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日本人也不知道的日本語3:敬語、人物對話、書信書寫、文化歷史……學會連日本人都會對你說「讚」的正確日語
定價87.00元
8
折優惠:
HK$69.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中風偏癱康復術詳圖解
9789867825117
潘暢
知音
2010年5月01日
117.00 元
HK$ 117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大眾中醫叢書
* 規格:平裝 / 358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大眾中醫叢書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這是一本中西醫雙效中風復健圖解。
近年來,腦中風死亡率一直高居台灣地區十大死因第二位,腦中風後遺的偏癱率,也不斷增加。為了要維護較好生活品質,除醫療單位努力,病患居家照護,更是不容怠忽。
本書以詳細地圖像解說,介紹腦中風病患由急性期到恢復期的肢體復健,且有一半篇幅介紹中醫穴位按摩及經絡推拿,就病患與家屬而言,將可學習到中西醫對腦中風後遺的照護技能,對醫護人員而言,也是很好的參考書籍。
目
錄
第一章 概述
(一)辨病
(二)辨證
(三)功能障礙
(四)偏癱康復
第二章 人體各主要關節運動圖說
(一)頭頸部
(二)腰背部
(三)上肢部
(四)下肢部
第三章 正確臥位及其變換詳圖解
第四章 急性期被動功能鍛鍊詳圖解
一、上肢部
二、下肢部
第五章 正確體位及其變換詳圖解
第六章 恢復期康復術詳圖解
壹、患者自己被動功能鍛鍊
一、上肢部(臥位)
二、下肢部(臥位)
三、上肢部(坐位)
貳、患者自己主動功能鍛鍊
一、頭頸部(臥位)
二、上肢部(臥位)
三、下肢部(臥位)
四、頭頸部(坐位)
五、上肢部(坐位)
六、下肢部(坐位)
七、腰部左右旋轉式(坐位)
八、頭頸部(站位)
九、上肢部(站位)
十、腰腹部(站位)
十一、下肢部(站位)
十二、舉臂提足,下蹲旋髖式
十三、患者轉身、倒行及上、下梯
參、患者自我按摩
一、上肢部(臥位)
二、胸腹部(臥位)
三、下肢部(臥位)
四、上肢及背腰部(坐位)
五、掌抖陰囊法
六、抖搓雙乳法
七、下肢部(坐位)
八、叩肩捶腰法(站位)
九、下肢部(站位)
肆、中醫推拿
一、手法處方
二、手法配伍
(一)風痰阻絡型
(二)肝陽暴亢型
(三)痰熱腑實型
(四) 氣虛血瘀型
(五)陰虛風動型
第七章 後遺症期畸形矯正詳圖解
一、提胯斜行矯正法
二、甩腿側行矯正法
三、甩擺小腿行走矯正法
四、足垂內翻矯正法
五、肩手綜合證矯正法
六、肩關節半脫位證矯正法
第八章 中風患者問
(一)患者如何進行中藥浴治療
(二)患者怎樣進行自我用腦訓練
(三)患者怎樣進行語言訓練
(四) 患者如何利用日常生活進行功能鍛鍊
(五)患者康復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問題
(六)怎樣合理安排患者的家庭康復
(七)患者怎樣科學安排起居
(八)扶助患者入廁注意什麼
(九)為偏癱患者擦浴應注意什麼
(十)為偏癱患者洗浴應注意什麼
(十一)患者如何選擇食物
(十二)患者宜吃哪些常用藥用食物
(十三)蛋白質與中風的關係怎樣
(十四)吸煙、飲酒與中風的關係怎樣
(十五)患者能喝茶嗎
(十六)如何對患者進行心理療法
(十七)頸椎病患者能發生中風嗎
(十八)為什麼血壓過低也能引發中風
(十九)腦血栓形成經治療後血管還能通嗎
(二十)中風為什麼會遺傳
附一、使人體主要關節運動的肌肉簡表及運動示意圖
附二、人體部分常用穴位定位圖
序
序
中風是中醫學的一種病名,猝然仆昏,不省人事伴有半身不遂偏癱、顏面歪斜,語言蹇塞等症,猶如大風驟至致而有昏天暗地,拔樹倒屋之勢,變化迅速,危象叢生,故以中風之稱。中風乃因為腦血管病變產生,由於病發突然,一般醫療人員慣稱本病為「腦血管意外」CVA(cerebrovascular accident),然而腦中風乃「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常是多種慢性疾病的結果,特別是高血壓和動脈硬化等。腦中風有腦出血、腦血栓、腦栓塞等引起各種腦神經症狀,有偏癱運動障礙、有感覺障礙、有語言障礙,甚至昏迷或死亡等。
腦中風的發病率高,病殘率高,復發率高及死亡率也高為特點,在台灣從1967年至1981年連續15年為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的第一位,直到1982年才被癌症所取代,退居第二位。每年因腦中風而死亡的人數大約有壹萬多人(2001年因腦中風死亡的人數為13,141人,每10萬人死亡率為58.82,佔總死亡百分比為10.37%)而造成殘障者倍於此數,加上歷年倖存累積下來者,罹患腦中風受害者的確相當多人,而隨著人口的高齡化,久臥病床的腦中風老人也增加。大陸老年人每年大約有200萬人發生腦中風,由於腦中風是常見病有其重要性,在預防、治療和復健方面有待不斷的加強。從前認為腦中風患者必須臥床,這種觀念已成過去,現在都主張腦中風後,患者應該儘早進行復健治療。
