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字音字形競賽題目大觀99修訂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372391
賴慶雄/主編
葉舒憲、戶曉輝
螢火蟲
2010年12月01日
127.00 元
HK$ 101.6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形音義總動員
* 規格:平裝 / 650頁 / 19.0*26.0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形音義總動員
分
類
語言學習
>
中文/方言
>
華語學習
同
類
書
推
薦
中日字詞趣談
Jessy老師國際漢語教學加油站2(課堂管理篇)(簡體版)
華語文書寫能力習字本:中日文版基礎級3(依國教院三等七級分類,含日文釋意及筆順練習QR Code)
說華語•輕鬆行:南部篇 A Visitor’s Guide to Southern Taiwan
華語文書寫能力習字本:中日文版基礎級2(依國教院三等七級分類,含日文釋意及筆順練習QR Code)
內
容
簡
介
@二十多年的競賽滄桑,二十多年的智慧耕耘,高雄市歷屆字音字形競賽題目及解答,都在本書忠實完整地呈現。
期待所有鏡片下的鑽研、努力,都能自本書找到豐富的「奧援」,獲得正確的指引,並為未來參加競賽挑戰,尋得最有力的「支點」。
目
錄
A於思索還是適於食用?
飲食文化的多樣性
主流意見的盲點
營養與生態的觀點
結語
2 肉食渴望
波蘭人無肉不歡?
肉在人類飲食文化中的地位
各種社會文化中的肉食偏好
靈長類動物的肉食行為
營養學上的證據
動植物食品的營養論戰:熱量與蛋白質問題
維生素與礦物質問題
纖維的營養價值
脂肪與膽固醇問題
肥肉的重要性及其在歷史中的意義
飲食文化、社會變遷與肉食的污名化
結語
3 聖牛之謎
牛滿為「患」的印度
宗教崇拜與政治象徵
為什麼是牛?
社會與經濟的外在限制
佛教的興起
印度教的勝利:牛隻神聖化
更好的農耕體制與宗教教義
「無用」之牛的經濟價值與處理方式
「無用」之牛的社會價值
動物收容所
環境變遷才是問題所在
結語
4 討厭的豬
只因為豬以糞便為食?
反芻與偶蹄:《聖經》中「適於食用」之準則
為什麼是反芻動物,而不是豬?
中東地區的養豬史
對「偶蹄」準則的檢討
神學、營養、生態與以色列人的飲食
中東各地的豬肉禁忌並非偶然
結語
5 吃馬肉的習慣
獵捕與馴化的時代
農業文明與戰爭的需要
宗教亦不免戰爭考量
歐洲社會底層的食馬行為
十八世紀法國「馬肉革命」及發展
美國的情形
美國人真的不吃馬肉?
結語
6 神聖的美國牛肉
美國早期的肉食來源
豬肉曾是美國人的最愛?
南北差異
牛肉的崛起與消長
生產與消費方式的改變
速食業者與聯邦法規的推波助瀾
牛肉生產商的政治勢力
「牛肉在哪」:雞肉革命推翻了專家口中的「鐵律」?
結語
7 嗜乳者與厭乳者
鮮乳神話
乳糖不耐症的發現
生理能力的喪失
鈣質的吸收
人的膚色與動物的乳汁
挑戰與回應
中國人不喝鮮乳另有原因?
結語
8 小東西
黑猩猩的啟示
文明世界的食蟲行為
營養與衛生問題
覓食活動的邏輯
視若無睹的理由
一枝獨秀的條件
生態環境:大型脊椎動物 vs. 集群昆蟲
結語
9 狗、貓、野狗及其他寵物
寵物、牲畜與食物
狗在不同文化中的角色
玻里尼西亞三大族群的人狗關係
北美洲原住民的人狗關係
澳洲野狗的「無用」迷思
寵物用途演化史
當今寵物的兩大功能
結語
10 吃人
喪葬層面的食人行為
戰爭層面的食人行為
戰爭性食人行為的本益評估
部落、國家與戰爭性食人行為
大洋洲各族的實例
唯一的「食人帝國」
阿茲提克帝國為何吃人?
結語
11 吃得更好
印度婦女的食物禁忌與營業狀況
馬來人漁村的情形
乾眼症的營養問題
結語
序
邟?
