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定價650.00元
8
折優惠:
HK$52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社會 / 文化史集刊(5)抄襲的知識社會學:民國以來史學界最大的集體舞弊疑雲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653551
盧建榮/主編
時英
2010年9月01日
117.00 元
HK$ 99.4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社會/文化史集刊
* 規格:平裝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社會/文化史集刊
分
類
人文史地
>
概論
同
類
書
推
薦
取火:打火的歷史和文化
取火:打火的歷史和文化
跨領域人文素養閱讀,讀這本就對了!(套書共二冊)
歷史是一雙靴子
影像與歷史:理論與實務的對話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批判的歷史學:體制不公與微弱的反抗聲音
建國百年特輯:余英時先生與我的一段公案及其後果
當代台灣新史學的反思
清宮檔案叢談
台灣史學的中國纏結
金權本色:台灣史學地疆爭雄記
內
容
簡
介
@本文針對台灣的抄襲文化,對「抄襲」一辭勢必無法迴避,特別我身為教師以勸勉學生不許抄襲為業,歷有年所。本文所稱抄襲,不是指逐字逐句的呆板方式,而是指文章外貌經過精心改裝、變裝,但骨子裡的原創意內容卻出自李敖著作,但不表明出處的一種文化活動現象。在學術界,此種行為因為違反學術倫理、以及公平正義原則,已足以令社群認定是違規、會推翻社群前提的行為,屬於可受可評之事。至於在法院,實務上,本文所提及三人之行為是否構成侵權,並非本文論述的基礎。本人認為以上現象事關台灣史學界存亡之公共利益,不得不予以揭弊,也請史界中人、及所有讀者一起參與判斷和檢視,以導正歪風。本人所提三人乃中研院的資深研究人員,其中有兩位已論及院士桂冠之頒授,可說動見觀瞻、影響深遠。中研院乃國家學術重鎮,自是應比一般大學教授還要高的道德標準以相繩,遑論以法律層級屬於最低道德標準的東西來作為自律的規範。
為了杜絕中文世界行之數百年的抄襲歪風,我建議全民公審此一現象,敬請給本刊回函以示該三人所為是否抄襲,本刊會保存這些回函,以供各界改進之參考。
壞的開始是失敗的全部。已經失敗了還在那裡拖死狗,於是我們看到五個學術世代的集體大墮落,外加大學閥集團的營私舞弊案。整個史學體制就像一位行將就木的鴇母每天打扮得花枝招展,還有人不斷地給她戴桂冠、贈以花圈,這鴇母家的門外一條長達一公里的人龍是各地湧來的朝聖致敬團。用『物必自腐而後蟲生』都不足以形容現代中國史學體制的源頭,遑論其現狀是杜xx所加諸其上的創意腐化工程呢。
本期的主題是抄襲成風及其共犯結構。在先進史學國家,莫說犯了抄襲是唯一死罪,肇事者沒得話說,連教授在課堂膨風、好吹大牛者亦被視同學術詐欺的行為。最有名一個案例是某大學教授在課堂講述越戰,講著講著說他在越南戰場如何英勇,後來該教授被查出,根本沒去過越南。當謊言拆穿之日,就是這位假越戰英雄消失史學界之時。學術不可詐欺,是觀察一個個國家是否一流的一大重要指標。學者的職守是生產知識,倘若在這一個程,吹噓、造假,無惡不作。國人如何仰賴這些所生產的知識用以建設國家、提升國家呢?告訴國人一個重大資訊:一流國家罕有抄襲事件,故爾沒有抄襲問題。只有我們三流國家因抄襲成風,根本無力解決此一嚴重問題。比這還糟的是,我們還頒發學術桂冠給抄襲者,直到東窗事發才摘下其桂冠。一流與三流之差異,相差何啻霄壤?
