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遊歷所以印象深刻,還不是由於去過和參觀過的地方多而且有趣。帶著乳臭小孩的兩個窮學生家庭,竟然跟在講究生活享受的法國人後面,也要在假期外出找樂,這需要一點窮風流的志氣。我後來在第昔加 (Vittorio de Sica) 的電影《單車竊賊》(Le voleur de bicyclette) 中看到這樣的情節:失業漢屋漏逢夜雨,討生活用的單車被人偷去,他和兒子四處找尋,飽受白眼而又終無所獲,惶恐疲累之餘,想想生活這樣悽苦也不是辦法,於是掏出袋中餘下的一點錢,和兒子飽食一頓,至於往後的事,就憑「船到橋頭自然直」這點道理解決吧。拉丁民族有這樣子傻兮兮的樂天勇氣,雖然有時近乎無賴。我們當時在波爾多的生活並不悽苦,但的確囊空如洗,靠朋友遠道匯一點錢過來接濟,等待著暑假來臨時外出工作,賺取來年的生活費和償還欠債。但阮囊羞澀沒有影響我們的遊興,但明日愁來明日當,還將艱難當作樂趣,彷彿有預見能力,相信種種小波折將來都會變作回憶中的點綴。這是年青時期才有的躁動,而法國社會的環境和氣氛不但容許,甚至鼓勵我們這樣做,畢竟這是一頓飯吃上幾個小時,將度假視作神聖,民眾的放假權利稍為受到觸動,大家就會上街抗議的國家。一九八一年時進行總統選舉,我記得四處張貼的標語之中有這樣的語句:「如果兩個孩子中有一個不能度假,我米特朗認為是不公平的。」(Si un enfant parmi deux ne peut pas partir en vacances, moi, Francois Mitterrand, je dis que ce n’est pas juste. ) 他說的不一定包括外國留學生,但我們樂於不對號就入座,法蘭西的確是一個樂於而又懂得欣賞窮風流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