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蘇志燮的每一天 2008-2015 So Ji Sub’s History Book(紅色溫度 收藏版)
定價200.00元
8
折優惠:
HK$160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世博與郵票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8567160
王華南
華滋出版
2009年12月14日
107.00 元
HK$ 90.9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藝術館-What‘s Art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6.5*21.5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藝術館-What‘s Art
分
類
藝術設計
>
收藏/鑑賞
>
錢幣/郵票
同
類
書
推
薦
珍罕中國古錢幣收藏 : 海外淘寶
避險之王者:金銀幣鑑賞及投資
非洲鈔票故事館(2版)
歐洲鈔票故事館(2版)
隋唐五代貨幣通覽
其
他
讀
者
也
買
圖片香港首日封和集郵藏品
聽音樂家在郵票裡說故事
內
容
簡
介
1851年工業革命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工作常規以及無數的景觀,193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畢卡索的《格爾尼加》特別為世博而展出,1962年西雅圖世界博覽會記載了太空時期的驚人科技……
世博是各國的注目焦點,郵票以另一種方式為了這些偉大做了精美的紀錄,
以世博為主的收藏郵票,將帶你進入各年代的極致之美及科技。
被視為經濟、文化、科技領域的奧林匹克盛會的世博會,各國為了紀念這些特殊事件或人物,世博所發行的郵票,主要展現出人類在不同時代的重大發明和發現,呈現人類史上最強、最美、最值得記錄的人文事物等。
世博是各國的注目焦點,也是引領討論的話題,更是集郵迷所熱愛的主題之一。為了世博這種全球盛事,各國也紛紛發起了記念的世博郵票,將世博的偉大人、事、物收藏於方寸之間。
1851年在倫敦舉辦的第一屆世界博覽會,正處於英國最興盛的「維多利亞時代」,英國將原來舉辦博覽會的規模擴充,並將格局從歐美國際性放大到全球性,才促使第一屆世界博覽會成為人類文明的空前盛會,除了展現英國最強盛的經濟實力,也使得東西方的文化和文明產物能匯聚交流,不僅讓參展者、也讓來參觀的英國人和外國觀光客大開眼界。
此後各屆世博主辦國,也都卯足了全力,盡量展現出其強盛國力,處於當代列強的驕傲。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是自1851年來來規模最大的一屆,在當時日本正邁入世界經濟大國,此次世博,在在展現展現新興的國家實力。
本書如同一本近代文明發展史的小百科,記載的世博主辦國的強盛及偉大、當代偉大的科技及成就。
1851年「工業革命先行者」郵票即記錄了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工作常規以及無數的景觀的工業革命,發行了紀念詹姆士.瓦特和蒸汽發動機、紀念理查.阿克萊特和紡織品、紀念約書亞.威治伍德和陶瓷器、紀念亨利.茂德斯雷和製造機器……
193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畢卡索受託繪作的壁畫《格爾尼加》在本屆博覽會展出。
1962年西雅圖世界博覽會展現太空時期的驚人科技,美國的「水星計劃」宣傳郵票,記載美國首次載人太空艙在軌道上繞行,成功返回地球、第一顆氣象人造衛星「太羅斯一號」……
透過郵票,你能了解什麼呢?不妨翻開以世博為主的郵票,細細點閱出它所訴說的歷史、科技、人文等豐富內容。
作者簡介
王華南
1949年生於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系銀行?畢業,華南商業銀行國外部科長、副理,板信商業銀行國外部經理退休。現任台北市吉林、日新、建安國小台語老師,基督教松年大學台灣鄉土史及台語講師。
收藏鐵路模型超過三十年,曾在新生國小藝術季展出鐵路模型並做動態展示。
著作有《郵票中的秘密花園》、《聽音樂家在郵票裡說故事》(本書入圍新聞局「最佳著作人獎」)、《從郵票中看中歐的景觀與建築》、《愛說台語五千年》、《講台語過好節》,以上由高談文化出版。並於「國語週刊」、「國語青少年月刊」、「幼獅少年」、「今日郵政」撰寫郵票專欄。
目
錄
作者
序
簡介及由來
歷屆世界博覽會
■1851年第一屆世界博覽會
■1889年巴黎世界博覽會
■193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
■1939年紐約世界博覽會
■1939年金門國際博覽會
■1958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
■1962年西雅圖世界博覽會
■1964?65年紐約世界博覽會
■1967年蒙特利爾世界博覽會
■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
■1971年布達佩斯世界狩獵博覽會
■1974年斯波坎世界博覽會
■1975年沖繩國際海洋博覽會
