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當代猶太人譽為:“拿撒勒先知”(Prophet of Nazareth)的耶穌(Jesus),其思想言行影響兩千多年來人類歷史之深遠,無人能出其右。這位「基督教」(Christianity)創始人曾經在拿撒勒(Nazareth)生活三十年,以木匠技藝謀生。三十歲進入公生涯,招募十二位門人共同宣揚“人類一家”的生命共同體信息。結果驚動「猶太教」(Judaism)領袖,撼動“摩西律法”(Moses’ Law)之根基。終於被當代政教領導階層的祭司集團誣陷,將他冠上“猶太人的王”之政治犯罪名,而被羅馬帝國殖民政府處死於十字架上。可是耶穌的感召精神不死,並且影響於普世。
耶穌離開家庭進入公生涯從事宣揚「上主國度」此一“生命共同體”好消息(福音)的時期,大約是於三十歲左右。之前,耶穌的表兄施洗約翰(John the Baptist)已早於他半年在猶太曠野呼籲同胞務要悔改,因為“上主國度”近了!由於施洗約翰的事工轟動整個猶太人社會,就連猶太教祭司集團、拉比(猶太教牧師)、經學士(猶太教神學家)都受影響,從而接受他所施行的“洗禮”表示悔改的決心。此即他贏得綽號“施洗約翰”之由來。這位偉大的先知最後因指斥加利利分封王希律安提帕(Herod Antipas, 21B.C.-A.D.39)強佔其兄希律腓力一世(Herod Philip I)之妻希羅底(Herodias)之罪惡,因此十分悲壯地在馬蓋爾(Machaerus)的監獄被處死砍頭。可是施洗約翰對於猶太同胞心靈改造的影響實在太大,這點直接協助耶穌日後的宣教事工,他為此被奉為:“為主(耶穌)預備道路”之先驅者。關於耶穌的宣教事蹟,《新約聖經》的前四卷「福音書」都有詳細記述,讀者先進可以閱讀參考。就歷史觀點來說,耶穌進入公生涯的宣教年日前後也不過三年半。
然而他對於人類歷史之影響,任何一位在歷史上出現的宗教偉人均無法和他相比。耶穌一生之最後,因為公然向擁有宗教及政治權力的地頭蛇──把持耶路撒冷聖殿的「祭司集團」挑戰,勇敢從事“潔淨聖殿”行動(在耶穌看來,這座猶太教聖殿已淪為“賊窩”,見:馬太二十一:12-13),因而被他們冠上“叛亂犯”之罪名加以通緝。在「祭司集團」的眼中,耶穌在耶路撒冷大都會所製造的「耶路撒冷事件」,已經犯下:自稱為“猶太人的王”而影響羅馬帝國殖民地治安及統一的叛亂犯,又違反“摩西律法”及踐踏耶路撒冷聖殿的猶太教叛徒這兩條唯一死刑的重罪。大丈夫敢做敢當,耶穌並沒有逃亡。他知道自己的大限將至,必須飲下“叛亂罪”罪名這個苦杯走上被釘十字架的道路(按羅馬帝國處死“叛亂犯”的刑具是十字架)。為了要飲這個苦杯,耶穌整個夜晚都在客西馬尼園(Gethsemane)祈禱。稍後卻被門人之一的加略加人猶大(Judas Iscariot)出賣,帶著大批祭司長派來的爪牙及民間的特務走狗將耶穌拘捕。經過祭司長該亞法(Caiaphas)及羅馬總督彼拉多(Pilate)審判之後,耶穌果然被冠上“猶太人的王”(King of Jews)這個唯一死刑的叛亂犯罪名被釘死於十字架上,時年僅三十三歲。然而“死亡”無法限制做為“神子”耶穌的大能力,三天之後他征服死亡,從死裡復活!
諾貝爾和平獎金得主的人道主義者:史懷哲博士(Dr. Albert Schweitzer, 1875-1965),在其「新約學」名著:《歷史上耶穌的疑問》(The Quest of the Historical Jesus, 1910)一書,就認為:經典上所證言的耶穌,是“信仰的基督”而非“歷史的耶穌”。此一論證之結論,正確指出普世基督徒心目中的耶穌,已經是一位信仰對象的基督(上主國度王者的“彌賽亞”)。所以有關耶穌私生涯的三十年間之經歷,聖經作者只能輕描淡寫,也可以說迄今尚是一個謎。值得注意者,自從保羅(Paul)將基督教信仰加以系統化之後,基督徒就學習他稱呼耶穌為:“耶穌基督”(Jesus Christ,見:加拉太書一:1)或“基督耶穌”(Christ Jesus,見:哥林多前書一:1)。按“耶穌”(Jesus)這個名字原來有「拯救者」的意思,而“基督”即猶太人所期待來自大衛王後裔的「彌賽亞」(Messiah),也是一位仁君(見:以賽亞書九:6 ~ 7)。這兩個稱謂加起來,就是“救世仁君”的意思。不過“耶穌基督是「上主國度」此一生命共同體(地球村)的救世仁君,卻不是騎著戰馬奴役人民的專制君王。為此才以悲劇性之結局(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成為人類贖罪之祭品(旨在解除軟弱人性之原罪),使世人因此與造物上主建立父子的關係。至此,耶穌不但是基督徒信仰上的“救主”,也是「上主國度」的“仁君”──基督,更是基督教教義上所謂的「三位一體」(Trinity,即指:聖父、聖子、聖神)神觀之第二位格:“聖子上帝”。此即普世基督徒的信仰告白,也明顯指出耶穌就是“神人合一”的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