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我,作詞家-陳樂融與14位詞人的創意叛逆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410905
陳樂融
天下雜誌
2010年1月26日
107.00 元
HK$ 90.9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Light
* 規格:平裝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Light
分
類
藝術設計
>
音樂
>
音樂家傳記/文集
同
類
書
推
薦
Q的十二個音符:樂壇大師昆西.瓊斯談創作與生活
李哲洋談樂錄
偉大作曲家群像:奧芬巴哈
澀谷系狂潮:改變日本樂壇,從90年代街頭誕生的流行文化
偉大作曲家群像-威爾第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安迪.沃荷的普普人生 The Philosophy of Andy Warhol (From A to B & Back Again)
樂在工作:進入宮崎駿.高(火田)勳的動畫世界
出發點1979~1996
獨立製片的先行者:約翰卡薩維蒂
梵谷傳
搖滾記 (CHRONICLES, vol. one)
內
容
簡
介
這是你第一次,也很可能是最後一次
看見台灣當代重量級作詞家的生命對話
孤單的歌、快樂的歌、失戀落淚的歌、教我們怎麼去愛的歌……
熟悉的旋律伴著我們走過人生歲月,有些歌一旦起了頭,你就可以自動接著唱下去-
原來,歌詞的意義可以這麼深刻!
陳樂融深入十四位台灣當代作詞家的創作生命,為華語流行音樂寫下跨時代的生命對話,這絕對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你可以觸碰時尚音樂背後最可貴的價值。
奉獻、塵緣、台北的天空、聽海、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有多少愛可以重來、瀟灑走一回、原來你什麼都不要、天黑黑、我願意、花心、如果雲知道、用心良苦、青花瓷……
離開歌手,走下舞台
這些紅遍華人世界暢銷名曲的背後
藏著一個又一個真誠、熱烈、時而飛揚、時而愁悒的生命
作詞—文字「精緻工藝」的表現
作者得將滿滿的情感與思維
納入百字上下的框框
切磋、琢磨、百轉千迴……然後找到出路
憑藉一股「自律」和「自負」
外加幾分孤傲、黠慧和創意
十四位本土作詞家穿梭旋律和文字兩端
在大眾心靈與市場定位間反覆叩問
呼風喚雨華語流行歌壇數十個年頭
多元跨界才子陳樂融
在出入音樂、藝文、媒體、行銷各領域後
以「作詞家V.S.作詞家」的高度、深度與廣度
首次為近三十年來華語詞壇的中流砥柱
留下第一人稱的訪談紀實
這是你的第一次,也希望不是最後一次
聽見「點亮星空的文字大師」的絕妙心法
台灣當代重量級作詞家惺惺相惜的生命對話
14位作詞家v.s.代表作
楊立德
愛人(鄧麗君)、你看你看月亮的臉(孟庭葦)、他不愛我(莫文蔚)
娃娃(陳玉貞)
明天你要嫁給我(陶(吉吉))、一翦梅(費玉清)、張學友(想和你去吹吹風)
陳克華
台北的天空(王芷蕾)、塵緣(蘇芮)、齊豫(九月的高跟鞋)
林秋離
謝謝你的愛(劉德華)、聽海(張惠妹)、天黑(阿杜)
丁曉雯
青蘋果樂園(小虎隊)、祝福(張學友)、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林憶蓮)
何厚華
愛火(孫耀威)、有多少愛可以重來(迪克牛仔)、容易受傷的女人(鄺美雲)
陳樂融
天天想你(張雨生)、至理名言(鄭秀文)、瀟灑走一回(葉蒨文)
鄔裕康
原來你什麼都不要(張惠妹)、親愛的你怎麼不在身邊(江美琪)、忠孝東路走九遍(動力火車)
廖瑩如
脫掉(杜德偉)、Honey(王心凌)、作戰(孫燕姿)
姚謙
只有為你(瘐澄慶)、公轉自轉(王力宏)、我願意(王菲)
厲曼婷
花心(周華健)、誓言(徐懷鈺)、一輩子失去你(張國榮)
許常德
如果雲知道(許茹芸)、鴨子(蘇慧倫)、真愛(張學友)
十一郎
猜心(萬芳)、用心良苦(張宇)、囚鳥(彭羚)
方文山
熱帶雨林(S.H.E.)、布拉格廣場(蔡依林)、青花瓷(周杰倫)
作者簡介
陳樂融
被稱為「集創意、書寫、主持、行銷、夢想於一身的新時代文化人」,歷任天下雜誌、飛碟唱片、華納音樂、飛碟電台、我要音樂台、銀河網路、元氣娛樂等主管,現為鷗業新媒體首席創意長,並兼作詞家、作家、主持人、評審、編劇、講師和行銷顧問等多重身份。
1986年進入流行樂壇,為80-90年代華語歌壇知名作詞家及唱片企畫人,企畫包裝過包括王傑、張雨生、小虎隊等數百位流行藝人及專輯,發表「瀟灑走一回」、「感恩的心」、「再回首」、「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等數百首膾炙人口詞作。
1989年出版第一本書《日安.我的愛》即躍登全國暢銷榜,1994年迄今參與十多齣大型中文音樂劇編劇填詞及影視編劇工作,為台灣主流作詞家與藝文界和影視界合作第一人。
陳樂融歷經大眾文化界創作、策劃、管理、傳播、評論及著作權各領域,除致力創作,也積極參與公眾事務,曾連續舉辦四屆全球網路詞曲創作大賽,鼓勵優良創作,也受邀擔任金曲獎、金馬獎、金鐘獎等各大獎項評審。現任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理事、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董事。
他的腳步仍在持續著!
