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價127.00元
8			
折優惠:HK$101.6  | 
        
          | 
	          
                |  |  
                | 遠方的信使 |  
                | 
 
                    
                      | |   |  |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 
 |     
						  |  |  
						    
                            |  |   |  | 9789861333120 |  |  
                            |  |   |  | 李敏勇 |  |  
                            |  |   |  | 圓神 |  |  
                            |  |   |  | 2009年12月24日 |  |  
                            |  |   |  | 83.00                               元 |  |  
                            |  |   |  | HK$ 70.55 |  |  
                            |  |  |  |   
 |  |  |  |  |
 
 | |  |  |  
                | 
 |  
                | 詳 細
 資
 料
 | * 叢書系列:圓神文叢
 * 規格:平裝 / 224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圓神文叢
 |  
                | 
 |  
                | 分 類
 | 文學小說  > 華文創作  > 散文 |  
                | 同 類
 書
 推
 薦
 |  |  
			  | 
 |  
                | 內 容
 簡
 介
 | ★國家文藝獎詩人李敏勇最新譯介詩選,帶我們漫步在世界詩篇的小徑。
 
 ★透過詩人的眼,展閱詩人的信息;穿越詩人的筆尖,剖析詩人的一顆悲憫心。
 
 ★足跡踏遍曾受桎梏、壓迫的世界諸國,風景歷歷,悠然懷古。
 
 ★最精粹的文字,蘊藏最真摯的靈魂,沒有一部史書足以記錄。
 
 陌生的語言中,有我們熟悉的情意。
 
 詩是描繪訊息的書簡,詩人是傳遞訊息的信使。
 
 詩人艾略特說:「詩是使思想像薔薇一樣芬芳出來的美學形式。既有思想內涵,又有薔薇的芳香以及形式。」
 
 五十位詩人,五十首詩。就像世界詩的散步道,閱讀者穿經其中,徜徉其間,可以尋覓到許多動人的意義。
 
 詩既是禮物,也是信物,既有抒情,也有批評,它們會叩訪你的心,並深深印記。
 
 島是我們的國度,而不是囚牢。動人翻譯下的詩句,會伸長我們的觸角,讓身為島民的視界更加遼闊。
 
 作者簡介
 
 李敏勇
 
 .第十一屆(2007)國家文藝獎得主。
 
 .屏東恆春人,1947年出生於高雄縣,在屏東、高雄地區成長。
 
 . 大學修習歷史,以文學為志業,並積極參與國家重建與社會改造。
 
 .主編過《笠》詩刊,並擔任《台灣文藝》社長及台灣筆會會長。
 
 .出版著作包括:《人生風景》《文化風景》《彷彿看見藍色的海與帆》《漫步油桐花開的山林間》《如果你問體》《思慕與哀愁》(以上為圓神出版)《鎮魂歌》《野生思考》《戒嚴風景》《心的奏鳴曲》《青春腐蝕畫》《島嶼奏鳴曲》《自白書》《顫慄的風景》《台灣進行曲》《自由啟示錄》《革命之花》《沉默抵抗》等約五十餘冊。內容含括詩集、小說、散文、譯詩集、文學及社會評論。詩作曾被譯介為英、日、韓、德、西班牙、南斯拉夫、羅馬尼亞等國語文。被譽為持有發亮的瞳孔、冷冽的觀察力、善於表現觀念的詩人。
 
 .曾獲巫永福評論獎、吳濁流新詩獎、賴和文學獎、國家文藝獎。
 
 |  
                | 
 |  
                | 目 錄
 | 自序:意義的信使,來自遠方
 
 輯1 愛情的現實與夢
 愛情的現實與夢 〈街道〉 丹麥 / 諾得布蘭特
 也許 〈為另一個世界〉 瑞典 / 連納德.史久葛仁
 接觸事物 〈詩的〉 德國 / 賴納.孔策
 我想我知道 〈離開你〉 德國 / 莉莉.布蕾托
 政治諷喻 〈和平演說〉 法國 / 裴外
 夏日輓歌 〈樹和燈〉 法國 / 彭尼弗
 海啊!海啊! 〈海的日子〉 葡萄牙 / 米麗歐.布萊尼爾
 日復一日 〈不變之律〉 義大利 / 翁加雷蒂
 他們只是 〈滿腮鬍鬚的摩洛哥人〉 義大利 / 帕翠契.卡瓦爾莉
 讓陽台開著吧! 〈離別的談話〉 西班牙 / 羅卡
 
 輯2 從顯微鏡看到的歷史
 政治性 〈害怕和懷疑〉 奧地利 / 弗里德.埃里希
 從顯微鏡看到的歷史 〈病理學〉 捷克 / 賀洛布
 信念的力量 〈咒語〉 波蘭 / 米洛舒
 那些年代之後 〈意外的相遇〉 波蘭 / 辛姆波思卡
 從囚禁思考 〈自由〉 波蘭 / 亞當.扎嘉耶斯基
 惡臭風景 〈統治者們〉 匈牙利 / 柯素里
 主啊!我們祈求你 〈陰晴〉 羅馬尼亞 / 保羅.策蘭
 透明視野 〈窗外的水〉 保加利亞 / 尼諾.尼可洛夫
 燒掉心 〈僧侶〉 斯洛伐尼亞 / 史特尼沙
 
