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典名著,中英對照全譯本呈現!
全臺高中老師強力推薦
全球狂銷六百多萬冊,十餘種譯本及有聲書面世
榮獲「Before Columbus Foundation」美國書卷獎
美國著名《Norton Anthology of American Literature》文學類教科書指定文章
.中英對照,譯文優美。不論是英文學習或是中文賞析,都是最佳的上選好書!
.林為正教授精闢賞析導讀,從各種文學角度及翻譯手法,帶你進入芒果街的世界!
.全文細膩比喻的運用,以及打破小說 / 散文格式,以新詩般的文字表現。
.教育小說的脈絡:顯淺的文字及深刻的內容,除了吸引讀者間的評論,亦引起學術界的興趣。
作者簡介
珊卓拉.西斯奈洛斯 Sandra Cisneros
美國當代著名女詩人
一九五四年生於芝加哥,墨西哥裔。
西斯奈洛斯在詩歌與小說方面的成就,獲得國際讚賞,榮獲無數獎項,包括拉南文學獎(Lannan Literary Award)、美國書卷獎(American Book Award),以及國家文藝贊助基金(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與麥克.阿瑟基金會(MacArthur Foundation)的獎助。其著作包括兩部長篇小說,《家住芒果街》、《糖果》,一部短篇小說集,《嘯女溪》,兩本詩集,《我很壞很壞的一面》、《放蕩女子》,以及童書《毛髮》(Pelitos)等等。
創辦馬康多基金會(Macondo Foundation),該會聚集有心作家協助需要幫忙的族群,她還是聖安東尼市湖泊夫人大學(Our Lady of the Lake University)的駐校作家。目前居住於聖安東尼市。
作者網站 www.sandracisneros.com
繪者簡介
翁書旂 Pony
1990年生於台南市,目前就讀於羅得島藝術學院〈RISD〉建築系二年級。
自高中起曾為母親的幾本書插畫與封面繪圖。
2009年12月,與姐姐、母親共同創作親子繪本〈Bitbit,我的兔子朋友〉。
譯者簡介
林為正 Xavier Lin
現為國立暨南大學副教授
University of Warwick 翻譯研究博士,中山大學英語研究所文學碩士,政治大學企管系商學士。專長於英詩、翻譯理論、詩歌翻譯、翻譯實務、英語教學。
創作出版《一朵玫瑰的畫法》、《蘭陽文學叢書之九》(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1995)。
林為正副教授電郵 wclin@ncnu.edu.tw
得獎紀錄
Warwick Postgraduate Research Fellowship (from University of Warwick) 2003-2005
1992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翻譯組
1992梁實秋文學獎散文創作組
1991梁實秋文學獎詩歌翻譯組
1990梁實秋文學獎散文翻譯組
1990西子灣文學獎
1989中山大學詩歌創作比賽
1985政大英作比賽
1985政大翻譯比賽
在原作裡有許多地方運用著名的童話與文學典故,例如〈吉兒的傢俱買進賣出〉裡的音樂盒,打開後有如潘朵拉盒子,釋放出藏在盒中無數的神奇東西。〈萊法耶拉禮拜二喝椰子、木瓜汁〉裡,不能出門的萊法耶拉明白比喻為長髮公主,從窗口垂下連絡外界的繩索。〈猴子花園〉裡,車子在主角眼中變成了巨型蘑菇,情節有如「耶絲蓓朗莎」夢遊仙境。〈三姊妹〉裡那三位似乎有法力的三名老婦則呼應了西方文化裡有許多女性三人組的意象,包括希臘神化裡復仇三女神(The Furies)、命運三女神(The Three Fates)、三美神(The Three Graces)。至於多次用到的「鞋子」則是呼應了灰姑娘的玻璃鞋這個大家熟稔的典故。
本書書名看似簡單明暸,卻有難譯之處。這裡牽涉到標題的作用與傳統,中西並不相同。首先,兩方的文字,有彼此所無的元素,例如定冠詞即中文所無。原文標題,The House on Mango Street,若僅就字面意思來看,是「那棟芒果街上的房子」。既不是複數的houses來泛指那條街坊,也不是其中隨便一棟(a house),而是The,即特定的一棟。於是其意涵便因為這個定冠詞特定指涉而不同。那棟房子正是她住的那棟。代表主角在芒果街的家,代表她在那裡渡過的歲月。最後的章節顯示,不管過去未來住過多少地方,芒果街在主角的人生的核心地位不容動搖。不但因為那是她住得算最久的地方之一,不但因為那是她個人人生中重要轉捩點發生時所住的地方,更因為那也是她家人主要的居住地。而房子與家之一體兩面,到了最後也有結合的傾向。更重要的是,中文作品之命名傳統與西方並不相同,前者通常必須朗朗上口。因此本譯最後以《家住芒果街》為名,以涵蓋上述層面。
以往各種詩體,必然有一定的韻腳、格律、文本形式等,例如英國式十四行詩基本上有十四行五音步之抑揚格詩行,並押 abab/cdcd/efef/gg之韻腳。自由體詩歌這種發源於十九世紀而大盛於二十世紀的詩歌文體,放棄這三個以往詩歌視為必要的元素,而改以行勢、文義與聲音之交錯呼應,來創造詩意、凸顯情境。因此詩作往往乍看下,可能類似排列零亂的散文,但是當讀者讀出每首作品內在自成系統的美感規則之後,往往有不可言喻的頓悟詩趣。如下所列之W. C. 威廉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之名作,“As the cat”,所示,
As the cat
climbed over
the top of
the jamcloset
first the right
forefoot
carefully
then the hind
stepped down
into the pit of
the empty
flowerpot
There Was
an Old Woman
She Had
So Many Children
She Didn’t Know
What to Do
首先,顯然這麼長的篇名,不可能在寬度有限的書頁上印成單行,而必須安排成數行。但就散文的修辭以及篇名的形式傳統而言,此篇名大可且更當精簡成There was an old woman who had so many children and didn’t know what to do,而且亦不妨排列成
There was an old
Woman who had
So many children
And didn’t know
What to do
照片中這位年輕女子以霍赫.路易斯.波赫斯(Jorge Luis Borges)的《夢虎》為藍本來塑造她日漸成形的書,波赫斯是她從高中時代便閱讀的作家,其故事片段擲地有聲,有如安徒生童話或奧維得(Ovid)或百科全書裡的條目。她希望自己寫出的故事能跨越文類間的籓籬、口說與書寫的分野、嚴肅文學與兒歌的鴻溝、紐約與想像村落瑪康多(Macondo)的落差、墨西哥與美國的國界。沒錯,她希望她景仰的作家能欽佩她的作品,但她也要讓沒有閱讀習慣的人讀了它們一樣能得到樂趣。她絕無意寫一本讀者無法讀懂,卻還要為不懂慚愧的書。
她會受邀是因為她是一本新詩集的作者——芒果出版社的《壞男孩》——那是蓋瑞.索托(Gary Soto)與蘿娜.迪.塞萬堤斯(Lorna Dee Cervantes)為文學所做的貢獻。她的書只有四頁厚,在廚房餐桌上用訂書機跟一把湯匙裝訂而成。她不久發現,許多其他作家已寫過「真正」的書,紐約的大出版社出版的精裝書、刊登於成千上百種真實的報紙上。她真的是作家嗎?或者只是假裝是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