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I:調教(電影封面版)
  • 定價127.00元
  • 8 折優惠:HK$101.6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雨的祈禱 Prayers for Rain

雨的祈禱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350973
尤傳莉
臉譜
2010年4月09日
127.00  元
HK$ 107.95  






* 叢書系列:派崔克/安琪私探系列
* 規格:平裝 / 416頁 / 14.8*21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派崔克/安琪私探系列


文學小說 > 翻譯文學 > 美國文學








人心大旱裡,誰回應她的祈禱?

《隔離島》、《神祕河流》作者丹尼斯.勒翰又一撼動人心力作
《紐約時報》年度矚目好書、亞馬遜網站選書

全球銷售突破八十萬冊
1999年《紐約時報》年度矚目好書
1999年12月亞馬遜網站選書(Penzler’s Pick)
2000年夏姆斯獎(Shamus Awards)決選入圍作
2000年貝瑞獎(Barry Awards)決選入圍作

  「她想死,肯錫先生。她想死想得不得了。」

  「是想死,還是想被拯救?」

  「不都是一樣的嗎?好脫離這個世界,不是嗎?那就像……就像祈雨,在沙漠中央祈求降雨。」

  六個月前,她還是私家偵探派崔克.肯錫的客戶,是個熱愛生命的活潑女子。六個月後,她從波士頓著名的地標大樓一躍而下──那是一連串自我毀滅的最終收場。

  她或許真的是自殺身亡,沒人在大樓上從她身後推了致命的一把,但在她生命結束前最後幾個月的時光裡,肯定有股恐怖的力量,推她走上生不如死的絕路。警方無心調查、法律無力制裁,可是派崔克可以,雖然他不清楚自己為何要這麼做──沒人委託、沒有酬勞,是罪惡感作祟或好奇心使然?

  或許,這不過是回應一名女子,在荒漠人心中呼喚降雨的祈禱……

作者簡介

丹尼斯.勒翰 Dennis Lehane

  一九六五年八月四日出生於美國麻州多徹斯特,愛爾蘭裔,現居住在波士頓。八歲便立志成為專職作家,出道前為了磨練筆鋒、攥錢維生,曾當過心理諮商師、侍者、代客停車小弟、禮車司機、卡車司機、書店門市人員等,以支持他邁向作家之路的心願。

  一九九四年以小說《戰前酒》出道,創造了冷硬男女私探搭檔「派崔克/安琪」系列,黑色幽默的對話與深入家庭、暴力、童年創傷的題材引起書市極大回響,五年內拿下美國推理界夏姆斯、安東尼、巴瑞、戴利斯獎等多項重要大獎,外銷二十多國版權,並以此系列寫下北美一百三十萬、全球兩百四十萬冊的銷售成績。

  勒翰真正打入主流文學界,登上巔峰的經典之作,是非系列作品《神祕河流》。小說受好萊塢名導克林伊斯威特青睞改拍成同名電影,獲奧斯卡六項提名,拿下最佳男主角、男配角兩項大獎,小說也因此一舉突破全球兩百五十萬冊的銷售佳績。二○○七年,好萊塢男星班艾佛列克重返編劇行列,取材勒翰的派崔克/安琪系列第四作改拍成同名電影《Gone, Baby, Gone》(中文書名:再見寶貝,再見;中文片名:失蹤人口),首週便登上北美票房第六名。小班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勒翰的作品氣氛懸疑、人物紮實,以寫實的筆法書寫城市犯罪與社會邊緣問題,是他將小說改編搬上大銀幕的主要原因,原著小說也隨之攻佔紐約時報暢銷小說榜第三名。

  二○一○年二月,勒翰另一部暢銷小說《隔離島》也將被搬上大銀幕,由馬丁史柯西斯執導、李奧納多狄卡皮歐主演,兩人繼《神鬼無間》後再一次攜手合作,這也是馬丁史柯西斯首次嘗試驚悚懸疑風格的影劇作品。

