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的作者Peter Filene讓進入大學的教學之旅變得更容易、更豐富和深具樂趣,他為大學初任教師編寫了一本精簡的指引(如他所言,「只是拋磚引玉,而不是無所不包」)。他極盡所能的,將他多年來在北卡羅萊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擔任歷史教授的高度成功經驗,結合教學理論文獻的重要理念,再納入他同事的智慧和實踐所得,藉以完成這樣的一本指引。這本指引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運用了各種學科的課程材料作為實例,鉅細靡遺的詳實敘寫,不管是在課程的計畫,以至於能在教師甄選面試(faculty appointment)的各種要求下安然度過,各種廣泛的課題,都能提供讀者簡明而深刻的建議。他並請求讀者正視兩項基本問題,雖然這問題不見得會閃現在每一個教授的腦海中,但研究顯示,對這問題的答案,確有很大的歧異:第一個問題是:所謂「為人師表」到底意味什麼?其二則是:你如何看待你的學生和他們的需求?
他寫出了一些我長期以來堅決主張的看法〔詳見我的著作,如Bain, K. (2004). What the best college teachers do.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我們可從傑出大學教授的實踐中學到很多。Filene是一位優秀的教師,他有關教學的大量研究和論著,不僅讓他成為家喻戶曉的人,也更能將自己的實踐加以理論化。近年來,有關大學教學的入門書,就像雨後春筍般地冒出,其中卻很少是出自於投入數十年時間引領學生學習而著有成就的人,也很少人能將自己的洞識,結合來自文獻和同事的真知灼見,加以交融調合。
作者提到:最理想的教學,是在快樂中工作。我舉雙手雙腳支持此一看法,唯有一位能領悟教學的樂趣、將教學視為一種享受,並能樂在其中的教師才是真正的成功教師。他們除了自身感受到福樂經驗,更能如太陽般將正向積極的能量散佈給每位學生,讓每位學生也得到這種熱情與感動。學習雖然是一件辛苦的工作歷程,但成功的教師卻能轉換工作為遊戲(turning work into play),將學習變成一個好玩有趣的經驗。我一直相信,在一個正向而成功的課堂,必然充滿了四種聲音:驚訝聲、歡笑聲、感動聲、讚美聲。我也希望在讀完本書後,能夠幫助你獲得像這樣的經驗。
二、教學與學習的關係:對於教學與學習的關係,J. Dewey(1916: 108-9)曾以「賣」與「買」(selling and buying)譬喻兩者之間的關係,強調「教學」須含括「學習」,因為沒有學習的教學,如同沒有學生的教師,無法呈顯自身的含意及價值。M. Heidegger(1954: 15)進一步指出,教學通常是比學習還要困難,原因在於教師一方面要比學生更具有「可學的」(learnable)意願和態度,一方面也要能將「學得的」轉化為「可教的」(teachable)題材或內容,如此才能透過「帶領學生學習」(let to learn)的過程,激發教師再度展開從「可學的」轉化為「可教的」的反思活動,兩方往返,循環不已,這樣既能提升教學品質,也能實現「教學相長」的理想。
這個計畫進行到一半時,我很幸運能和北卡羅萊納大學藝術與人文中心(Institute for the Arts and Humanities)共同合作,在每週二下午的討論會中,與來自不同學系的教職員和學者熱烈地交換建設性的觀點,不僅擴展了我的知識廣度,也使得這本書具有科際性的特質。我想要在此謝謝Sahar Amer、Daniel Anderson、Bill Barney、Lucia Binotti、Philip Gura、Laura Janda、Susan Klebanow、Tim Marr、Peter Redfield、Rashmi Varma、Jessica Wolfe、Julia Wood,還有藝術與人文中心的主任Ruel Ty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