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實習醫生 Intern:A Doctor’s Inititaion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164839
廖月娟
天下文化
2010年2月26日
117.00 元
HK$ 99.4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健康生活系列
* 規格:平裝 / 333頁 / 21*14.8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健康生活系列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我熬過實習的那個寒冬、頸傷、憂鬱症,
歷經加護病房、心臟加護中心和夜班的磨練,
繼續走這一行的原因是為了什麼?
現在我了解了,當實習醫師就像做小學徒,
你必須完全投入,才能得到寶貴的經驗。
裘哈爾醫師在這本回憶錄裡,寫下自己在紐約大醫院受訓的經過。他在痛苦的思索中質疑眾人認為理所當然之事,也真誠地探討醫師和醫療體系的缺失。
從一開始,裘哈爾的行醫之路就比多數醫師來得坎坷。他出身印度移民家庭,一家人為了追逐美國夢力爭上游。他原本已拿到物理博士學位,卻決心走出學術象牙塔,選擇當個入世的醫師。
然而,才開始接受訓練,他便發覺行醫就像照著食譜做菜,醫師只著眼在疾病上,而非病人。他也發現很多主治醫師和住院醫師都喜歡逞強,既自大又傲慢。由於他原本就熱愛寫作,於是把在醫院看到的問題和亂象化為文字,發表在《紐約時報》。院方擔心醫院聲譽受到影響,對他極不諒解。之後,他的身體健康突然出現警訊,從醫師變成病人的經驗,使他得以從特殊的角度切入醫病關係。
經過一連串身心的掙扎與錘鍊後,裘哈爾變得更為堅強,學會耐受壓力,雙手也變得靈巧,而且知道如何善用思考,做一個更好的醫師。
作者簡介
桑狄普.裘哈爾Sandeep Jauhar
醫學博士、物理學博士,長島猶太醫學中心心臟科主治醫師、愛因斯坦醫學院副教授,專攻急性心臟衰竭。文章常見於《紐約時報》與《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目前與妻兒定居紐約。以傑出的醫學人文寫作榮獲二○○四年南亞記者協會頒發的特別榮譽獎。
譯者簡介
廖月娟
一九六六年生,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研究翻譯近二十載,作品曾獲二○○七年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二○○八年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籤獎,主要翻譯領域為醫學人文、文學和歷史。主要譯作有《旁觀者》、《大崩壞》、《幽冥的火》、《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腦袋裝了2000齣歌劇的人》等。
目
錄
合作出版總序 樹立典範 黃達夫
作者序 走過艱苦的實習歲月
序曲 囚徒
第一部 換馬
1 逃
2 相變
3 醫學院
4 假醫生
5 值班
6 長夜漫漫路迢迢
7 第一個被我害死的病人
8 心的節奏
9 顧客服務
10 失足
11 徬徨
第二部 谷底
12 夜班
13 洞
14 冬日,憂鬱
第三部 和諧
15 麻煩病人
16 傲慢與偏見
17 選擇
18 果汁機裡的企鵝
19 病房悲歌
20 如魚得水
21 見山又是山
序
作者序
走過艱苦的實習歲月
一個醫師的教育最重要的部分是在從醫學院畢業之後。
-畢林斯(John Shaw Billings),《波士頓醫學與外科期刊》(1894)
不管從事哪一個行業都必須經過學習階段,也就是當學徒。醫師也不例外。醫學臨床訓練的第一年就叫實習。醫學生從醫學院畢業之後,即到醫院當實習醫師,輪調到各部門,如門診部、加護病房、癌症病房等,學習如何照顧病人、對付疾病,使病人康復。實習的這一年,對不少醫師來說,都是行醫生涯當中最痛苦的一年。每個星期工作八十小時或者更長的時間,每四個晚上因為值班徹夜未眠,這樣的循環讓我們永遠處於疲累的狀態,和家人、朋友疏離,甚至累到吃不下,更提不起「性致」,不知快樂是何物。這樣嚴格的訓練讓醫學生心生恐懼,也許就像小聯盟的選手等待進入大聯盟一樣。再以棒球做為比喻,如果說醫學院念書像是打好玩的,那實習就是正式上場了。