  勒翰目前正在撰寫派崔克/安琪系列第六作《Moonlight Mile》,預計二○一○年十一月出版(美國)。

譯者簡介

尤傳莉

  生於台中,東吳大學經濟系畢業。著有《台灣當代美術大系:政治.權力》,譯有《殺人排行榜》、《伺機下手的賊》、《繁花將盡》、《達文西密碼》、《圖書館的故事》、《逮捕耶穌》、《誰在看你的部落格》、《騙子的遊戲》等多種。現為專職譯者。


導讀

人心大旱裡,一點點飄雨的徵兆──關於《雨的祈禱》
文/臥斧(作家)

※ 本文內容涉及《雨的祈禱》一書情節,請自行斟酌是否繼續閱讀。

  你在期待什麼?一個怪物嗎?  ──《8 mm》

  上個世紀末,1999年,有部叫做《八厘米》(8 mm)的電影上檔。

  新寡不久的社會名流夫人在整理先夫遺物時,發現保險櫃裡有盤八厘米錄影帶,裡頭錄製了一個年輕女孩被殘忍虐殺的經過,女孩痛苦的反應看起來真實駭人,一點兒都不像是在演戲。嚇壞了的寡婦找來一名叫做湯姆.威勒(尼可拉斯凱吉飾演)的私家偵探,要他去查明錄影帶的真相;威勒從虐殺影片當中的蛛絲馬跡一路追索,找到了女孩的母親、接觸了特殊癖好的色情電影產業,生活的內容開始從小鎮偵探的簡單色彩,漸漸染上他從未想像過的黑暗。

  《八厘米》這部電影整體而論不算傑出,但其中有兩件事值得一提。

  一是威勒這個角色對案件的執迷。威勒原來只是個尋常偵探,有支持自己的妻子(凱瑟琳基納飾演),還有個剛出生的女兒,承辦的事件不會太複雜龐大,日子過得也平凡簡單;接了這宗案子之後,他的態度從交差了事到執拗沉迷,逐漸背離家人妻女,甚至在旁人都認為他任務完成、可以停手的當口,他仍固執地追查,想要找出影片中那個戴著頭套、真正下手殺人的凶手身分。

  探員深入闇暗事件後變得異常偏執,這樣的設定在很多故事裡可以讀到。

  例如詹姆士.艾洛伊(James Ellroy)的《黑色大理花》(The Black Dahlia)(電影版時代感覺設計得挺好,但情節改編和敘事節奏卻會令人皺眉)或者勞倫斯.卜洛克(Lawrence Block)的《屠宰場之舞》(A Dance at the Slaughterhouse)(這個故事的起點也與虐殺影片有關,不過不但發現的方式曲折許多、故事情節複雜許多,而且早在1991年就已經出版了);探員或偵探們之所以不惜忽略自己原來的生活、甚或違背某些處事原則地探究,可能是賭氣似的拚命,可能是個性使然,以《八厘米》這個故事而言,也可能是因為威勒想要親眼看看:製造出如此病態歪邪情境的,究竟是個怎麼樣的人?

  《八厘米》裡值得注意的第二件事,就在此處。

  電影即將結束時,威勒遇上了他一心查緝的凶嫌,扭打之後扯下對方的頭套,接著一愣──發愣的原因並非凶嫌是哪個令他意外的人物,也不是因為凶嫌的長相有什麼特殊之處,威勒發愣的原因,其實是因為凶嫌看起來實在太平常了。在《八厘米》最初的劇本中,編劇並沒有打算讓觀眾看見凶嫌的模樣,或許是想要藉此留下某種想像空間;但最後在戲院上映的版本裡,觀眾不但瞧見凶嫌的樣子,還聽到頭套剛被扯掉的凶嫌用一種不以為然的口氣,對一臉驚愕的威勒說:「你在期待什麼?一個怪物嗎?」

