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emname}
{itemname}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比利戰爭【完整新譯本】
定價117.00元
8
折優惠:
HK$93.6
●二樓推薦
●文學小說
●商業理財
●藝術設計
●人文史地
●社會科學
●自然科普
●心理勵志
●醫療保健
●飲 食
●生活風格
●旅 遊
●宗教命理
●親子教養
●少年讀物
●輕 小 說
●漫 畫
●語言學習
●考試用書
●電腦資訊
●專業書籍
帶我去遠方(電影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1333014
傅天余
圓神
2009年8月31日
110.00 元
HK$ 93.5
詳
細
資
料
* 叢書系列:istar
* 規格:平裝 / 224頁 / 17*23 cm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istar
分
類
生活風格
>
影視偶像
>
影視寫真/導覽書
同
類
書
推
薦
天巡者寫真書親簽版
2021鄭家純寫真年曆「同島一命」 不畏雨!我買橫式贈送悠遊卡貼
2021鄭家純寫真年曆「同島一命」 不畏風!我買直式贈送悠遊卡貼
2021鄭家純寫真年曆「同島一命」 不畏風雨!直式、橫式通通給我包起來
Forever.Young吳承洋首本攝影寫真photobook
內
容
簡
介
◎全台灣最具魅力的國寶級歐吉桑吳念真監製,深受感動專文推薦!
◎只想跟你一起走,不管等多久......2009年最了解你心情的一部電影!
◎獨家收錄:紙上電影+經典劇照+直擊工作照+導演筆記......一次全收藏!
如果有人問我說為什麼要在這樣的時機投資這個導演拍攝這樣的一部電影,我想三年前和三年後的現在,我的答案都是一樣的:因為期待一種可能。電影我看過了,《帶我去遠方》這個小孩栽培得挺有它自己的樣子,至於這個過程,就讓導演自己說吧,因為我和你一樣充滿好奇。──吳念真
你敢不敢放下一切,啟程到遠方尋找那個久違的自己......
阿桂眼中的世界,跟其他人的不一樣。她分不清紅色跟綠色,衣服顏色亂搭,看不懂紅綠燈。阿桂最崇拜堂哥阿賢,他有一張世界地圖跟滿書櫃的旅行指南,總是帶領阿桂去想像外面那個無奇不有的廣大世界。有天阿賢告訴她,在遙遠的南太平洋有一座小島,島上的每個人都是色盲,就像她一樣。
他們是彼此秘密的守護者,互相計畫有一天要離開這裡,到一個不會感到寂寞,也不會被人當作異類的自由天堂。未來就像一個未曾旅行過的遠方......夢想的島嶼,很近又彷彿很遙遠,他們真的能抵達嗎?
台灣國民戲劇天王吳念真,被這個真誠又好看的故事打動,暌違多年後決定重拾電影夢,親自擔任監製,由金鐘編劇傅天余執導,打造一部最溫暖動人的國片。
作者簡介
傅天余
政大日文系畢,從小熱愛文學與電影,畢業後毛遂自薦在吳念真導演的電影中擔任場記,開始接觸電影實務。之後赴紐約大學就讀電影研究所。
對於當導演這件事的觀念受到恩師吳念真的影響,認為當一個好導演之前,必須先是一個好編劇,因此潛心磨練劇本功力,以兼具文學厚度及商業賣點的路線獨具風格。曾為公視編導《箱子》《為什麼要對你掉眼淚》《自然捲》《偵探物語》等電視電影,並以《你在看我嗎》獲得金鐘獎最佳編劇。
《帶我去遠方》是她兼任導演編劇的首部長片。劇本真摯動人,深獲吳導喜愛,決定親自擔任監製,並獲得國片輔導金,電影完成後已入圍香港電影節、捷克卡洛維瓦利影展、台北電影節競賽片。
目
錄
推薦
序
好了......就出發吧 吳念真
PART 1 Story紙上電影
PART 2 Journey導演筆記
附錄一 演員的話
附錄二 演職員名單
序
top
推薦序
準備好了......就出發吧
吳念真
這是一本有關一部電影的開始和完成過程的影像和文字記錄。不過寫這篇文字的時候我和所有即將開始翻閱的讀者們一樣,對內容充滿好奇。
因為我也還沒有看到全貌,即便是這部電影的監製以及被要求替這本書寫一篇序文的我也沒有什麼先睹為快的特權。
不要誤會我是在抱怨什麼,不是;相反地,充滿期待地等待對我來說有時候是平淡無趣的生活裡一種必要的起伏,一種到了這種年紀難得的興奮。
何況等待這位處女座導演「滿意」地完成一部電影的曲折、漫長過程都已經捱過了,等待這本書的完成又算得了什麼?
