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價200.00元
-
8
折優惠:HK$160
|
|
背著書包上田去:螢之物語
|
|
|
|
|
|
9789862214060 | |
|
|
|
多米 | |
|
|
|
秀威資訊 | |
|
|
|
2010年3月01日
| |
|
|
|
127.00 元
| |
|
|
|
HK$ 114.3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 叢書系列:個人著作系列
* 規格:平裝 / 316頁 / 14.8*21 cm / 普級 / 部分彩頁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個人著作系列
|
|
分 類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
|
|
內 容 簡 介
|
這本書跨越一世紀的時空背景,它是鄉下人的故事,也有你我共同的歷史。
在時光隧道中,我們看見都會之外的台灣圖像、早年農村生活的困頓;看見鄉下人的勤勞、誠實、樂天知命…;看見一些民俗、信仰、家庭關係、婚喪…等鄉土文化;同時反映出台灣自日據時代之後一個世紀間的社會、文化及經濟變遷;也讓我們發現幽暗中的亮光、卑微中人性珍貴的資產。
文集中卑微平凡的鄉下人一生所展現的勤奮、善良、安分守己,是否更能夠為今日多數的弱勢庶民百姓建立「有品」的認知與勇氣?
作者簡介
多米
1950年生。1973年台大外文系畢業。
小時候家裡沒有米吃,希望世界上有好多米,人類永遠不必挨餓。
青少年時期努力走過求學的路程,在花甲之年緬懷昔時在田埂邊讀書的精神,謹利用工作之餘寫下這份文集,希望農家的誠樸激起承先啟後的迴響。
|
|
目 錄
|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作者 |
|
序
|
怬?
第一章 打拼的農夫
先祖
安分守己、樂天知命的農夫
農地制度的變遷
龜裂的麻腳底
不曾用語言表達的愛
貧農夫婦間的委屈
永遠的思念
牛車上美麗的黃昏
火車上的背影
兩只金戒指
第二章 力克艱困的農婦
新婦仔
喝稀飯配酸稀飯 充饑的甘蔗
夫妻姻緣天註定
克勤克儉的農婦
病來磨
菩薩把她接走了
喪禮
第三章 鄉鄰人物
罔市阿姑
金生仙
阿怨姑姑
老芋仔蕭叔叔
丁茂阿叔
阿壽伯
第四章 作物組曲
地瓜──蕃薯
落花生
田菁
製糖的甘蔗
韭菜花
蘆筍
第五章 其他紀事
土角厝 竹管厝 紅瓦厝 三合院
八七水災 美味的鰱魚大餐 麵粉袋
篳路藍縷 風吹砂 砂崙變良田
放牛班的兒童樂園
謙卑與仁慈
謝平安
背著書包上田去
外一章 註解
一、豬哥──牽豬哥
二、賣藥團
三、家庭寄藥包
四、普通車
五、三寸金蓮
六、賣搖鼓的
七、茅房旁邊的菜園
八、鍋粑
九、甜年糕
十、泰戈爾
後記
|
|
內 容 試 閱
|
*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 推薦人數:13,共有13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台北 許芳美
/ 台灣台北
2010.06.16看台北 許芳美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背著書包上田去:螢之物語》讀後感 台北 許芳美
從中學時代就相知相惜、像自家姊妹一樣的多米,近年來老聽她說:「想跟年輕人說些話、為晚輩做些事……」我就聽聽而已,因為我自己也常常在嘴巴掛上這句話!但是,在九十九年二月底,她送來《背著書包上田去:螢之物語》這本書,我又再一次體認到老友那「說做就做、不說空話」的積極,以及書本背後那股強烈的「使命感」!書中內容,且讓讀者自己慢慢品嚐。在此,我只把自己的感動列出一、二。
多米以最平實的文字描繪過往生命歷程的人、事、物,把你我塵封的年少記憶,一一拉出來,跳出在眼前,每一章節都像電影一樣,在腦海中不斷演出、倒帶、再演出,成長過程的酸甜苦辣一再湧現!剛接到書的時候,說來有些誇張,我每讀一遍就淚濕一條手帕!我們成長在相同的時空背景(雖然多米住鄉下,我住鎮上),我們一樣上彰女,我也是要為註冊費、為每個月的住宿伙食費發愁……。
種種共同的記憶,讓我覺得《背著書包上田去:螢之物語》這本書代言了我們這一世代很大區塊一大群人的心聲,寫出我們對年少生活的緬懷,對親長的感恩與思念,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愛,對時代變遷的感懷……。她把最誠摯的感情、希望、與祝福,平鋪直述,一一道來,很難不令人動容!