  讀完《雨的祈禱》(Prayers for Rain),忽然想起《八厘米》中的這個畫面。

  《雨的祈禱》是丹尼斯.勒翰(Dennis Lehane)以派崔克?肯錫(Patrick Kenzie)及安琪拉?珍納洛(Angela Gennero,暱稱「安琪」)為男女主角的第五本系列作品。故事開始時,派崔克與一名天真單純的女孩見面,受僱去警告一個持續騷擾她的混蛋,派崔克簡單直接地完成任務,以為女孩可以就此高枕無憂;六個月後,派崔克從收音機上聽到一則新聞,指稱一名全裸女子自波士頓地標建築海關大樓的觀景臺上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性命,他訝異地發現,這名跳樓自殺的裸女,居然就是六個月前來找自己幫忙的純真女孩,稍一探查,他還發覺:女孩在跳樓前已經染上藥癮,前一陣子甚至曾因賣淫被捕。究竟發生了什麼,才讓女孩的人生在半年之內急轉直下,最後選擇自我了斷?派崔克開始著手調查,並找來已經拆夥的搭檔安琪幫忙,不料麻煩也隨之而至。

  驗屍結果確認女孩是自殺的,但派崔克為何仍執意追查?

  有一種可能是罪惡感作祟──在派崔克解決騷擾事件的數週之後,女孩曾經打電話給他,派崔克當時因故沒接,後來也忘了回電──派崔克在女孩亡故之後想起這事,不免覺得有點愧疚。但說實在話,人都死了,就算派崔克查出那六個月發生什麼事,也已經無法挽回什麼;況且,在追查過程當中,派崔克不停面對種種威脅及危險(有的針對他的夥伴,有的則針對他自己),卻仍沒有就此抽手。派崔克的所做所為,遠比為了想彌補自己沒與對方聯絡所生的遺憾,還要多上許多倍,而這樣的行為模式,與《八厘米》中威勒及其他前述小說探員的執迷,有個共同的核心元素。

  這個核心元素,可以簡單地稱之為「正義」

  且慢;千萬不要因為這個詞就聯想到諸如「邪不勝正」、「罪犯伏法」之類說法當中的那種「正義」──被包覆在這些角色行動核心的「正義」其實不一定完全合法、不一定合乎社會大眾的道德判準、不一定與所有惡念都相對而立,也不一定會讓所有人心服口服地認為「這是對的!」;這些角色們的正義帶著濃厚的私人色彩,服膺的不是制定的法條或者從眾的規範,而是他們自己內裡的一套處世標準。依著這套正義準則行事,讓他們同時成為某種型式的法外之徒以及某種型式的英雄,在各種法律規條已經放手的那個空間裡,發出某些吶喊──諷刺的是,這樣不怎麼合乎規矩的吶喊,反而真正彰顯了人性當中,最可貴的那個部分。

  從《派崔克/安琪》系列的前幾本作品當中,其實都可以讀出這樣的嘶吼。

  每每愈挖愈深、翻出一堆骯髒暗裡的系列作品第一部是《戰前酒》(A Drink Before The War):派崔克與安琪這對搭檔首度登場,受三位波士頓當地重量級政壇人物的託囑,尋找一個曠職的黑人清潔婦,原因自然不是清潔婦上班缺勤,而是清潔婦在曠職之前,偷走了一個參議員的機密文件;擅長尋人的偵探二人組找到清潔婦的藏身處,對方指稱自己拿走的不是什麼機密文件,而是別的資料,就在派崔克與清潔婦一同去取資料時,遇上伏擊。第二部作品《黑暗,帶我走》(Darkness, Take My Hand)從一位被黑幫分子威脅的心理醫師來電開始:這位心理醫生接到黑幫份子的電話威脅,因為擔心自己兒子的安危,輾轉找上派崔克介入調查;經過一番查訪、以為可以交差了事的時候,派崔克才發覺不但安琪的丈夫被捲進事件當中,連自己的女友與女友的孩子,可能都因此面臨生命危險。