 輯3 不要羨慕燦爛的花
 愛的視點 〈他愛……〉 俄羅斯 / 安.阿赫瑪托娃
 夢中夢 〈黎明之前〉 立陶宛 / A.尼卡.尼留那斯
 不要羨慕燦爛的花 〈要做根〉 拉脫維亞 / 貝爾謝維卡
 石頭的心 〈咒語〉 愛沙尼亞 / K.列皮克
 成為土地,成為天空 〈詩〉 馬其頓 / A.索普夫
 我們知道嗎? 〈再看到你〉 塞爾維亞 / 波帕
 另一張臉 〈面具〉 塞爾維亞 / 米西齊
 詠嘆調 〈初秋〉 土耳其 / 納京.喜克曼
 備忘錄 〈寫在密閉貨車裡的鉛筆字〉 以色列 / 帕吉思
 我們走向一個國度 〈國家的追尋〉 巴勒斯坦 / 達衛許
 
 輯4 心是會感動的土地
 觀看和凝視 〈當我仍然看得見時〉 日本 / 田村隆一
 夢與現實 〈在動物可怕的夢裡〉 日本 / 川崎洋
 心是會感動的土地 〈我的心是〉 韓國 / 金東鳴
 觀照自己 〈鏡子〉 韓國 / 李箱
 行李中只有汗水和灰塵 〈帶著哀傷旅行──再見了,歡樂〉
 越南 / 阮志天
 一隻鳥去一隻鳥裡 〈我的眼睛變得使壞了〉 印度 / 香帕.瓦依德
 生活陰影 〈另一種人生〉 孟加拉 / 塔絲麗瑪.娜斯林
 困頓的路 〈黑暗是一張網〉 巴基斯坦 / 法伊茲
 自在飛翔 〈海鷗群的飛翔〉 澳洲 / 尼格.羅勃特斯
 
 輯5 現在不需要星星,因為──
 現在不需要星星,因為…… 〈停止所有的時鐘,剪斷電話〉 美.英 /W.H.奧登
 即興表演 〈藝術家〉 美國 /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
 嘴裡含著小提琴的馬 〈不要讓那匹馬〉 美國 / 費靈格帝
 不被馴服 〈替一個俘虜懇求〉 美國 / W.S.默溫
 浩劫意象 〈紀錄片〉 美國 / 芬萊特
 淡淡憂傷 〈聚餐〉 美 / 李立揚
 只歌頌土地 〈高度叛亂罪〉 墨西哥 / 荷西.艾米利歐.皮契寇
 假使真是這樣 〈他們說〉 海地 / 蘇茲.巴蓉
 讓你的心孤獨 〈痛苦中的低語〉 烏拉圭.法國 / 史波維里
 不自願的生 〈為什麼他們移動我〉 秘魯 / 格曼.貝利
 女性的矜持 〈彩繪玻璃窗〉 巴西 / 帕拉杜
 自由之翼 〈鳥〉 智利 / 聶魯達
 
 |  
                | 
 |  
                | 序 
 | 自序
 意義的信使,來自遠方
 
 詩是使思想像薔薇一樣芬芳出來的美學形式。既有思想內涵,又有薔薇的芳香以及形式。這樣的話語出自艾略特(T. S. Eliot, 1888 ~ 1965),一位既屬美國、又屬英國的詩人。
 
 而詩人呢?詩人是意義的信使,用語言呈現意識與感情的信息,傳遞美的感受、善的意識、真實的信念、明確的生之目的、以及希望。這是我從長期探索詩的經驗得到的感悟。
 
 長期探索詩,除了本國的詩,也包括外國的詩。不同國度的外國詩,常常在我的閱讀或譯讀中,被印記在我腦海,被抄錄在我筆記,甚至在我的詩裡轉化成我的行句。
 
 外國的詩人在我心目中成為遠方的信使,傳遞著世界的不同國度,不同語言的信息。探觸這樣的信息,像是解讀拍發自遠方的符碼,我從符碼中巡搜像薔薇一樣芬芳的思想,意志和感情的信息。
 
 五十位詩人,五十首詩。就像世界詩的散步道,閱讀者穿經其中,徜徉其間,可以尋覓到許多動人的意義。詩,並不一定是艱難的意義牢結。有許多動人的詩其實是簡單的,只要一點點欣賞之鑰,就可以打開門鎖,讓感動印記在心靈。
 
 有太多的答案
 然而我們不知如何發問
 詩
 是詩人的白色柴枝
 用來探觸事物,
 以認出識得它們。
 
 這是德國詩人孔策(Reiner Kunze, 1933 ~)的〈詩的〉,簡單地說詩是什麼?為了什麼?並回應出閱讀者能從中得到什麼?而馬其頓詩人A.索普夫(Aco Sopov, 1923 ~)的〈詩〉,以他的話語,這麼訴說:
 
 成為土地頑強而堅硬。
 成為桌上的無言雕像。
 嘲笑時間的戰鬥。而醜惡,
 由憂傷之石形成。
 ......
 