多米說她受到葉石濤大師的啟發,她「以系統的文字記錄」,寫下一小段歷史的見證,毫無矯情,頁頁呈現台灣貧窮農村的典型風貌,有卑微的鄉土小民的貧困,也有隨著國民政府來台的最底層的小人物的天倫夢覺與無奈!她也定格一些鄉村的景觀,稍稍慰藉離鄉遊子對故鄉的繫念。在「菩薩把她接走了」那篇中,多米回憶母親辭世前無眠的夜晚,踱步河邊,從深夜到日出,天空雲彩的變化,其美景與心境之融合,真是神來之筆,一氣呵成,不輸專業作家的生花妙筆!九十九年六月八日傍晚,我與兄弟姐妹們奉家母骨灰回二林,沿著二溪路美麗的綠色隧道而行,特別遠眺多米筆下的天空,但見白雲朵朵,繽紛幻化,氣勢磅礡!但我同時也觀察到,記憶中一大片綠色的甘蔗園不見了!有很多地方與記憶中不同甚或完全認不出來了!確實是須要「寫下歷史見證,讓後代有一些真實的紀錄,做為溯源的參考……」
我完全能夠瞭解多米所懷抱著的「歷史使命感」,就像龍應台女士寫《一九四九大江大海》一樣。龍女士在書中寫到,她對於十九歲的兒子飛力普,對於父母的來歷感興趣這件事,感到受寵若驚與無力感……。她花了極大的心力,也獲得龐大的國家社會資源與協助,寫下了《一九四九大江大海》,成為媒體聚焦與社會關注的話題。但是,她很客氣地說她也才寫下「半截山水,不是全幅寫真」。
唉!時光從不倒流,過去的就過去了,多年或百年後,史家再怎樣努力去追尋,也無法還原歷史的全貌!我們這一群四十年代出生的世代,比起我們的父母長輩,算是相當幸運的,教育普及,成年時適逢台灣經濟起飛,現在大多數人已屆退休,也行有餘力,在此呼籲大家共襄盛舉,像多米一樣來做些紀錄,或寫、或口述,以豐富我們親身參與的「歷史」存檔,共同增加後代子孫溯源的參考資源!
<附記>
有一幕景象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大概是在民國五十年代左右看到的:
嚴寒的冬日,海邊一竹筏上有一漁民,打赤膊,?麵粉袋縫製的短褲,腰間繫一葫蘆燒酒,手執一段未去皮的製糖甘蔗,他正要出海……。
那時候,年紀小,我只覺得那麼冷他為何不穿衣服?稍長,我常想:「他的背後,肯定也有一部很長很長的『故事』!」如果您知道他的故事,請把它寫出來吧!
2.
翁淑芳
/ 台灣台北
2010.05.31看翁淑芳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吉祥如意的多米 翁 淑 芳@ 龍華科技大學
2008年7月22日,一群同學在外交部碰面,咖啡香中,各敘近況,多米提到她正在進行一部有關家鄉的寫作,我最愛書,引領企盼著!
今年仲春的某一天,捧著多米的第一個文字寶寶──《背著書包上田去》一書,蜷在沙發,真正做到廢寢忘食,整本一股腦兒讀完。
隨著多米走筆之處,跟她一起擔憂,跟她一起欣悅……
起先順著看完四篇序,然後在目次末尾看到「外一章 註解」,哦!還有叫「外一章」的章節!
立即跳到註解八看鍋巴──那是我們少女時代住校生的特有零食。
多米有感於通常註解字體小到不易閱讀,將註解採用正文一般大小的字體,希望內容能夠像正文一樣豐富。
她是這麼有心。
因為有心,故而可以將心比心!正如小時家中缺米,希望世界上有好多米,人類永遠都不必挨餓。
多米的心關照大時代的人事物:鄉鄰人物裡頭,老芋仔蕭叔叔的故事賺人熱淚。
她感恩,感恩作物賜予貧困農村活命的恩澤。
她珍惜,早年上茅房極其簡陋又物質缺乏,現在她抽衛生紙,也都想到不浪費。
她更傳達要懂得珍惜:有個女孩兒,繫著一枚拿來看的零用錢,當時,甚至對一毛錢的銅板都無限珍惜。
她禮讚人性的光明面,在收成後的田裡撿拾遺漏的地瓜、花生,田主是慷慨信任的仁慈,拾者是老實本分的謙卑,那麼坦蕩蕩!