我如此活,故我如此吃
這是一本人類學家的「食味著作」,不是教人怎麼吃,而是揭露人類為何「如此吃」的道理。
「這個不吃、那個不吃」的背後
和我一樣,具有國外生活、求學或工作經驗的朋友,都有如此的感受。首先,你會發現生活四周,充滿了各式各樣具有明顯不同「食物偏好」的人。
好比Ahmed先生和Hadassah小姐都不吃豬肉,但前者是穆斯林,而後者不但是猶太人,還有個身為「拉比」(Rabbi)的父親。猶太拉比,是猶太人族群中一個特別階層,社會地位尊崇,是老師、學者,也是智者的象徵。出生於如此的家庭, Hadassah必須嚴格遵守規範猶太人飲食原則的法典。吃食「符合」這些規則,便是做到 Kosher,亦即「潔淨」之意。對猶太人而言,吃潔淨的食物非常重要;而這種潔淨,並不是今日我們所認定的「衛生標準」,而是神給予猶太人的「規定」。既是「規定」,不需追問邏輯,只要嚴格遵守。在近代商品社會中,商人們早已能根據猶太人飲食原則,創造、販售、提供符合 Kosher原則的 Kosher Food,賺取利潤。
同是信奉佛教的春嬌與志明,都吃素(vegetarian),但是一位只吃全素,另一位卻可以吃蛋、喝牛奶。相同的宗教信仰,對食物的容忍程度,有明顯差別。但是把眼光放遠些,雖同為佛教徒,主張不殺生、不吃肉,但是泰國和尚卻是雜食、還吃豬肉。我的西藏仁波切師父,雖也是佛教徒,但他吃葷,還告訴我們「個體單位體型大、能供食更多人的動物源」是選擇原則。
春嬌與志明倆人有個共同好友 Maria。瑪麗亞小姐沒有明顯的宗教信仰,卻是標準的「純素食主義者」(vegan)。「純素食主義者」是一種思維哲學、一種生活方式,主張人類有道德義務避免引起其他動物的苦難,在最大可能範圍內減少動物的痛苦。這種精神思維的外顯作法,包括禁止對動物的各種乳肉壓榨、皮骨使用與行為虐待;更進一步,提倡開發並使用非動物製品作為替代,以利益包括人類在內的有情眾生,進而營造更好的生存環境。
至於我家也有「食物偏好」。我的母親,來自務農的閩南農家,加上本身信仰佛教,所以是吃米飯、不吃牛肉、勤儉的農家女士生活習慣。我的父親,出生在小麥為主的北方,卻在南方米鄉度過大部分的人生,但是他的根本飲食習慣,還是愛吃麵食,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喜歡辛辣蒜蔥的北方食味。至於我,除了健康考量的少數自我飲食限制外,基本上不挑食、也不偏食。但是某些「太奇怪、太恐怖、不衛生、不保育」的食材與烹調方法,則一概敬謝不敏。原因很簡單,我愛吃,但是還不至於那麼愛吃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我童年,曾經有一隻當成玩伴、後來被殺了吃肉的「寵物火雞」。牠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不吃火雞。這原因更簡單,哪有殺了朋友吃肉的道理。但我不吃火雞的原則,卻禁止不了四周的人大啖火雞肉。
大師的「食味」解讀
知道「食物偏好」存在的事實很容易,但要正確解讀箇中道理,絕非易事。因為,來自世界各地琳瑯滿目的飲食習慣,其背後的來歷,絕不簡單。我們「想」吃什麼,或許是「理性」選擇下的結果,畢竟,人類「個別」飲食差異,可以歸因為生態限制與機會不同。但是「群體」在選擇什麼「應吃與否」的背後,都有一套嚴密的生態及經濟體系影響。
簡而言之,「食味」就是受著該項食物與整個食物生產體系中的供需,以及政治、經濟和社會關係所影響。因此要了解飲食的好惡之謎,必得由這些元素切入,瞭解飲食文化形成之根本因素,認清飲食好惡的現實基礎,才能一探究竟。
這是已故的美國著名人類學家馬文.哈里斯(Marvin Harris, 1927-2001)在書中告訴我們的觀察結論。原來「適於販售」與「適於食用」,對形成飲食偏好有著相同的影響力。
哈里斯出生於美國大蕭條時代的紐約布魯克林。完成高等教育後,在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任教,爾後也擔任人類學系主任。一九八一年哈里斯接受佛羅里達大學之邀擔任研究所教授,並出任美國人類學會會長。
其人,其論
哈里斯學問廣博,是個暢銷多產作家,被視為人類學科的通才,專注於從全球發展進程中,尋找人類起源與文化的演進,是人類歷史學理論家,更是「文化唯物主義」(cultural materialism)的鼓吹者。哈里斯透過實證田野調查與寫作著書,與世人分享他的觀察心得及累積專業學譽,著有包括人類學專書十七本及大學人類學導讀。其中《牛、豬、戰爭與女巫》、《吃人者與國王》、《什麼都能吃!》都是膾炙人口的好書。
真的夠格「吃」
