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秘密花園
  • 定價93.00元
  • 8 折優惠:HK$74.4
  • 放入購物車
二樓書籍分類
 
沒有悲傷的城市

沒有悲傷的城市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2164327
廖月娟
天下文化
2009年10月26日
93.00  元
HK$ 79.05  







* 規格:平裝 / 258頁 / 20.5*14.8cm / 普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尚未分類 ]









  祥弟有個心願,他想要找到從未謀面的父親,重拾親情。為此,祥弟在午夜翻過孤兒院高牆,奔向孟買大街。祥弟心中的孟買,是個「沒有悲傷的城市」——沒有店家遭到洗劫、沒有人放火燒計程車、沒有人受到傷害;人們在街上手舞足蹈慶祝灑紅節,孟買生氣蓬勃、綠意盎然、色彩繽紛。

  然而,那年的孟買(一九九三年),印度教徒拆除了回教巴布里清真寺,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彼此傷害,血腥衝突不斷,街上人人自危。

  天真、善良、溫馴、樂觀的祥弟只有十歲。他離開孤兒院之後,生命迅速捲入一連串殘酷與暴力事件之中,他被迫行乞、偷竊、說謊……甚至,成了殺害無辜穆斯林家庭的兇手!

  祥弟是那麼的討人喜歡,我們對於他的悲慘遭遇感同身受。殺了人的祥弟仍然善良,但他的人生該如何繼續走下去?

  人生充滿了諸多痛苦,疾病、情仇、生離、死別、寂寞、憂鬱……,不論身處何方,痛苦都不會遠離。每個人所遭受的痛苦,也都無法比較、衡量。只有自己才了解痛苦的意義,也必須自己獨自去面對。

  作者伊拉尼出身印度孟買,他的家鄉直到今日還處於恐怖攻擊的陰影之中。他所訴說的故事並非特出,而是真實且普遍——在他的家鄉孟買。他將人生的痛苦比喻成「火」,每個人身上的「火」並不相同,但重要的是「如何從火中走過」。他曾說:「痛苦是無可避免的,我根本逃不了。但我相信寫作的力量,寫作能使我面對痛苦。」寫作,使他的世界不致崩潰,使他走過烈火焚身。

  所有身處痛苦,及勇敢面對痛苦的讀者們,願此書伴你走過烈火焚身。

作者簡介

愛若許.伊拉尼 Anosh Irani

  伊拉尼出生、成長於印度的孟買,一九九八年移居溫哥華。初試啼聲之作《那殘廢和他的護身符》(The Cripple and His Talismans)二○○四年出版後引起文壇矚目,並獲加拿大書評雜誌《紙與筆》(Quill & Quire)評選為當代新銳作家。《沒有悲傷的城市》是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榮獲二○○七年加拿大CBC廣播公司「全民讀好書」選書,同時入選二○○八年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青少年好書提名。

  才華洋溢的伊拉尼除了小說創作外,同時也寫作舞台劇本。二○○三年十月,第一齣戲劇《賭王》(The Matka King)於溫哥華藝術俱樂部劇院首演,二○○六年的作品《黑色孟買》(Bombay Black),勇奪加拿大朵拉.摩佛.摩爾獎(Dora Mavor Moore Awards)四項大獎,其中包括「最佳劇本獎」,由溫哥華「小屋劇場計畫」(Cahoots Theatre Projects)製作、演出。

譯者簡介

廖月娟

  一九六六年生,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碩士,研究翻譯近二十載,作品曾獲二○○七年金鼎獎最佳翻譯人獎、二○○八年吳大猷科普翻譯銀籤獎,主要翻譯領域為醫學人文、文學和歷史。主要譯作有《旁觀者》、《大崩壞》、《幽冥的火》、《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煉》、《腦袋裝了2000齣歌劇的人》等。



