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區政新角度
定價64.00元
8
折優惠:
HK$51.2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做人的佛法:學會感恩、學會愛、學會生活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488658
九戒居士
木馬文化
2010年1月28日
80.00 元
HK$ 68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不歸類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5*21cm / 普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不歸類
分
類
宗教命理
>
佛教
>
生活佛法
同
類
書
推
薦
宗門屑語:四十年習佛錄影之一
參禪與念佛修法:月溪法師文集(4)
快樂自在:如何無憂無懼過生活
自我的幻滅與重生:一個人的修行筆記
福慧自在:修福修慧,大家平安健康;六度萬行,人人身心自在
內
容
簡
介
生活即佛法,一念一枝花
最樸素智慧的人生哲學,教你學會感恩、學會愛、學會生活。
一說到佛法,很多人就會敬而遠之,總覺得佛法是神秘、深不可測的。其實佛法並不是什麼高深莫測的哲學思想,它是一種極為樸素的生活智慧,是極簡單甚至細微的。佛法,涉及我們生活的每個面向,它其實是種活法,它不在佛經上,也不在寺廟裡,就在我們身邊。它就在我們生活的每個細節裡,吃飯、睡覺、玩樂無一不有佛法,從你的呼吸、脈搏,到身體的一言一行,所有的生活瑣事都可以融入佛法。
本書精選了大量的佛家禪語、故事。以佛法為依據,結合當代人的生活困境,加以點評,精闢地闡釋了「佛法是種活法」的道理,文字清新,見解獨到,使人耳目一新,蘊藏著難得的人生智慧。
本書特色
每一個故事都值得深思,當放下書回味,也會讓人豁然開朗。
簡單易懂,特別適合生活在這個浮躁城市中的每一個人,一天一則,隨時獲得平靜的心靈。
書中精選禪語:
「不要計算你過的日子,要使這些日子算數。」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佛菩薩只保佑那些肯幫助自己的人。」
「我能為你煮東西,但我不能為你吃東西。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生死個人了。」
「有時候我們要冷靜的問問自己,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著為了什麼?」
「世界上有一種生意是永遠虧本的,那就是發脾氣。」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生活的質量取決於人生的態度,
心中有陽光,生活便處處都燦爛;
心中有愛,便處處有溫暖;
心中有善,處處是善;
心中有佛,處處是佛。」
作者簡介
九戒居士
原名李彥昌,懂禪學,喜歡文字,貫通佛、道、儒三學。主要從事禪宗史研究,尤其著重於佛法對人生解讀、對平日生活的研究。倡導以持戒心待自己,以慈悲心待眾生,以平常心待生活,活出真性情,領悟大智慧,以「善」為人,從「善」處世。
目
錄
第一章 人生可以很圓滿
活著就要好好活
人生短暫,只爭朝夕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活出人間好時節
求人不如求己
佛不度人人自度
自己的路自己走
我的人生我做主
活著,就要順其自然
追求多元的人生
不要畫地自限
從夢想照進現實
人生,從設定目標開始
浮生若茶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章 讓快樂成為天性
活著不是為生氣
隨喜而喜
坦然面對人生的無常
「一生無性」最快活
放下才能得解脫
煩惱都是自找的
快樂無非常知足
何必在意小過
不幸之中有萬幸
懂得付出才能收穫快樂
把握當下的幸福
善意地去解釋一切
第三章 學佛就是學做人
認識自己
善解人意也是慈悲
善待自己,享受人生
保持一顆平常心
學會寬容,收穫一生
忍辱是種大修養
寬容是最好的教育
善緣就是財富
低調做人,處事謙恭
做人只求無愧於心
不見他人過
真心做事,真誠做人
寬恕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與人無爭
常常檢點自己
第四章 佛法是種活法
佛法是種活法
生活就是修行
生命只在呼吸間
心中有佛,處處是佛
本來都是緣
莫使心靈蒙塵埃
萬法由心生
人人都是佛
得失寸心知
煩惱是因為修養不夠
凡事不可太執著
透識真假
淡泊名利
不可說
第五章 善哉,善在
用善心溫暖世道
善心就是顆平常心
善惡存乎一念間
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
善待生命
莫以惡小而為之
佈施不倦,求善不厭
善良成就未來
浪子回頭金不換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舍己渡人,善莫大焉
第六章 持戒度心魔
貪欲就是一切煩惱
不要圖口舌之快
世界上最愚蠢的事情莫過於生氣
衝動是魔鬼
珍惜生命,莫殺生
節儉生活的意義
別讓貪心毀掉一生
以戒為師
代後記 青年人學佛的四個注意事項
序
佛在身邊
很久以前,有個年輕人和母親相依為命。因為生活貧窮,年輕人迷上了求仙拜佛。母親見兒子整天神神道道、不務正業,便苦口婆心地規勸他,但終究管不住長大成人的孩子。年輕人甚至把母親當成求佛成仙的障礙。
一天,年輕人聽說遠方無名山上有一位得道的高僧,便瞞著母親跋涉千里去找高僧討教成佛之道。他一路上歷盡艱辛,終於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熱情地接待了他。高僧聽完他的一番訴說後,沈默良久,開口道:「你想修道,我可以給你指條明路。」
年輕人太高興了:「太好了,我願拜大師為師,專心修道。」
高僧不以為然地說:「與其拜我為師,還不如去找佛。」
年輕人頓時來了興趣,忙問:「請問哪裡有佛?」
高僧說:「你現在回家去,在路上有個人會披著衣服,反穿著鞋子來接你,那個人就是佛。」
年輕人聽後大喜,拜謝了高僧,啟程回家,路上他不停地留意著高僧說的那個人。
第一天,他投宿在一戶貧寒農家,他仔細看了看迎接他的男主人,他沒有反穿鞋子。第二天,他又投宿在一戶富有人家,更沒有人披著衣服、反穿著鞋為他開門,他不免有些灰心。第三天,第四天……一路走來,投宿無數,卻一直沒有遇到高僧所說的那樣接他的人。
眼看快到家了,佛還沒有出現。年輕人又氣又悔,以為是高僧欺騙了他。
等他回到家時,夜已經很深了。他灰心喪氣地抬手敲門。
「誰呀?」屋內傳來母親蒼老驚悸的聲音。
「我,是你兒子。」他沮喪地答道。
母親知道自己的兒子回來了,急忙抓起衣服披在身上,燈也來不及點著就去開門,慌忙中鞋子都穿反了。年輕人看到母親狼狽的樣子,不禁熱淚盈眶,立刻覺悟了。
佛本是人,而不是神。佛不在別處,他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世人都在苦苦地求索,夢想著找到自己的歸宿。殊不知,思念著我們的人就是我們要去的地方,就是我們的家,我們的歸宿。
高僧幫助年輕人認清了人生的歸宿,著實令人感動,我們是不是也該想一想自己的歸宿呢?想一想那些思念著我們的人,那些處處為我們著想的人,那些一直對我們不離不棄的人。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佛都在你的身邊,唯願你平安健康、幸福快樂。不論你身在何方,不管你曾經有過多少罪惡,只要你在心裡輕聲呼喚,佛都將守護著你,讓你得到救贖!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