  在第三部作品《聖潔之罪》(Sacred)的開場,這對搭檔被綁架了。

  綁架他們的是一個古怪的富豪,打算委任他們去找自己失蹤的女兒,但因為派崔克與安琪那陣子都不想接案,只好使出激進手段。他們發現其實富豪先前找過更有規模的徵信社調查此事,負責本案的偵探也在查案時卻也失去蹤影,而這位失蹤的探員,不但是安琪的舊識,更是引領派崔克入行、亦師亦兄的前輩。派崔克和安琪接下任務,追查到一個紓壓靜修公司,本以為會牽扯企業內莫,不料劇情至此一轉,朝一個令人料想不到的方向走去。在第四部作品《再見寶貝,再見》(Gone, Baby, Gone)中,派崔克與安琪接受一名失蹤兒童的舅舅及舅媽請託協助調查,加入一宗全波士頓都在關注的兒童失蹤案件搜尋行列,原以為破案無望,卻在幾經轉折之後,發覺他們必須面對的,是更龐大的道德與人性選擇。

  除了不屈不撓的追索態度之外,勒翰在系列作品當中,還有幾個一再出現的重要議題。

  最明顯的,是勒翰對兒童相關問題的關注。包括《雨的祈禱》在內的五部系列作品以及《神祕河流》(Mystic River)、《隔離島》(Shutter Island)兩部獨立作品,雖然佔比不同,但都提及了兒童議題:兒童的性侵害或性交易、兒童的誘拐及謀殺、兒童在成長環境中遭遇的暴力,以及兒童被忽視或不當教養產生的偏差。在成為專職作家之前,勒翰曾經擔任過諮詢受虐兒童的心理輔導人員,在開始撰寫小說之後,現實當中兒童所面臨的種種危機,仍是他長期關心的焦點。

  另一個重要議題,則是感情與暴力之間的牽扯。

  雖然看起來似乎是兩回事,但事實上,所有感情當中都不免帶著暴烈的層面,有的會外顯成拳腳相向,有的會內化成言語施壓。畢竟,再怎麼自以為無私的感情,總還有著為自己著想的面向,而面對這樣的情況,感情就會無可避免地出現自私、殘酷、盲目及不可親的現實臉孔。再者,派崔克與安琪的搭檔關係也不斷出現耐人尋味的變化;他們兩個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友,但在《戰前酒》的故事開始時,這兩人並不是情侶關係:彼時安琪已經嫁人,而就安琪的說法,派崔克似乎頗頻繁地更換女友。每次共同經歷事件,兩人的關係就會產生不同的轉變,這除增加閱讀系列作品的趣味之外,也可以對照出每回事件對兩人內心的衝擊,以及這些反映人性的案件內裡,讓他們怎麼重新審視感情當中的種種層面。

  貫串整個系列的,還有家暴議題。

  除了兒童可能遇上的各種型式家暴狀況之外,在《戰前酒》當中,安琪也有個會對她施暴的丈夫。在故事主述者派崔克眼中,安琪是個漂亮、聰慧、幽默、迷人,槍法比自己更準確的新時代女性,但這樣的女性角色,面對家暴的丈夫,仍會顯出因為情感牽扯而生出的迷惘與糊塗。這不但道出了現實當中某部分的家暴真相,也讓前述的幾個議題相互絞揉,成為一個堅實完整、能夠利用故事情節從各個面向觀察討論的主題。

  針對這樣的主題,在《雨的祈禱》結局時分,勒翰提出了另一個角度的論點。

  當派崔克找上真凶,後者以雙親的逼迫來替自己的所做所為開脫,自認為慘狀無人能比地向派崔克述說,沒想到派崔克本身其實就是個童年受虐的孩子(這點在《戰前酒》裡就已提及):派崔克的父親曾用熨斗在他身上烙下疤痕、打得他入院兩次,而且幾乎每週都有一次會揍得他連廁所都不能上。但無論是被父親痛揍的派崔克或者是承受丈夫拳腳的安琪,都沒有因此認同人心的黑暗,相反的,他們選擇建立自己的價值觀、與這些靈魂當中的污穢奮力對抗。

