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尼出生、成長於印度的孟買,一九九八年移居溫哥華。初試啼聲之作《那殘廢和他的護身符》(The Cripple and His Talismans)二○○四年出版後引起文壇矚目,並獲加拿大書評雜誌《紙與筆》(Quill & Quire)評選為當代新銳作家。《沒有悲傷的城市》是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榮獲二○○七年加拿大CBC廣播公司「全民讀好書」選書,同時入選二○○八年美國圖書館協會最佳青少年好書提名。
才華洋溢的伊拉尼除了小說創作外,同時也寫作舞台劇本。二○○三年十月,第一齣戲劇《賭王》(The Matka King)於溫哥華藝術俱樂部劇院首演,二○○六年的作品《黑色孟買》(Bombay Black),勇奪加拿大朵拉.摩佛.摩爾獎(Dora Mavor Moore Awards)四項大獎,其中包括「最佳劇本獎」,由溫哥華「小屋劇場計畫」(Cahoots Theatre Projects)製作、演出。
在讀過同樣以印度為背景的「Q and A」後,對印度的貧窮已略有認識,該不致再有甚麼驚嚇的感覺,但翻開「沒有悲傷的城市」一路讀下去,心情是愈讀愈沉重,每每以為該到停損點了,甚至期盼會有轉機出現,雖不必像「Q and A」那般戲劇化、那麼的圓滿大結局,但至少可以有撫慰人心的救贖出現吧!但沒有、都沒有!即便是最後小男孩與小女孩坐在海堤,看著陽光熠熠照在海面,象徵自由的鴿子從他們身後振翅飛起,但小男孩一直夢想的「沒有悲傷的城市」仍是那麼的遙遠,遙遠到好似永遠不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