台灣的史學體制傳承自20年代中國大陸由胡適、傅斯年所建造的那套史學體制。胡、傅均留洋,卻未悉西方現代史學底蘊就束裝返國,之後很快就搶佔主流權力位置。傅、胡先後跟著國民黨撤退來台。於是,那套自以得西方嫡傳的史學體制又在台灣生根、繁衍起來,史學體制的司令部就設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和台灣大學歷史系這兩個聯盟機構。傅很快就去世,這個體制的幫主寶座傳給傅事業的夥伴李濟,這是台灣擁有史學的第一代,即傅、李兩人。
這個體制充滿著落後性與腐敗性,積弊叢生到不行。它早就淪為與法國大革命前夕那個即將被打倒的舊體制沒有兩樣。台灣民眾逕稱它為舊體制可也。舊體制到了台灣,根本收不到優秀的學生,好不容易收到一位,卻被他給溜走。此人就是李敖先生,他在就讀台大歷史系之時,即聞到舊體制的屍臭味,中途綴學之後提筆為文要求史語所和台大史系的兩位負責人,李濟和沈剛伯交出棒子。在1961年,李敖的〈老年人和棒子〉一文清楚照出舊體制的腐朽和不堪。五十年後的今天,李敖所批舊體制的沈痾如今不僅仍在,而且病勢愈發加重。
1990年代,台灣史界有三路人馬湊巧地把中國文化的學術議程給端出檯面來,這三路人馬分別是杜xx集團、李敖個人,以及盧建榮個人。各自經十年的努力,李敖將主要成果結集成《中國迷信新研》,盧建榮主要是「台灣五部曲」和「唐代五部曲」共十本專書。只有杜xx該派成員這一路最不成才,領有國家天文數字的獎助和公家機構的設施和資源(史語所一所年度預算從1990年破億起,逐年扶搖直上,已歷二十年),結果,成員個個做不出來,只好把李敖的辛苦創意給全抄了。這些成員還因此獲獎無數(幾十萬、幾十萬白花花銀子在頒贈),如今真相大白,這些高額獎金理當全歸李敖所有。杜xx集團秉承師門交付的血仇,絕對要與羞辱其師門的李敖勢不兩立,沒想到一代不如一代到向李敖交心到完全拜服在李敖腳下。
敬請讀者給我們指教和鞭策,大家一起來關切嚴重的抄襲積弊問題。本刊相信台灣是個有救的社會,一定要設法阻止它自尋死路。
最後,本刊有三篇報導揭弊文章,承蒙李敖先生事先過目,並惠予指教。至為感激。
目
錄
?專號.序--台灣史界的深層崩壞
我對研究社會/文化現象的聲明
台灣史界集體抄襲疑雲事件
案例一:台灣權勢集團抄襲成風--杜正勝麾下青澀學究不恥
下抄民間學者李敖/盧建榮
案例二:一路獎不完的院士高徒,原來是史上最大文抄公/盧建榮
案例三:國立大學文學院長,竟是玩票文化活動者/盧建榮
社論.抄襲政治學與其共犯結構
自由論區
古中國災異論述之建構過程--以《史記》殷、周二〈本紀〉文本
為中心之探討/沈柏宏
千面「甘露」及其多方打造的歷史--兼論祥瑞文化在百科全書中
取得欄目並定型過程/宋天瀚
閱歷蓬萊:清帝國文人的臺灣遊歷及其觀察/莊勝全
書評
書評:《句踐復國故事與現代中國》/湯瑞弘
徵稿啟事
編輯室手記
序
邟?一)
林永孟 中華才智發展數位學院 不動產學院院長
個人在房地產相關產業服務已數十年,對市場交易及景氣動態感受深切,但十年多前才開始萌芽之「都更」議題,隨著老舊建物更新需求加劇及政府獎勵政策加持,「都更現象」及「都更概念產業」突然在業界和房地產交易市場興起。
例如:
都更開發公司與都更顧問公司的興起
建設公司土地開發之來源從一般合建及買斷轉為都市更新開發
里長、鄰長、代書、房屋仲介新增之服務項目-都更整合
