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幽靈財富的真相:終結貪婪華爾街,打造經濟新世界

幽靈財富的真相:終結貪婪華爾街,打造經濟新世界
9789861576350
曹嬿恆
美商麥格羅•希爾
2009年8月25日
100.00  元
HK$ 85  






* 叢書系列:全球趨勢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7*21cm / 普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全球趨勢


[ 尚未分類 ]









  華爾街是一個資本主義的全球性象徵,它指得不單單是紐約市那條有名的街,而是分佈在全世界的大型金融機構,以及為這些機構服務的保險公司。華爾街的煉金師,結合了複雜的衍生性金融工具、創意的會計手法,以及靠放款無中生錢的能力,製造虛幻的金融資產,再拿來當作抵押品,去支撐更多借貸,這些玩家們用純熟的技藝,毋須生產任何有真實價值的事物,便能創造出「財富」─幽靈財富,這裡的金錢並非財富,它只不過是一筆會計記錄、一個表示價值的數字。

  根據聯合國大學的研究,世界上最富有的2%人口,擁有這個世界51%的資產。而最窮的一半人口,擁有的資產卻只有1%。華爾街的金錢遊戲讓私有財富與權力極端集中化的情況愈演愈烈,把這個世界一刀切割成揮霍國度與絕望深淵。隨著所得和財富的差距愈大,自我價值是以我們能賺多少錢或能花多少錢來衡量,我們想要有錢人有的那些東西,卻沒有去思考自己真正的需要是什麼。這個由華爾街主導的經濟制度只是設計來幫富人賺錢,維繫他們奢華無度的作風,讓無數民眾深陷絕望,更使地球淪為有毒垃圾傾倒場。

  其實我們可以做得更好,而現在正是時候。未來的新經濟必須存在於真實財富經濟中,以真實的資源,創造真實的財富去滿足真實需要的小鎮大街。科登擘劃出引領我們邁向新經濟的綱領─在地的、社區導向的、專心致志於為眾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而非一心想要謀利。透過科登開出的處方,激勵我們所有人採取行動,人人都可以成為翻轉世界的力量,並為自己以及後代子孫建立一個更為恰當而永續的世界。

作者簡介

大衛.柯登 David Korten

  「人本發展論壇」(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Forum)總裁暨創辦人、《YES!》雜誌理事會主席,也是「在地生活經濟商業聯盟」(Business Alliance for Local Living Economies)理事,著有《大轉向》(The Great Turning)、《企業理想國》(The Post-Corporate World)、《當公司統治世界》(When Corporations Rule the World)等書。

譯者簡介

曹嬿恆

  國立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曾從事經濟研究、市場拓展與行銷企劃、ERP顧問、知識管理等工作;並持有國際專案管理師(PMP)及國際內部稽核師(CIA)證照。





篇 為何需要新經濟?
第1章 追本溯源
第2章 現代煉金師的賺錢遊戲
第3章 真實市場這個選項
第4章 光是修補還不夠

第2篇 終結華爾街這件事
第5章 華爾街到底要什麼
第6章 海盜與私掠船
第7章 幽靈財富的昂貴代價
第8章 帝國末日

第3篇 擘劃真實財富新經濟
第9章 人們到底要什麼
第10章 基本優先事項
第11章 解放大街
第12章 真實財富的金融服務
第13章 活在真實財富經濟中

第4篇 改寫故事,改變未來
第14章 盼歐巴馬有朝一日能對全國發表的演說
第15章 民眾領軍,領導人跟隨

top

  2008 年,華爾街(Wall Street )內部危機爆發,接下來的紓困行動又告失敗,開啟了一個空前的契機,讓某些原本不曾提起的基本問題,拉高到全國性對話的層次。

  1. 華爾街做了什麼攸關國家利益的事嗎?為什麼要打開國庫,掏出上兆美元,只為了幫他們從自己濫行造成的困境中解救出來?
  2. 整個華爾街體系,可能只是建立在幻象上,卻帶來極大的危害,賠上整體經濟、社會、環境的命脈?
  3. 還有沒有其他效果更好、代價更低的方法,能提供社會必要且有益的金融服務?