■1982年諾克斯維爾世界博覽會
■1984年路易西安那世界博覽會
■1985年筑波科學博覽會
■1986年溫哥華世界博覽會
■1990年大阪國際花與綠的世界博覽會
■1992年塞維爾世界博覽會
■1993年南韓大田國際博覽會
■2000年德國漢諾威世界博覽會
■2005年日本愛知國際博覽會
■2008年薩拉戈薩世界博覽會
■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
序
top
作者序
從世界博覽會看近代文明發展 筆者自序 王華南
在2008年秋當筆者編著的「鐵路模型」出版後,許總編輯突然問筆者有收集世界博覽會的專題郵票嗎?筆者回答:「發行紀念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的郵票較多,其他各屆的則較少。」許總編輯接著說:「2010年上海舉行世界博覽會,我們計畫在2009年底出版一本有關世界博覽會的書,你來規劃吧!」於是筆者開始從我的收藏品中尋寶,同時進行內文和解說規劃,到了2008年底完成票品和圖片的彙整。2009年初進一步搜尋更詳細資料,發現還欠一些關鍵票品,於是趕緊向美國郵商訂購。過完陰曆新年假期,覺得應該讓本書的內容更加充實和有趣味性,於是從博覽會的展覽品和發行的票品圖案中做引申或附註說明,並介紹相關的資料和故事。筆者將附加的圖文歸納起來,發現最大共同處就是展現人類在不同時代的重大發明和發現,亦即在文明發展的偉大和重要成就,本書如同一本近代文明發展史的小百科。因為亨利?科爾是1851年倫敦世界博覽會的籌備負責人曾擔任現代郵票發明人「羅蘭?希爾」Rowland Hill的助手,參與第一款郵票黑辨士Penny Black的設計,所以引申介紹現代郵票的發明。
賴比瑞亞在1970年7月1日發行一套大阪博覽會郵票,其中面值25C分圖案主題是「佐渡舞蹈」,為了提高閱讀的趣味性,筆者附註舞蹈源自一個傳說故事「貓的報恩」。2009年8月15日前往日本旅遊,無意中在東京目白地區的一棟大樓內發現一間郵趣賣店,趕緊入店尋寶,結果大有收穫,找到幾套1970年發行的大阪博覽會專題郵票,最令筆者興奮的就是買到日本在1958年8月20日發行佐渡彌彥國定公園郵票的原圖卡,其中一款是「佐渡舞蹈」。此外就是大兒子在尋找電車儲值卡時發現「近畿日本鐵道株式會社」在2005年發行一款紀念「愛知地球博」的乘車儲值卡,圖案主題是「愛知地球博」的吉祥物:森林小子和森林爺爺。
本書除了介紹屬於博覽會主題的票品,還包括可納入不同主題的票品,如科技類中的發明、發現、太空探險、建築景觀,文藝類中的名畫、美術設計,以及自然環境生態保護等,可以做為專題類郵品的參考資料。
在一年多的編著過程中,有幾次幾乎陷入困境,就是尋找票品圖案的解說資料,經過交叉比對後才能確認,有的圖說還得從非英文的網站去搜尋,所幸略曉日文、法文、西班牙文等,雖然關關難過、最後總算過。
例如:羅馬教廷郵政(義大利文POSTE VAITCANE俗譯為梵諦岡)在1964年4月22日發行一套紐約博覽會紀念郵票,每款圖案的左、上、右邊框印拉丁文「CIVITAS VATICANA UNIV. NEOEBORACENSEM EXPOSITIONEM PARTICIPAT」即「梵諦岡城邦參與紐約市世界博覽會」之意。其中NEOEBORACENSEM是紐約(拉丁文名詞主格是Neo- Eboracum)之意,其拼音和英文的NEW YORK實在差太多了,筆者略懂拉丁文所以從拉丁文網站去搜尋才得以確認。
本書主要分成四大部分:
第一、世界博覽會的簡介、由來、申請主辦程序、主辦的益處以及歷屆一覽表
第二、1851年第1屆世界博覽會至1967年蒙特利爾世界博覽會
包含1937年巴黎世界博覽會
1939年紐約世界博覽會
1939年金門國際博覽會
1958年布魯塞爾世界博覽會
1962年西雅圖世界博覽會
1964?65年紐約世界博覽會
第三、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
第四、1971年布達佩斯世界狩獵博覽會至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
包含
1974年史波肯世界博覽會
1975年沖繩國際海洋博覽會
1982年諾克斯維爾世界博覽會
1984年路易西安那世界博覽會
1985年筑波科學博覽會
1986年溫哥華世界博覽會
1990年大阪國際花與綠的世界博覽會
1992年塞維爾世界博覽會
1993年南韓大田國際博覽會
2000年德國漢諾瓦世界博覽會
2005年日本愛知縣國際博覽會
2008年薩拉戈薩世界博覽會
因為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是1851年至當時規模最大的一屆,在當時日本正邁入世界經濟大國,為了展現新興的國家實力,日本政府誠摯邀請世界各國參展,我國也受邀在內,結果不僅參展踴躍,連發行郵票也是盛況空前,就發行國別和種類而論創世界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排名第二是1967年蒙特利爾世界博覽會。由於1970年大阪萬國博覽會的圖文資料較多,所以另外編成一大部分。
由於本書篇幅有限,所以只得捨去幾次博覽會的相關圖文,附圖以筆者收藏的郵票為最多,其次是首日封和圖片等。筆者期盼透過精美的附圖以及內文的敘述、解說和考證,將本書成為心靈上的文化饗宴來分享諸位同好與愛顧賢達。謹此再度向諸位敬愛讀者致謝。
筆者 王華南
2009年8月30日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