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定價99.00元
8
折優惠:
HK$79.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尋找著力點:生活之妙,功在奏效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266334
鄭石岩
遠流
2010年5月01日
80.00 元
HK$ 68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鄭石岩作品集-唯識心理系列
* 規格:平裝 / 264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四版
* 出版地:台灣
鄭石岩作品集-唯識心理系列
分
類
心理勵志
>
生活哲學
同
類
書
推
薦
在都市窩居10年,我過得還不錯:只是維持最低限度的工作量和人際關係,九成的焦慮也遠離了
喵星人的生活哲學:從工作、戀愛到人際,一掃煩憂的處世之道
別慌,一天只做三件事就好:褚士瑩的日常慢哲學
痛痛的勇敢:學習處理悲傷,擁抱無常,活出自己的精彩
練習不想要:在過剩世界裡,我們要學會減法生活
內
容
簡
介
生命是一獨特個別的存在,每個人都值得肯定,這是唯識家「別境」的概念。本書將東方唯識論與西方心理學融合,目的在於協助現代人尋找自我調適之道,開拓成功愉快的人生。
把握個人特質,成就人生價值的五項因素為:
●擁抱希望的勇氣(欲)
●保持正確的信念(勝解)
●學習新觀念與活知識(念)
●穩得住就做得好(定)
●作創意的思考(慧)
以上正是成功人生的著力點。書中討論所及,從生命的意義到信仰的課題,從生活的實現到情緒與壓力的紓解,無一不是活生生的生活智慧。
無論是初出校園、正在規劃人生目標的社會新鮮人,還是積極調整生涯發展藍圖,或想進一步提升精神生活品質的現代人,找到著力點,才能成為生活贏家。
佛教的信仰和修持,必須配合現代生活的需要,信仰和生活相融,才能做到「解」與「行」相應。唯識心理學提供了科學和清晰的解釋,讓修持者有清楚的實踐方法。其宗旨和重心,在發展個人正向的性格、態度、情緒和優點,並引導一個人作正向的人生覺悟(正等正覺),找出有限生命的無盡希望。
唯識心理學目前已完成六部作品,都以唯識論中「心所法」為藍本,結合心理學理論和實務經驗,所建構出來。另外五本書分別為:《換個想法更好》、《勝任自己》、《精神體操》、《過好每一天》與《生命轉彎處》。
作者簡介
鄭石岩
心理學家鄭石岩,宜蘭縣員山鄉人,政治大學教育學碩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研究,當過中學老師,也在大學任教多年,並擔任教育部訓育委員會常務委員,負責學校輔導及訓導工作,現已退休。從事心理諮詢與教學研究三十餘年,曾獲頒教育部輔導工作優良貢獻獎;七歲即接觸佛法,對佛學與禪學素有修持;半工半讀完成學業,務農做工經商,人生閱歷豐富,是融合心理學、教育學與禪佛學於日常生活應用的倡言人。他理論與實務並具,著作超過四十本,曾獲行政院新聞局優良圖書金鼎獎,是積極入世,以書文度人的最佳見證。每年有兩百場以上的演講,其著作在海內外廣受歡迎,自詡為踏實悅樂的生活者。目前研究與旅行是他的學習方式,寫作與演講是他的工作,助人與講經則是他的行持。
目
錄
總序/我的創作歷程 4
導讀/正向的生活智慧:唯識心理學的意義 14
自序/使力正確便能成功 20
壹 擁抱希望的勇氣 25
1.做正確的抉擇 32
2.勇於做改變 38
3.不做不可能實現的夢 44
4. 明白自己究竟要什麼 50
5.開創自己的生涯 55
6.活在希望之中 61
貳 保持正確的信念 67
1. 生活的基本信念 74
2.怎麼解釋就怎麼活 81
3.心態即是生活的品質 88
4.對現實生活的覺察 94
5.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101
6.信念左右命運 108
參 新觀念與活知識 115
1.注意腦袋裡裝什麼 122
2.把握活用的觀念 130
3.獲取三種實用的知識 138
4.要懂得人情世故 146
5.學習要有伴才好 154
6.提防錯誤的知見 161
肆 穩得住就做得好 169