  是的;在訴說種種可能造成重大歪曲的殘酷之後,勒翰並沒有忘記:一個人要怎麼活著,其實仍要自己決定。

  《雨的祈禱》最後幾段,真凶以一個虛構的寓言故事向派崔克做出不算自白的自白,從那個明顯可以對號入座的寓言中,可以發現悲劇的主因,其實是真凶自以為是的偏執妄念:當他自認被父親嫌棄,又因妹妹的意外而被全家怪罪之後,偏差的執念便一路將他拖進墨黑的深淵。假使他的念頭稍轉、假使他的心緒稍寬,一切就會有所不同。當然,這些被他認定有愧於己的家人,或許都不能說完全沒有責任,但讓自己看起來人畜無害、實則悄悄在內心餵養怪物的生活方式,其實還是真凶自己的選擇。《八厘米》的凶手對 Welles 自承沒有什麼童年陰影,既沒被性侵也沒被虐待,會在虐殺影片中動手行凶,完全出於自己歪斜的癖好;如此看來,《雨的祈禱》中把罪過歸咎於家人的真凶,其實更為卑劣,也更為膽怯。

  頭套下沒有怪物,因為怪物其實住在深深的人心內裡;而勒翰的故事,則將覆著它們的表皮直接掀開。

  從達許.漢密特(Dashiell Hammett)、雷蒙.錢德勒(Raymond Chandler)、羅斯.麥唐諾(Ross MacDonald)、勞倫斯.卜洛克、詹姆士.艾波伊到丹尼斯.勒翰,這些作家筆下被劃歸為「冷硬(Hard-Boiled)」派的故事,幾乎都有這樣的特質:揭開不同階層不同人物的種種表象,移來光源,將不堪的人性亮晃晃地照映出來,讓讀者們清楚地認知:所謂怪物,其實正是人類自己某些特質的聚合。

  或許有人要問:世界很糟,人性很爛,這些在現實世界天天上演,何需再花筆墨闡述?

  因為這些作者利用故事將世界裡子的髒污翻轉出來的時候,總還會在裡頭安置幾個疲憊、頹唐、不全然符合社會標準、嘴上不說但心裡一直有所堅持的角色,不自覺地撐起全世界的不仁不義,鍥而不捨地前進想要證明一些什麼;他們對人性大多沒什麼信心,但他們的所做所為,卻是人性當中,某種良善的現世證明。這些故事雖然昭顯了殘酷的現實,卻會在情節行進的時候,開始與之抗爭;閱讀這些故事,重點並不在聽作者訴說人性當中的種種黯影,而在期待闇黑之境裡,他們燃起的小小光亮──彷彿在大旱之際,某種即將飄雨的微渺徵兆,那是一種慰藉,也是一種希望。

  只要落下第一滴雨點,世界,就有可能變得不再一樣。




其 他 著 作
1. 雷普利全集(2-5集)
2. 趁我們還活著:Duty Free大亨偷偷送走億萬財富的真實故事 THE BILLIONAIRE WHO WASN’T:How Chuck Feeney Secretly Made and Gave Away a Fortune
3. 隔離島
4. 依然美麗:艾莉森與薇若妮卡
5. 騙子的遊戲
6. 維納斯的誕生
7. 火車大劫案
8. 你在看誰的部落格?:一群打亂長尾、扼殺文化的業餘者
9. 殺人排行榜
10. 我是時尚獵人
11. 絕命之鄉
12. 逮捕耶穌
13. 隔離島
14. 達文西密碼(電影海報限量書衣版)
15. 時間的賊
16. 譚納的12體操金釵
17. 圖書館的故事-人與書,千百年來不曾平靜的歷史
18. 虎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