  不要懷疑,答案是:(1)沒有(2)是的(3)有的。

  大多數與金融危機相關的討論,都把焦點放在交相指責上。誰參與犯行?誰要為偽造證券信用評等負起責任?誰又要為缺乏基本管制而負責?有哪些管制機關怠忽職守?又為什麼會這樣?許多人因而要求更強制的規定,以及更嚴密的監督。還有一些人廣為著書立說,描述華爾街幾個最有權勢的機構,是如何腐化墮落的;較為知名的,有狄恩.貝克(Dean Baker )的《強盜與蠢蛋》(Plunder and Blunder )、凱文.菲利浦斯(Kevin Philips )的《壞錢》(Bad Money )、查爾斯.莫理斯(Charles Morris )的《上兆美元蒸發了》(The Trillion Dollar Meltdown )。

  但不管是貝克、菲利浦斯,還是莫理斯,我還沒有聽到有任何評論家提出的金融危機解決方案,是拋棄華爾街,重建一個不同價值與制度的新經濟。
我決定打破沉默,撰寫《幽靈財富的真相》(Agenda for a New Economy )這本書,想為目前還沒有人提出的可能性,開啟討論的空間。那些想深入了解經濟、社會、環境為什麼這麼糟糕的人;那些想尋求真正的解決方案,而不只是暫時修補失敗制度的人,這本書是為他們寫的。

  這本書的形成,有個頗不尋常的故事:

  2008 年秋,麥可.勒納(Michael Lerner )拉比(Rabbi;譯注:對猶太教的教士、聖職人員、大師或法學博士的尊稱)邀我為《修復》雜誌(Tikkun )撰文,評論兩位經濟學大師頗具影響力的思想大作。透過麥可的引導,這篇文章隨著金融崩盤落幕,逐漸發展成一篇從根本重新設計經濟制度的呼籲,以及為歐巴馬總統落實新經濟綱領而寫的提案演講稿。在我與麥可合作期間,《YES!》雜誌的編輯莎拉.范.吉爾德(Sarah van Gelder )及道格.派貝爾(Doug Pibel )也建議我替《YES!》雜誌寫篇文章,不只討論國會剛通過的紓困方案,還要拉高層次,列出擘劃新經濟的綱領。《修復》與《YES!》雜誌的文章,都在 2008 年11 月的總統大選後不久便問世,成為撰寫本書的基礎,我也在書中大量改寫文章裡的素材。我要特別感謝這兩本雜誌高瞻遠矚的編輯,要是沒有他們的邀約與引導,就沒有成書的可能。

  稍後,11 月24 日傍晚,曾與我合作寫下著作最多人閱讀的個人紀錄、伯瑞特-凱勒(Berrett-Koehler )出版公司總裁暨發行人史帝芬.皮爾桑堤(Steven Piersanti )寄了封電子郵件給我,說他從《YES!》雜誌讀到我的文章,希望能幫忙讓文章的訊息廣為流傳,也許可以做成一本小書。

  隔天早上,我與內人法蘭(Fran )討論過他的提議後,當天傍晚就打電話給史帝芬。我們訂下這本書的出版時程,決定緊接在歐巴馬總統就職典禮後,於2009 年1月23 日發表。當天,歷史悠久的三一教堂贊助一場全國性神學研討會,我受邀在會中發表主題演說,地點就在華爾街的心臟地帶。我們認為,發表這麼一本呼籲終結華爾街與貪婪祭壇的書,再也沒有比此時此地更恰當的時間與地點了。

  這個構想激勵了出版團隊,我們決定接受挑戰。從計畫開始,到把書及時運送到三一教堂的發表會現場,只有八個星期的時間。我必須從過去作品中擷取適當的材料,並撰寫大量全新的內容,完成書稿。而編輯、設計、製作與印刷,則必須在短短幾週內完成。然而,經由所有成員的合作無間,把眾多元素組合成一個完整、獨特,而且有力的出版品。