估價師事務所業務擴展之案源轉為權利變換之估價業務
民眾因都更獎勵值對綠建築產生更進一步之重視
老屋拉皮的申請案愈來愈多
「都更、老公寓」在媒體及關鍵字搜尋持續火熱
政府及民間有關「都更」之說明會及專業講座深受歡迎
金融銀行業因都更信託需求增加之業績
以上這些現象都應證了「都更」在目前房地產交易市場的主流地位。
但翻開都更法令,洋洋灑灑,多如牛毛,一般讀者想要增長自己對都更之知識,實在不知從何著手。此時政緯的《都更聖經》適時出現,猶如一盞明燈,在都更之茫茫大海,指引讀者一條明確清晰的航道。
《都更聖經》不是一本普通的工具書而已,更是一本有系統全方位的都更攻略。內容難易適中,生動活潑的編排方式讓人研讀起來輕鬆愜意。本書一開始先將都更基本理論清楚敘述,沒有艱深冷僻之八股說明,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對都更有最基本及全面之瞭解。都更指標之判斷及價值分析也有作者獨到之快速心法,實在相當實用。在加上作者依其多年第一線實務之精闢見解,更讓人對都更之精神有進一步之深入體會。相信不管是初入都更領域的門外漢或是精益求精的相關從業人員,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
個人對於投資房地產亦相當持續,也知道投資老屋是目前投資之最佳選擇。為了怕買錯房子,動輒千萬的投資化為烏有,加強本身在都更的專業知識,一直是我目前刻不容緩的事情。感謝政緯的這本《都更聖經》,讓我免除了在重慶南路書店群中尋書與奔波之苦,相信各位讀者也必能在這本書中,得到滿滿的收穫。
推薦序(二)
高銘頂 第一太平戴維斯台灣公司 總經理
隨著兩岸關係和解及ECFA的簽訂,台灣在國際工商貿易的角色也愈來愈吃重,外資、陸資及台資的回流及加碼,讓台灣不動產交易市場呈現一片火熱景象,除了一棟棟嶄新大樓的建設外,都市的規劃及市容的更新也是社會繁榮進步、國際競爭力提昇的一項展現。
雖然房地產交易熱絡,但建地有限,透過都市更新開發取得土地才是民眾、政府、開發商三贏的有效方式。都市更新除了可明顯增加住戶財產淨值外,也可讓我們的市區景觀注入一波波新的生命力,好處可說不勝枚舉。在這一波波的都更熱潮下,如何從中掌握機會,獲得都更商機,亦是現今工商產業界之主流課題。無論是財團.建商.投資人士或市井小民,無不希望從都更的這些商機中,從中獲取相當之利潤。
台北的舊公寓多興建於民國六、七十年代,目前多處於三、四十歲的老舊屋齡,這一大批老宅所產生的改建需求也愈加強烈。有關都更的各項產業及活動也在我們周遭持續進行著,大家對都更相關專業的需求也愈來愈重。
政緯這本《都更聖經》的問世可說是恭逢其時,剛好一解廣大讀者對都更知識之渴望。我也仔細地研讀其內容,不像其他專業參考書,他生動活潑、圖文並茂的編寫方式,讓我在很短時間內對都更專業知識有系統及全方面地深入瞭解,實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都更用書。
政緯是我政大地政系的學弟。印象中的他除了成績優異之外,參加各種國家考試有如探囊取物,也熱衷於學校社團活動,是一個對社會有使命感的青年。他對於事理論述,深入精闢,條理分明,切中時務。相信此書必然是匯集其以上優秀特質之精髓。
期待本書能夠讓廣大讀者受益良多!
