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拒絕家庭意外!居家安全設計健檢100+:瓦斯•水電•防墜•防盜,讓家人遠離危險的保平安設計
定價93.00元
8
折優惠:
HK$74.4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打造樂活吃的幸福:一個樂活、環保、減碳的吃的革命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6614491
段志雨
博雅書屋
2009年11月20日
93.00 元
HK$ 79.0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會飲考
* 規格:平裝 / 256頁 / 25K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會飲考
分
類
[ 尚未分類 ]
同
類
書
推
薦
內
容
簡
介
亞馬遜書店四顆星評價
一本向大自然致敬、與生活融合的「吃在當地」的飲食書。
一瓢一飲均可取自方圓百哩之內,用行動支持在地、社區、新鮮、健康等在地食材,並在低運量、減少耗油與浪費下,即可達到樂活、養生、環保、減碳的目的,讓你天天樂活過生活。
一個令人信服,且淺白易懂的飲食生活書。
─溫哥華《太陽報》
它不僅是一種新式的飲食方法,還反應出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即自救與拯救地球。
─大衛鈴木基金會
這是本「反全球化飲食運動」的一本吃的革命的書。這個運動的意義在於呼籲:一瓢一飲均可取自方圓百哩之內,用行動支持在地、社區、新鮮、健康等在地食材,並在低運量、減少耗油與浪費下,達到樂活、養生、環保、減碳的目的,讓你天天樂活過生活。
這是一本由作者身體力行一整年「吃在當地」的故事,把食與歷史、地理環境、人類進化、全球暖化和環境崩壞等的因果探討,一一呈現在讀者眼前。一個拿著筷子把食物送入口中的動作背後,讓人不再只是懷疑它到底安不安全,而是對於食物,是否因為選擇食材來源的改變,減輕了腳下土地的負擔?
全書以全年「月」為章節,在每個月與您分享,在進行「吃的革命」飲食運動的同時,依時間的進程,從中對自己、對社區、對地球,做出了什麼改變與得到了什麼。若在台灣也拉出這樣一道100英哩的範圍,座落在台北,只能選擇最遠到新竹的食材,那麼超市裡大部分出自雲嘉大穀倉的米離我們已經遙遠,進口自美國的小麥更不在議題內。這樣的生活會促使人們做出什麼思考?可能是開始在陽台自家栽培作物,或一股腦兒地擠往當地農會,然後感謝這片土地待我們不薄,或是尾隨作者的腳步,開始回溯和檢視這塊土地曾經給予我們的,並重新珍惜。
本書特色
這是本「反全球化飲食運動」的一本吃的革命的書。這個運動的意義在於呼籲:一瓢一飲均可取自方圓百哩之內,用行動支持在地、社區、新鮮、健康等在地食材,並在低運量、減少耗油與浪費下,達到樂活、養生、環保、減碳的目的,,讓你天天樂活過生活。
作者簡介
愛麗莎.史密斯
自由記者,文章作品刊登在《讀者文摘》、《戶外雜誌》、《非比尋常雜誌》和其他許多出版物上。目前定居在溫哥華,夏天則一訪他們位在北卑斯省的荒涼杳無人煙小屋。
詹姆.麥金諾
備受推崇小說「Dead Man in Paradise」的作家。身為自由撰稿人,曾經贏得三項國家性雜誌獎項榮譽,同時也曾擔任「廣告剋星」雜誌的資深編輯。和愛麗莎一同定居在溫哥華。
譯者簡介
段志雨
懷抱對出版的熱情,趁年輕自我投資(其實就是背負一身的留學貸款),毅然決然遠赴出版重鎮—美國紐約,一探西方出版經營理論和實務中的奧秘,順便領教紐約客的快嘴英文。回國後,在不甘寂寞和小小的野心驅使下,輾轉不同出版社,任職外文童書採買、國際版權交易和出版社產品企劃。因自我投資時期結算到的長期飯票,2006年遠赴東洋,滿嘴□□□□□,磨刀霍霍當廚娘。目前於相夫持家之暇,從事翻譯。
目
錄
譯者
序
@章 三月
第二章 四月
第三章 五月
第四章 六月
第五章 七月
第六章 八月
第七章 九月
第八章 十月
第九章 十一月
第十章 十二月
第十一章 一月
第十二章 二月
尾聲
感謝
序
top
譯者序
一年前的毒奶粉事件讓人開始意識到食的安全,也正好是我譯者開始接觸到這本書的時間,當初想得是或許作者早就料想到會有這樣的事件發生,而選擇保險的吃在100英哩的實驗。然而如果只是這麼單純,它可以只是一本告訴你哪裡出產什麼東西,該怎麼料理的食譜書,很難帶給人們震撼。一切全從一份醜陋的數字開始,順隨四季更迭,一本回憶一整年「吃在當地」的故事,把食與歷史、地理環境、人類進化、全球暖化和環境崩壞的因果探討一一呈現在讀者眼前,一個拿著筷子把食物送入口中的動作背後,讓人不再只是懷疑它到底安不安全,而是之於食物,我做了哪些貢獻﹖而若說貢獻太沉重,那麼是否減輕腳下土地的負擔?
食材平均拉行1500一千五百到 20二千00英哩的耗油數字,讓作者選擇這樣一場讓人無法想像結果的實驗,若在台灣也拉出這樣一道一百100英哩的範圍,座落在台北,只能選擇最遠到新竹的食材,那麼超市裡大部分出自雲嘉大穀倉的米離我們已經遙遠,進口自美國的小麥更是不在議題內。這樣的生活會促使人們做出什麼樣的思考?可能是開始在陽台自家栽培作物,或是一股腦兒地擠往當地農會,然後感謝或感嘆這片土地待我們不薄,甚或是尾隨作者的腳步,開始回溯和檢視這塊土地曾經賦予人們的寶藏,重新珍惜。
一本看似徐緩柔敘而無負擔的回憶錄,實藏著一個冒險的實驗,它會激出多少漣漪、,引發多少改變呢?,著實令讓人期待。
這是本「反全球化飲食運動」的一本吃的革命的書。這個運動的意義在於呼籲:一瓢一飲均可取自方圓百哩之內,用行動支持在地、社區、新鮮、健康等在地食材,並在低運量、減少耗油與浪費下,達到樂活、養生、環保、減碳的目的,,讓你天天樂活過生活。
書
評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