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生命教育:推動學校的靈性課程

生命教育:推動學校的靈性課程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312364
張淑美
學富文化
2007年6月01日
107.00  元
HK$ 101.65  






* 叢書系列:人文社會
* 規格:平裝 / 243頁 / 18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人文社會


社會科學 > 教育 > 概論














  本書是由國際著名的全人教育學者John P. Miller所著,是第一本從廣泛角度論述在教育情境中如何滋養靈性的專書。作者充分探討靈性的本質、分享發展師生靈性的途徑,主張學校也是具有靈性的有機組織,提供許多滋養與關照學校靈性生命的作法。

  本書富含對生命與教育本質的省思,闡釋靈性課程的理念與具體策略,讓我們找回生命與教育的靈魂,激發吾人內在源源不絕的「深邃、有活力的能量」,並喜悅地投注在充滿無限可能與意義的教育工作上。本書適合作為「生命教育」、「全人教育」、「靈性教育」、「環境教育」、「學校組織與行政」、「當代教育思潮」、「課程與教學」等相關課程之教材,對於學校行政領導者及教師之實務自修也深有啟發,更是家長與社會大眾了解生命與教育的好書。

作者簡介

Dr. John P. Miller

  John P. Miller(譯者註:目前他使用另一個名字──Jack)博士係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研究院(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 at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OISE/UT)之「課程與教學學系」的教授,教授研究所層級的許多課程,諸如:「默思實踐者」、「全人課程」、以及「教育中的靈性」等課程。現任 OISE/UT的「教學發展中心」主任。

  Miller博士是國際著名的全人教育、靈性教育學者與實務推動者,寫過非常多關於全人教育的文章及專書。著名的專書包括這本《生命教育─推動學校的靈性課程》(Education and the Soul-Toward a Spiritual Curriculum)、《全人的課程》(The Holistic Curriculum,曾被翻譯成日文與韓文,國內中譯本即將出版)、《全人的教師》(The Holistic Teacher,國內中譯本即將出版)、《全人的學習》(Holistic Learning)、《為智慧與悲憫而教育》(Educating for Wisdom and Compassion)。他在2005年10月間策劃舉辦「國際全人教育研討會」,米勒博士是「全人學習與靈性教育工作網」(the Holistic Learning and Spirituality in Education Network)的主要發起人之一,近來關注靜坐實踐對教師的長期效應之研究。


推薦序—靈性的保惠師
謝辭
第一篇 探索靈性 1
第一章 教育與靈性 3
第二章 靈性的概念 19
第三章 愛與工作 47
第二篇 滋養靈性 71
第四章 內在生命的課程 73
第五章 藝術教育與靈性 113
第六章 地球與靈性 139
第七章 靈性學校 163
第八章 靈性教師 183
第九章 改變和靈性 211
參考書目 233
索引 241


推薦序
—靈性的保惠師

  成為一個受教育的人具有什麼樣的意義?是指那些掌握社會所認同的重要資訊的人嗎?是指那些具有優秀技能可以過優渥日子的人嗎?還是指那些博覽群書、閱歷廣闊的人嗎?或是指那些能拋棄偏執和自我強烈意識,以及具有穩定的內心、憐憫心,並且能對社區付出真實貢獻的人呢?

  我在許多教育書籍和論文上讀到「教育」(education)這個名詞,都指出教育的意義在於「引出」。奇怪的是,既然這世界所需要做的僅是帶引出「原先已經存在的」,為何卻拼命地往我們認為是空白的心靈裡,塞進一些所謂的有價值的東西?這種教育模式在邏輯上應該稱之為灌輸教育(inducation)—強制填鴨,而非引出。

  假如我們想像一個孩子是一個完整的人,以完整的靈性和才能降生於世,這些原本就存在他裡面,只需要被引導出來,這樣我們才有可能來教育他。其實,教育可以為了我們的利益和孩子的自我實現,來引出那未經雕琢的人性。在education這個字中的三個字母duc是與duke同一個字根發展出來的,意思是領導者。教育者是一個領導者,正像一個水管工人一樣,把所有塞在管子裡面的東西都誘導出來,引進這個世界中,以豐富我們所有的人們。

  孩子與生俱有這些潛在的本質,這些並不是指科學、邏輯和技術上的才能。這些本質是想像力、心靈和創造力;也是靈性和願景。一個受過教育的人應是他 / 她與生俱有的本質被引出、誘導和珍視。教育不完全等同於教導,它是透過對每個孩子靈魂的愛和信心所完成的,相信這些站在我們面前的孩子們充滿著潛在的天賦。

  有些孩子的靈性展現出數學方面的潛力,有些展現在藝術方面,另有些則展現在政治方面。在教育這些寶貴的靈魂時,我們必須反思我們的價值觀和期望,然後自問:我們是否正在複製我們自己的小模型,或是正在引領一個永恆的靈魂?是正在把我們自認為最好的塞進孩子裡面,或是正欣喜發現在我們的改變中所造成的微妙影響?

