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 is the new more.” Easy to learn: symmetry, seduction, subtraction, and sustainability. Very valuable to do. Step 1: Read Matt’s book!!──蓋川崎(Guy Kawasaki),《創業的藝術》作者、Alltop.com 共同創辦人
詳細資料
top
我突然覺悟,我在觀察這個問題時,一直用錯了方式。出於自然與本能,我過去觀察的一直是「應該做些什麼」,而不是「不該做些什麼」。一旦改變了思索的方向,對我而言,研究神乎其技的豐田生產系統(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便成了探討豐田系統中「沒有什麼」,了解它如何不再做、哪些事不再做。
但我要事先警告你,我只能做到舉證,我所歸納的格調案例不可能全面而徹底。誠如十九世紀美國哲學家詩人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所說,如果能熟悉一項原則,你不必熟悉這項原則的一切應用。我的目標,不是將格調的概念簡化為一種一目瞭然的處方。不管什麼狀況,都拿同一種處方當作解決方案,這是所謂的萬靈丹,世界上沒有這種東西,更何況,格調本身就沒有單一的配方。
我用一種東方觀點來說明我要提供讀者的是什麼。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心理學家曾向一個研究團體出示一張圖片,圖片內容是叢林中的一頭象,研究團體的成員則包括來自美國與亞洲、各種年齡層的人士。研究人員用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觀察這圖片引發了哪些不同的腦活動。基本上,所有西方人在看了這張圖以後,大腦中職司目標識別的那部份啟動了。但東方人看了圖沒有這種反應。換言之,亞洲人見到的是裡面碰巧有一頭象的叢林,但西方人見到的是一頭象,對叢林卻不甚注意。我在追求格調的過程中,檢驗格調的重點是裡面碰巧有一頭象的叢林(怎麼做可以展現格調),而不是任何特定類型的象(格調有哪些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