本書作者潘暢出版「中風偏癱康復術詳圖解」結合中西醫的特色,採用繪圖,配以簡明易懂的文字,深入淺出,易學易用。提供腦中風偏癱患者正確復健治療。根據腦中風偏癱的急性期、恢復期和後遺症的症狀特點之復健治療方法,使患者、家屬按好順序學習和操作,並發揮中醫特色自我按摩及中醫推拿。腦中風後遺症早期接受復健治療,其預愈好,要把握復健的黃金時期,接受復健部復健醫師,物理治療及職能治療等團隊指導治療,在家庭、家屬的適當照顧,周遭親友的鼓勵及耐心與病患本身自動自發強烈求好的意志,恆心及毅力自我鍛鍊相當重要,來降低其致殘率及提高功能恢復率。
腦中風的預防重於治療,但一旦不幸罹患腦中風,即需要面對事實,本書提供居家復健治療方法,把握最佳黃金時機,早日康復。
中國醫藥大學教授
張永賢
前言
中國醫學的“中風”證,在現代醫學的高血壓、腦出血、腦梗塞等腦血管意外性疾病中較為常見。大陸目前已有1/3的省市進入了老齡化,而老年人每年大約有200萬人發生中風,其中約70%的患者殘留下各種功能障礙。因此,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中風的發病率、存活率和後遺的偏癱率亦不斷增大。
中風患者因偏癱造成生活不能自理,其原因除患者各自體質、疾病性質、病情程度不同外,正確護理和康復治療與否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正確的護理和康復治療能大大降低其致殘率,防止發生關節拘攣僵直,並能提高偏癱患者的機能恢復率,改善其生存質量。
因此,為中風偏癱患者提供正確的護理方法和康復治療知識,是每一個醫(護)工作者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為此,作者集十多年研治中風偏癱的大量臨床經驗,寫出了《中風偏癱康復術詳圖解》一書。由於一些醫學術語較為深奧、難懂,一般讀者,尤其是非醫務工作者一時無法僅憑文字就能正確理解各功能體位和關節活動方位等,因此,本書以詳細的繪圖,配以簡明易懂的文字,提供給讀者一套正確而系統的護理和康復治療方法;同時,為了明確人體各主要關節的生理活動方位和範圍,使讀者更容易、準確而順利地進行相關的功能鍛鍊,本書專設了“第二章人體各主要關節運動圖說”,願讀者學後有所收益。
根據中風偏癱病症的急性期恢復期和後遺症期的病理特點本書分述各時期相應不同的護理和康復治療方法,以利醫?護)人員和患者按順序學習和操作。
康復治療一般可以在中風患者病情穩定後,從3 ~ 7天開始為宜。臨床實踐表明,患者在清醒並脫離顯著的抑制狀態時,正確地進行輕鬆而緩慢的各關節分離而獨立的主動功能鍛鍊,是不會加重病情的,即使是腦出血患者也不會發生再次出血現象。對伴有高血壓和全身血管硬化(包括冠心病)的患者,只要功能鍛鍊時不要過量屏氣動勁,同樣不會出現危象。
臨床發現,中風偏癱患者通過正確的康復治療,3個月內恢復得最完善。一般認為,神經功能的恢復在6個月內結束,半年後恢復的可能性相對較小。因此,康復治療得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推動靜脈回流,加快新陳代謝使腦局部受損的範圍縮小?同時,腦側支循環的建立使腦缺血得以改善有助於肢體的恢復患者要能盡早、盡快地恢復患側肢體功能,就必須正確地理解和實施康復治療方法。所以讀者學習本書請注意以下幾點正確醫學術語:書中附有人體各主要關節生理運動姿式和最大的活動範圍的圖解及其醫學術語。在此要說明的是,書中所說的屈肩、伸肘、伸腕、屈腕、伸踝、屈踝等分別是屈曲肩關節、伸直肘關節、背屈腕關節、掌屈腕關節、背屈踝關節、蹠屈踝關節等,以其類推。另外,掌心向上(前、外)是指前臂旋後,反之亦然。望讀者認真閱讀、正確理解,以利其康復工作。
熟悉肌群:書中附有支配人體各主要關節運動的肌群圖表。讀者,尤其是從事康復醫療工作的專科醫(護)人員一定要熟悉支配各關節運動的肌群,以及每一骨骼肌起止點(部位)。這樣不僅有利於患者正確而系統地進行功能鍛鍊,或有選擇地、有針對性地進行康復治療,也可為醫(護)人員正確指導和治療提供理論依據。
力量適度:無論是患者自己主動功能鍛鍊,還是醫(護)人員(包括患者家屬)為患者進行的被動功能鍛鍊和治療,開始(或初期)的力量和活動範圍一定不要過大,更不必要求患者各關節運動範圍達到其生理活動範圍,否則,易造成關節拉傷;又由於中風偏癱患者多伴有感覺功能障礙,感覺較遲鈍,力量過大會造成皮下瘀血等新的損傷。另外,早期時患者千萬不要進行負重鍛鍊,否則,易造成關節脫位。
準確取穴:取穴準確與否是決定康復治療效果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書中已準確地說明了所需用的每一穴位之部位,讀者閱讀後仍不十分清楚時,可先看一下附在書中的常用骨度標示圖、穴位簡圖、以及有關穴位的專業書,然後按照圖解的順序進行自我按摩或中醫推拿,以期達到明顯療效。
總之,中風偏癱患者的康復過程,就是替代性功能鍛鍊和受損神經功能的恢復過程。也就是說:一方面患者通過學習新的功能,以替代喪失的舊有的功能;另一方面通過神經功能自身結構的恢復和重建,來恢復患者原有的功能。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徐麟先生為本書繪製了詳細的圖解,並得到李玉琴先生的支持和配合,在此一併致謝。
借本書出版之際,對長期關心和無私幫助我研習醫學的親友們深表敬謝!
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謬誤之處敬請內外同仁批評指正,以便再版時採納。
編者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