更多訊息請上「陳樂融自選輯」fc.ktchiu.com
目
錄
楊立德:品牌包裝工程師
娃娃:天生願過閒散日子的人
陳克華:愛情,是人生鑽石最閃亮的一面
林秋離:寫歌,我天生無敵
丁曉雯:音樂的苗,被壓迫在社會角落
何厚華:癌症:是老天爺給我的禮物
陳樂融:不管有沒有知音,我在創作我自己
鄔裕康:越寫越簡單,但並非簡單到沒有內臟
廖瑩如:在這世界我到底擁有什麼
姚謙:能獨立完成的事,才是真的「完成」
厲曼婷:圈內要不了什麼了不起的東西
許常德:若看不起潮流會被淘汰
蕭慧文:對太美好的事有恐懼
方文山:給我時間,憑空生出一個世界
序
推薦序 一
造血人
五月天主唱 阿信
你記得聯考前熟到夢中都會出現的公式嗎?
你記得十五歲那年默寫的任何一篇課文嗎?
答案也許是否定的,至少對我來說。
我完全不記得那些曾經花了無數個白天夜晚,用盡各種方式刻到心版上的所有學業內容。
曾經的青春
也許你,跟我一樣,在那一場轟轟烈烈的升學之戰後,也把這些通通都還給老師了。
但,找個句子,起個頭給你:「天天想你,天天***,到什麼時候才能***。」你能默念出來嗎?
我們再來試試看:「把愛 剪碎了******, 越傷得深 越明白*****。」
還有你到死都不會忘記的:「我和你吻別,在***……。」
還有更多更多的歌,只要旋律一揚起,雙唇就好像有了自己的意志,竟然可以不自覺地就把歌詞一字不漏的唱出來。
還有更多更多的歌,當我們走到人生的交叉路口時,就像羅馬神諭一般,無聲無息的出現在耳邊,默默的左右著我們的抉擇。
飽滿的靈魂
於是,我們一路走來,有時孤單,卻從不害怕。因為我們擁有著那些交織起歲月的歌,那些映襯著快樂時光的歌,那些教我們怎麼去愛的歌,那些陪著我們失戀落淚的歌,那些充滿夢想的歌……。
然後,我們才發現,原來一首歌詞,記憶竟然這麼深刻,影響竟然這麼巨大。那些陪伴我們長大的歌,就像你我身體裡一顆顆充滿氧氣的紅血球,決定了長大後的自己,變成什麼樣的人。
小時候,長輩都說不要只聽那些靡靡之音,但我多麼慶幸,活在靡靡世界的我,因為有了這些歌,而所以長成了一個有血有淚有靈魂的人。
這短短的序,獻給那些為我的生命造血的作詞人。
推薦序 二
讓星空亮起來的作詞家
流行音樂觀察家 馬世芳
關於這本書的創作緣起、訪談原則與材料取捨,乃至於編纂過程種種曲折,作者已在自序和後記做了清楚交代。選擇「詞人」角色作為流行音樂口述歷史起點,箇中苦心孤詣的深意,作者也已細細申說。我想,應該沒有人能寫得出更好的「導讀」了。我只能簡單回饋若干「讀後心得」,聊表敬意與謝意。
歌曲的靈魂
我總在想:成就一首傳世好歌的首要條件,究竟是寫詞、作曲、編曲、抑或演唱?或許很多人會覺得「旋律」最重要,「聲腔」、「編曲」次之,至於唱的是什麼字詞,大約只是讓歌手出聲的藉口。然而我反覆思量,漸漸感覺:一首傳世好歌,固然詞曲編唱互相支持,構成有機整體,但若細細探去,許多時候,編曲甚至旋律似乎都可以後退,歌詞卻無論如何不能太壞。如若作者所說:旋律是肉體、歌詞是靈魂,那麼徒具軀殼而沒有靈魂,或者美人絕色而竟靈魂品質欠佳,總是難以彌補的遺憾。
流行歌曲原是朝生暮死的「時尚商品」,生命周期難得超過三兩個月。一首歌倘能傳唱一年,已堪貼上「經典」標幟。在這個潮流瞬息萬變而不得不習慣短視的行業,詞人亦往往擺脫不了「生產線作業員」的身分。
這本書除了以「行內 / 內行人」的身分深入剖析這十幾位台灣樂壇頂尖詞人的手藝,更赤裸裸攤開了音樂產業針對歌詞的下單、採購、競標、量產流程:詞人得先攻克唱片公司內部企劃、製作、行銷的關卡,順應業主陰晴不定的品味,才有機會正式面對市場的考驗。嘔心瀝血的作品屢改屢退、或被擅自刪修得面目全非,更是唱片圈的常態。