  這完全要歸功於給我極大支持的出版團隊、內人法蘭,以及其他同事。史帝芬.皮爾桑堤閱讀了我草擬的每一章初稿,並提供寶貴的意見。麥可.克羅利(Michael Crowley)犧牲假期,完成封面文案、推薦序,以及其他行銷素材的整合工作。本書的文字編輯凱倫.西川(Karen Seriguchi),不眠不休地跟我工作了十天,逐字逐句地完成出定稿製作。

  有了明確的截稿期限,才能按表操課,並讓我們專心工作,就像本書提出的清楚底線:讓華爾街關門大吉,打造以商業大街(Main Street )為基礎的新經濟,以及為新經濟奉獻服務的全新金融體系。

  緊湊的時程與清楚的底線,也幫助我克制衝動,不去深入鑽研華爾街形形色色、錯綜複雜的陰謀與醜聞。一旦我們明白華爾街在做的就是勒索敲詐的勾當,不僅造成難以承受的社會成本,也未能發揮有益的功能,我們實在不需要拘泥在醜聞運作的晦澀細節。對細節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讀其他著作,像是先前提到的貝克、菲利浦斯、莫理斯的書。《幽靈財富的真相》要談的是大格局。

  就在我全力衝刺,即將抵達出版終點線的前夕,我有些明白了,自己這一生都是在為寫這本書而準備。我在一個保守的小鎮長大,在那裡學會了珍視家庭、社區、大自然,以及美國中產階級民主精神的特色,我從未因暴富與赤貧而煩憂,也相信那只是世界上其他落後國家的特徵。我父親是一位在地的零售商人,在我小時候,他是這樣教導我的:如果你做生意的主要目的,不是要服務客戶及社會,就沒有待在這一行的必要。我在青少年時期的荒野體驗,則教會我要懂得敬畏大自然。

  我在史丹福商學院(Stanford Business School )接受的教育,教我要綜觀大局。在衣索比亞的博士論文研究,我學到了形塑集體行為的文化力量。擔任空軍軍官、在空戰特校(Special Air Warfare School )教書,還有越戰期間任職國防部長辦公室副官的經驗,讓我見識到這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遇上裝備破敗的農民軍團時,是如何被他們自主組織化的網絡打敗。而成為哈佛商學院的教職員,則讓我了解規模龐大的組織系統生態。

  我在亞洲為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 )及美國國際發展署(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工作的那些年,體驗到在地社區自我組織化的正面力量與潛能,也明白由地方控制必要經濟資源的重要性。為了把控制權交到地方社區的手上,我們重整與灌溉與林業相關的全國性資源管理體系,無論我努力參與的結果是成是敗,都從中學到大規模制度變革的策略。正是在亞洲的這十五年間,我才意識到一個可怕的事實:經濟成長的發展模型,會使少數人富可敵國,並使絕大多數人蒙受龐大的社會與環境代價。

  在撰寫《當公司統治世界》(When Corporations Rule the World )時,我明白為什麼公開發行的私人公司,天生就是反市場的毀滅性商業形式。在撰寫《企業理想國》(The Post-Corporate World: Life after Capitalism )時,我明白華爾街資本主義經濟,與大街市場經濟的重要區別,還有模仿健康生命系統的組織生態與原則,以便妥適設計市場制度的方法。

  從我的女兒黛安娜(Diana )與愛麗西亞(Alicia )的經驗,我得到第一手的資料,看到華爾街再造經濟體系後,如何讓這一代的年輕專業人士要在經濟上出人頭地,比我那個世代來得困難許多。

  從我參與全球化國際論壇,以及對抗由公司主導經濟全球化的經驗中,我學到了如何透過全球公民網路散播新的故事,進而重塑歷史的進程。當我更深入分析時,發現金融市場的權力,甚至凌駕在跨國公司的權力之上。