我不知道導演將以什麼樣的角度、什麼樣的心情來紀錄一部電影的完成過程(說不定裡頭還有對我這個監製的怨懟或指責,記得當她在創作過程極度焦慮的狀態下曾經在給我的mail裡寫道:你是一個最好的監製,但也是一個最爛的監製!),但如果有人問我說為什麼要在這樣的時機投資這個導演拍攝這樣的一部電影,我想三年前和三年後的現在我的答案都是一樣的:因為期待一種可能。
事情的起源是這樣的,幾年前某屆的高雄電影節要我當主席;那個主席當得極不盡職,也極不負責,大小事都有專業工作人員負責搞定的狀態下,其實我比較像一個只要在宣傳期以及開閉幕露露臉的「代言人」而已。不過,那年讓我覺得比較有意思的一個program是「劇本創作研習」;影展單位經過篩選之後讓二十幾個對編劇有興趣並且具備相當寫作能力的人在短期的研討課程之後先用文字寫出他們覺得可以拍攝電影的故事,之後輪流跟侯孝賢先生、張昌彥先生和我呈現講述故事內容(會有這樣的過程,是因為我們三個人都覺得編劇需要具備基本的講故事的能力),之後我們從中選取前三名,影展單位將給予適當的獎勵。
在最後名次評選的會議上,我們三個人決定把所有評審報酬加上我這個主席的車馬費拿出來當作獎金發給這三個得獎者,因為我們覺得一點實質上的獎勵說不定可以給得獎者帶來一點驚喜,而最重要的是我們都認為編劇難尋,小小的獎勵說不定可以讓我們一起「期待一種可能」。
我記得第一名的是一個叫張文綺的女生,小小的個子卻頂著一個比陳菊還要大上一倍的爆炸頭,她寫的故事很有發展性,是幾個女孩高中三年的點點滴滴,沒有大起大落的情節,卻有隨時讓人驚喜的生活細節。
那時候傅天余剛好在公司幫忙一些企畫案,我想起她也寫過類似的女校生涯劇本,於是把那個大綱給她看,她也覺得有趣,於是這兩個女生就這樣熟識而且彼此開始有聯繫。
文綺跟我少有聯絡,透過傅天余偶而提起才知道她真是「不安於室」到了一個相當水準,一下子參與某個社運團體,一下子又申請到獎學金到荷蘭唸書,一下子又落跑回來了…有一天傅天余拿了一個故事大綱給我看,說是文綺寫的,她覺得很有意思。我看了,內容是一個色盲女孩的故事,和之前寫作手法一樣,沒有大起大落、嘩眾煽情的情節,但有屬於台灣獨特生活風情的魅力。
傅天余問我說,如果讓她改編成劇本的話,它會不會有機會變成一部電影?
導演是誰? 我問。
我想試試。她說:但是我會先努力拿到輔導金。
為什麼?
因為那至少可以證明自己的能力以及它的確可以變成電影的可能性。
好吧,如果妳拿到輔導金,我來想辦法找資金。
回顧自己的生命過程,經常發現許多後來看似重大轉變的關鍵選擇彷彿都是在極短的時間裡所下的決定。
這一回好像也是如此。
劇本寫好了,企畫書完成了(記得這位導演說:預估收入?誰知道啊?!如果隨便寫一個數字那不是明明白白在騙人嗎?可不可以寫「我們會盡量努力把電影拍得好看,讓最多的觀眾走進電影院?」),輔導金也拿到了。
那就拍吧。我說。
之後,就是導演的事了。
我放心地讓一個新導演帶著她自己選擇的新演員以及主要的工作人員去栽培、教養屬於她的孩子。
也許很多人包括導演在內都曾懷疑我對這部電影真正關心的程度,因為除了在資金供應上盡責地讓它沒有後顧之憂之外,我幾乎是以旁觀的態度看著它走自己的路;因為我頑固地認為一部電影正如一個孩子,有它獨特的生命、機運和姿態,旁人無法以自己的經驗要導演如何教養她的小孩,而且,我更認為唯有導演自己去面對所有的狀態之後,她才會在未來成為一個成熟的、可以栽培、教養出更多獨特小孩的父親或母親,而這樣的導演正是自己所期待的可能。
電影我看過了,《帶我去遠方》這個小孩栽培得挺有它自己的樣子,至於這個過程,就讓導演自己說吧,因為我和你一樣充滿好奇。
作者的話
對我而言成長最大的意義在於辨認自己與其他人不同,然後找到方法接受自己這個獨特性。擁有這個獨特性令我們快樂,也令我們寂寞。我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想要出走的遠方,年紀越大只是藏得比較好,或再也不敢說出來而已。希望這本書也能帶領你看見生命的美麗與遺憾,經歷過憂傷之後,還有往前出發的勇氣。
書
評
其 他 著 作