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好吃(NO.5+6)套書(共二冊)
定價99.00元
8
折優惠:
HK$79.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中西戲劇發生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573611967
汪曉雲
國家
2010年2月01日
267.00 元
HK$ 213.6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國家戲曲研究叢書
* 規格:平裝 / 540頁 / 17*23 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國家戲曲研究叢書
分
類
藝術設計
>
戲劇
>
戲劇總論
同
類
書
推
薦
戲曲學報 第26期
戲曲新繹境:傳統、創新、跨域
進擊的台劇:故事×技術×IP放大,瀚草與合影視如何打造影視台流,走向世界!【隨書附贈《這些年的台灣影視得獎作品》別冊】
某種認可:五部劇作(2017-2020)
歌仔戲音樂載體之研究(外二論)
內
容
簡
介
古希臘戲劇發生於酒神祭祀儀式,中國戲劇發生於儺儀。酒神祭祀儀式與儺儀的同一性為中西戲劇藝術的發生提供了同一的儀式前提。儀式是以概括性、整體性符號表達集體性情感,藝術是以具體性、個別性符號表達個體性情感。藝術發生於儀式,作為藝術的戲劇發生於作為儀式的戲劇。中西戲劇從儀式向藝術轉換的起點是宋元戲劇與古希臘戲劇。
戲劇從儀式向藝術轉換體現為儀式「魔力」轉變為藝術「魅力」、儀式「淨化」轉變為藝術「教化」。促使儀式向藝術轉換的根本原因是社會巨變導致集體性不安全感使知識階層與民眾階層具有同樣的「補償需要」,當社會恢復穩定,集體性「補償需要」不再存在,戲劇就成為表達個體「移情需要」的形式,從而完成了從儀式向藝術的轉換。中國戲劇在完成從儀式向藝術的轉換後並沒有確立起獨立的藝術形制,而是延續了「禮樂」傳統,從而使得中國戲劇成為「戲曲」;西方戲劇徹底完成了從儀式向藝術的轉換。作為藝術的中西戲劇分道揚鑣。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