流行音樂史
讀了這本書,我才知道如今許多歌曲,竟是以「大比稿」方式徵件,廣發樣帶交給詞人競寫,回收件數動輒逾以百計,最終只有一件「有幸」錄製成歌,其餘都只能丟進垃圾桶。即使如作者這樣夙負盛名的資深詞家,亦難倖免這一場場煎熬。
在任何行業,即使以壓榨腦漿為常態的廣告界,我都難以想像如此大手筆、如此華麗、如此殘酷的「常態性才華浪擲」。
讀到這樣的段落,不禁掩卷而歎:假如連同行都如此慣於輕蔑文字的勞動成果,我們怎能指望多數樂迷建立 「流行音樂作為創作門類」的共識,怎能奢望創作者重新找回「文化人」的自覺與自尊?而那正是過去三十多年來,台灣這塊島嶼貢獻給漢語文化圈最最重要的文化輸出啊。
得有一雙洞燭人事的利眼、數十年江湖閱歷、外加幾捧熱血、三分傲骨,才寫得出這麼一本引人入勝的書。台灣流行音樂的影響太大,為它考證身世、認真作論的敘述又實在太少。
這本書總算跨出了關鍵的一步,亦將成為後人修史必讀的重量級文獻。
自序
謝謝與你們的歌詞結伴同行
陳樂融
歌詞,不是大塊文章,又不像詩;即便也是感性與理性交織的文字作品,在正統眼中,總像個非文學、又非「非文學」的歧出之物。
有些詞極雅,充滿意象、文法、字詞與情感的創新,抽離單獨成文本,也禁得起細細分析、咀嚼。
有些詞極俗,不避口語,不扮艱深,不求隱喻,以合音律熨貼、能唱好唱、一聽即溶為要務。
有些作詞者努力把歌詞跟文學拉上線,好像這樣可以提高詞人的千秋地位。有人又索性把它往廣告文案靠攏,強調它在短短篇幅,能幫歌手「點字成金」的商業價值。
身份認同
其實,歌詞就是「合歌的文字」,你把它往哪裡推都可以。你可以把它寫得極藝術,也可以讓它夠俚俗。
你可以讓它如詩、如劇、如偈、如囈,也可以把它變成朗朗上口的童謠、傳單或口號。
歌詞沒配上曲,作者仍可以說它是詞,外人看來格式也像詞,但終究不是「歌詞」。
有配上曲譜,但沒人編曲演唱,或從沒公開發表,其實也跟私人日記、信簡差不多,無須多探討它的文類或文學價值。
寫歌詞,或者,做一個當代的流行詞人、詞家,其實需要先面對這一關「身份認同」。
我是刻意習作歌詞而開始寫歌詞的。本書訪問的許多名家,有的甚至也不知自己當年怎麼忽然寫起歌詞。
有些很愛聽音樂,與音樂人發生文字關係,看似順理成章。有些則根本不比任何一個普通人更愛聽歌、唱歌,本來也可以終生不碰這個作品型態,而耕耘其他文體。
有的同業甚至透露他們連寫作都不愛。他們就是命定似的,接觸寫詞、填詞,然後,走上職業或半職業之路,達成了世俗定義的「作詞家」地位。
歌詞,百字上下的空間,需要一種奇特的自律與自負,才好創造。
因為有字數、句數、格式、韻腳、甚至主題的限制,詞人(尤其是先有曲再放字進去的「填詞人」)在這個「複合藝術」中,注定綁手綁腳。
如何把源自胸中的情感與思潮,妥切地放置在這些框框中,不斷自我裁切、琢磨、替換(甚至閹割!)—─考驗作者是否有耐心與信心,去玩這場文字與音樂的拔河。
就是因為詞、曲「聯合創作」的行為,本質上是場拔河,所以特別需要我所謂的「自律」與「自負」。
最好的唯一
你必須相信你在做的事情是「夠好」的,但跟別的個體就能完成的創作(如繪畫或寫小說)相比,你又得自我抑制,不能去想它是「唯一且最好」的。
白話點說:你必須相信你的詞,是可以與曲匹配、甚至遠遠讓它加分;但你又得承認,你必須和你沒有負責的另一半「勞動成果」,一輩子相依相伴—─甚至完整的說,還得加上和演唱與編曲相依相伴—─你的文辭才真在世人心裡,有了全貌的成就。
因為,不但作詞、填詞,常常需要改動或者被合作伙伴與業主要求改動,連既成的一首出版發行過的歌,都可以隨著不同環境或市場要求,忽然從一種語言變成另一種語言的歌,不是嗎?