也因緣於這顆慈悲的心到了深處,她化為愛的行動!
她在〈其他紀事〉中提到2009年元月路過彰化福興鄉,看到西瓜田的「閘草」(用稻草幫作物築防風牆),她於一個月後特別再去,看到滿園生氣盎然的西瓜藤蔓和綠葉,同年5月再專程造訪,她不知主人是誰,卻關心著這片土地上胼手胝足的每一家,為見到西瓜大豐收而忍不住雙眼泛紅。
第一次, 她,路過;第二次,特別去;第三次,專程去。
我,一個不折不扣的福興媳婦,卻對農作物的生長收成沒什麼概念,也因此,她這份廣大心格外令我動容與汗顏!
她同時關心社會經濟各方面的發展,用心蒐羅參閱文獻:美援、八七水災、金融海嘯、高鐵通車……這些來龍去脈,大致的輪廓,多米都有一個概述。
真個實事求是的典型!
多米把時代軌跡刻劃到後來讓人舒了一口氣:
〈力克艱困的農婦〉這一章,小阿姨說:「……回想到那些喝稀飯配酸稀飯的日子,不知不覺就有股胃酸冒上來!」
在註解九〈甜年糕〉的末尾,丁茂叔哈哈大笑說:「妳送來也沒人要吃啦!現在大家都怕胖!」
生活有長足的改善,對照前面的「酸」字,後頭這個「笑」是多麼叫人開心的字眼。
何等聰慧的巧安排!
神奇的是:與她同學,一起在女生宿舍生活了三年的我,看她的書,才曉得有些事是我不知道的,有些是我忘了的,總之,她的回味比我精彩太多了。
例如:
媽媽口中常說那個年代「吃地瓜吃到黑牙齒」並不是真的黑了牙齒!
還有小時到同學家三合院住宅去玩,就只是個很多家都長得一模一樣的院子嘛!豈知多米卻更進一步提及「正身」東邊住長子長媳,西邊住次子次媳,那就是在鄉間稱妯娌為「東西仔」的原因。
她還說稻草功能很多,其中一個很酷的功能是拿來當臨時雨具。〈至於如何製作這奇特的雨具,可得從多米的書中一窺究竟囉!〉
更有聞所未聞的溜砂梯,我們現在找不到這玩法了吧。
宿舍伙食費250元,我完全沒記憶。但有一件事是多米書裡沒提到的:多米每月只有300元費用,含返家車資28元,她只有22元可買衛生紙、文具、洗衣粉……等日用品,有次月考在星期一、二,寢室的珠珠和梅梅在星期日可外出時說有一部好看的電影值得看,詢問多米要不要一起去看,多米心想明天考試,妳們說假的,隨口回說:「你們今天去看的話電影票我出錢!」沒想到這兩位同學真的去看,多米在這麼簡省的狀況下,依約付了兩張各5元的電影票,這10 元可是她生活費的一半!這件事日後雖引為笑談,多米的言而有信卻為大家所共知。
酷啊!多米!
高鐵通車後,多米從台北回二林花費不到一個半小時,她憶念起北上就讀大學時,父親陪著她從家中步行、搭客運、擠火車、下了火車等公車,折騰十二個鐘頭;坐在舒適寬敞的高鐵車上,她想著在天上的父親,很希望有機會與父親同搭高鐵,讓他舒適的坐下來……。
孺慕憶念之情,扣人心弦!
對上一代孝順、關心、緬懷,多米對下一輩又是怎樣的情懷?當翻開作者序,她的寫作初衷映入眼簾:
「我特別想對晚輩的孩子們說些話、為他們做些事,心裡一直覺得如果能讓他們了解祖先曾經多麼地辛苦打拚,或許對她們有些幫助。……更希望他們能經由長輩們的苦,看到自己的幸福而更加惜福。」
她用自己背著書包上田,趁空檔在田埂邊準備考試的往事,又以一個名校學生,讀大學寒暑假返鄉也打赤腳下田工作的經歷,談起她的讀書撇步:「內心純淨專注、快樂無窮;在學校上課也是每堂課都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很專心聽老師講解。」
以自身經驗示現,來勉勵現代的孩子們,縱使典範如此,冀望孩子們完全了解,並不是很容易,多米卻真的願意誠誠懇懇,實實在在,提起筆來動手就去做。
這就是多米,她的心,她的人!