在本書中,哈里斯以食肉行為、牛、豬、馬、鮮奶、昆蟲、寵物(包括:狗、貓、野狗及其他人類寵物)、吃人肉、特殊飲食禁忌等主題,探討飲食偏好與習慣的來源及影響。閱讀本書,讀者會有三大開心發現。
第一,哈里斯是不掉書袋的人類學家。
人類學是一門超領域的學科,在運用政治、經濟、社會、宗教、歷史、語言等學科整合,宏觀探討人類的多元文化。「大專家」寫學術知識的著作,讀者非常容易遇上滿坑滿谷的深奧學問、專業術語、數據引述、理論鋪陳、抽象推理與結論。放心,哈里斯不是這樣的人類學家,《什麼都能吃!》也不是這樣的一本書。
閱讀此書一定會發現,哈里斯沒有掉書袋習慣,更沒有滿天飛的專業術語;反而是深入淺出的敘述對個別主題的研究觀察與田野實證結論,娓娓道出食物與文化發展之間的緊密連結。詳讀本書,欣賞人類學家所提出的獨到觀點,保證可以找出一些不同於時下流行的飲食文化觀點,進而擴展眼界。
第二,不卑不亢、打破迷思、不獨尊或預設立場的觀察論點。
閱讀本書最令我喜歡的,是作者打破迷思,對不同文化,採取一視同仁、不卑不亢、不譁眾取寵的研究態度。
在討論「飲用鮮奶」及「乳糖不適症」的章節中,首先哈里斯從人種學及生物學的論證中得出,正如同所有的哺乳動物一樣,對成年人而言,乳糖.不足才是「正常」狀態,乳糖.充足則是「異常」。就人種分佈,以歐洲的阿爾卑斯山為界,越往北的住民,乳糖.含量「異常」,越能吸收乳糖,也因此更能吸收鈣質。而越往阿爾卑斯山南方分佈的住民,吸收乳糖的能力越低,多喝鮮奶的做法,並不會強迫他們的身體製造出更多的乳糖.,因而獲得更多的鈣質,反倒是加深他們乳糖不適症的症狀。因此,從吸收鈣質的觀點出發,明智的反應是:別勸乳糖.不足者飲用鮮奶,而是鼓勵他們食用更多的高鈣、深綠色葉菜,及嚼碎的魚骨。
而東方人,特別是中國人,在缺乏乳糖.的「正常」情況下,與鮮奶間的關係,就更加生動活潑。中國人傳統採取一種集約灌溉方式,不多依賴獸力耕種,加上土壤和氣候條件亦屬良善,修築梯田的特別灌溉法,方便栽種植物食品,以畜養普及、容易取得的豬,做為主要肉食來源,加上豬的乳腺並不適合擠奶,更重要的是,中國傳統飲食中,有一大部分是蔬菜及深綠色葉菜。這些林林種種的因素,一方面使中國人向來沒有主動養成依賴鮮奶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讓他們的文化經驗中,沒有植入任何訊息來警告他們鮮奶不適合食用,以及最好還是從植物與骨頭等食品中攝取鈣質。
哈里斯批評商界為了向開發中國家傾銷奶粉,用廣告及各種方法宣稱「鮮奶對人人有益、奶粉比母乳更健康」。這種因「適於銷售」而正當化「宜於食用」的手法,正是哈里斯要打破的虛偽迷思。
第三,不用「文明、優劣」等價值判斷,而用「效率」做為衡量標準。
思考異文化接觸時,人們很容易以「主觀喜好」,做為衡量文明與否的標準。但作者言簡意賅的強調,以環境供需資源的「事實」及「效率」做為思考主軸,來解釋大部分的人並不會耗費大量的時間捕捉昆蟲,做為主要食物。換言之,一種文化喜歡或討厭一樣食物,與這個文化「文明」、「高尚」與否沒有任何關係,關鍵在「效率」。
哈里斯運用同一邏輯,指出豬是一種很有效率的食物源,能把吃下的東西有效的轉化成肉,但牠非反芻動物,不會消耗草類,豬能活在森林中,卻不能逐水草而居、過遊牧生活。因此豬只會出現在全農耕或半農耕社會。猶太人最後發現養豬要消耗大量寶貴的水及原本給人食用的穀物。結果,豬不僅無益,最後更成為有害的食物源。
在探討每個實例時,不以先入為主、預設立場的方式導入,反而從群體的歷史背景、生活環境、宗教信仰、族群個性,以及整個食物生產體系等加以探討。這是本書迷人的特色,而這樣的研究者、作家,令人敬佩。
鄭重推薦這本書。因為,人並非什麼都吃。飲食,不能以人所不吃的東西來判斷;他們究竟吃了什麼,才是關鍵。哈里斯的《什麼都能吃!》,做了個成功的實證示範。
汪治惠
推薦者簡介
汪治惠
是美國政治、政治民主化、政治傳播學的學者,專業政治公關。
美國亞洲廣播電台政論節目製作、主持人。
2009年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首獎得主。
食味文學作家,著有《食味人生──聽見料理的心聲》。
吃死不負責廚房
blog.udn.com/allthingsconsidered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競賽作文優勝解密:國中組
2.
晨間勵志讀本1(增訂版)
3.
校園勵志讀本1:一顆顆星星都是愛
4.
校園勵志讀本 2:小風箏大志向
5.
競賽作文優勝解密:國小組
6.
晨間勵志讀本 2 高效閱讀新視窗
7.
晨間勵志讀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