 在這首詩裡,前南斯拉夫的詩人反映了戰火頻傳的另一種心境。美與醜惡,涇渭分明。
 
 從西歐到東歐、中東到亞洲,以至美洲的國家經度線,以及從北半球到南半球的國家緯度線,交織著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和未開發國家的詩人不同際遇和心境。地理的、歷史的因素形塑著不同的心靈風景。
 
 二十世紀,特別是二戰後的詩人們,以詩為世界譜寫心靈地圖。詩比歷史更真實,在這些不同國度的詩人作品中,可以閱讀到以詩呈現的歷史——情歌,頌歌,輓歌,哀歌,聖歌,以話語的頌讚或祈禱,甚至凝結的沉默,結霜冰凍的意義。
 
 丹麥詩人諾得布蘭特(Henrik Nordbrandt, 1945 ~)的〈街道〉,這麼說已結束的愛情:
 
 有時你在街上遇見她們
 有時你在夢中遇見她們
 
 你在街上遇見她們時,她們像在夢中
 你在夢中遇見她們時,她們像在街上
 
 這是一個北歐國家詩人的詩風景。而在南歐西班牙的詩人羅卡(Federico Garcia Lorca, 1898 ~ 1936),在〈離別的談話〉裡,說「假如我死了 / 讓陽台開著吧」,因為:
 
 男孩正吃著橘子。
 (從我的陽台我能看見他。)
 
 收穫者正收割著麥子。
 (從我的陽台我能看見他。)
 
 詩就這麼感動人,因為詩就是心。一個真摯的詩人會反映他所處的際遇,回應他生活的土地,呈險他的情境。韓國詩人金東鳴(1901 ~ 1968)的〈我的心是〉,以「我的心是一面湖泊」、「我的心是一支蠟炬」、「我的心是一個旅人」、「我的心是一片落葉」展開他的告白,吟詠著哀愁的戀情。
 
 亞洲的日本,經歷過太平洋戰爭的侵略,反映在田村隆一(1923 ~ 1998)和川崎洋(1930 ~ 2004)的詩裡,既有死亡的觀看與凝視,也有夢的現實批評。「你已看過任何年歲的人死亡 / 而我 / 也會在人生盡頭死亡」;「在動物 / 可怕的夢裡 我祈求 / 不要有人類出現」,交叉呈現。
 
 二戰以及二戰後的共產統制體制,在許多國家的詩人心版烙印陰影。英國,也是美國詩人奧登(Wystan Hugh Auden, 1907 ~ 1973),在〈停止所有的時鐘,剪斷電話〉裡,說「現在不需要星星;熄掉每一顆;」:
 把月亮包裝起來並拆除太陽;
 清除掉海洋並掃除樹林;
 因為現在再也沒有美好事物會來到。
 
 波蘭詩人扎嘉耶斯基(Adam Zagajewski, 1945 ~)〈從囚禁思考自由〉,令人動容,他的反向思考更清楚地描述自由為何?
 
 但即便我當下迷惑於
 自由的本質,
 我完全了解
 囚禁的意義。
 
 拉丁美洲的詩人們,從墨西哥的荷西.艾米利歐.皮契寇(Jos Emilio Pacheco, 1939 ~)、巴西的帕拉杜(Adlia Prado, 1935 ~)、秘魯的格曼.貝利(Carlos German Belli, 1927 ~)、烏拉圭和法國的史波維里(Jules Supervielle, 1884 ~ 1960)、海地的蘇茲.巴蓉(Suze Baron, 1955 ~)、智利的聶魯達(Pablo Neruda, 1904 ~ 1973),有相異於美國的詩情與詩想。
 
 在世界詩的散步道,閱讀遠方信使傳遞的信息,波蘭詩人米洛舒(Czeslaw Milosz, 1911 ~ 2004)的〈咒語〉和愛沙尼亞詩人列皮克(Kalju Lepik, 1920 ~ 1999)的〈咒語〉,各自為他們的信念發聲。
 
 人類的理性是美麗而無可匹敵的。
 沒有障礙,沒有鐵疾藜,沒有低俗書籍,
 沒有放逐的句子能勝過它。
 ......因此我們以大寫字母
 書寫真理和正義,以小寫字母書寫謊言和壓迫。
 
 假使你破壞我們的語言。
 假使你殘害我們的人民。
 
 也許雨會變成石頭漫布你們的田野。
 也許從石頭會射出箭矢。
 
 這就是詩,來自遠方的信使帶給我們的意義符碼,是像薔薇一樣芳香的思想,是美、善、真,讓閱讀者從信息裡,從思想的美學形式與世界對話,開啟世界的視野。
 
 既是禮物,也是信物,這些詩,既有抒情,也有批評,會叩訪你的心,並印記在你的心。
 
 |  
                | 
 |  
                | 
 |  
                | 書 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