  真正的教育有時發生在一團迷霧之中,我們會被一種神秘的靈性迷霧所包圍,而不能確知自己正在進行什麼。靈性需要信心而非控制,它是一種完全投入現在的喜悅,而非對未來的焦慮感。

  一旦我們從理智轉移到靈性,我們的教導就會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緊接著就會帶來如傑克米勒(Jack Miller)在本書所提到的那種充滿廣闊理解力和想像力的發展。教師需要有一個美好的園地來滋養學生的靈性,梭羅(Thoreau)指出我們都需要被周遭的花草樹木所啟發。一個充滿豐富想像力的地方,在那裡想像力可以毫無限制、不被壓抑地的流動、描繪和雕塑。在那裡將充分地展現靈性的渴望,提供願景和最穩固的安全感。

  這樣的靈性教育從來不被期望是完美的,與靈性運作的喜悅之一就是無知不是罪過,卻是通往美麗境界的道路。在這樣的教育裡,我們珍愛每一個孩子,一點都不擔心等齊劃一的問題。我們也不為心智發展感到焦慮,因為一個人之所以成為人的關鍵在心靈而非頭腦。

  正如傑克米勒所說的,我們也需要關心教師的靈性,教師的靈性同樣也在神秘的迷團裡,靈性會在那裡面運作,而創意的工具則是愛,並非是善變的愛,而是用心靈投入的堅強、穩固的愛。我們都能用愛來學習,沒有愛的感覺,學習就像是一種沒有必要忍受的酷刑,在這真實的教育中,苦難的體驗會帶來感動,卻不會感到痛苦。

  為了將靈性帶入教育中,因此需要以一種堪稱激進的計畫來進行,其實還算是溫和的作法。眾所皆知,溫和的作法一定需要一種根深蒂固的力量和安全感,只有不牢靠的基礎會演變成激烈的作法,而靈性教育需要的是想像力而非暴力。

  我想不出有任何事物會比將靈性帶回教育這件事對我們的社會更重要的,在這樣的靈性議題上,我支持傑克米勒成為我們的領袖,讓他帶領我們每一個人進入一個可以啟發我們天資根源和找到充滿喜悅的地方。

Thomas Moore

謝辭

  很多人對於本書的靈性貢獻良多,我的好友兼同事琳達羅吉斯(Linda Rogers)為本書編輯一個初略的大綱,她也提供一些意見和引文,我已應用在本書之中。

  另外一位協助本書的同事好友是弗羅伊德羅賓森(Floyd Robinson),他閱讀本書的初稿並給予評論,我已在結稿時納入他的一些意見,非常感謝他對本書所投入的關注。

  特別要感謝湯瑪斯摩爾為本書撰寫如此發人深省的序言。

  我也要感謝另外兩位同事,大衛馬偕克(David Marshak)和傑佛瑞凱因(Jeffrey Kane)對本書所提供的回饋,作為我在修訂此書的參考。

  紐約州立大學出版社的布利思席娜羅絲(Priscilla Ross)和珍妮鐸琳(Jennie Doling)也在校訂本書時提供許多的協助,我特別感謝他們仔細的校對,修正許多原稿的錯誤。

  我也想要感謝我在多倫多大學安大略教育研究所的學生,以及日本神戶親和女子大學的學生,我能有機會和他們一起討論很多本書的概念 ,他們的靈性對我的生活和工作有非常大的啟發。

  最後,我要感謝我能和五嵨綠櫻井(Midori Sakurai)一起分享很多本書中的概念,她的靈性繼續在滋養著我的靈魂。

主譯者序
─找回生命與教育的靈魂

  靈性關懷大師湯瑪斯摩爾在本書原文推薦序中提到:「教育」(education)的本義在於「引出」、帶引出學生「原先已經存在的」。但是長久以來,學校教育卻拼命地往我們認為是空白的心靈裡,塞進一些所謂的有價值的東西,我們自己與孩子都陷在追趕與符應外在所謂的「科學與客觀」績效的迷思中,衍生出愈來愈多的疑問與生命的空虛感。誠如本書作者剴切呼籲:「我們的生活步伐本身已經喪失了靈魂,我們似乎都匆促地去拮取與消費,卻用極少的時間在單純的樂趣上,我們不會為了僅僅是感覺到新鮮微風拂面而來或觀看孩子在玩耍就心滿意足」;而「教育已變成這種戲碼的一部份,我們不斷地被提示受教育的目的是準備兒童能在全球經濟中競爭,卻鮮少提到更寬廣的教育願景,包括對全人(the whole person)教育的關注……演變成一連串的測驗與障礙,而非強調學習。」(見第一章)。結果造成我們的生命與教育似乎都失去了生氣或能量,簡直是失去最重要的核心本質──「靈魂」。

  本書是由國際著名的全人教育學者約翰米勒博士(John Miller,目前他比較常用傑克這個名字)所著,他在書中充分探討靈性的本質、分享發展師生靈性的途徑,主張學校也是具有靈性的有機組織,提供許多滋養學校靈性生命的作法。全書富含對生命與教育本質的省思,闡釋靈性課程的理念與具體策略,讓我們找回生命與教育的心靈,激發吾人內在源源不絕的「深邃、有活力的能量」,並喜悅地投注在充滿無限可能與意義的教育工作上。本書適合作為「生命教育」、「全人教育」、「靈性教育」、「環境教育」、「學校組織與行政」、「當代教育思潮」、「課程與教學」等相關課程之教材,對於學校行政領導者及教師之實務自修也深有啟發,更是家長與社會大眾了解生命與教育的好書。

