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紙青蛙:鄭清文精選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4446780
鄭清文
九歌
2010年4月01日
83.00 元
HK$ 70.5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新世紀少兒文學家
* 規格:平裝 / 240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新世紀少兒文學家
分
類
童書/青少年文學
>
兒童故事/小說
>
童話/寓言
同
類
書
推
薦
十二生肖經典童話繪本:龍蛇馬羊
十二生肖經典童話繪本:鼠牛虎兔
十二生肖經典童話繪本:猴雞狗豬
樂聲輕揚 套組:傑克與魔豆+北風與太陽+不來梅樂隊/ 送快樂王子
奇趣時空 套組:青鳥+西遊記+福爾摩斯/ 送耶誕頌歌
內
容
簡
介
新世紀少兒文學家書系列,特邀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林文寶主編,跳脫傳統編選方式,從個別作家的所有作品中,選出適合10 ~ 15歲孩子閱讀的文章,讓少兒學習獨立閱讀。
陳明祥如何克服對青蛙的恐懼,還能幫助青蛙免於喪命呢?
是什麼原因讓阿和體會爸爸媽媽打鐵的辛苦?
在綿綿細雨中,小娟為何要上山割墓草賺錢呢?
擅長鄉土小說的鄭清文結合故鄉和童年的回憶,寫出〈檳榔城〉的純樸鄉野風光、〈童伴〉的兩小無猜,以及〈雞〉、〈貓〉二文中升學制度下的無奈與掙扎。以無私的眼光看世界,在純真、風趣中,寂寞隱然浮起是最動人的成長小說。
本書特色
★首創國內本土少兒文學家傑出作品精選成冊。
★由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榮譽教授林文寶擔任「新世紀少兒文學家」書系列主編,入選的名家不限於撰寫兒童文學的作家,而是從作品考量,選擇出適合兒童與青少年閱讀的小說。
★「新世紀少兒文學家」書系列主要讀者群為:國小高年級、國中生。
★所選名作著重可讀性與適讀性,題材吸引少年與兒童,讓他們能獨立閱讀,是銜接兒童故事與成人閱讀的橋樑,訓練思考、欣賞與創作的能力。
作者簡介
鄭清文
台北縣人,1932年出生於桃園,台大商學系畢業,任職銀行四十多年,作品有小說、童話《燕心果》、《天燈.母親》、《採桃記》,及文學《鄭清文短篇小說全集》七卷、文化評論《小國家大文學》、《多情與嚴法》等。曾獲「台灣文學獎」、「吳三連文學獎」、「時報文學獎推薦獎」、「金鼎獎」、「小太陽獎」等重要獎項;1999年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的短篇小說集《三腳馬》英文版,獲得美國舊金山大學環太平洋中心所頒的「桐山環太平洋書卷獎」(現改為「桐山獎」)。2005年獲得第九屆國家文藝獎。
繪者簡介
黃郁軒
筆名Smallx2、小小。1985年生,台中市人。2008年畢業於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認為創作是表達熱情的一種方式,是可以天馬行空的一個世界。
個人網站:www.small.idv.tw/blog
目
錄
對斑鳩
睇
下水湯
雞
檳榔城
門檻
割墓草的女孩
貓
紙青蛙
童伴
序
前言
國立台東大學榮譽教授
林文寶
「少年小說」是少年、兒童閱讀領域中甚為重要的一種體裁,具有「跨越性」的功能—從童書導向成人閱讀的跨越。在台灣,少年小說擁有廣大的閱讀群眾。無論是歸屬於台灣本土創
作與得獎作品,還是大量翻譯國外優良的作品。廣度上在於出版的「數量」;深度上在於作品的「品質」,均有相當高層次的水準,這是令人欣喜的現象。
