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海田石滬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0837162
劉伯樂/圖文
聯經出版公司
2010年11月26日
87.00 元
HK$ 73.9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99年澎湖縣文化資產故事繪本
* 規格:精裝 / 33頁 / 21*29.7 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99年澎湖縣文化資產故事繪本
分
類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圖畫書
>
知識繪本
同
類
書
推
薦
小黑啤玩臺灣:嘉義篇-坐火車 -阿里山林業x生態保育與發展
自然科核心素養最佳讀物 大自然繪本套書1【暢銷紀念版】(沉睡中的種子+活生生的石頭+害羞的甲蟲)
害羞的甲蟲【暢銷紀念版】
活生生的石頭【暢銷紀念版】
沉睡中的種子【暢銷紀念版】
內
容
簡
介
@「我不懂,把石塊堆在海裡要做什麼用?」一隻鷺鳥望著海邊辛苦工作的人。
「據說是要建造一個滬。」一隻貓懶洋洋的回答。
「什麼是滬?」鷺鳥好奇的問。
「聽說是用來捉魚的圍牆。」貓有點不以為然的說:「用石頭圍成的滬也可以捕魚?真不知這些人類在想些什麼?」
「石滬」是用石塊堆砌成的捕魚工具,世界各地都擁有建滬捕魚的歷史記錄,但現今在全世界中,保留最多、最完整的石滬是在台灣澎湖。石滬漁業可說是澎湖最具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一項產業文化。
《海田石滬》用動物之間的對話,以第三人稱敘事的說法,介紹了澎湖石滬的建造過程,並藉繪圖表現方式,將澎湖群島上的人、環境、生物和地理特色,編輯而成繪本讀物。
作者、繪者簡介
劉伯樂
1952年生於南投縣埔里鎮。曾任教育廳兒童讀物出版部美術編輯,並從事插畫工作。
擔任「中華兒童百科全書」美術編輯期間,有機會接觸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進入野鳥世界以後,更想要以畫筆描繪生動的野鳥圖像。
常在野外觀察鳥類生態,同時也獲得了許多寶貴的田野資訊。對於自然生態環境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並開始從事自然文學寫作。
序
?
文化生活的揣摩/張子樟教授
擅長書寫動物故事的作家常把動物擬人化,賦予動物說話的能力,讓小讀者在閱讀時倍感親切。然而,即使動物有了說話的能力,但牠們依然得維持自己的屬性,「言行」必須合情合理,不能離譜演出。《海田石滬》中,男女老幼一起出現在退潮後的海邊辛苦的堆石頭,但我們聽到的卻是鷺鳥、貓、紅燕鷗、山羊對堆砌石滬的看法。書中的人們變成只知賣力堆砌石頭的無言者。
作者敘述澎湖鄉人如何利用海田石滬來捕魚時,如果平舖直敘其過程則容易陷於乏味無趣,這一點作者十分清楚。為了提昇作品的可讀性,他以動人的畫面當做背景,加上不同動物對人類這種特殊捕魚技法的冷嘲熱諷與懷疑,故事的趣味性便油然而生,使得小讀者在翻閱時,發現這樣一本美美的繪本,除了提供樂趣外,確實還能增進對漁人辛苦工作的了解以及獲得相關的資訊,閱讀的功能便三者兼備了。
建造石滬捕魚是古人利用大自然改善生活的妙方之一,這種捕魚陷阱已成為澎湖傳統文化的特色之一。本書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漁人的辛苦工作過程以及豐收時的喜悅之情,表面上,是一種常民生活方式的描繪,但骨子裡卻是宣揚文化的一種傳承方式。藉由作者對鄉土生活方式的具體刻畫,讀者更能深入了解澎湖這個特殊地區周遭的環境。這樣的作品在保存傳統固有文化之餘,除了提昇觀賞者的欣賞能力外,也能深刻體認並欽佩先民的智慧。
序
本書用動物之間的對話,以第三人稱敘事的說法,介紹了澎湖石滬的建造過程,並藉繪圖表現方式,將澎湖群島上的人、環境、生物和地理特色,編輯而成繪本讀物。
石滬的建構和原理非常簡單,肇建之後,對於當地人文、社會和經濟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澎湖群島擁有世界上密度最高、數量最多的石滬,原因必然和當地的自然環境有關。因此,澎湖的石滬文化應該就是澎湖自然與人文的文化。
石滬存在於澎湖,不僅應該受到保護和維護,也不僅是讓人發思古之幽情的古代遺跡而已,看到這種簡單、有效率又天人共濟的漁獵方式,確實值得我們延伸思考,如何在自然環境中,向古人學習生存之道,進而體會天時的運轉、地上生物多樣和人類發展生存的野望,謀求三者能夠和協共存的現代新生活觀念。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