序言
朱天衣

  沒有悲傷的城市」是一個十分悲傷的故事。

  說實在的,在所有的閱讀經驗中,幾乎沒有一本書會令我如此難過的,它的文字是如此的美,以至於會讓人忘記,它在述說的是一個這麼悲慘的故事,也許這就是作者愛若許.艾拉尼最厲害之處,以平靜的口吻、細膩的文字,敘述這高潮迭起的故事,反而比用誇張、戲劇化的手法更撼動人心,我們可以從愛若許的字裡行間明顯感覺出他的隱忍,正因為這份隱忍,讓通篇故事產生了一股張力,想看、怕看、卻仍看了下去,便因此和書中人物一起掉進了無底深淵。

  在讀過同樣以印度為背景的「Q and A」後,對印度的貧窮已略有認識,該不致再有甚麼驚嚇的感覺,但翻開「沒有悲傷的城市」一路讀下去,心情是愈讀愈沉重,每每以為該到停損點了,甚至期盼會有轉機出現,雖不必像「Q and A」那般戲劇化、那麼的圓滿大結局,但至少可以有撫慰人心的救贖出現吧!但沒有、都沒有!即便是最後小男孩與小女孩坐在海堤,看著陽光熠熠照在海面,象徵自由的鴿子從他們身後振翅飛起,但小男孩一直夢想的「沒有悲傷的城市」仍是那麼的遙遠,遙遠到好似永遠不會實現。

  故事的主人翁祥弟是個年僅十歲的孤兒,為了尋找親生父母離開了孤兒院,隨即墜入一個像地獄般的悲慘世界,貧困不打緊,可怕的是掙不脫的那股黑暗勢力,以致最後做出了不得不的慘事,正因為祥弟是個善良的孩子,我越發的認為他終其一生是無法原諒自己的,也因此我能看到的最好結局,就是當祥弟長成、力量大到足以抗衡、以暴制暴的幹掉那老大,才有可能掙脫這一切,但無論是取而代之,或帶著谷蒂及女孩瘋了的母親遠走他鄉,我仍然認為以祥弟純良的天性判斷,他終究無法豁脫於那樁悲慘的事件。

  愛若許為什麼要讓這故事無止境地悲慘下去呢?同為創作者的我以為,是故事極其真實的緣故,當我們展讀一部小說時,或許可以記得一件事,往往故事情節最合情合理的部分反而是編排出來的,看似乖誕虛構的片段卻才是最貼近事實、最是作者想要傳達的訊息,因此我以為愛若許在下筆書寫這些悲慘情境時,並非語不驚人死不休,而是面對真實素材的不得不然,這故事也許不是他的親身經歷,但至少是很貼近的經驗。

  那麼我們要如何看待一個一個悲慘生命赤裸裸的呈現在眼前呢?它的意義又何在呢?前面說過,這大概是我最難受的一次閱讀經驗,它給我的衝擊不亞於一場八級大地震,只要想到故事的主人翁不過是一個十歲大的孩子,圍繞在他身邊的也都是年齡相仿的孩子,他們怎麼可能、怎麼可以這樣生活?他們的境遇幾乎比我們身邊的流浪動物還慘。因此,我不禁會懷疑,這個故事是出生孟買後來移民至加拿大的愛若許,在面對落差如此大的兩個世界後,忍不住丟給身處所謂文明先進國度的我們一顆震撼彈。

  當我們在計較孩子的成績,在考慮該讓他上什麼才藝班,以及擔心他營養是否均衡,是不是該節食控制體重的同時,在地球的另一端,卻有孩子永遠是處於飢餓狀態,且隨時得和突如其來的暴力周旋,對他們而言,存活是這麼的艱困,長大成人是那麼的渺茫,更可悲的,在許多國度這不是特例,而是普遍存在的現象。過往每每驚訝於印度孩童的死亡率為何如此之高,完全不解這個國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如今透過這本書知道了、明白了,才發現,井外的世界是如此的殘酷,而這真實的人生,就在地球的另一個角落,和我們同時並行。

  看完這本書,除了消極的警惕自己,要更懂得知福惜福,也許還該更積極地讓更多人也來接受一下這震撼教育,當震撼彈引爆並產生連鎖反應時,或許便會有一些想像不到的救贖出現,它會是什麼?我不知道,但我是如此深切地祈望。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