然而,地球村潮流與文化殖民影響,相對的,無形中也造成「文化霸權」的入侵。深具台灣人文關懷與本土自然風情的優秀創作,往往因此緣故,可能出版未久,便覆沒在廣大的書海裡。
於是,為了免於有遺珠之憾,各項評選、推薦的活動順勢而起。一方面期望在茫茫書海中為讀者再次尋找優良的作品,這樣的歷程,可謂是在精華中萃取精華;另一方面也是為在地語言、本土文化、歷史傳承與深具台灣本土意識的佳作,提供再一次聚光的舞台。
所以,關心兒童文學出版,有其必要性的適時觀察、檢視,以期了解全面性的發展過程。綜觀兒童文學無論是常態性的出版運行,還是隱藏性的書寫變化,都是在呈現一時一地文學之菁萃,使其蓬蓽生輝。
筆者長期蒐羅兒童文學作家作品,輯注出版書目,曾於一九八七年及一九九八年兩度策劃兒童文學各文類階段性編選工作,並編纂二○○○至二○○九年兒童文學年度精華選集。
就兒童文學小說一類之演進,在關注發展與多方蒐集資料,題材自寫實鄉土至奇幻異境;從孤兒自勵到頑童冒險,可見取材視野之開闊,風格也趨向多元多變。
在見證作品豐富多變之時,身為讀者固然「開卷有益」是一種幸福,然而作為評選者往往就得慎重面臨思索、分析與取捨作品,來滿足讀者及研究者。慶幸在不同時期,我們擁有願意支持這份志業的出版家,以及願意擔負這份重責的編選者,所以完成多部眾聲喧嘩、質量可觀的兒童文學小說選集,持續為茁長兒童文學的枝幹,增添新葉。
九歌出版社自一九八三年設立「九歌兒童書房」(後更名為「九歌少兒書房」)書系,其文教基金會繼於一九九三年起舉辦「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後更名為「九歌現代少兒文學獎」),不論是獎勵作家創作或是出版優秀作品,每件事都為台灣少年小說的開展樹立典範。為服務廣大兒童文學小說愛好者,特地規劃「新世紀少兒文學家」書系,以個別作家的整體作品為範疇,精選適合少年兒童閱讀的作品編輯成,這樣的兒童文學作家作品編選方式是前所未有的。
在台灣兒童文學創作領域以少年小說為創作主力者,在各時期都有名家傑作產生。有些職志未改,始終關注青春少年議題,為其發聲,儘管時空轉換,仍是筆耕不輟;有些志趣轉向,然而對少年兒童的精準描繪與豐富想像仍舊可觀。
這些作家對台灣少年兒童所處的家庭、學校、社會構築的生活有其獨到的論述,成就獨樹一幟的敘事,不僅體現在地作家的人文關懷,更形成反映本土現實的珍貴資產。
本書系為本土少兒文學名家作品選集,主要提供國小高年級及國中以上學子閱讀之優秀作品,所選名作都與少年讀者生活息息相關。文章以精短為主,可讀性與適讀性兼具,以期少年讀者能獨立閱讀。
走過千禧年,在第一個十年之時,希望本書系之出版能為本土少兒作家的文學成就獻上禮讚,亦為台灣少年讀者的閱讀視野再闢風光,謹以為誌。
推薦序
描寫台灣城鄉風土
鄭清文
鄭清文從事創作五十多年,作品類型相當多元,涵括長篇小說、文藝散論、翻譯、童話、寓言等,而以短篇小說最富盛名。他的作品以情節簡明、文字清淡為特色。
鄭清文對故鄉和童年的回憶,往往成為創作敘事的素材。少年讀者可以藉由〈睇〉和〈童伴〉窺見日據時期及戰爭結束前後的兒童尋常生活;他對現今少年兒童生活也有相當深入的觀察,透過〈下水湯〉、〈貓〉、〈雞〉、〈門檻〉等作品關於升學制度衍生議題的探討,少年讀者也容易感同身受,有所啟發,挹注成長。
鄭清文的作品總是精準地呈現在地生活種種人事物的樣貌,例如〈一對斑鳩〉和〈檳榔城〉飽富臺灣城鄉風土的描寫,少年讀者不容錯過;而〈紙青蛙〉和〈割墓草的女孩〉所塑造的年輕主角在面對困難時所展現的堅韌個性,似乎也表現出作者對臺灣少年兒童的特質的期許。
本書所選作品主題廣泛,敘事深刻,不僅充分表現鄭清文對過去及當下青少年、兒童的處境的關注,也顯示鄭清文在少年小說創作上累積的可觀成果,值得少年讀者潛心細讀。
林文寶
與小讀者談心
