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地圖+地圖創意遊戲 (附行旅世界地圖包)
  • 定價650.00元
  • 8 折優惠:HK$520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我思、我們信任︰社會之奧秘:社會現象學論文集1997-2007

我思、我們信任︰社會之奧秘:社會現象學論文集1997-2007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858871
呂炳強
漫遊者文化
2010年1月07日
117.00  元
HK$ 99.45  







* 叢書系列:漢語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研究叢書
* 規格:平裝 / 282頁 / 16*23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漢語現象學與人文科學研究叢書


[ 尚未分類 ]









現象學與社會學,一對難兄難弟

  十九和二十世紀交替之際,西方出現了現象學和社會學這一對難兄難弟。現象學是在二十世紀初興起的哲學運動,聚焦在現代世界裡形而上學、存在論和詮釋學的各個新舊議題上。社會學是在二十世紀初興起的科學運動,在形而上學、存在論和詮釋學上都帶來獨有的議題。在古典社會學大師的著作中,這兩門學問可能有的關聯最為清晰可辨,因為他們的凝視就是落在現代世界裡「人之景況」這個社會現象上。

  如此說來,現象學和社會學理應是交往頻繁,真實情況卻非如此。事實是:兩門學問的對話從不順暢。有心致力於此的學者只有從自己做起。這本論文集記錄了我個人在1997年至2007年間從現象學和社會學兩端作出的自問自答,算是一個人的自我對話吧。全集共十二章,外加一結論,原文大多是英語,都是曾經在研討會上宣讀的論文,而且是除了二章之外,都是在現象學研討會上宣讀的。論文的原題目大多是依場合而定,內容卻大多是緊貼當時我的社會學寫作。從1998年起,我在寫《凝視、行動與社會世界》一書,是我的理論社會學研究的卷一,2005年完稿,2007年出版。卷一完成後,我動手寫卷二,書名暫定為《社會世界裡的他性》,出版可要二三年後了。這兩卷理論社會學所討論的一些靠近哲學的議題,在本集得到另一次討論。我實際上是同時分別從理論社會學和社會現象學的角度討論同一組議題,閱讀《凝視、行動與社會世界》和將來閱讀《社會世界裡的他性》遇上理解困難的讀者或可在本集裡得到一些幫助。

  這個雙軌討論當然是各有偏重。理論社會學的基礎是古典社會學及其後來的理論發展,我的工作首先是挑選和梳理已有的社會理論和社會學理論,然後是從中整理、綜合、翻新,所欲成就者是一個大理論(grand theory)。所得的大理論應該別具面貌,卻又充滿野心,力圖打倒所有已有的大理論,獨當社會學的範式(paradigm),這是科學研究的要求。因此,除了創意和嚴謹以外,科學研究的精細(finesse)至為重要。對於哲學研究來說,創意和嚴謹仍然是至為重要,只是「精打細算」(fine calculations)或可換為「大而化之」(profound generalizations)而已。不用說,「大而化之」不見得比「精打細算」容易。哲學講究的是淵深(profoundity),也就是如何令人看到別有洞天,深不可測,而不是要求打倒已有的理論,唯我獨尊。因此,就已有的哲學理論來說,我的工作著重於挑選和翻新,梳理、整理和綜合可以稍為鬆懈。這當然只是我個人對哲學工作的偏面觀感,不足以代表全面,卻足以讓我得到另一種智性樂趣,讀者不難在這本論文集中看到我的另一種心情和另一種筆觸。

呂炳強

作者簡介

呂炳強

  1972年香港大學文學士,1974年英國倫敦大學理碩士,專修數學。現任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首席講師。碩士畢業至今,前二十二年花在統計學和人口學等教學、大學行政以及社會、教育、醫療、住房、市場等應用研究上。工餘又參加義務工作,曾任香港政府若干委員會成員以及若干民間志願團體成員。後十一年歸真返樸,專注於理論社會學,並將以此業終老。



序 勞思光 
緣起 現象學與社會學,一對難兄難弟

第一部分 時間與行動
第一章 我思—我們信任
第二章 凝視與時間
第三章 海德格的時間概念
第四章 行動的歷程

第二部分 奧秘與他者
第五章 死
第六章 語言、社會、大自然
第七章 人與神
第八章 他者、我、社會之奧秘

第三部分 行動者與他性
第九章 沙特行動者及其籌措
第十章 盧曼系統的他性
第十一章 行動者、諸行動者在互動中、他性
第十二章 社會結構猶如他性

結論 現象學在社會學裡的前景





人生就像打地鼠

  你玩過打地鼠嗎?這個遊戲很簡單:遊戲機上有很多洞,地鼠從洞裡探出頭來,你拿槌子把它打回洞裡,然後又會有另一隻蹦出來,你再用槌子把它打回去,然後等另一隻再從另一個洞出現。在限定的時間內打到愈多的地鼠就愈厲害,如果在時間到之前全部的地鼠都打到了,那你就贏了。不過機率很低,這種遊戲當然不會讓你輕易過關。

  人生有時候就像玩這種遊戲一樣,讓人全神貫注,但又無法預測。你會覺得自己應該要有辦法應付人生中的每一件事,但是問題總是說來就來,沒有規則可言。所以,如果你沒有一套策略來處理人生中的問題,只能見一個打一個,贏的機會很渺茫。

  如果人生都沒有問題,是不是比較好?

  那可不一定,如果這個世界上什麼問題都沒有,應該很無趣吧?畢竟,解決問題讓我們變得更好、更堅強、更快樂,問題會逼著我們用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激發出自己都不知道的潛能,甚至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要怎麼過。

  很多很難解的問題都牽涉到該怎麼做才對,當你問自己「我該怎麼做?」時,其實你真正的問題是「怎麼做才對?」知道怎麼做才對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有些時候即使你知道怎麼做才對,你也可能沒有勇氣真的去做。你可能不敢跟家人或朋友討論你遇到的問題;或是擔心做了你認為對的事會讓你顧人怨;或是你總是在煩惱別人會不喜歡你,不管你做什麼、沒做什麼。

  人生不可能沒問題,想出一套策略來對付各種難題才是王道。解決問題的方法可能有很多種,不可能每一種都一樣好,玩遊戲也有比較好跟比較爛的玩法,你可以做什麼事並不代表你就應該做。

  往下讀你會學到五個萬用的準則,無論何時何地,當你遇到問題問自己「我該怎麼做?」時,都可以根據這些準則來判斷怎麼做才是對的。重點不是讓你變成聖人,而是如何過一個充實的人生,並且做一個你自己會感到驕傲的人。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