1.堅毅令你挺得住 176
2.在運動中培養堅毅 184
3.保持你的肯定性 192
4.認清生活的不確定性 199
5.人生不能怯場 206
6.冷靜面對危機 214
伍 做創意的思考 223
1.善用創造力 230
2. 藏在現實中的創意 238
3.發掘生命的活力 244
4.實現希望的智慧 251
5.活下去的真諦 257
序
自序
使力正確便能成功
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存在,都應該有其絢爛的綻放,和經歷成長之後,獲得圓熟的精神表現。
生命的過程是艱辛的,是崎嶇顛仆的,都要回答各自的遭遇和挑戰。所以,生命的現象,如果套用唯識論的說法,是一個別境,而非遍行。
人為了活得有目的、有意義,不僅是把肚皮餵飽,能滿足聲色之娛就可以。而是在基本生活之外,必須去實現其個別的人生價值。這一點如果得不到滿足,將導致精神生活的失衡,和人生的挫敗。
人活著就是要追求成功與實現。至於在哪裡成功,怎麼得到實現,那是個別所要追尋的課題。於是,如何找到著力點,讓自己獲得成功,得到生命的實現,正是每個人努力的目標。
談到成功人生的著力點,我的腦海就浮現祖父的慈祥面龐和一雙粗壯的手。在我童年的時代,經常跟著大人上山工作,粗重的活幹不來,拔草鋤地好像是鄉下孩子的本能,不用教就做得中規中矩。有一次,我看老祖父鑿石,要把一塊巨石,鑿成石塊和石板,當屋簷下的石階和踏腳石。我放下手邊的工作,入神地看著他粗壯的雙手,很技巧地敲出成品。
他在大石塊上,順著紋路,循一直線先鑿三到五個小孔,然後找對著力點,猛一敲,石頭就整整齊齊的裂開。同樣的動作,幾次就鑿好一塊方形石塊或長條石板。當時,我讚歎祖父真是神乎其技,不禁問道:
「阿公!你怎麼有辦法把它切得整整齊齊呢?」
「方法對,著力點對,就可以把石頭敲擊成磚!」
於是,祖父邊解釋,邊示範,每一次都準確地照預定的方向裂開,不一會兒又造出另一個方形石塊來。他頓了頓,把手上的大頭和鑿子放下來,用他粗壯的手,邊比劃邊說:
「什麼事都一樣,尋到著力點,就能順利完成。你該明白無論做人做事,或讀書寫字,都一樣要找對著力點!」
後來祖父又說了些什麼,我已經記不清楚。我只記得那一幕像哲人一樣的講話,像畫一般的工作神情和雙手。留給我的一句話是「尋找著力點」。
多年來我從事諮商和輔導工作,對於活生生個案的觀察和研究,有了一些心得,我發現精神生活所表現的,正是現實生活的挑戰。如果一再的挫敗,銳氣就會退失,信心和創意就受到扭曲和抑制;就像鑿取石材一般,若著力點不對,會碎成許多小塊或扭曲而不成材一樣。
長期以來,我不斷向大藏經中尋找古人精神生活的智慧,發現《唯識論》中別境的理論,正是追求成功人生的指引。它能幫助我們找出著力點。我發現欲、勝解、念、定、慧這五個因素,就好像祖父鑿石的那幾個孔。人必須從這五個孔下功夫,然後找到使力的重心,就能一氣呵成,石破天開,看到生命的絢爛。
欲是希望或願景,人如果不運用這個心理動力,就無法振作起來,因為哀莫大於心死。人如果沒有透過它來發展精神生活的希望,就無法超越現象界的領域,開展更高層的意義與價值。
其次是勝解,它是一個人的信念,是解釋生活遭遇的價值系統。如果人的基本信念有了偏差,他的人生就陷入錯誤的歧途;信念正確,則能振衰起弊,讓一個人走出光明的人生路來。
其三是念,它是正確的知識和觀念,要能通過生活現實的檢驗,是能解決問題的知識和技能。它是生活與工作的工具,是生存的憑藉,也是成功與幸福的匙鑰。
其四是定,它是安定沉穩的心。透過它,理性才得到伸展,意志才變得堅定,感情才會自然流露,生活的創意和生命的智慧,才可能綻放出來。定決定了人的情緒。當一個人的情緒陷於紊亂時,他的生活品質也就得不到保障。
其五是智慧,它引導個人清醒地思考,去過創造性的生活。我們生活在無常的變化情境之中,既有的知識和技能,往往不足以應付新的挑戰和需要,所以如何運用彈性思考和創意,是生命世界中重要的一環。
我認為這五個因素,是成功人生的著力點。透過西方心理學的闡釋,觀察現實生活中的事例,結合實際諮商工作的經驗,我已盡力把成功人生的知識,做了活用與表達,希望它能帶給大家更多成功的喜悅。
最後,我要說明一點,這本書只就「唯識論」中的別境,做應用於生活的闡釋,至於出世間法所指精神生活的超越部分,將在他書另做討論。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