旋律依然故我,但詞一變,編曲和演唱一變,似乎這段旋律又完全可以改頭換面,再投胎一次。
這是音樂家永遠可以自傲過作詞家的一點。他們的音樂是可以承載如此不同的情思,甚至,完全拋棄掉詞與唱,還能變成獨立的演奏曲,流傳於世。
我常常在與作曲人、製作人或唱片公司高層不合的時候,氣得牙癢癢,揚言還是寫自己純文字創作最好。
但,一回身,如果寫的固然是純文字,但它同樣得面臨與商業機制(出版商、市場、消費者)交手的眾多坎坷與磨練,好像,也未必都那麼美滿順心?
沒有格律羈絆的揮灑—如寫散文、小說、隨筆、網誌——固然快樂,但我還是從來沒有放棄過與音樂(以及流行音樂工業)耳鬢廝磨的痛楚與得意—─也許,這也是創作心理學上的一種「愉虐」(Sadism and Masochism)?
填詞時先聽到動人而能引發想像的旋律,或寫詞後幸運遇上傑出而別有洞天的譜曲,加上樂器演奏、編曲、歌手配唱、錄音等製作流程出來的整體效果,成就了一個四、五分鐘的嶄新的迷你世界,一個關乎七情六欲的微型戲劇。這串互動, 老實說,引我深深陶醉。
相逢不相識
儘管更多時間,在唱片工業一環中討生活的詞人,是在埋怨拿到的旋律不出色還得填上精彩的文字,氣憤自己的創造天分不受尊重,連文筆不如自己遠甚的製作人、作曲人、唱片企畫、公司老闆,都能論斷要求。
如果可以不具名調查,多數專業作詞者都會承認:或為了配合歌手的形象與能力而降低自己的文藝標準,或交出去的歌詞被拼湊與強迫改動,或先寫好的詞被譜成難聽的曲,甚至常常對最後出爐的歌「相逢不相識」,只因與原先期望的美感或意境差別太大,連自己都懶得多聽幾遍。
但,我們畢竟還是卑微、勤奮、歡欣、喪氣地一路走過來了。畢竟,歌詞對我們來說,已經不只是一份興趣,而是工作。
不只是工作,而變成專業。不只是專業,有些作品,甚至昇華為藝術。
有些藝術,甚至成為議題、歷史與集體回憶。
《我,作詞家——陳樂融與14位詞人的創意叛逆》這本書,邀訪的十四位作詞家,最資深的楊立德,出道已歷三十三年,至今仍活躍於兩岸創意界;最資淺的方文山,也已經進入第十一個年頭,仍屬當紅炸子雞。
我們這些人,有幸參與了台灣擔任華語流行音樂界龍頭的整個產業發展過程,非常幸運地,我們也留下了為數還不少的作品,在主流市場持續發揮產值,同時也活在億萬聽歌的人滿滿的回憶裡。
我們之中的很多人,甚至比傳統狹義的「作詞人」走得更遠,活得更寬廣、創作得更精彩。
你我的記憶
這在更久遠的年代,可能不容易達成。已然開始的數位年代,網路單曲的收聽習性讓聽眾幾乎沒能力「認識」(遑論尊敬、喜愛)詞曲作者,看來前景也有點不利。
沒有作歌的人,聽歌的人某些心情,或許無法被巧妙地訴說。但沒有聽歌的人,創作者注定要承受更大的寂寞。
所以,是合作的作曲人、歌手與產業上下游和周邊無數環節的貢獻者,讓這些短短的詞作被聽到、被喜歡、被傳誦,但也直到真有夠廣大的知音支持,這個循環才找到最終的完美。
讓我向所有聽過我們歌詞的朋友,說聲最純樸、誠摯的「謝謝」。
也要謝謝天下雜誌出版願意採納這個寫作計畫,還有一年多來幫助我的每位朋友與工作同仁。
更要謝謝最終答應受訪與拍照的這些優秀作詞家,我知道你們某些人大半生傾向低調,但身為一個也曾受你們作品影響的聽眾與讀者,容我說:
我的人生,謝謝曾有你們的歌詞同行。
書
評
其 他 著 作
1.
20歲不可不知
2.
橘子需要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