水庫的水源
一九四五年三月,我國民學校畢業,十二歲又六個月。那時,台灣是日本領土,讀的是日本的課本。
日本的課本,有很多民間故事,像〈桃太郎〉、〈浦島太郎〉、〈割舌麻雀〉,和〈除瘤爺爺〉。
除了課本,也有裝訂精美的繪本。
繪本故事很多和課本的相同。另外也有較長的歷史故事,像《四十七義士》、《源義經》。這些歷史故事標榜的是忠智勇,到現在還用各種不同的形式演出。
小時候,最喜歡看的是在《少年俱樂部》連載的《野良黑》(野狗小黑)和《冒險段吉》(少年冒險家段吉)。一個是小兵立大功,步步高升,一個是深入南洋的荒蠻之地,成為土人的領袖的故事。這是戰時日本社會的集體意識。
在課本的故事中,記憶最深刻的是海嘯的故事。日本處於地震帶,地震有時會帶來海嘯。
故事發生在海邊的村莊,村民正在舉行祭典。村長住在山腰,正在看村民熱鬧的活動,那時,他忽然看到海水急速後退,知道海嘯馬上就要來了,來不及下山通知村民,就放火燒自己的稻穀。村民上山救火,因此才逃過一次浩劫。
我國校畢業那年,日本正在打仗,主要敵人是美國。美軍正在大力反攻,從菲律賓攻上來,美軍飛機幾乎天天出現在台灣上空,五月三十一日,還有美機大舉空襲台北,炸到總督府(現在的總統府),起火燃燒,火焰把整個天空都染紅了。
在戰時,讀書少,還要撥出時間做工。主要是堆綠肥、種蓖、採草籽、割月桃。此外,還要到農家幫忙。因為年輕男性很多被徵召,不在家,我們主要是幫忙種田、割稻。有一次,颱風來了,做大水,我們還去幫忙農民洗稻穀,發現稻穀堆裡,藏了不少水蛇,有的已被水淹死。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我中學一年級(後來改叫初中),日本戰敗。戰爭末期,美機來空襲,根本無法上學。到了戰後,日本課本廢除了,先由舊學堂的老師教「烏飛兔走」,再由大陸回來的,或大陸來的,大部分是臨時的老師,教「ㄅㄆㄇㄈ」。
戰爭末期,日本人禁止演台灣戲,到了戰後,各種戲團都出來了。演的戲碼,很多是《三國演義》和《西遊記》中的故事,另外有《征東》和《征西》。
那時,有同學在讀線裝書,就借來讀。連環漫畫也進來了,我也借了不少。初期讀《征東》、《征西》還有困難,連環漫畫可說幫了不少忙。
因為社會背景和家庭環境,從國校後期到初中初期,老實說,我玩很多,書讀很少。
玩的方面,可說是五花八門。釣魚、摸蝦、網蝴蝶、搖金龜、撞竹螟、釘干樂(陀螺),取朴仔管(一種空氣槍),滾玻璃珠、玩尪仔標。滾玻璃珠,輸掉了,零用錢也沒有了,就自己做代替品,把瓦片磨成輪狀,在斜立的磚塊上滾了起來。有時磨瓦片,太花時間,就撿龍眼子。有時還用橄欖子,橄欖子,形狀是兩頭尖,滾起來亂彈亂跳,完全不照規矩,小孩一邊玩,一邊哈哈大笑。
到了高二,我才真正開始讀書。教國文的周老師,兼導師,教我們如何讀書,讀什麼書。
在課本裡,也讀到一點文學作品。初中時,我唯一讀過的童話是林語堂先生主編,開明初中英語課本中的〈賣火柴的少女〉,到現在還記憶很深。
另外,也在國文課本中讀過像都德的〈最後一課〉和莫泊桑的〈二漁夫〉這一類的小說。
我寫小說,也寫童話。
有人說,寫作靠靈感,我卻比較重視水庫。靈感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水庫卻要自己儲存。
小時候,因為時代和背景,較少有讀書的機會,卻從玩和工作得到不少經驗。經驗和讀書都是水庫的重要水源。生活的水庫是真切的,讀書的水庫卻是浩大的。
高中以後,我對讀書很有興趣,也讀了一些文學名著,這是滋養的來源,後來也成為我寫作的動力。讀書,尤其是讀一本好文學,會成為一個好的生活經驗。讀書和各種學習的經驗,像下棋,像彈琴,越早開始效果越好,越早開始,也越有機會碰到越多的好書。
鄭清文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