硬背,每章最後的練習,提供學生上手操作的機會。
  ◎在全面性的介紹研究方法的同時,以深入淺出的方式介紹較為進階的概念與方法。

  《媒體研究攻略》為入門版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專為新聞、大眾傳播與媒體研究領域之大專院校學生所撰寫,適合於大學部與研究所學生研讀。

  Susanna Hornig Priest是美國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校區新聞與媒體研究的教授。從1989年開始,Priest教授便在大學部以及研究所教授大眾傳播理論與研究方法。她於華盛頓大學取得傳播學之博士學位,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校區取得社會學之碩士學位,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取得人類學學士學位。研究興趣主要包括:科學在美國社會與文化上所扮演之角色、在大眾媒體上所呈現的面貌、一般公眾在科學與科學相關政策上的參與情形,以及公眾意見之形成。同時,她對新興媒體科技所扮演的社會角色也深感興趣。

  Priest教授曾經參與新聞與大眾媒體教育協會(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的研究與出版委員會(Research and Publications committees),並曾任該協會科學傳播興趣團體(Science Communication Interest Group)的主席與研究主委一職。她是美國科學進步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之成員,也曾擔任《公眾對科學的理解》(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期刊的助理編輯。目前,她是《科學傳播》(Science Communication)學刊的編輯。她經常性的提供學術性計畫、政府機關與民營企業各種有關傳播、民眾參與、公眾意見等的諮詢服務,也常態性的審核投稿至各個學術機構與期刊的論文。她目前所從事的研究乃是由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與其他單位所贊助的。

  Priest教授的出版成果包括了三十餘篇研究文章、近二十篇書章,以及兩本專書。目前,她正從事於《科學與科技傳播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mmunication)的編輯工作。


韞赫? iii

第一部 根基:社會科學基礎

第1章 社會「科學」的理念 3
質化與量化方法 6
支持質化方法之論點 6
支持量化方法之論點 7
綜合方法、達成共識 8
演繹法與歸納法 10
應用研究與基礎研究 12
社會科學研究之限制 13
重要專業詞彙與概念 14
練習 15

第2章 基礎學門 17
人類學與人類的經驗範圍 17
語言與文化 19
參與觀察法與深度訪談 21
在大眾傳播上的應用 24
心理學與實驗法 26
方法本身之限制 28
實驗控制之概念 29
選擇受測者的相關議題 31
以「人」作為實驗對象之問題 33
大眾傳播之應用 34
社會學與人際團體之研究 35
社會學理論與媒體研究 36
公眾意見研究 38
其他研究方法之貢獻 39
重要專業詞彙與概念 41
練習 42

第3章 大眾傳播之研究領域 45
大眾傳播研究之起源 47
再談量化與質化研究 49
內容分析──一項重要的研究工具 50
大眾傳播與新興媒體 54
重要專業詞彙與概念 56
練習 56

第二部 提出問題與蒐集資料:擬定研究計畫

第4章 發展研究問題、回顧文獻、挖掘資料來源以及定義變數 61
回顧學術文獻 63
學術出版物之性質 67
設定並修正研究問題 70
理論所扮演的角色 73
為研究計畫搜尋資源與數據 77
媒體內容之資源 77
使用既有的研究數據 79
蒐集新的資料 80
定義並測量變數 81
信度與效度 83
因變數與自變數 84
變數的操作化定義與測量的尺度 85
重要專業詞彙與概念 86
練習 87

第5章 設計量化研究:調查、實驗以及內容分析 89
調查設計之基本綱要 90
擬定問卷調查的問題 90
問題的排序、用字、問卷執行的時間點 92
其他的可能選項形式 93
人口統計資料 95
樣本的取得──樣本數與抽樣方法 97
哪一種調查方法最好? 100
設計基本的實驗 101
較複雜的設計 103
內容分析 105
籌畫內容分析研究 108
分析單位之考量 110
內容分析之抽樣 112
編碼 113
內容分析之獨特挑戰 115
重要專業詞彙與概念 117
練習 117

第6章 設計質化研究:參與觀察、訪談、焦點團體以及質化內容分析 119
參與觀察 120
準備工作、紀錄 123
觀察場所的選擇 124
訪談 125
執行一個有效的訪談 127
焦點團體 129
事前的籌畫工作 130
執行 132
使用量化的前測與後測 134
質化內容研究 135
重要專業詞彙與概念 138
練習 139

第三部 資料分析的方法:基本工具

第7章 描述數據資料並提出推論 143
測量尺度 145
類別變項 145
連續變項 147
選擇測量水平 149
辨別並歸納模式 150
簡單描述性統計 152
變數之間的相關性 154
線性與非線性關係 156
其他可能的相關因素 159
從樣本推論母體 160
常態分配的相關性 161
抽樣分配平均值的標準差 163
媒體報導上的調查誤差值 164
相關係數之顯著性 166
詮釋相關性的意義 167
重要專業詞彙與概念 168
練習 169

第8章 驗證假設並探討其他相關性 171
驗證簡單的研究假設 171
驗證研究假設的限制 172
驗證假設的邏輯 174
方向性與非方向性之假設 175
參數與非參數測試 176
卡方檢定 177
比較兩個平均數 183
運用t檢定 185
測試方向性與非方向性假設 186
測試較複雜的變數 187
多變量統計分析 189
變異數分析 190
線性回歸 191
因素分析 191
區別分析 192
集群分析 192
路徑分析 193
時間序列分析 193
重要專業詞彙與概念 194
練習 194