前兩天,佛學社的學生發來一個MAIL:
吉祥來自於一個人的「善遍知」,
如意來自於一個人的「豁達行」。
在這個老同學眼中,高中時期的多米,是個好學生、乖同學,用功、勤奮、節儉、樸實、謙和。
多年後,她,是吉祥如意的多米!希望本書很快再版,更熱切希望她寫作之初的長遠心能夠一點一滴達成,恰如她在本書結尾的願望:願強韌的生命力,生生不息,代代相承。
3.
李菱
/ 台灣台北
2010.05.18看 李菱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我生在多米的同一個年代,少年時曾寄居於鄉下務工的舅舅家,其後搬到台北與父母同住,成家後定居國外20多年。遷居回台北兩年以來,面對都會人文和環境的巨變,我感到陌生、疏離和迷失。和「過去」之間的連結斷了20多年,我像失憶般,一時找不到接頭,心懸浮著不能沈澱。
多米的書「背著書包上田去」,字句勾起我已然模糊的記憶。少年時期略有所聞也稍有接觸的鄉村點滴,在多米樸實無華細膩詳盡的筆下,是這麼真實、這麼具有震撼力。頓時時光被拉回到40、50年代,往事歷歷呈現。感謝多米用心,我的尋根夢就這樣意外的開展了!
長頭蝨、生蛔蟲、患砂眼、撿(抓)石頭粒、跳格子、踢毽子、抓金龜、抓蟬、抓螢火蟲、穿麵粉袋做的內褲、吃蕃薯籤稀飯、乘坐糖廠小火車...都是那個年代鄉下孩童習以為常的必要。日子雖然困頓,心裏卻很踏實。
小人物似乎天生有大志氣,他們任勞任怨、樂天知命、情深意重、相互扶持...。務實憨厚是他們有如銅牆鐵壁般的盾牌,足以遮風擋雨、強心志壯體膚。他們不懂鑽牛角尖、怨天尤人,也沒時間自暴自棄、消沈墮落。想要戰勝天、戰勝環境,只有一心向前向前再向前,時刻勤奮勤奮更勤奮。
多米在序裏談到寫書的動機,她說:
「我特別想對晚輩的孩子們說些話、為他們做些事。」... 「我思索著以系統的文字記錄代替片段的口述,記載長輩們的過往歲月、日常生活點滴,希望能藉由身邊真實人物的情境,探訪祖先長輩們曾經多麼努力踏過的足跡,更希望他們能經由長輩們的苦,看到自己的幸福而更加惜福。」
的確,書中所描述的人、事、物,是現在的年輕人今生不曾讀過的虛擬小說。「溫良恭儉讓」為何物?值多少錢?「發憤圖強、堅忍不拔」又是什麼?有必要嗎?他們生活在當今被極度扭曲的社會價值觀之中,內心無窮盡的慾望永遠無法滿足,心智和軀體兩皆脆弱,好逸惡勞又好勇鬥狠。長此以往,他們的生命前途在在令人憂心,而社會國家的前景,也將是困難重重。
「背著書包上田去」是一本忠實記錄歷史的好書。雖沒有聳動的辭藻或強迫性的教條,卻是勵志和教育最貼切簡明的示範教材。書中描述多米自幼至長,在課餘以平常心歡喜操作,時時刻刻幫忙農務、家務,以解父母辛勞之萬一,又絲毫不影響課業。她絕對是青少年活生生的典範。受到她的感召,我對做家事也開始抱持輕鬆態度。做,就容易了,也不再感覺腰酸背痛。
多米本人、她的父母、家人、鄉親以及那個時代困苦受難的生靈,用他們莊嚴的生命,寫下台灣汗淚歷史的一頁。多米的使命感,催促她勇敢的將塵封多年的這一頁,如實呈現給社會大眾。眾人緬懷往日之餘,如能做些省思,是個人的福祉,也是國家社會之慶。
希望有心有力之士,能將之引介到各級學校,並落實讓每個學生閱讀且做讀後心得討論報告,如此,相信能收潛移默化之功。這本書並能啟發人們對「返樸歸真」的思考,如能大力推廣,或改寫拍成電影擴大宣揚,將必造成社會儉樸淨化的新風尚,則環保以及緩和地球暖化的難關,將迎刃而解。
4.
張金英
/ 台灣台北
2010.05.16看張金英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背著書包上田去 - 螢之物語"作者是我高中同屆的同學,拿到書當夜我一口氣將讀完, 文中所述,一部分是我們母親那年代的童年--養女,終日辛勤耕作,一部份是我們這一代經歷過的--註冊日學費還沒著落,放學後做手工幫忙掙錢, 另外有一些簡直是大家的叔伯姑嬸的經歷.