  我與《YES!》雜誌合作的經驗,使我對人類未來前途的看法,有了全新的定義;雜誌裡有許多故事,訴說人們如何採取實際行動,創造適合眾人的世界。撰寫《大轉向:從帝國到全球社區》(The Great Turning: From Empire to Earth Community ),使我對人類何以深陷危機,增添了歷史的深度理解,也使我意識到,統治文化與制度滋養獎賞病態行為的現象無所不在,並導致邪惡的後果。與「在地生活經濟商業聯盟」(BALLE )合作的經驗,激發我察覺到以大街經濟為基礎,可以打造出一個恰如其分的永續新經濟,這樣的機會是唾手可得的。

  所有這些題材,在《幽靈財富的真相》這本書中都有一些表述。其中許多主題,則在我上述提到的其他著作中,有更大篇幅的探討。

  此外,還有其他當代作家探討有關新經濟的諸多重要面向,對這方面有興趣的讀者,有許多資源可供參考。以下謹就眾多促成我思想的作品中,選擇數本列舉如下:麥可.舒曼(Michael Shuman )的《小賣場革命:在地企業如何力抗全球化競爭》(The Small-Mart Revolution: How Local Businesses Are Beating the Global Competition )、范.瓊斯(Van Jones )的《綠領經濟:一個解決方案如何搞定兩個大麻煩》(The Green Collar Economy: How One Solution Can Fix Our Two Biggest Problems )、理安.艾斯勒(Riane Eisler )的《國家的真實財富:創立關懷經濟學》(The Real Wealth of Nations: Creating a Caring Economics)、比爾.麥奇本(Bill McKibben )的《在地幸福經濟》(Deep Economy: The Wealth of Communities and the Durable Future ),以及詹姆斯.古斯塔夫.史貝斯(James Gustave Speth )的《世界邊緣的橋梁:資本主義、環境,以及穿越危機到永續》(The Bridge at the Edge of the World: Capitalism, the Environment, and Crossing from Crisis to Sustainability)。

  對那些正在努力打造新經濟的人與組織,還有對其他創造恰當、永續與慈悲社會行動有興趣的人,我擔任理事會主席的《YES!》雜誌(網址:yesmagazine.org ),可提供你寶貴的資訊來源。

  如果你想加入把在地的大街經濟,發展成一個模範新經濟的行列,有兩個全國性的組織可以提供協助:「在地生活經濟商業聯盟」(網址:livingeconomies.org )及「美國獨立商業聯盟」(American Independent Business Alliance, AMIBA ;網址:amiba.net )。這兩個組織在美國與加拿大都非常活躍,都致力強化在地的獨立企業,幫他們打造獨特的品牌識別。

  「在地生活經濟商業聯盟」把焦點特別放在發展在地獨立企業彼此的關係上,強化健全的在地生活經濟基石:永續農業、綠建築、再生能源、社區資本、零廢棄製造業,以及獨立零售業。我本人是聯盟理事。

  「美國獨立商業聯盟」則把重心放在為在地獨立企業在政治上發言、改變規則,使在地企業與連鎖大賣場能在公平的場合裡競爭。我本人也擔任該聯盟顧問委員會的委員。

  我還與華盛頓特區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IPS ;網址:ips-dc.org )的所長約翰.凱瓦納(John Cavanagh ),共同主持一個在2008 年底成立的「新經濟工作小組」(New Economy Working Group ),進一步發展與促進新經濟的相關政策。政策研究所與國會中那些支持進步的成員,以及許多全國性的團體結盟,致力於經濟教育與政策倡議宣導工作,扮演國會工作小組的祕書處角色。我們希望到本書問世時,「新經濟工作小組」的網站已經可以上線運作(網址:new- economyworkinggroup.org )。

  讀者也可以在我的網站(網址:davidkorten.org 及greatturning.org )上找到最新資訊。這兩個網站都連結到大量豐富的資訊來源,包括本書的團體討論指南。你也可以註冊登入其中任何一個網站,訂閱免費的「大轉向行動」(Great Turning Initiative )電子報。

大衛.柯登David Korten
Davidkorten.org




其 他 著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