第9章 質化分析:找出主題及撰寫結論 197
運用理論、找出主題 198
質化研究中的理論測試 198
找出一般性的主題與模式 201
分析質化資料 203
文字記錄與田野筆記 203
找出一般通用模式 205
找出更為特定的主題 207
其他分析方式 208
分析視覺資料 209
「近距離閱讀」 210
撰寫描述性的報告 210
「內幕」觀點 211
提供背景資訊 212
解釋並舉例說明 213
媒體內容的描述 215
結合資料與結論 216
重要專業詞彙與概念 218
練習 218

第四部 其他研究相關討論:當代趨勢與發布研究結果

第10章 研究展望:機會與挑戰 223
新興媒體科技 223
現代趨勢之特性 225
發掘新的媒體研究問題 228
研究新媒體需要新方法? 229
科技研究與運用 232
處於地球村之中的研究 233
女性主義者的貢獻 233
跨國與跨文化之媒體研究 235
跨國與跨文化研究之挑戰 236
多元社會中的種族多元化 237
參與性與社區性的研究 238
研究倫理的未來 239
造假與誤導的數據 240
同儕審查之過程 242
著作身分 243
資料歸屬權 245
重要專業詞彙與概念 246

第11章 撰寫並報告研究成果 247
建構一篇研究論文 248
組織架構 249
撰寫風格 253
文獻引用 254
技術性報告 254
論文發表 255
不同的論文發表形式 255
結語 256
重要專業詞彙與概念 257
附錄 259
辭彙解釋 265
參考文獻 287
索引 291


?
關於本書 給老師與學生們

  這本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書,主要是為了研讀大眾傳播與媒體研究的學生所寫的。本書的目的乃是要幫助剛入門學習研究的學子,瞭解各種不同的研究方法,並能著手進行有意義的小規模調查。儘管研究方法的探究可以是一個人終其一生的志業,但是,每個人都應該對研究的意義、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作,有一個基本的認識。這本書便是要幫助大眾傳播的學生,無論是大學部還是剛上研究所的學生,能夠開始上手。這本書的設計同時也是要鼓勵學子們,不單單是從摘要中學習方法,而是邊做邊學。簡單的來說,這本書的理念就是:讓大家都從實做中享受到研究的樂趣!

  新聞與媒體研究常常被視為一門社會科學,而本書所談的研究方法也泰半取自於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等社會科學。因此,來自這三門學科的實證型研究方法,無論是質化的還是量化的,便成為本書的主力,正如同這三門學科乃是大眾傳播與媒體的起源一樣。近些年來,其他學術領域的研究方法,如:文學與修辭學批評、歷史、經濟,以及理論與研究方法的混和,也就是所謂的「文化評論」(critical cultural)分析方法等,大大的豐富了傳播與媒體相關領域的研究方法。儘管傳統的實證研究方法並不包含所有的可能方法,而本書主要強調的就是社會科學中傳統的實證研究方法,我仍舊提出了一些較為寬廣的既有方案。此外,在討論社會科學的核心概念時,我也特別留意,避免造成量化研究看起來有優於質化研究的錯覺。

  社會科學與人文藝術以往一直存在著一道鴻溝,當我決定這本書應該要包含人文與科學的哪些部分時,我發覺,兩者之間的距離其實已經越來越模糊了──尤其是在傳播研究上。此外,新興媒體科技、女性主義的另類觀點,以及其他新發現與新議題,不斷的挑戰著傳統社會科學在大眾媒體研究上的應用性。科學與新聞的客觀性不斷的被質疑;但是,無論是質化的還是量化的研究,我認為我們都還並沒有將實證社會科學的功用在探討媒體的角色與影響力上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儘管研究當代的媒體議題面臨著許多挑戰,但我相信,我們可以善用既有的研究方法來因應這些挑戰。

  傳統研究方法的學術起源來自於多年教學經驗的累積。常常,所教授的學生既沒有統計或研究方法的背景,對於社會科學的瞭解也十分淺薄。本書的第一部所討論的便是這些學術源頭,大部分媒體研究的書在這部分的介紹都著墨不多。由於傳播研究社區力圖自成一格,可能因為這個原因,所以都不願去提到我們所借鏡的其他領域。但是當代社會學告訴我們,科學方法和社會目的其實是無法切割的。要瞭解研究方法的運作與限制,以及當今對傳統方法的批判,我們不能只想知道方法怎麼運作,也必須要瞭解其背景淵源。

  本書企圖以最簡潔的方式來介紹一些較為複雜的議題,包括使用最平易的語言與易懂的例子,並鼓勵讀者在讀完之後,能找機會練習。雖然過度的簡化有其風險,但其他社會學科也都是從大學部就開始教授簡單的研究方法,並且盡早就讓學生開始實做練習。因此,在大眾傳播與媒體研究這裡,我們也應該開始這麼做。

南 本書的再版有幾個目標。第一版內容在媒體內容分析的部分介紹的有限,然而,媒體內容分析在我們這個領域是十分重要的研究方法,故而,再版時便增加了更詳細的介紹。此外,興新傳播科技的發展演進,在過去十年是日新月異,所以本書對這樣的趨勢也有更多的討論。第一部分也比初版來得簡潔,更加貼近當代媒體議題。每章最後的練習部分也再翻新修正過。

  如果這本書還有什麼缺失或遺漏之處(儘管我已盡力了,但是一定還是會有),我希望我的不足之處能夠激發其他學者專家再來補足、溝通、說明。因為身為傳播研究領域的一份子,我們更有義務將所學清楚的溝通、傳播出去。

Susanna Hornig Priest
於拉斯維加斯,內華達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