作者書中描述的農村生活,食衣住行,風俗民情,人情義理,除了替我們這一代人寫出腦海中的記憶外,並可當講古教材,讓年輕人得以瞭解父.祖輩在艱苦環境中,如何利用善良的生存本能點燃生命的希望,
從沒補習,在田埂上溫書的孩子可以考上台大外文系,在我們那個年代,公平的聯考制度真的讓很多窮苦人家小孩得以翻身.能有此才女同學,除引以為傲外,也強力向大家推薦此書!
5.
林靜芬 at 陽光山林
/ 桃園
2010.05.01看林靜芬 at 陽光山林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忙完院子的花花草草,洗掉手上的泥土,泡杯茶,靜靜的坐在窗邊,把這本 背這書包上田去 讀完…
幾遍進入這本書,總有走入時光隧道的感覺,雖然不曾活過那樣的時空環境,卻讓作者平實卻深刻的文字帶進那樣的時光中;走在鄉村的泥地田埂、土角瓦房、三合院中曬著菜乾,空氣中飄著燒柴、燒稻草的煙燻味道;風吹過了綠色稻田一路拂來, 書中活潑生動的人物活靈活現,彷彿聽見他們交談、兒童與小狗跑過稻埕,見到田裡彎腰工作的農人….。這些是書中描寫的情境,卻也是我讀來的清新感受,彷彿置身寧靜鄉野,心中偶有悸動,眼中有時含淚。 聽過 周杰倫 的 稻香 吧: 其中有一段這樣唱著:
還記得你說家是唯一的城堡 隨著稻香河流繼續奔跑
微微笑 小時候的夢我知道
不要哭讓螢火蟲帶著你逃跑 鄉間的歌謠永遠的依靠
回家吧 回到最初的美好
. …………
所謂的那快樂 赤腳在田裏追蜻蜓追到累了
偷摘水果被蜜蜂給叮到怕了 誰在偷笑呢
我靠著稻草人吹著風唱著歌睡著了 ……………
書中描寫舊時代刻苦的祖先與父母,樂天知命,不怨天不尤人,鄉里間濃濃如家人的鄰居人情,不論姓氏,稱呼猶如至親一般,感情就如兄弟、如姊妹、如親長、如子女,在這個時代,誰能像作者一樣,對於同村里的鄰居能如此了解熟悉而且付出真心。 大家雖然清苦的生活著,卻能互相扶持,互相關心, 不吝分享有限資源…有事時鄉里動員不分你我…
長輩們也常常提及兒時窮苦的日子,白手起家胼手胝足成家立業的辛勞,台灣人民的認命與韌命在其中清楚可見,從他們口中講起的苦澀,你卻可以隱約感受到他們心頭湧出的卻是舊時光的回甘…
“時代變了”,我們這樣的感嘆著,以前人的”古意”已不多見, 從前人們遭逢苦難,咬牙和血吞也要渡過去,現在多是怨天怨地怨政府,最好大吵大鬧走上街頭而得到賠償…
作者不僅為自己寫下了生長的記憶與鄉下生活的點滴, 從父母的背景,自己的成長,鄉鄰人物的一生中,也帶出了台灣從農業為主的時代,其經濟、社會、人文或政治以及風俗民情、生活習慣等等的變遷過程, 進入了工商科技發達的現在,可以讓讀者對於台灣的過去與現在,有所了解、予以比較和省思, 也能領悟生命生存最基本的哲學。
對於作物組曲部分,提及的窮人食物—地瓜,因為只要有土地就可栽種 一事,我想這是老天爺給鄉村農地的恩賜,加上農人世代相傳的基本能力、經驗與智慧的累積。 因為流行 "有機" 和 "樂活",我在自己的小院子裡種過好幾種 ”作物”,不是營養不良,就是必須與蟲蟲大作戰; 都市人一直夢想著退休後到鄉下買一塊地,過一過自給自足的生活, 其實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呢!
作者平凡卻精彩的故事,平實精準的描寫當時景況與豐富生動的人物介紹,有賺人熱淚的溫情,過去台灣人的生活智慧點滴,也有饒富趣味值得咀嚼的風俗與人情世故,等等,應該可以改寫,拍成電視的八點檔成為經典的台語連續劇,比起誇張的愛恨情仇,耍狠耍詐的那些瞎劇情要有意義得多了!
* 看更多讀者書評
|
|
|
書 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