我當實習醫師雖然已是十年前的事了,但我還記得一清二楚,就像老兵回憶自己打過的仗。我兒子莫翰出生之後,我太太(她也是醫師)說我們這對新手父母又得再實習一次了。為了照顧新生兒,我們晚上常不能睡,但照顧嬰兒和在醫院實習畢竟還是大不相同。當實習醫師時,半夜一被叫醒,就得馬上應付各種問題,包括最棘手的情況。不管你是不是已經累到隨時可能倒下,還是必須表現出最好的一面。
實習階段之後,就可以開始執業,當一般科醫師。但大多數的人還是會繼續留在大醫院接受住院醫師訓練,加強自己的知識與技能,晉級為專科醫師。住院醫師的訓練時間依科別而異,以內科為例,在美國則需再接受兩年的訓練。第二年住院醫師負責監督、指導第一年住院醫師,而第一年住院醫師則要帶下面的實習醫師。在美國,所謂的院內醫師(house staff)就是指這些住院醫師和實習醫師。完成住院醫師訓練之後,很多醫師選擇繼續當臨床研究醫師,進行次專科方面的研究,時間短則一年,也可能長達數年。等升上主治醫師,可以獨當一面的時候,通常已三十多歲了。
這本書記錄的是我在紐約一家大型教學醫院受訓的點點滴滴,從當實習醫師的第一天開始寫起,直到我決定申請當心臟科臨床研究醫師。這段時間也就是我的醫師養成教育最關鍵的時期。在進醫學院之前,我讀的是物理,從進大學到攻讀博士學位,我已在物理研究投注了十年光陰,然而卻時常陷入危機,不知自己是不是願意畢生無怨無悔走下去。物理學家費曼為量子力學的路徑積分提出這麼一個假設:a、b兩點之間的各種可能路徑是連續變化、不可數的。似乎我的生涯之路也是如此。但在學醫之前,我已經習慣在學術象牙塔過著安逸、平靜的研究生活,到醫院實習之後特別難以適應。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不只記錄這段痛苦的歷程,也寫下我的蛻變與突破:我終於通過試煉,正式成為這個行業的一份子。本書有些讀者可能是醫學生或同行,我希望藉由這本書分享我的心得與經驗。社會大眾總認為醫師是有著A型人格、沒有自我懷疑的高成就者,我希望藉由本書破解這個迷思。
這本書寫的一切都是我的親身經歷。然而,為了保護事件的當事人,大多數的名字都以化名代替,若干細節也做了修改。在某些段落中,時間則被壓縮,事件發生的先後次序也做了調整,以使敘事能更連貫、緊湊。在極少數的幾個地方,為了把我自己的經驗描寫得更真確,則採用個人自畫像般的筆法。雖然我寫的只是我一個人的經驗,但我相信大多數的實習醫師都經歷過類似的掙扎與考驗。醫師的職業生涯是一磚一瓦、一個又一個病例砌出來的,但就根基而言,大抵是一樣的,也就是實習醫師和住院醫師的訓練。
不久前,我服務的醫院招考實習醫師,由我擔任面試考官。有一個考生對我說:「在一個醫師所做的決定當中,或許最簡單的一個就是決定要當醫師。」我則不是如此,我這一路走得相當辛苦。想當年,我雖然踏上了這條路,還是常常游移不定、彷徨迷惘。我感覺我的自我要求與別人對我的期望像重擔一樣,壓得我喘不過氣來,像時時刻刻都活在地獄裡。只有在我接受自己的局限,了解醫院文化之後,我才有走出一條活路的感覺。即使有時一絲懷疑仍會飄進我的內心,至少不再像以前一樣充滿矛盾與衝突。
幸好,我已經度過那段實習時期,而且可以驕傲地說,我熬過來了。我目前在長島一家大型教學醫院擔任心臟科主治醫師。雖然有時還有一點點怪怪的感覺,但多半時間如魚得水,認為這是命中注定的。在我的病人當中,很多人有嚴重的心臟病,我負責照顧他們,給他們治療。我喜歡這樣的工作,每天都過得很滿足。雖然醫學仍有很多困惑我的地方,我還在摸索,有時甚至還是會懷疑心臟科是不是我最正確的選擇。
想起過去,我連胸部X光都不會判讀,我也害怕當急救小組組長,甚至懷疑加護照護弊多於利,但現在不管碰到什麼事,我都可以見招拆招、從容應對。以前的我實在無法想像我會有這麼一天。但我畢竟走過來了,而且我會永遠記得那段艱苦的實習歲月。
內
容
試
閱
* 讀者評鑑等級:
5顆星
* 推薦人數:1,共有1位網友寫書評。
*
我要寫書評
1.
廖秀雲
/ 台灣台北
2010.06.20看廖秀雲的所有評論
評鑑等級:
5顆星
如果因為生活忙碌..讓你不小心忘了你的初衷...
靜下心來...聽聽自己的心跳聲
看看Dr.Sandeep的故事
一定能記起
選擇這條路的理由
”行到海中勿換馬”
一定要堅持自己所做的每個選擇..珍惜自己立下的決心
不論夢想有多大..多遙遠
總有到達的一天∼∼
給每個有夢想的人∼∼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