自序
作者 王政緯
「都更」這些年來一直是房地產市場上相當火熱的話題,而這兩個字也經常占據著重要的新聞版面。受其影響,近年來北市舊公寓價格一直維持高檔。例如大安區「尚華大樓」都更成功,住戶身價暴漲的訊息,即讓市中心的舊公寓都是在短短一個月內,成交均價從35萬元,跳升到4字頭。此一行情在98年底內政部提出「放寬都市更新建築容積率獎勵」報告,研擬提高現有容積獎勵後,搶購公寓熱潮再現,平均成交價再度攀升,而此時在北市精華區的老公寓成交均價已正式超越中古大樓。
由於公寓都更整合確不如想像容易,歷年成功案例都僅在少數;許多專家學者也相繼提出公寓交易市場過熱並提出偏離正常價格之警訊,老公寓價格在99年開春後一度回歸常溫,向下修正。但在99年8月台北市政府開始實施四五樓舊公寓的更新利多政策,拋出「舊屋換新屋、坪數不會少」口號,更新容積獎勵由現行的1.5倍提高至2倍,,原住戶在更新後分配之新屋,有機會維持原來之居住水準,預估將有近30萬戶的老公寓住戶因此受惠,此一都更獎勵新政策,又讓老公寓平均成交價再度飆升。
從以上市場行情分析可知,只要是和都更沾上邊的老房子,都突然成了不動產投資的當紅炸子雞。大家有興趣的當然不是在老房子本身的使用價值,而是在這些老房子所座落土地之都更開發價值。
老屋未必都符合現行都更法令的條件,如何從老屋中挑選一間貨真價實的「都更屋」,才有機會達成都更獲利之終極目標
但都更法令多如牛毛,專業繁複,若非專職從業人員,很難對此一領域深入瞭解。但許多住戶、投資人士及房地產從業人員僅能從政府報章資訊或與相關專業人士對談中累積片面的知識,這樣一知半解的都更常識,除了無法正確迅速地對標的物做出指標判斷及開發價值評估外,更可能造成誤判情勢或錯失投資先機。
但坊間都更用書不多且又艱澀難懂,市面實難尋一本符合期待的佳作。作者以地政科系專業出身、多年公職及都更開發前線之第一手寶貴經驗,精心整理重要法規及時事,透過由淺入深、圖文並茂、生動有趣的編排方式,終於完成這本實用易學的都更聖經,除能提供讀者都更屋快速判斷之及開發價值分析之要訣,並期使每位讀者在閱讀本書之後,有效地應用在房地產投資之操作。
再將本書內容介紹如下:
首先本書第一章認識都更,讓大家對都更的定義與目的、處理模式、參與角色、流程時間、公聽會、同意書、都更容積獎勵、信託作業、權利變換等基本名詞有初步之認識,另外在本篇亦對釘子戶、老屋貸款、政府之執行成效等課題有獨到之闡述。
第二章都更屋的快速判斷,作者精心整理快速判斷的獨門祕招,簡單易記的口訣123基準及369+8指標。讓讀者輕易對房屋標的是否具備都更條件做出初步的正確判斷。
第三章都更屋的價值分析,先讓讀者對建築規劃具有基本認識,接續介紹四大開發容積獎勵,讓讀者瞭解土地開發價值之計算基礎及依據。另外透過作者獨家ABC速算法,讓讀者以最短時間對都更屋開發價值做出初步評估,相當實用。
第四章都更之開發方式,作者對協議合建及自辦更新有深入說明及比較、以讓讀者針對自身房屋之狀況,評估各種適當之開發方式。另外作者也提出老屋拉皮之替代方案,利用老屋拉皮亦可增加自身房屋之價值,進而達到獲利之目的。
第五章老舊公寓更新專案特別作戰是針對現今最熱門的都更政策議題做出說明及分析,並提出住戶須先行整合的重要看法,以讓讀者在善用都更開發獎勵新政策的前提下,評估自己最有利的開發方式。
最後的壓箱寶;重要都更法令,作者精心整理最重要也最實用之都更相關法規:都市更新條例、台北市都市更新自治條例、自行劃定更新單元相關規定、都更條例36條代為拆除補充規定及台北縣都更單元劃定基準。
善用此書,相信將使各位讀者對都更的理解和運用,更加得心應手。
內
容
試
閱
*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 推薦人數:3,共有3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玉真
/ 台灣台北
2010.10.12看玉真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這本書真的很棒
內容讓我受益良多
感謝作者無私的分享
2.
玉真
/ 台灣台北
2010.10.11看玉真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這本書真的很棒
我不是專業人士.所以常看很多有關房產的書
有些房產的書太過於專業 或內容沒提到一般民眾該在意的
這本書真的很淺顯易懂耶.我覺得內容對於我很有幫助
好感謝作者他無私的分享.
3.
王佑立
/ 台灣台北
2010.09.28看王佑立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相當好用的一本都市更新入門工具書~~經典好書~真是物超所值~很多原本不能體會的觀念~很容易經由此書理解
有興趣趕快預購吧!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知識分子也搞闇黑同盟?
2.
重返文化評論的戰場
3.
余英時與台灣學術貴族制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