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察.巴哈的創作重質不重量,數量不多卻本本暢銷,影響深遠,包括繪本《沒有一個地方叫遠方》(There’s No Such Place As Far Away, 1976)、入圍美國圖書獎關於一位倦勤救世主的《夢幻飛行》(Illusions, 1977)、尋找靈魂伴侶的《跨越永恆的橋》(The Bridge Across Forever, 1984)、關於平行宇宙的《一》(One, 1988),以及《彌賽亞手記》(Messiah’s Handbook, 2004)等等。2005年後他隱居封筆多年,直到2009年才又以反璞歸真的精簡筆調寫下了這本《催眠瑪麗亞》。
李察.巴哈一九三六年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的橡樹園,先祖正是著名的音樂家巴哈(J. S. Bach),但他的天賦不在音樂,而是寫作與飛行。他九歲開始寫作,但起初並未想當作家,反倒是十七歲接觸飛行後,就決定休學去從事飛行工作。他受訓成為戰鬥機飛行員,但不到兩年就因為不適應官僚體系而退役,改以打零工維持家計,如運送航空郵件、擔任飛行教練、表演飛行特技等,直到二十三歲那一年才決心做個職業作家。
他的作品取材自他的經歷與人生哲學,前三本書《地上的異鄉人》(Stranger to the Ground)、《雙翼機》(Biplane)、《絕非偶然》(Nothing by Chance)均銷售平平,直到一九七○年《天地一沙鷗》(Jonathan Livingston Seagull)才暴紅。根據巴哈自述,他是在一九五八年某天散步時聽見一個聲音告訴他這個故事,他先寫了一個短篇故事,壓在抽屜裡十年,才終於完成整本書。在書中,岳納珊認為海鷗不應該只為了覓食而飛翔,牠透過反覆試驗與練習,找到飛得更高更快的方法。結果反而被同伴排擠,甚至被逐出鷗群。後來牠在兩隻神奇海鷗的引導下,學會了完美飛行技巧。在返回鷗群後,牠高超的飛行技巧逐漸吸引了一群追隨者,而將這種追求盡善盡美的思想傳播開來。
但這些都無損於巴哈如日中天的文壇地位。他隨後陸續完成《沒有一個地方叫遠方》(There’s No Such Place As Far Away)、《夢幻飛行》(Illusions)、《跨越永恆的橋》(The Bridge Across Forever)、《一》(One)、《彌賽亞手記》(Messiah’s Handbook)等,將自己對生命實相的哲學觀傳遞給讀者,也獲得廣大迴響。其中曾入圍美國圖書獎的《夢幻飛行》描寫巴哈偶遇了一位神祕飛行員,他其實是一個現代救世主,擁有操縱這世界的力量,但他並不想當救世主,後來他帶領巴哈去認識這世界是如何運作的,但故事結尾救世主死於非命,讓巴哈對他所說的一切都產生懷疑;《彌賽亞手記》則描述多年以後,救世主留下的手記神祕地回到巴哈手中,讓巴哈圓滿地理解了真理;至於《跨越永恆的橋》則根據他和第二任妻子萊絲麗.帕瑞斯的真實故事,寫一個男人追尋靈魂伴侶的心路歷程;而《一》則敘述巴哈和妻子萊絲麗共同經歷一段旅程,到另一個平行宇宙去,在那裡找到自己過去未曾選擇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