  本書架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三章,旨在探討靈性與教育的本質、探究各種靈性的概念,以及討論愛與工作對心靈發展的重要性。第二部份討論如何把靈性帶進學校中,包括第四至第九章:第四章討論有關內在生命的課程,例如冥思(meditation)、意象化(visualization)、夢的運作 (dream-work)與個人自傳(autobiography)等方法;第五章探究藝術如何滋養靈性,諸如:意象化藝術(visual art)、音樂、戲劇,以及創意寫作等;第六章討論地球教育(earth education)及其如何支持靈性;第七章探討如何增進學校靈性的方法,並介紹幾個實例;第八章則介紹如何鍛練老師自己的靈性;最後一章介紹靈性教育實施的基本原則、可能的阻礙之處理。

  本書是我和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生命教育碩士班第一屆全班同學通力合作完成的譯作,由於在92 學年度下學期本人擔任他們研一下學期「生命教育理論研究」課程,採用本書原文作為部分教材,深覺本書充滿對生命與教育的省思,提供生命教育中靈性課程的豐富理論基礎與實務策略,適合進一步推廣,因而引發翻譯成中文的動機。全班分成幾個小組分工合作一起翻譯、查證與請教相關專家,最後由兩位同學-吳俐錦與蕭佳莉老師負責整合,他們除自己仔細校對之外,還出錢出力找人校閱譯文初稿,令人感動。我們的聯繫方式都可以透過高雄師大教育系查詢,茲將本書各章負責的成員名單臚列如下:

章名 譯者

  1. 教育與靈性 張淑美

  2. 靈性的概念 張淑美

  3. 愛與工作 孫郁荃、郭文娟、王淑慧、賴羿潓、柯克昌、黃淑芬

  4. 內在生命的課程 陳維真、黃同展、盧雅萍、蕭佳莉、劉淑娟、丁居倫

  5. 藝術教育與靈性 宋佩蓮、林瓊楓、李桂仙、蔡奉庭、黎筱圓

   6. 地球與靈性 陳得添、張家禎、陳玟靜、蔡政文、周招香、吳俐錦

  7. 靈性學校 孫郁荃、郭文娟、王淑慧、賴羿潓、柯克昌、黃淑芬

  8. 靈性教師 劉樂農、施紅朱、郭展宏、李昱平、藍乙琳、羅素蘭

  9. 改變和靈性 陳得添、張家禎、陳玟靜、蔡政文、周招香、吳俐錦

  感謝我服務的國立高雄師大能夠設立「生命教育碩士班」(回流在職碩士班),培養一屆屆、一群群關懷生命教育的工作夥伴,本書就是第一屆研究生的學習與奉獻的具體成果。謝謝我的家人,支持我犧牲許多應該陪伴他們的時間,去推動生命教育。此外,修習過本人教育學分課程的高師大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蔡淑敏君以及也是我的學生-教育系第一屆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王敏如老師,兩位均協助後續的校稿與排版,非常感謝他們的付出。由於本書從策劃到完稿約歷三年,學生幾乎都已畢業離校,本人身為策劃與主譯者則統籌整個過程的進行、聯繫與審訂全書之文字與付梓,頗為瑣碎費時,付出許多心力,但是能和他們一起身體力行奉獻於生命教育的推動,似乎感覺到真有源源不絕的動力支持我圓滿最後的完稿。感謝學富出版社負責人于雪祥先生對出版生命教育專書的支持,不計成本取得本書中文版版權,諸位編輯同仁耐心等待譯稿。相信本書對國內生命教育、全人教育與靈性課程的探討與推動,應該會產生帶動的影響。

  最後,鑑於本書是這麼多人的奉獻之作,藉由此書我們織出更多關懷生命與教育的網絡、產生靈性「緊密聯繫」的關係,而我的學生們也委託我全權處理本書的中文出版權,因此謹代表這份緊密的連結,將微薄的翻譯稿費捐給致力於推動社會之臨終關懷與生死教育的「佛教蓮花臨終關懷基金會」,讓這份關懷生命的情意廣傳出去,盼望能引起不僅是在教育界,更帶動社會大眾對生命與靈性教育的關心,共同來「滋養」社會共同體的靈性生命,促進教育與社會的祥和發展。

張淑美
西元2007年5月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其 他 著 作
1. 生命教育-全人課程理論與實務
2. 如何成為全人教師
3. 學校為何存在?美國文化中的全人教育思潮
4. 生死一線牽-超越失落的關係重建
5. 幼兒環境生活教育教學資源(綜合活動)
6. 幼兒環境生活教育教材教法─4∼5足歲學期教學計畫
7. 幼兒環境生活教育教材教法─5∼6足歲學期教學計畫
8. 生與死的教育
9. 中學「生命教育」手冊-以生死教育為取向
10. 幼兒活用文字卡(6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